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南京某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背影》教案+课件(含2课时).zip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部编版南京某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背影》教案(含2课时).doc--点击预览
    • 部编版南京某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背影》课件(含2课时).ppt--点击预览
跳过导航链接。
展开 部编版南京某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背影教案课件含2课时.zip部编版南京某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背影教案课件含2课时.zip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162578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9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8-01
5
文币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散文,或写人记事,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议论,展示了丰富 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这几篇散文的表现手法各有特色,所抒发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如朱自清的背影 一文抓住“背影”这一独特的角度,集中表现父亲的背影这一形象,以真挚朴素的语言 表现出永恒的父子之情,感人至深;茅盾的白杨礼赞则运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的 不平凡形象,托物言志,讴歌了昂扬刚健的民族精神,激人奋起;散文二篇中,严 文井的永久的生命用简短精粹的议论,表达出对生命的思考和讴歌,罗素的我为 什么而活着用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引发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汪 曾祺的昆明的雨以优美的语言、如诗的笔调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 情的”昆明雨季,展现昆明雨季中寻常生活的美感和诗意,令人回味。教学本单元课文 时,要引导学生以“我”为主,读懂理解作者之“我”抒发的情感态度;多读、多品、 多思、多悟、多总结,把握散文的写法,品析散文的语言,从而获得生活的感悟,丰富 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单元的写作主题是“语言要连贯”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 顺序,注意段落内的语句连贯,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在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 时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互联网对自身的影响,进而思考互联网给人们带 来的改变,对互联网形成理性的认识,并围绕主题开展活动。 分类分类内容内容课时课时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14.背影 2 15.白杨礼赞 2 16.散文二篇 2 课文 17.昆明的雨 1 写作语言要连贯 1 综合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1 1.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 感悟和思考,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指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把握各 类散文写法的独特之处。 3.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散文语言 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优美语言的欣赏能力。 性学 习 4.引导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 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流畅。 5.引导学生审视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理性认 识互联网,学会更好地利用网络学习语文。 1414 背背 影影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课文。 3.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梳理概括文章内容。 2.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理解父爱。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 神、他的举动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升腾起对他的一 种尊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 ,来认识一位普通的父亲,认 识父亲那高大、感人的背影,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 (板书:背影 朱自清)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由父爱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后面理解父子深情、学习写人 叙事散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感知,读懂父爱二、初读感知,读懂父爱 1.预学展示 (1)作者简介、背景介绍。 (2)字词积累。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作者简介是对新课导入的必要补充,背景知识的了解更有助于学生深 入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 2.朗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 (2)思考:根据数字提示,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一个 ,二年 ,三处 ,四次 ,五句 。 预设 一个背影,二年未见,三处嘱咐(不解) ,四次流泪(背影) ,五句叮咛。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三处嘱咐:他再三嘱咐茶房;他嘱我路上小心;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三处不解: 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 么?四次流泪:见父睹境思祖母时的悲哀之泪,望父买橘时的感动之泪,父子离别时的 感伤之泪,再现背影时的伤心之泪。 本文写了“我”与父亲月台惜别,父亲为“我”买橘子的事。表现了父亲对“我” 的疼爱,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愧疚、感念之情。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训练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根据数字的提示整合文本关 键信息;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并归纳文章的思 想感情。 三、精读细品,读懂“父爱” 1.情感触发点 师:“一个背影,二年未见,三处嘱咐(不解) ,四次流泪(背影) ,五句叮咛”几 个主要内容中,哪些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想一想是什么触动了作者。 (以学生发言为主,不必拘泥于问题的先后顺序来理解) (1)一个背影。 设问 1:请认真研读第 6 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背影的。 预设 作者在描写父亲的背影时,先用外貌描写来描写父亲,即“父亲是一个胖子”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表现出父亲买橘子的不易。这一段描 写看似没什么,但是联系“我”的“紫毛大衣”来看,却十分感人,父亲因家境惨淡只 能穿着简陋,却让儿子穿着紫毛大衣去求学。这对比中显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再用动 作描写, “蹒跚地走” “慢慢探身下去” “攀着” “向上缩” “向左微倾” ,似一个慢镜头一 般,作者将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影仔细刻画,忽又定格在月台上,形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 刻的背影形象。而在父亲离开时,又将众多的人影作为陪衬,写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 里。 设问 2:结合全文,说说“背影”在文中的作用。 预设 从内容上来看,作者以“背影”为父爱的象征点、父子情的交汇点、父子关 系改善的触发点;从结构上看, “背影”是文章中“我”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文章 的线索。 (2)三处嘱咐。 设问 3:一次“再三嘱咐” ,一次“嘱” ,一次“嘱托” ,中间还有一次“踌躇” 。想一 想:父亲真的是啰唆吗? 预设 不是。父亲因为事忙,因此不打算送“我” ,且已经托人照顾“我” ,但终究 还是不放心而送了“我” 。这其中经过了父亲“再三嘱咐” “终于不放心” “踌躇” “终于 决定”的犹豫反复心理,可见在父亲眼里, “我”永远是那个没长大的需要他关怀照料的 儿子。 (3)五句叮咛。 设问 4:读读这五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预设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家境困难,身心最艰难的便是父亲,而父亲 却依然坚强并回过头来安慰“我” ,这在表现父亲坚强的同时也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 怀。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预设 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 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父亲为儿子考虑得很周到。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预设 这两句话包含了父亲对“我”的牵挂、惦念、体贴、依依不舍之意。 2.理解“背影” 师:文中一共几次写到父亲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预设 四次。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而其中承载的 思想感情却是一样的。分别是: (1)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 ,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感情氛 围。 (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 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3)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 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4)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 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 ,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师小结:父爱往往是含蓄而深沉的。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此话不虚。作 者开始对父爱的理解是不深刻的,直到在困境中看到了感人至深的“背影” ,这种被忽略 的亲情才浮出水面。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关键词句和语段的精读细品,引 领学生体会深沉的父爱,为下一步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做铺垫。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把握情感变化,感受父子之情。 2.抓住描写特点,品味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懂了含蓄又深沉的父爱,那么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情感发 生过哪些变化呢?我们今天继续深入理解文本。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本课,简洁明了,让学生迅速走进文本。 二、质疑解惑,读懂作者二、质疑解惑,读懂作者 1.态度转变 师:在这篇文章中, “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 “我”对父亲的情感很深厚,但不曾表现,且一开始表现得略有些不耐烦。 如看到父亲送站时和脚夫讲价钱,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 ;看到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 应我” , “我”觉得他“迂” 。而“我”的情感态度变化的契机,是在父亲爬上、爬下车站 月台之时, “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 “背影”让“我”看到了父亲对“我”的好,让 “我”十分感动。文中的事件发生在作者 20 岁时,自然是觉得自己长大了,一切可以自 主的年纪。等到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已经 28 岁了,认识到了自己当时的幼稚,所以文中 的两处反语都写出了作者的愧疚与体悟。 提示: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我”的四次流泪,即见父睹境思祖母时的悲哀之泪, 望父买橘时的感动之泪,父子离别时的感伤之泪,再现背影时的伤心之泪。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915 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 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 ,父亲很生气。 1917 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 背影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 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 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 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朱自清只能怅然离开。父子开始长 达多年的冷战。 1925 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 背影 。 1928 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 。父子冷战解冻。 1945 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去年父亲来信,问起阿九,那时阿九还在白马湖呢;信上说, “我没有耽误你,你也 不要耽误他才好。 ”我为这句话哭了一场:我为什么不像父亲的仁慈?我不该忘记,父亲 怎样待我们来着!人性许真是二元的,我是这样地矛盾;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 朱自清儿女 师小结:新旧思想交替时期,作者与父亲之间曾有种种不合。直到后来,作者才深 深理解父爱。所以,作者借背影不只在写父爱,更是表达自己的愧疚与感念。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想引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理解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和儿 子顿悟后的愧疚与感念。 2.读读屏幕上的语句,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读完这些,你想对文中的父亲或自己 的父亲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1928 年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书本, 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 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 ,只见他的手 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 (2)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你们向我显露最深的爱的时候,也 好似恰巧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什么时候,我们能够面对面地看一眼,不再隐藏彼此, 也不只在文章里偷偷地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地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 命里向你们交代得清清楚楚呢。 三毛背影 (生交流讨论) 师小结:亲子之爱,是错位的,爱与被爱是有隔膜的。爱的隔膜,正是背影之 所以不朽的原因。 背影中的爱的隔膜有着特别的深度。错位的爱是普遍的,作为儿女 应该更用心地去解读父爱,体悟父爱。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链接自己,去感悟父母之爱, 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拓展反思,读懂三、拓展反思,读懂背影背影 1.分析语言特色 师:有人说,本文语言朴素而不失典雅,匀净而不失细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 染力,请你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预设 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他注重 语言,绝不是堆砌辞藻。 背影的语言有以下特色: 朴素:本文并未用华丽的修饰词,而是如口语一般。在描写的过程中,又多用白描 手法,简洁而表现力强,这更加体现了本文用语的朴素平实。 典雅:文中使用了不少文言词汇,如“赋闲” “勾留” ,这类词语既增强了语言的概 括力,穿插在文中,又使文章显得典雅。 匀净细腻:本文短短一千多字,将一个“背影”刻画得如此生动,在省略内容上下 了大功夫,只写与“背影”相关的内容,与“背影”无联系的内容全然不写,使全文用 语显得匀净。在表现“背影”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细节,使得文章整 体的叙述描写给人细腻之感。 2.分析段落作用 师:本文的重点在通过父亲的背影表达父子之情,那么又为何要写与背影无关的第 25 段呢?请你简要分析。 预设 第 2、3 段介绍家庭情况,看似与“背影”无关,却是“背影”故事的缘起与 前奏;第 4 段写父亲决定为儿子送行,是“背影”故事的基础;第 5 段写送儿子上了车, 是“背影”故事出现的准备。因此,这几段虽然未直接写背影,却与背影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对于父亲而言,自己的母亲去世了,又丢了工作,在这祸不单行的时候,他一 心还是想着照顾好已经 20 岁的“我” 。这几段丰富了背影的内容,也深化了父亲伟大的 形象。 师小结:父爱沉沉,一个买橘的背影打动了无数读者,是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我们 的父亲和我们自己。爱需要付出,需要理解,需要时间,需要成长。古人说:“此情可 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亲情亦然。让我们珍惜拥有,再一次齐读:我读到此处, 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 他相见!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深入文本、理解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特点,为 学生写写人叙事散文打基础。 四、学以致用,刻画形象四、学以致用,刻画形象 师:在你的印象中,是否也有人给你留下过如此感动的回忆呢?请你仔细回忆当时 的场景,具体到对方做了什么动作,他(她)是什么形象,或说了什么话,将这些叙述 出来,记住要表现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 (生回忆并课后写一篇作文) 点拨:作者在描写父亲背影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的方法。在 描写外貌时,抓住父亲穿着简陋与身材肥胖的典型特征,在动作描写中也集中体现出父 亲攀月台不易的形象。作者这种抓住典型特征做简要勾画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叫白描手 法。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可恰当使用各种描写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才能学有所获。这个环节是引领学生将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内 化为技能,运用到写作中去。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背影背影 【设计亮点设计亮点】 这节课分三步进行,读懂父爱读懂作者读懂背影 。先通过重点分析“背影” 把握父亲的形象,深刻理解父爱;然后探究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及原因,深入把握文章 主题;最后引导学生关注本文写作风格,即构思技巧与语言特征,深化学生对写人记事 散文的认识。此外,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 “我”由与父亲有隔阂到理解父亲的情感变化,超越“父子情深”的浅层认识。 资料链接资料链接 朱自清二三事朱自清二三事 一提到朱自清,大家脑海里闪现出的便是荷塘月色 背影 匆匆等美文。位 于昆明司家营的朱自清旧居,这座“一颗印”老宅不仅承载着七十多年前以朱自清为代 表的清华文科研究所师生的家国情怀,也记录着朱自清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 将撕开朱自清身上“散文家”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的标签,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 样的朱自清! “时尚达人时尚达人”朱自清朱自清 1942 年冬天,昆明天气格外寒冷,如何温暖过冬成了朱自清头疼的大问题。身上的 旧皮袍已经缝补了许多次,早已抵挡不住瑟瑟寒风。掏掏口袋,发现生活费都够呛,更 不要说缝制新棉袍,于是朱自清做了一个决定。 趁着龙头街赶街的日子,朱自清给自己挑了一件赶马人穿的、制作粗糙、价格便宜 的毡披风。朱自清一毡多用,出门时,他就将毡披风披在身上御寒,晚上睡觉时,毡披 风一脱就当被褥。朱自清上街,里边穿西装,外边穿赶马人的毡披风,给联大师生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这件毡披风由于太过显眼,被誉为“联大三绝” ,也成了他教授生活清贫 的标志,以至于后来多次出现在回忆朱自清的朋友的笔下。 “段子手段子手”朱自清朱自清 朱自清教学一丝不苟,他开了一门“文辞研究”的选修课,只有 2 个学生选修,也 教得非常认真。因为没有教材,就搜集资料写在卡片上,上课时再抄到黑板上。 朱自清演讲还非常风趣,在一次文艺晚会上,朱自清以“五四以来的散文”为题做 演讲,看着现场几千名观众随随便便地坐在草地上,他冒出一句:“什么是散文呢?像 诸位这样的坐法就是散文的坐法了。 ”这堪比段子手的说法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他的每次 演讲,几乎都能引发这样的笑声。 柴米油盐、生活琐事在这些背后却看到了这位伟大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另 一面。在实地采访朱自清嫡孙朱小涛先生,详细了解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的 工作、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大家深感朱自清为人温厚朴实、中正平和。朱家几代人都 有着一身正气、崇德向善、诚以待人的优良品质,这应该也是朱家百年家风长期熏陶的 结果。 阅读推荐阅读推荐 三毛背影 章中林父亲的背影 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 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 文素朴缜密,意境隽永,语言洗练,文笔 清丽。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你我,诗集雪朝(与人合作), 诗文集踪迹等。散文代表作品有春 荷塘月色绿等。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一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的徐州榷运 局长(相当于“烟酒公卖局长”)职务也交卸了。作者当时 在北京大学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便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 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 京念书,父子二人在浦口车站惜别。本文写于1925年,当时 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 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 泪如泉涌”于是,作者想起了8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为 自己送别的那一幕,提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写作背景 迂( ) 拭( ) 搀( ) 差使( ) 交卸( ) 簌簌( ) 赋闲( ) 游逛( ) 踌躇( ) 栅栏( ) 马褂( ) 蹒跚( ) 颓唐( ) 琐屑( ) 举箸( ) 晶莹( ) 情郁于中( ) 字词积累 yshchn chixis f un chu ch zhu pn shn tusu xizh yny 字音易错 (ji)慰藉 丧 (sn)奔丧 (sn)沮丧 期 (q)期待 (j)期年 背 (bi)背影 (bi)背负 藉 (j)狼藉 字形易 错。 表示“一周年、一整月 ”的意思时读“j”。 【祸不单行】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典质】把财物等典当、抵押出去。典,典当。质 ,抵押。 【赋闲】文中指失业在家。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 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 【踌躇】犹豫。 侧重在具体行动上 拿不定主意,欲行又止 。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衰颓败落。 【触目伤怀】文中指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而引起 内心感伤。 【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或行为。已, 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情郁于中】文中指感情积聚在心里。郁,(忧 愁、气愤等)积聚。 初读课文 一个_,二年_,三处_, 四次_,五句_。 朗读课文并根据数字提示,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背影未见嘱咐 流泪叮咛 背影 不解 三处嘱咐:他再三嘱咐茶房;他嘱我路上小心;又嘱 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三处不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四次流泪:见父睹境思祖母时的悲哀之泪,望父买橘 时的感动之泪,父子离别时的感伤之泪,再现背影时 的伤心之泪。 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我”与父亲月台惜别 父亲为“我”买橘子 父亲对“我”的疼爱。 “我”对父亲的愧疚、 感念之情。 事 情 “一个背影,二年未见,三处嘱 咐(不解),四次流泪(背影), 五句叮咛” 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想一想是什么触动了作者。 精读课文 外貌描写: “父亲是一个胖子”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表现出父亲买橘子的不易。 “紫毛大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对 比 请认真研读第6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父亲背影的 。 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下去 ” “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 作者将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影 仔细刻画,忽又定格在月台上, 形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背影 形象。而在父亲离开时,又将众 多的人影作为陪衬,写父亲的背 影消失在人群里。 内容:作者以“背影”为父爱 的象征点、父子情的交汇点、 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 结构:“背影”是文章中“我 ”的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也是 文章的线索。 结合全文,说说“背影”在文中的作用。 一次“再三嘱咐”,一次“嘱”,一 次“嘱托”,中间还有一次“踌躇”。 想一想:父亲真的 是啰唆吗? 父亲因为事忙,不打算送“我”,且托人照顾“我” 终究还是不放心而送了“我” “再三嘱咐” “我”永远是那个没长大的需要他关怀照料的儿子。 “终于不放心” “踌躇” “终于决定” 读读以下五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u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劝解和安慰,家境困难, 身心最艰难的便是父亲,而父亲却依然坚强并回 过头来安慰“我”,这在表现父亲坚强的同时也 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怀。 u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 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 丢失,于是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父亲为儿 子考虑得很周到。 u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两句话包含了父亲对“我”的牵挂 、惦念、体贴、依依不舍之意。 文中一共几次写到父亲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怀念父亲,惦记背影:开篇点题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车站送别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父子告别 别后思念,再现背影:呼应开头 父疼子 子爱父 父子情深 父爱往往是含蓄而深沉的。有人说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此话不虚。作 者开始对父爱的理解是不深刻的,直到 在困境中看到了感人至深的“背影”, 这种被忽略的亲情才浮出水面。 第2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懂了含蓄又深沉的 父爱,那么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情感发生过哪些 变化呢?我们今天继续深入理解文本。 回顾导入 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 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不耐烦 “他说话不大漂亮” “迂” 十分感动 背 影 爬上、爬下 质疑解惑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 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 ”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 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 生在这一年。 资料助读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 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 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朱 自清只能怅然离开。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 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 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 。 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去年父亲来信,问起阿九,那时阿九还在白 马湖呢;信上说,“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 误他才好。”我为这句话哭了一场:我为什么不 像父亲的仁慈?我不该忘记,父亲怎样待我们来 着!人性许真是二元的,我是这样地矛盾;我的 心像钟摆似的来去。 朱自清儿女 新旧思想交替时期,作者与父亲之间曾有种种不 合。直到后来,作者才深深理解父爱。所以,作者借 背影不只在写父爱,更是表达自己的愧疚与感念。 1928年秋日的一天,我接到了开明书店寄 赠的背影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 ,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 为快。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 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 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 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 朱国华朱自清与背影 读读下面两段话,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 孩子真情流露的时候,好似总是背着你们 ,你们向我显露最深的爱的时候,也好似恰巧 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背影。什么时候,我们能够 面对面地看一眼,不再隐藏彼此,也不只在文 章里偷偷地写出来,什么时候我才肯明明白白 地将这份真诚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向你们交代 得清清楚楚呢。 三毛背影 读完这些,你想 对文中的父亲或自己 的父亲说些什么? 本文语言朴素而不失典雅,匀净而不失 细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结合文 章,试着分析一下。 拓展反思 如口语一般,多用白描手法,简 洁而表现力强。 朴素 多用文言词汇,增强了语言的概括 力,又使文章显得典雅。 典雅 只写与“背影”相关的内容, 使全文用语显得匀净。综合运用多 种描写方法表现细节,使得文章整 体的叙述描写给人细腻之感。 匀净细腻 本文的重点在通过父亲的背影表达父子 之情,那么又为何要写与背影无关的第25 段呢?请你简要分析。 丰富了背影的内容,也深化了父亲伟大的形象。 第2、3段:介绍家庭情况“背影”故事缘起 “背影”故事基础第4段:为儿子送行 第5段:送儿子上车“背影”故事准备 父爱沉沉,一个买橘的背影打动了无数读者 ,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父亲和自己。爱需要付出 ,需要理解,需要时间,需要成长。古人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亲情亦然 。让我们珍惜拥有,再一次齐读: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 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 时再能与他相见! 在你的印象中,是否也有人给你留下过 如此感动的回忆呢?请你仔细回忆当时的场 景,具体到对方做了什么动作,他(她)是什 么形象,或说了什么话,将这些叙述出来, 记住要表现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 学以致用 写作点拨: 作者在描写父亲背影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外貌 描写与动作描写的方法。在描写外貌时,抓住父亲穿 着简陋与身材肥胖的典型特征,在动作描写中也集中 体现出父亲攀月台不易的形象。作者这种抓住典型特 征做简要勾画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叫白描手法。我们 在习作过程中,可恰当使用各种描写方法。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 背 影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父子之情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第一次流泪:悲伤 第二次流泪:感动 第三次流泪:惜别 第四次流泪:思念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南京某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背影》教案+课件(含2课时).zip》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背影 部编版 南京 某校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教案 课件 课时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南京某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背影》教案+课件(含2课时).zip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2578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