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精编》(九年级上册).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考点精编》(九年级上册).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考点精编 初中 道德 法治 中考 考点 精编 九年级 上册 下载 _其它资料_中考复习_道德与法治_初中
- 资源描述:
-
1、1 中考道德与法治考点精编中考道德与法治考点精编 (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 第一课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踏上强国之路 考核要求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考核要求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论证论证)()(理解理解) ) 1.改革开放的作用?P3 (1)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 (3)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成就?P6-7 (1)综合国力方面,,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人民生活方面,中国人民通
2、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国际影响力方面,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成为影响世界的重 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改革开放的地位)P8 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 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考核要求二: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考核要求二: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分析分析) ) 4.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别是什么?P9-10 序号挑战对策 (1) 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有效应
3、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 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 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2) 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已由高速 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 实新发展展理念,转化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 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3) 不协调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 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考核要求三:坚持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成果。考核要求三:坚持人民为中心,共享
4、发展成果。( (理解理解) ) 5.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P11-13 (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 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3)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6.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是什么?P11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 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7.党和政府采取哪些措施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P11-1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5、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 (4)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8.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扶贫工作,说明了什么?补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党和政府重视民生问题; (3)我国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9.青少年能为精准扶贫做些什么?补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3)从自身做起,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 (4)为政府扶贫工作献计献策,自己履行义务。 第二课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考核要求四:创新及其重要性。
6、考核要求四:创新及其重要性。( (分析分析) ) 1.什么是创新?P15-17 (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3)生活的各个领域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4)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创新?创新的作用?P17-18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创新驱动是国运所系,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3)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考核要求五: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分析)考核要求五: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分析)( (综合综合) ) 3.说说我国科技创新现状。P20 成就
7、: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能力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差距/挑战: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 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考核要求六:建设创新型国家。考核要求六:建设创新型国家。( (综合综合) ) 4.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P21,23,24 (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的重要性)P22 (
8、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2)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考核要求七:万众创新。考核要求七:万众创新。( (应用应用) ) 6.创新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P26 (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7.青少年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补 (1)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敢于质疑,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好奇心; (3)爱发明爱创造,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4)弘扬创新
9、精神,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3 第三课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追求民主价值 考核要求一: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考核要求一:社会主义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 (识记识记) ) 1.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P30 考核要求二:新型民主的本质特征、基本特点、具体形式和民主制度。考核要求二:新型民主的本质特征、基本特点、具体形式和民主制度。( (理解理解) )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P33 3.社会主义民主具有什么基本特点?P33 我国社会主义
10、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4.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形式有哪些?P34 (1)发展选举民主;(2)发展协商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5.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有哪些?P35 制度性质地位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 法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意义?P33 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
11、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考核要求三:公民行使民主权利。考核要求三:公民行使民主权利。( (应用应用) ) 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有哪些?P38,39,40 (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8.民主选举的原则是什么?公民应怎样参与民主选举?P38 (1)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2)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9.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有哪些?P39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12、 10.怎样做到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P39 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11.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有何意义?P40 (1)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预防腐败。 (2)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考核要求四:增强公民的民主权利。(探究)考核要求四:增强公民的民主权利。(探究)( (应用应用) ) 12.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P41,42 (1)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 (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
13、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41 (1)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3)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14.我们应该怎样增强民主意识?P42 (1)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协商的民主态度。 4 (3)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第四课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 考核要求五:法治的内涵、价值和要求。考核要求五:法治的内涵、价值和要求。( (理解理解) )
14、 1.法治意味着什么?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P45 2.实行法治有什么意义?P45,47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 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3.法治的要求有哪些?P45-46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2)法治要求实行善治。 考核要求六:法治道路的探索。考核要求六:法治道路的探索。( (识记识记)P47)P47 4.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 路。 考核要求七:描绘法治蓝图。考核要求七:描绘法治
15、蓝图。( (理解理解) ) 5.国家加快法治进程的两件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什么?P47,48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49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P49 6.怎样建设法治中国?P49-50 (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16、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考核要求八:政府的作用、宗旨。考核要求八:政府的作用、宗旨。( (理解理解) ) 7.政府的作用及宗旨。 (1)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权利来源:人民; (3)宗旨:为人民服务; (4)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考核要求九:法治政府的内涵、原则及建设的要求。考核要求九:法治政府的内涵、原则及建设的要求。( (应用应用) ) 8.(1)内涵: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 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 行。 (2)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9.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
17、政权。 10.依法行政对政府提出什么要求?(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和民主化。 (2)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11.依法行政对公民提出什么要求? 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考核要求十:厉行法治的基本任务、共同要求和文化氛围。考核要求十:厉行法治的基本任务、共同要求和文化氛围。( (应用应用) ) 12.社会成员怎样做到厉行法治?法治中国对全社会成员的要求?P53-55 (1)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8、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5 (4)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考核要求十一:法治与德治。考核要求十一:法治与德治。( (理解理解) ) 1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为什么要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P55 (1)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对道德建设有促进作用; (2)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对法治文化有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法治与德治相得益 彰。 第五课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守望精神家园 考核要求一:中华文化的特点、内涵、价值。考核要求一:中华文化的特点、内涵、价值。( (理解理解) )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9、P59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有什么作用和价值?P60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P61 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考核要求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理解)考核要求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理解)( (识记识记) ) 4.传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是什么?P61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2)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 件; (3)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