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人教版五 年级 下册 语文 教案 下载 _其它版本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人教版五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年级语文下下册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2019 年 2 月 1 草原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 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 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 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 1、 2 自然段。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
2、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 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有关情况。 2、有关美丽的草原的风光片和能抒发美丽辽阔草原歌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 、谈话引入 ,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 (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 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 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 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 ,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 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
3、景、民族风俗等等。 ) 运用情景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使他们对草原有个初步的认识,知道草 原是辽阔美丽的,而且具有民族特色,这种初步的认知可以使很多的同学产生对草 原的向往,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 3 、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 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 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 板书课题:草原。 )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预测: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 初读
4、课文,自学本课生字。 1 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 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 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 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 mng ”,“好客”中的“好”读作.“ho ” , “同行”中的“行” 读作“xng” , “似乎”中的“似”读作“s” “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吟” “貌” 不要多一点“襟” “涩”不要少一点。 B 理解以下几
5、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 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 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 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 音,把句子读通顺。 2 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 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
6、的草原美景, 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 ( 板书:风景之美 )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 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 全文。 形成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文章的写作脉络,以便于使他们在 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物可寻,有章可遵。 三、 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 3 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重点
7、 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 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 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 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 ,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 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G 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
8、的 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 奇丽的小诗。 A 是什么使人惊叹?是什么使人舒服?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 趣。 A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 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四、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 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 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
9、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 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五、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1 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 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 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进入美丽的草原。 4 1、复习有关词语:教师出示:地毯 渲染 勾勒 低吟 襟飘带舞、马蹄、礼 貌、拘束、摔跤、偏西、天涯。 学生正确朗读。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初入草原,我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受,那就是草原的风景之美,请同学们 回忆一下,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了草原的
10、美景的? 【通过回顾,重温辽阔草原美丽风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 、由景及人, 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 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 自学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汇报: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人民热情迎接: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很洒脱,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 抓住这句话感受草原的宽广和草原行车的洒脱。 ) 2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服,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 条彩
11、虹向我们飞来。 ( 身着盛装是蒙古人民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 他们的热情。) 3 寂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也不知是谁的手, 总是热乎的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在握手,笑了再笑等等。 (声音的嘈杂, 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放, 都可以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 板书 襟飘带舞 策马疾驰 握手不放 笑了再笑 【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 4 同学们 这种热情,真是让人感动不已, 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 古人民的热情来读一读吗? 5 指导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以景激情 用情品读 情景一致 】 三 、情感升华 体会蒙汉
12、情深 1、多么美丽的草原之景!多热情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 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 做什么? 5 (2)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 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场面
13、。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的理解。 师生评议朗读。 四 品味全篇 总结写法 1 直抒胸臆: 2 精描细写: 3 写实质朴 不加雕琢: 五 回顾情境 置留作业 如果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 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 吗?请课后认真完成。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 9 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 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 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
14、,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 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6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 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
15、资料的学生 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 一条交通大道。 2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 ,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测: 1什么是丝绸之路? 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 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 【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 求。 】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 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 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6、。 ) 1、 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 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 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 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 1、2 自然段: 1、 学生默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两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 会到什么? 2、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中国的丝绸在国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国人把中国称之为“丝绸之国” ; 3)从“目瞪口呆” 、 “赞不绝口”等人们的神态表情中能体会到
17、中国的丝绸是多 7 么的绚丽夺目,使人惊讶、赞叹 (使同学们知道我国被外国人称为“丝绸之国” ,中国丝绸再外国享有很高的知 名度。 学习 37 自然段: 1、默读课文 37 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 了哪些困难?你从哪儿能体会到?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能看出张 骞开辟丝绸 之路困难重重; (2)从“日夜兼程”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从“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 “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 熬” , “历尽千难
18、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语句中,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 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从“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 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中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所付出的艰辛,感 受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指导学生认识过渡段并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1)自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话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联系紧 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联系的紧密。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疑问 句“中国丝绸究竟是怎样运到欧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回答并解释了这 个
19、问题。 (3)设计提问: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讲了什么?和下面几个自然段有什么关 系? (4)全班交流:最后一句话点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后面 几个自然段则讲了开辟的过程。 (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衔接起来, 即前半部分讲的是上面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后半部分则和下面自然段的内容有关, 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称之为“过渡段” 。 ) (5)齐读 35 自然段,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学习第 8 自然段: 1、默读第八自然段并思考: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2、全班交流: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发展的纽带。 3、齐读这一自然段,再次明确
20、丝绸之路的作用。 四 师生总结 ,明确文章主旨 8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 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 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五 品读文章,置留作业,激起热爱西部之情。 丝绸之路给我国的经济带来许多好处,也是中国人的骄傲,回家问问爸爸、妈 妈,他们对丝绸之路了解多少,把他们不知道的讲一讲,他们会夸奖你的。 【教后反思】【教后反思】 白杨白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6 个生字,正确
21、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 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 处。 2 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 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 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 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 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22、【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 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 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 9 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 【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 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 师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 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 己喜欢的方
23、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 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 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 ) 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 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 ,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 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 “疆”字不要丢“土” ,与“僵”在字 形字义上进行区别; “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 说说这篇
2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 展开议论的事。 (4) 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 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 细读品味 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 ,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 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 ) (教师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飞沙走石的画面)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