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文学类文本二散文阅读第5讲判定准分析透准解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doc

  • 上传人(卖家):mrli2018
  • 文档编号:16351
  • 上传时间:2018-07-12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148.5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文学类文本二散文阅读第5讲判定准分析透准解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doc》由用户(mrli20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全国 通用版 2019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文学 文本 散文 阅读 定准 分析 解散 技巧 语言 鉴赏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第 5 讲 判定准、分析透,准解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 欣赏艺术技巧既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难点,这类考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要求较高。就散文艺术技巧而言,高考常以表达技巧鉴赏和语言特色鉴赏两类题型进行考查。对于这两类题型,均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透彻分析。 题型一 表达技巧鉴赏题 一、什么是表达技巧鉴赏 理在书中 “ 表达技巧 ” 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如表达方式运用技巧、表现手法运用技巧、修辞手法运用技巧、行文技巧 ,等等。 教材举隅 回扣教材 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到 “

    2、南国之秋 ” ? 标答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写 “ 故都的秋 ” 和 “ 南国之秋 ” ,都是写 “ 秋味 ” ,作者以南国之秋的 “ 淡 ” 来反衬北国之秋的 “ 浓 ” ,突出北国之秋更够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江南之秋,只能使人 “ 感到一点点清凉 ” ,使人“ 赏玩不到十足 ” ,相比之下,北国之秋 “ 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 。总之,作者写南国之秋,主要是衬托北国之秋,突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赞美和眷恋。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鉴赏。先指出手法,这是以南国之秋来反衬北国之秋 ;再分析内容,分析如何以南国之秋的 “ 淡 ” 来反衬北国之秋的 “ 浓 ” ;最后概括效果,

    3、通过反衬,突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赞美和眷恋。 相关知识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排比、借代等 (散文常用 ) 表达方式 记叙 记叙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记叙详略:详写、略写 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描写 描写角度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 写景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 描写手法:工笔、白描、动静、虚实、正面、侧面等 (散 文常用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抒情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散文常用 ) 议论 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过程中融入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 表现

    4、手法 对比、象征、衬托、抑扬等 (散文常用 ) 行文技巧 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伏笔、铺垫等 二、怎样考表达技巧鉴赏 题在书外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 “ 分析 ”“ 赏析 ” 等作答动词和 “ 表现手法 ”“ 细节 ”“ 人称 ” 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17 全国卷 ) 作者 交替使用 “ 你 ” 和 “ 我 ” 两个不同的 人称 ,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 分析 。(窗子以外 ) (2)(2015 山东高考 )赏析 文中画线句子的 表现手法 与 表达效果 。 (四堡雕版 ) (3)(2015 重庆高考 )作者

    5、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 ?有何 表达效果 ?(甘森的西红柿 ) 三、怎样答表达技巧鉴赏 学考贯通 (一 )“3 审 ” 题目明方向 散文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审题同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审题类似,也包括以下 3 点: 1审题型 即审表达技 巧鉴赏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 “ 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 ;所谓暗考型,即题干中带有 “ 赏析 ” 或 “ 如何描写 (表达 )的 ”“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等。 2审范围 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 (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子 ),还是全文、整体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

    6、尤为重要。行话有 “ 整体看手法,局部看修辞 ” ,说的就是如果鉴赏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 “ 首先 ” 就是优先,但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3审角度 即审题干要求鉴赏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 (多 角度 )的。所谓 “ 定向 ” ,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鉴赏的角度,如从 “ 修辞手法 ” 角度等。 “ 定向 ” 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度。散文鉴赏题多是多向 (多角度 )的。 (二 )“3 步 ” 答题保规范 例一 (2015 湖南高考 )阅读童年随之而去 (节选 ) (原文见第 2 讲 例二 ),

    7、完成后面的题目。 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5 分 )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 欸 乃 ,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 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这是一道明考型的表达技巧鉴赏题。 解答本题首先要指出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其次要结合具体的描写句子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 “ 碧波像大匹软缎 ” 是明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碧波的舒展柔软;橹声 欸 乃 ,船头水声,断续语声,声音多而杂,正是这行船中的琐碎细小之声反衬出周围环境的

    8、 “ 异样地宁适 ” ,以动衬静,动静相宜。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写景,橹声、水声、人语声是从听觉角度写景,风 “ 又暖又凉 ” 是从触觉角度写景,碧波、山色苍翠、水中倒影鲜活闪袅是从视觉角度写景,听觉、触觉、视觉相结合,有声 有色,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如身临其境。 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 (碧波像大匹软缎 )、反衬 (橹声、水声、语声反衬 “ 异样地宁适 ”) 等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动静相宜。 从听觉 (橹声、水声 )、触觉 (风 “ 又暖又凉 ”) 、视觉 (碧波、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 )描写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例二 (2017 全国卷 ) 阅读窗子以外 (原文见第 1

    9、 讲 读文示范 ),完成后面的题目。 作者交替使用 “ 你 ” 和 “ 我 ” 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行分析。 (6 分 )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这是一道明考型的表达技巧鉴赏题。 第一步:指出手法 题干中已 明确指出 “ 交替使用 你 和 我 ” 的手法。 第二步:分析内容 分析使用 “ 我 ”“ 你 ” 两个人称时写的具体内容。使用 “ 我 ” 时,描写的是自己看到的世界和内心的感受;当 “ 我 ” 转为 “ 你 ” 时, “ 你 ” 成为了描写的对象, “ 我 ” 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描写。 第三步:概括效果 转 “ 我 ” 为

    10、 “ 你 ” ,这种转变说明作者的态度是冷静和客观的。当 “ 我 ” 和 “ 你 ” 两个人称同时使用时,人称转换灵活, “ 我 ” 和 “ 你 ” 可以彼此审视,带有反思意味。 参考答案 转 “ 我 ” 为 “ 你 ” , “ 你 ” 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 使用 “ 你 ” 的 同时,又使用了 “ 我 ” ,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例三 (2016 天津高考 )阅读在母语的屋檐下 (原文见第 2 讲 例四 ),完成后面的题目。 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5 分 ) 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

    11、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这是一道暗考型的表达技巧鉴赏题。 第一步:指出手法 “ 像 ”“ 般 ”“ 仿佛 ” 表明运用了比喻手法, “ 但 ” 表转折, 表明 “ 水的环抱和裹挟 ”与 “ 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 ” 形成对比。 第二步:分析内容 以鱼与水的关系作比喻,而且将 “ 鱼儿 ” 被 “ 水的环抱和裹挟 ” 的自然状态与 “ 置身盛夏沙漠 ” 的 “ 窒息 ” 、 “ 涸辙之鲋 ” 的 “ 渴望 ” 情景进行鲜明对比,写出了人与母

    12、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第三步:概括效果 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 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 题型二 语言特色鉴赏题 一、什么是语言特色鉴赏 理在书中 语言特色鉴赏与表达 技巧鉴赏在某些方面是有交叉的,比如鉴赏散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既可以说是技巧鉴赏,也可以说是语言特色鉴赏。但鉴赏语言特色更多的在于理解散文遣词 造句的特点,体会行文的风格,品味语言的韵味;这一点和鉴赏技巧侧重分析手法的如何运用及运用效果有着明显的区别。 教材举隅 回扣教材 赏析下面句子的语言特色。 北国的槐树,

    13、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故都的秋 ) 标答分析 参考答案:此句运用了视觉 、触觉描写。花铺满地,写视觉描写;脚踏花地,是触觉描写,运用这两种描写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流露出作者欣喜而又落寞的心情。 答案分析:本题属于语言特色鉴赏题。这是一段描写的句子,先概括所用手法,这里最主要的是运用视觉、触觉描写;再举例分析如何从两个角度描写,视觉角度描写花铺满地,触觉角度描写脚踏花地;最后指明效果,从两个角度描写,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流露出作者欣喜而又落寞的心情。 二、怎样考语言特色鉴赏 题在书外 审题定向 题干示例 题干中往往有 “ 分析 ”“ 赏析 ” 等作答动词和 “ 语言特色 ”“ 表达效果 ” 等表 答题方向的名词。 (1)(2017 全国卷 ) 本文的 语言 充满生活气息,请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九文学类文本二散文阅读第5讲判定准分析透准解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35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