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部编版部编版六六年级年级上上册语文册语文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2019 年 8 月 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草原草原 【教材分析】 草原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 令人难以忘怀。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 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 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 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 者留下了无尽的回
2、味空间。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不 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教 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 用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 情感,积累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会写 9 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 1 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
3、间的深情 厚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 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毯、陈、裳”等 9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草原、线条、柔美、襟飘带舞、 热乎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结构,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 4.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
4、写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展开想象,再现情境。 3.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草原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蒙古人 ) ,引领学生 进入草原的氛围之中。 导语: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向往,那儿天蓝地绿,有奔驰的骏马和雪白的 绵羊。如果你到了那儿呀,一定会被那里无边无际的绿色所震撼。你们知道我所说的 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对,就是辽阔的大草原。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用耳朵,去感 受一下草原的美吧! 2.出示课题,说说美丽的草原。 预设:学生见了课题,可以让他们说说最想了解草原的哪些方面。如:草原的景 色如何?草
5、原的人们有什么特点?草原上有哪些风俗?从未见过草原的人来到草原可 能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再请去过草原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解答一下。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 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老舍以市民生活特别是 城市贫民的生活与命运为题材,创作了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老张的哲学 二马 ,中篇小说月牙儿 我这一辈子 , 剧本茶馆 龙须沟等。这些作品大多语言通俗浅显,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 较强的北京韵味。 2.自由朗读课文,把
6、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 出示字词, 指名认读, 注意变色的字。 教师纠正字音, 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绿毯 境界 陈旧 鞭子 衣裳 襟飘带舞 彩虹 马蹄 豆腐 拘束 羞涩 摔跤 忍心 洒脱 飞驰 微笑 勾勒 目的地 蒙古包 好客 需注意的字音: “陈”是前鼻音, “涩”是平舌音, “裳”要读轻音。注意多音字“勒” “的” “蒙” “好” ,可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音义辨别。 3 需注意的字形: “涩”的右半部上边是“刃” ,不要丢掉一点; “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 下结构; “微”的偏旁是“彳” ,不是“亻” 。 (2)引导学生观
7、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 书写指导: 毯 “毛”竖弯钩要舒展,托住“炎” ; “炎”末笔捺变为点。 虹 “虫”的“口”略扁, “工”的两横上短下长。 羞 “ ”撇宜舒展, “丑”略扁。 微 “彳”的竖从第二撇的中部起笔; “ ”的横笔均向右上倾斜; “攵”的末两 笔撇、捺要舒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抓住关键词句,看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与同学交流。 (2)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 概括:这篇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绘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 景,接着又展示了人们欢迎远方客人和草原联欢的隆重场面,最后写
8、把酒话别,直至 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用简洁的话可概括为:初见草原 迎客待客话别。 过渡:课文第 1 自然段可谓是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 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 1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2.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其他学生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交流圈画的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 (课件出示重点语句,教师相机指导。 )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 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学生选择、比较词语: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9、 。 “清 鲜”更突出“鲜” ,可见草原的空气非常好; “明朗”除了“晴朗”之意,还给人一种 明丽、开阔之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 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 “明朗”的含义,感 受作者在此景之下的愉悦心情。 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板书“一碧千里” ,解释词语: “一”是“全”和“都”的意思, “碧”形容青草 4 很绿, “千里”指草原辽阔无边,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出示草原“一碧千里”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四
10、字词语来表示 “绿” (如:郁郁葱葱、苍翠欲滴) ,借机引出“翠色欲流” 。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 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 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重点理解“渲染” “勾勒” “翠色欲流”三个词语。 “渲染”和“勾勒”是绘画用 语,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是指用线条 画出轮廓。 (教师可分别出示运用“渲染”和“勾勒”绘画技巧的中国画进行对比,以 加深理解。 )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富有生机。老舍先生将草原比作 一幅挥毫泼洒
11、的写意画,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写法提示: “那些小丘的线条云际”是直接描写草原景色, “这种境界,既 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则写了作者的感受。这里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在描 写草原风光时,常常自然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上面讲解的“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 示我满心的愉快”也是类似的写法。 预设: “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 品读、吟诵、想象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想象 “翠色欲流” “流入云际” 是怎样的画面, 指名说一说。 (4) 在这境界里, 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 好像在回味草原的
12、无限乐趣。 预设:引导学生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 “回味”即细细地回忆,品味。草原是 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这里风光如诗如画,因此连牛马都似乎陶醉了,像人一样在 享受和回味。 (可指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拟人句。 ) 小结:同学们,通过品读这些句子,我们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我们可 反复地朗读文中优美的语句,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同时,还要学习其中的一些修辞 手法,感受文字表达的优美。如果同学们没有去过大草原,可以多看看草原的图片, 结合本课文字,展开想象,你一定能感受到草原美丽而独特的风光。 4.指导背诵第 1 自然段。. 教师:作者在写这段文字时,从草原的天空写到天底下一碧千里,这是按
13、照从上 到下的顺序。从远处的小丘写到近处的羊群、 骏马、大牛,这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 同学们在背诵时, 可以抓住关键词, 按照写作顺序来背: (天) 空气天空 (地) 天底下羊群小丘(感受)这种境界在这境界里。 预设:可采用师生共背、同学互背等方式。若有学生能流利地背诵下来,可以在 5 课堂上进行背诵,并加以点评。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感受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碧绿与 美丽。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又生活着怎样的人呢?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惯,又会怎 样迎接与招待老舍先生与他的朋友们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看一
14、看。 今天的这节课, 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 朗读了课文, 重点学习了第1 自然段, 掌握了背诵这一自然段的方法。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 _ (示例: 去过大草原的_和我们分享了他眼中的草原美景, 描述得相当生动; _朗读课文时特别流畅、特别有感情,看来课前预习的时候一定在朗读上下了 一番功夫;_的发言也很有自己的想法,说明他能开动脑筋想办法。 )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高。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15、和 蕴含的感情。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 教育。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体会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重温“风光美” 。 (1)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指名背诵第 1 自然段。 (2)让学生简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草原风光美的。 (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6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风光美, 但大草原除了景美, 这里的人更美。 草原上的人们非常热情,现
16、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人情美。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自读自悟,交流印象。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 25 自然段,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引导学生圈画重点。 阅读与思考:用“”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关于主人迎客、相见、款待、话 别的语句,想一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小组合作交流, 品读自己找到的语句, 说一说蒙古族人民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 (1)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说说阅读后的印象和感受,教师相机提出问题,引发思 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词?(热情好客) 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了哪几层内容?发挥想象,将它
17、们想象成一幅幅画面,给 每层内容加一个小标题。 (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按参观访问活动的顺序写了四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它们分别是喜迎远客图、主客相见图、主客联欢图、依依 话别图。 ) 预设: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简单了解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这里要引 导学生发挥想象,把一幕幕情景想象成一幅幅画面,表达准确即可。 (2)师生共同品读重点语句。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 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预设: 引导学生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 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
18、,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眼前所见 之景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可指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比喻句。 )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预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让学生说说,如果他们在现场,会 有什么感受。 (热闹、热烈、热情)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 一样。 预设:教师示范读,读出这句话中的深情厚谊。再请学生读,引发思考:读这个 句子,大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 7 不停的欢笑声,感受
19、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和热情。 )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 心的微笑。 (如何理解“会心的微笑”?) 明确:主人和宾客间可能语言不通,但是音乐是没有语言的界限的,友谊是没有 民族的界限的,美妙的歌声里传递着友爱、理解,大家不用语言交流,也可以感受到, 所以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预设:出示套马、摔跤、民族舞蹈图片,让学生了解蒙古族同胞特有的活动。这 些都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欢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民力与美的 展示。 3.情感升华,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过渡:夕阳西下,
20、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候,此时作者与朋友们站在蒙 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蒙古族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 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的蒙古族舞蹈依然回旋不已。主客 的手紧握着,握住不散,那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 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出示课件)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1)逐字逐句理解。. “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 “天涯” ,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是指蒙古族 人民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 ; “碧草”指一片绿 色的草原; “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下,在那天涯碧草之上,大
21、家亲切地交流着。 (2)学生试着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谊很深,哪里舍得马上就分别呢?大家站在夕阳下无 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 (3)体会这句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 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 ;千里草原,芳草萋萋,处处 都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预设:可引导学生先逐字逐句理解,再说整句诗的意思,可以分几个学生来说, 也可以只指名一个学生来说。通过近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较好地理解这句诗中 所蕴含的情感了,但可能还是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
22、,所以需要教师有技巧地进 行引导。 4.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为什么要以“草原” 8 为题呢? 明确: 草原是蒙古族同胞的家园, 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风光美, 后面写了人情美。 风光美和人情美都表现了作者对草原的赞美和依恋,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草原”来 展开的,因此以“草原”为题。 (2)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个场面进行朗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小结: 草原这篇文章要多读,有感情地读,读出其中的美感和情感。在读的过 程中,我们仿佛置身于老舍先生笔下的大草原中,那里的美无处不在,天美、地美、 牛羊美,人美、歌美、舞蹈美但是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
23、写于五六十年前,今天的 大草原又是怎样的呢?如果有机会,希望同学们能亲自去大草原看一看,也来写一篇 自己的草原游记,记得到时候要与大家分享哦!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美丽的家乡,在每个热爱家乡的人的眼里,家乡都是最 美的。不一定只有辽阔的草原和碧蓝的天空才是美的,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美丽的 风景、美丽的人情。请你仔细想一想,你的家乡美在哪里呢? 1.出示小练笔: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 要求:100200 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用情景交融的写法。 提示:在草原一课中,我们赏析了一些比喻句和拟人句,这两种修辞手法使 句子表达更生动,可以进行借鉴;情景交融则是草原
24、的主要写法,要把写景和抒 情自然地融合到一起,注意抒情的穿插要安排合理,不可太生硬。 2.交流小练笔作品,集体评议。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 1 自然段;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后记】 丁香结丁香结 【教学目标】 1认识“芭” 、 “妩”等 5 个生字,会写“缀” 、 “幽”等 8 个生字。会写“宅院、 幽雅、伏案”等 16 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 9 以感悟与体会。 3. 感悟丁香的美, 并由 “丁香结” 启发人生思考, 并结合实际, 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