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9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doc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163683
  • 上传时间:2019-08-31
  • 格式:DOC
  • 页数:121
  • 大小:33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 人教版五 年级 下册 语文 教案 下载 _其它版本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 人教版五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年级语文下下册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2019 年 2 月 1 草原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 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 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 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 1、 2 自然段。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

    2、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 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 、谈话引入 ,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 (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 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 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 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 ,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 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

    3、景、民族风俗等等。 )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 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 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 、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 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 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 板书课题:草原。 )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 初读

    4、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 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 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 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 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 mng ”,“好客”中的“好”读作.“ho ” , “同行”中的“行” 读作“xng” , “似乎”中的“似”读作“s” “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吟” “貌” 不要多一点“襟” “涩”不要少一点。 B 理解以下几

    5、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 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 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 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 音,把句子读通顺。 2 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 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

    6、的草原美景, 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 ( 板书:风景之美 )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 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 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 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 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 3 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重点

    7、 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 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 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 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 ,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 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 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

    8、的 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 奇丽的小诗。 A 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 趣。 A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 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 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 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

    9、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 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 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 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 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进入美丽的草原。 4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襟飘带舞、马蹄、礼 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 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

    10、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 、由景及人, 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 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很洒脱,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 2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 条彩

    11、虹向我们飞来。 (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 他们的热情。) 3 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 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 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 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 板书 襟飘带舞 策马疾驰 握手不放 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 同学们 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 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 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 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 用情品读 情景一致 】 三 、情感升华 体会蒙汉

    12、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 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 做什么? 5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 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

    13、。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 师生评议朗读。 四 品味全篇 总结写法 1 直抒胸臆: 2 精描细写: 3 写实质朴 不加雕琢: 五 回顾情境 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 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 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 9 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 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 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

    14、,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 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6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 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

    15、资料的学生 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 一条交通大道。 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 ,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 求。 】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 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 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6、。 ) 1、 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 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 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 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 1、2 自然段: 1、 学生默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 会到什么? 2、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 3)从“目瞪口呆” 、 “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

    17、中国的丝绸是多 7 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 ,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 名度。 学习 37 自然段: 1、默读课文 37 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 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 骞开辟丝绸 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 “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 熬” , “历尽千难

    18、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 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 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 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 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 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 个

    19、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 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 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 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 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 ) (5)齐读 35 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 8 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

    20、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 师生总结 ,明确文章主旨 8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 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 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 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 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白杨白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6 个生字,正确

    21、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 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 处。 2 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 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 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 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 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22、【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 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 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 9 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 【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 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 师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 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 己喜欢的方

    23、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 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 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 ) 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 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 ,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 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 “疆”字不要丢“土” ,与“僵”在字 形字义上进行区别; “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 说说这篇

    2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 展开议论的事。 (4) 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 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 细读品味 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 ,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 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 ) (教师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飞沙走石的画面) (

    25、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 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 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 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 坚强 不 软弱 从来都那么直)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学生以图片为栽体,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 强。 10 (5)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6)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学生感受到白杨树生活环境的恶劣及性格的坚强,为以后的言物喻志打下伏 笔】 2 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26、(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三 提出疑问 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 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 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介绍、边疆 、 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 剖析实质 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 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 10 至 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27、 1 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 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 说明爸爸 说树即说人。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 同学们讨 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 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 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 境又会怎样呢? (1)生讨论汇报 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 设边疆,

    28、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 【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11 3 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 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 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 再现希望 体会写法 1 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 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 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

    29、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2 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 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 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 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四 感情朗读 收束全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 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 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以读启思,读中体验,读中表达情感】 练习

    30、设计 1 读拼写词语: Qng x y sn fumo jisho binjing xinlu 2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 )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 管 ( ) , 不管 ( ) , 它总是 ( ) , 那么 ( ) , 不软弱,也不( ) 。 突然,他的嘴角又 ( ) ,那是因为他( ) 的右面,在一棵( ) 身边, ( ) 正迎着风沙 ( ) 。 3 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 用上“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12 4 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把它工工整整的抄写下来好吗? 【教后反思】【教

    31、后反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 14 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 勇气概。 4 继续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 1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资料。 2 教师收集有关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32、创设情境 引发兴趣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 蔚为奇观。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出示拉萨的图片或影象,师简介拉萨概况,学生初步感受。 )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现在就你们收集的资料,你也来谈谈你心目中的 拉萨好吗?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了解拉萨这个城市。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 “出国易,入藏难” 。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 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 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 2001 年的 10 月 18 日开始,把铁路 修到拉萨去。 13 板书文

    33、题 师生共同读题 从介绍拉萨这个城市入手破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拉萨概 况,知道修建青藏铁路的目的。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2师生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四次出现。 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 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34、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 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 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 体会修筑困难 出示句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 1 “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 “海拔” 。 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3)从“昼夜” “反复” ,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4)指导朗读第 5 6 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

    35、高原, 进行施工的现场。 借助一些图片资料, 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施工现场的严峻, 进一步体会 “把 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何等不容易的事。 ” 2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 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想象“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3)指导朗读第 8 9 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又特别,又凶险,又繁重的施 工现场。 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 【一些感性的材料,使学生的联想,入情入境,激起深切体会】 六 品读文章 称赞挑战精神 置留作业 1 再一次感读全文, 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 顽强拼搏之

    36、上, 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 14 2 把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和同座商量一下,尽情抒发你对建设者 们的崇尚、爱戴、赞美之情吧。 3 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 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 上面写下什么呢?(生动笔写) 【读写结合,既使学生感情积蓄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 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习作一习作一 【教学目标】 1开展一次策划交友活动的话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

    37、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利用书信开展交际活动,在信中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 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4 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 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1 营造氛围激起活动热情。 2 能够在表达中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气氛 激起热情 1读一则来自远方的学校的报道。展示那个地区的风貌。 2你有什么感受?你还知道哪个地区的风土色彩吗? (生尽情的说一说。 ) 15

    38、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 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 的图片、文字资料。 【从各地风土人情入手,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策划方案 展开活动 1各地的风格迥然,你们想结交更多的异地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 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实施“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千

    39、山万水,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联系起来呢?怎 样才能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 4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汇报交流结果。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方式:网络 报刊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栏目 【集思广益 畅所欲言 展现热闹的策划场面 】 三、确定方式,开展联系 1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手拉 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现在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交际方法,相信大家一定 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 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

    40、时点评并板书: (1)学生的策划可以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 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 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同学们设计的活动方案都不错,但要开展好每一项活动,都要有一个可行 性的计划,现在就请你谈一谈你自己设计的活动的可行性。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3)学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学帮助完善设计的可行性。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 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那么我们利用书信把这个活 动告诉他们好吗?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

    41、伙伴的联系地 16 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 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教师提供联系地址: 3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 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 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设计好策划的内容,决定付诸行动 ,为行动的实施作好准备】 第二第二 三课时(习作)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古时候,人们把朋友见互通书信称之为鸿雁往来。看,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 鸿雁,它们将把你们的心愿带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 远方小伙伴一定会“心连心

    42、,手拉手”建立相关的联系的。记得在上节课我们已经 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分组讨论 确定写信内容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向对方介绍自己的情况:可以包括学习、生活、学校、班级等的情况。 详细地进行介绍一下自己班级所策划的活动方案。 提出自己对这次活动方案的实施建议。 并希望活动开展成功及建立永久联系。 2.回忆书信的格式及封皮的填写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分别回 忆这四部分的写法。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 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

    43、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 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回忆书信写法 三、付预行动 开始写信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 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 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四、自行修改 完成初稿 (1)自行修改 (2)简单整理 形成初稿 五 小组合作 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互相评议 17 2 互相找出写作中的优点,发现不足。 3 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六 再行整理 写成书信 进行邮递 1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或整篇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44、2 工工整整的写在稿纸上 。 3 邮递出去。 【把策划的内容,以书信的形式传达给远方的朋友,和他们建立联系,培养学 生的交际能力】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回顾回顾拓展拓展 一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 流中积累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 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4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5 引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作用。

    45、【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18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西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徜徉,草原的风光,丝绸 之路的广倪,白杨树的高大挺拔,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学习 了这组课文,你有哪些体会哪些收获。 2.学生进行自由地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抓住以下三

    46、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1)首先谈谈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可以从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到 西部的建设与开发,直至对西部的未来及发展作以大胆的想象。 (2)谈谈对这组课文的写作手法的认识。 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 (借物言 志,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 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 (景色 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个别字词语的含

    47、义等。 ) 4 除此之外,在学习上你还有其他的收获,说一说和同学们共同分享。 , 【回忆本组课文内容,产生联系,互动交流学习成果,品尝收获的感受】 二、日积月累 1.设计情景 激情引入。 教师感情朗读浪淘沙 ,学生边听边初步感受这首诗的意境,可以让同学们猜 猜作者。 介绍唐代诗人刘禹锡。很多同学都知道他,可以让同学们把知道的和同学们说 一说。 【在教师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 ,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 “浪淘” , 波浪翻卷; “风簸” , 风浪滚动。 “浪淘风簸自天

    48、涯” ,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 “如 今直上银河去” ,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 “同到牵牛 织女家” ,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 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 的向往与追求) 。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19 【通过到课外查找诗词,及对这些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 诗词的积累,同时也助于语文视野的开阔。 】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一个“, ”可以通 用全篇,或通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 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教师出示这则故事。 【利用故事,引入本课教学】 1.学生读文中故事。 2.交流读后感受。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在什么场合下书法家忘写了“间”字?疏忽了这个“间”字,会有什么后果? 又是怎样解的围呢?【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作用,在教学 中,教师也可随机点点诗词的不同之处】 4 资料补充。 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 书先生一口应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368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