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 上传人(卖家):tdj2000
  • 文档编号:1625104
  • 上传时间:2021-08-01
  • 格式:DOC
  • 页数:39
  • 大小:2.3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doc》由用户(tdj200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 一年级 上册 数学 期末 复习 提纲 下载 _一年级上册(旧)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一、数一数一、数一数。 小提示小提示:数数时应用笔尖或手指头对准所数的物体数数时应用笔尖或手指头对准所数的物体,边移动笔尖边数边移动笔尖边数,最好数上两遍最好数上两遍,确定无误确定无误 后再把答案写在试卷上后再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注意要写端正注意要写端正、漂亮漂亮。 (书写要求书写要求:每个数字占一个日字格每个数字占一个日字格,书写时注意要书写时注意要 写满格写满格,8 和和 9 要留小开口,如要留小开口,如:) 1、看图写数。 2、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连线。 3、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 4、请你先

    2、认真地数一数,再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就在下面的方框里面画什么,要画 得与上面的物体同样多。 二、比一比二、比一比. . 小提示:小提示: 比多少时比多少时, 要先看清题目要求要先看清题目要求, 然后可以采用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或数一数做小记号的方法来然后可以采用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或数一数做小记号的方法来 判断。如判断。如: 比长短很高矮时比长短很高矮时,有些能一眼看出的就可以直接判断有些能一眼看出的就可以直接判断,如果有格子的可以采用如果有格子的可以采用“数格子数格子”的方法的方法 来判断。来判断。 一些题目容易混淆视觉,如下第一些题目容易混淆视觉,如下第 5 题和第题和第 8 题,要注意题

    3、,要注意“比高矮时必须站在同一个高度比高矮时必须站在同一个高度” 。 在多的后面画在多的后面画。1 1、在少的后面画、在少的后面画。2 2、多的画、多的画,少的画,少的画。 3 3、长的画、长的画,短的画,短的画。4 4、高的画、高的画,矮的画,矮的画。5 5、在高的下面画、在高的下面画。 6 6、在最高的下面画、在最高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7 7、哪根绳子最长?最长的画、哪根绳子最长?最长的画。 8 8、最高的画最高的画,最矮的画,最矮的画。9 9、宽的画、宽的画,窄的画,窄的画。1010、厚厚的画的画, 薄薄的画的画。 三、认识物体和图形。三、认识物体和图形。 小提示:小提

    4、示: 数图形时数图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最好是按最好是按 “从左到右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上到下”或或“从上到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左到右” 的顺序来数比较不容易出错。而且要细心多数几遍,确定没有漏数或多数了才填上答案。的顺序来数比较不容易出错。而且要细心多数几遍,确定没有漏数或多数了才填上答案。 图形与分类结合的题目图形与分类结合的题目,要注意如果都是平面图形或都是立体图形就可按照形状来选要注意如果都是平面图形或都是立体图形就可按照形状来选,如果大部如果大部 分是平面图形分是平面图形,只有一个是立体图形,那么该立体图形就是不同类的(如第只有一个是立体图形,那么该立体图

    5、形就是不同类的(如第 3 题题) 。 一些容易混淆的图形要注意正确区分,如圆和球,正方体和正方形等。一些容易混淆的图形要注意正确区分,如圆和球,正方体和正方形等。 1 1、数一数,填一填。、数一数,填一填。 2 2、把不同类的圈起来。、把不同类的圈起来。 3 3、数一数。、数一数。 ()个长方形)个长方形()个三角形)个三角形()个正方体)个正方体 四、分类。四、分类。 小提示:分类时要根据物体的小提示:分类时要根据物体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来分,如第来分,如第 1 题的第(题的第(4)小题应该选择熊猫,因为只)小题应该选择熊猫,因为只 有熊猫是动物有熊猫是动物,其他三个都是人其他三个都是人。

    6、而有的小朋友则可能会选择护士而有的小朋友则可能会选择护士,因为他们觉得只有护士戴了帽子因为他们觉得只有护士戴了帽子, 这样的分类方法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没有按本质属性来分,是不提倡的。这样的分类方法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没有按本质属性来分,是不提倡的。 1 1、把每行中不同类的圈起来。、把每行中不同类的圈起来。 2、把同类圈起来。( (小提示:同类的要一起圈起来小提示:同类的要一起圈起来,不要一个一个圈不要一个一个圈) 3、分一分,说一说。 (1 1)分一分,把序号写在相应的框里。)分一分,把序号写在相应的框里。 (2 2)说一说)说一说. .。 按照按照来分,可以分成来分,可以分成类,第一

    7、类是类,第一类是第二类是第二类是 五、五、0-100-10 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1 1、第几和几。、第几和几。 (1)(1)把右边的把右边的 4 4 只小蜜蜂圈起来,给左数第只小蜜蜂圈起来,给左数第 5 5 只小蜜蜂涂上颜色。只小蜜蜂涂上颜色。 (2)2) 一共有(一共有()颗星。)颗星。 将左起第将左起第 3 3 个圈起来。个圈起来。 是左起的第(是左起的第()颗)颗, ,它的右边有它的右边有( () )颗颗。 (3 3) (4 4) 2+52+510105+45+46+36+3 2 2、数的顺序。、数的顺序。 (1 1)按顺序填数。)按顺序填数。(2 2)按规律填数。

    8、)按规律填数。 ()3 3() ()6 6()8 86 62 2 3 3、2-102-10 的分解与组成。的分解与组成。( (小提示:边分小棒边熟记小提示:边分小棒边熟记 2-10 的分解与组成,直至能脱口而出的分解与组成,直至能脱口而出) (1 1)填一填。)填一填。 (2 2)开火车。)开火车。 4 4、0-100-10 的口算、比大小以及填未知加数。的口算、比大小以及填未知加数。 7 79 99 9 小提示:做这种题型时如果不熟练要学会先做小小提示:做这种题型时如果不熟练要学会先做小 记号,然后再判断大小,如上,如果计算熟练可记号,然后再判断大小,如上,如果计算熟练可 以不必。以不必。

    9、(1 1) (2 2)在()在()里填上合适的数。)里填上合适的数。 (5 5) (6 6) = = 5 5、比一比。、比一比。 (1)画比多 1 个。 (2) 画和同样多。(3)画比少 4 个。 小提示:在完成以上题型时,要先看清楚题目要求,然后采用小提示:在完成以上题型时,要先看清楚题目要求,然后采用“一一 一一对应对应”连线连线的方法来画。如的方法来画。如 : 画比多 4 个。 (4 4)(5 5) 比比 少少。比比。 比比 多多。比比。 (6 6)(7 7) 小提示小提示: 求求一个物体一个物体 比比 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 “ 多几多几 ”或或“ 少几少几 ”的问题的问题, 有两种解题

    10、方法有两种解题方法: “一一 一一 对应对应”连线,然后把多的圈起来连线,然后把多的圈起来,数数圈起来的有几个就是多几个,数数圈起来的有几个就是多几个。 数一数数一数两种物体各有几个以两种物体各有几个以 后后作小记号作小记号,最后用,最后用大数减小数大数减小数。如:。如: 6 6 8 8 比比 多多2 2。8-6=28-6=2 比比 少少2 2。 7 7、1010 以内的加减法及用数学以内的加减法及用数学。 (图画应用题)(图画应用题) 小提示:根据一幅图列四道或两道算式,应该先数一数各有多少,然后作上小记号,最后才开始列小提示:根据一幅图列四道或两道算式,应该先数一数各有多少,然后作上小记号

    11、,最后才开始列 出算式。出算式。 (1 1)(2 2) +=+= +=+= -=-= -=-= (3 3)(4 4)(5 5) (4 4)用数学。)用数学。 小提示:做有小提示:做有 ? 和和的图画应用题时,应该先想想的图画应用题时,应该先想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是什么,并找出是什么,并找出“两个数两个数 学信息学信息” ,为它做上小记号,最后列出算式。如下:,为它做上小记号,最后列出算式。如下: 4 45 5 2 2 4 45 59 91010- -2 28 8 2 2、图表应用题。、图表应用题。 小提示:做图表应用题时,应该先看分析条件小提示:做图表应用题时,应该先看分析条件 1、条件、条

    12、件 2 和问题,然后在旁边列式计算出答案和问题,然后在旁边列式计算出答案。 如下题:第一行的条件如下题:第一行的条件 1 是小班有是小班有 5 架玩具飞机,条件架玩具飞机,条件 2 是大班有是大班有 8 架玩具飞机,问题是一共有几架玩具飞机,问题是一共有几 架玩具飞机?架玩具飞机? 小班有大班有一共有 5 架8 架(13)架 9 辆6 辆()辆 原来有卖出还剩下 18 块8 块()块 15 个( )个11 个 早上卖出下午卖出一共卖出 9 个8 个()个 ()个7 个14 个 3 3、图画应用题。、图画应用题。 5+8=13 ?个?个 7 个个 还有几只?还有几只?(小提示:记得把括号也填写完

    13、整)(小提示:记得把括号也填写完整) (3 3)我)我和妈妈一共采了和妈妈一共采了 1515 个蘑菇,妈妈采了个蘑菇,妈妈采了 1010 个蘑菇,我采了几个?个蘑菇,我采了几个?还不够。我还要再采还不够。我还要再采 5 5 个,后我采了几个?个,后我采了几个? 五、认识钟表。五、认识钟表。 小提示:小提示: 1、必须、必须熟记判断熟记判断“整时和半时整时和半时”的两句口诀的两句口诀,然后根据口诀来判断时间,然后根据口诀来判断时间: 1 1整时:整时:分针长长指分针长长指 12,时针短短指着几,就是几时。,时针短短指着几,就是几时。 2 2半时:半时:分针长长指着分针长长指着 6,时针短短超过几

    14、,就是几时半。,时针短短超过几,就是几时半。 2、能正确地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如:能正确地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如:7 时时7:008 时半时半8:30 (注意(注意 12 时、时、12 时半、时半、6 时、时、6 时半这四个时间点比较容易出错,多让孩子辨认)时半这四个时间点比较容易出错,多让孩子辨认) 3、会认并会书写、会认并会书写“分针、时针、时钟、半分针、时针、时钟、半” 。 (1 1) (2 2) (1 1)看钟面写时刻。)看钟面写时刻。 , , 大约(大约()时)时()大约(大约()时)时()大约()时 ()() 小提示:小提示:6 时、时、12 时半、时半、6 时半这时半这 3 个时

    15、间点很容易出错,要反复强调和练习。个时间点很容易出错,要反复强调和练习。 (4) 、按要求画出缺少的时针、分针。、按要求画出缺少的时针、分针。 6 时半时半12 时时12 时半时半6 时时 (2 2)1 1 小时前是几时。小时前是几时。(3 3)过)过 2 2 小时是几时。小时是几时。 全册教学反思全册教学反思 一、准备课一、准备课 1、数一数数一数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数一数”一课时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 的重要性,我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 了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吸引刚刚走入课堂的学生和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学生

    16、们 兴致勃勃地数了生动活泼的主题图中的事物,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 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发现: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情境图中的数数难 不住这些学生们。但也有出现个别学生数错的情况。 2、比多少、比多少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要重点利用教材情境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 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多少,重点学会一一对应的 方法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有令人欣喜的地方,如在学习“同样多”是,学生的观察能力 真令人佩服,课上学生除了说“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17、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 。 。 。 。 ”还观察 到“桥和房子同样多” 。 二二位置位置 1、上、下、前、后上、下、前、后 教学反思: “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一般学生在 6 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可能很多老 师都能会觉得,既然学生在生活照都经常接触,应该懂得了。 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根据 研究, 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 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分相对应, 建立起以下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左面是左手,右面是右 手。一般学生在 6 岁以前就能完全正确辨认“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 的“左

    18、、右”辨别并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 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为标志为中心进行辨认。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置了三个任务: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2、 学会用上下前后完整地表达事物的位置关系;3、体会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而体会相 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整堂课很流畅,但是总感觉这堂课还是欠缺火候,孩子们的积 极性虽然高,却表现得有些浮躁。首先谈一谈这节课我的两点做法: 一、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 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在教学上下的时候,设置了指一指游戏,

    19、问学生鼻子的 上面是什么,让学生指一指,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又让学生排队,激情引趣,烘托气氛, 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 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参与者的理念。 二、来源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学习数学的最 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 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如:教学上下的时候,出示大桥的情景,同时让学生 看看教室的上面是什么,教室的下面是什么,当有学生说出有垃圾的时候,又可

    20、以进行 讲卫生的教育。教学前后,通过排队的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的相对性,又能进 行社会公德教育。 但是,这节课虽然学生说得很好,讲的流畅,学的欢快,却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参照物的概念要讲吗?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置的相对性, 但是这感受是什么程度呢?但教师提问,为什么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的时候,学 生是很难讲出来参照物不同的,我觉得只能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会到相对性就可以 了,不用加以总结, 2、为什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而作业却错误百出呢?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巩固练习中, 动物游泳比赛,有部分学生填了上下。说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完全理解。而在 楼层问题中

    21、,学生的第几层的概念没有发展完善,最高的一层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是第一 层。特别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2、左右、左右 教学反思:当我问到“老师与学生都举起右手,为什么老师举起的与 同学们的右手不一样?”有部分同学说:“因为老师转过来了。”“因为 你与我们面对面。”有的学生说得比较完整:“因为老师所对的方向变了, 右手边也跟着变了,所以不一样”。也有的认为左手变成了右手。我就举 着右手转动给学生看。为了训练这个环节。我特意组织全班同学举着右手 走楼梯。让孩子了解上下楼梯总是靠右走。使学生明白了“方向不同左右 不同”的道理。从而突出难点。 三、三、15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认识和加减

    22、法 1、15 的认识及书写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反思: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 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 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 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 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 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 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 注意,去思考

    23、,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2、比大小比大小 教学反思:年级小朋友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 先复习 1-5 各数,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上台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以建立学 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图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 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3、第几第几 教学反思: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我只注重讲解,而实际操作的相对少了一些,讲课速度偏快些,我觉得应该通过 摆图形让孩子们动手操作,比如拿出左边的几个或拿出右边第几个,多操作多练习来理解所学的知识。第二:几 和第几是教学的难点,

    24、因为这里还涉及到一个从哪边数的问题,学生对区分左右还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几和第几也 会混淆。比如从左边起涂 4 个灯笼,学生可能只涂了第四个。 4、分和合、分和合 教学反思: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自己比较紧张,也由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验不够丰 富,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是不够灵活。由这一点,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 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 学 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让孩子 成为真正的主人,才能落实教学任务。这也是我平时教学中的困惑,是我在教学中进一 步需要加强之处,这也是对我的另一启示。 5、加法

    25、加法 教学反思: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我很注重培养学 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个别同学在老师没说完或同学没回答完时,就急冲 冲的把答案说出来。 6、减法的认识减法的认识 8、0 的认识的认识 教学么思:在教学中,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多说上面,忽视了 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就是教学 0 的第二含义时浪费了很多时;特别是忽略学生的实际能 力,导致课间容量过大,学生难以掌握。以为只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 生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因此我觉得,目前, 我

    26、面临的是一群刚入学的小学生,我们根本没有驾驭大容量课堂的能力,不能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 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要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知识。 9、有关有关 0 减法减法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理解有关 0 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教学。在新授环节中, 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理解图中的含义,并发挥想象看图说故事。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 性,学生对此的兴趣都很浓,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球。但是,在这里让学生说的太少了,因此没有让 学生有一个好的平台来表达,也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这是一个不足之处。在学 生看图列算式的时候,我让小朋友们利用摆小棒来理

    27、解算式中数字的含义,尤其是对于 0 的认识, 再让他们说一说算式表达的含义。 认识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教学目标 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 因此, 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共 19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6 和和 7 的认识的认识 教学反思:这节课里,我利用教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 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起了学生学习和相互交流合作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全面 受数概

    28、念的形成过程。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6 6 和和 7 7 的组成的组成 课后小记:学生对这些数字非常熟悉,因此学起来很轻松。 6 和 7 的组成是在学生学习了 25 的组成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教学中我让学生运用学习 25 的分解与组成方法进行自主探究 6 和 7 的分解与组成,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能很快得出结果。 从学生的汇报中,了解到学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解的,这点做到了教参中要求渗透的“有序” 思想。而且学生能根据分法写出式子。但教学中要求渗透“推想”思想,要求根据一个组成式子推 想出另一种式子,而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分法得出式子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同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重点观察一种摆法,让

    29、学生能从一种摆法得出两个组合式子,从而渗透“推想”思想。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地方。如:对于 6 和 7 的分解与组成在课堂中可以要求学生按顺序 以及推想的方法进行记忆,对学生进一步渗透“有序”与“推想”思想。另外熟记之后可以为学生 进行 6 和 7 的加减法计算打好基础,学生可以运用 6 和 7 的组成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计算,提高计算 速度。(特别是 6 可以分成 4 和 2,7 可以分成 4 和 3 要加强记忆。)因此,今后在教学 8、9、 10 的组成时自己要注意这一点。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6 6 和和 7 7 的加减法的加减法 课后小记:有以前学前教育的基础,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但

    30、仍有几个学习困难的同学理解有困难。 1结合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 我们把课本中小朋友摆小棒的图,变成学生喜欢的卡通小动物(小鸡和小青蛙)。由小动物在草地 上荡秋千的画面,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 1 只小鸡和 5 只小青蛙放到每个组的草地秋千上,求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通过两位同学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 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独立操作,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 我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一

    31、图两式”。而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 在情境中独立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在秋千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让 学生思考,还可以摆几只小鸡和小青蛙,并看着自己的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组 6 的加法算式,加上同位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通过这一环 节的教学,使学生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操作空间 和充足的思考余地,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用数字意识。可能是让学生合作得多了,加上孩子年龄 小自控能力差,有些孩子开始开小差,乱说,今后,还要加强这些学习习惯的培养。 3建立表象,由具体操作到看图列式。 第三

    32、个环节,便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直观图,自己独立列算式。使学生能够由具体的实物抽象到 看直观图列式,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遵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把 6 和 7 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 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 现加法和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如:在综合练习中,出现了 四道看图列式。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幅图,进行列式计算。这样安排提 供了充分的学习选择机会,而且练习题的设计有针对性,能

    33、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5活动形式多样化,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活动:a.你还想让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秋千,自己摆一摆;b. 你们草地上的小动物也累了,你想让哪种小动物先回去呢?c.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这四幅图中任意选 一幅图,喜欢哪一幅就做哪一题。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 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开了,有的孩子说 不到点上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用数学用数学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学生 大胆探索,明确大括号所表示的意义。 第五课时第五课时综合

    34、练习课综合练习课 课后小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数学的解决问题,有些不会分析并理解,不知道有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要多练习并巩固。 第六课时第六课时8 8 和和 9 9 的认识的认识 教学反思:8 和 9 的认识,这节课以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 建立 8 和 9 的概念。本节课上后个人感觉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虽然同事们都 给予了肯定,但我个人还是不太满意的。下面作出自我反思: 1、本节课拖堂 5 分钟,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可能是教学内容较多,在新课中就有许多练习,整体上时间已经比较紧凑了。 第二,在两个环节上个人认为还处理不当,导致时间浪费过多。一是学生收集的信息中 有一

    35、个关于 8 和 9 的小故事,这在试教时是没有的,因为两个班学生收集的信息不同。 我觉得这个题材不错,于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读了一下,也浪费了 1 分钟时间,虽然感觉 这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在时间如此紧凑的前提下,也只能放在课后让学生去了解。另 外,在处理 8 和 9 的序数意义时,我怕读题太费时间,但结果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对 这一题解决得并不理想,也许读一读题目,效果会好很多,毕竟这是一年级的学生。由 于我对低段教学经验不足,总是忽略这个问题,这是今后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2、8 和 9 的书写环节应该调整在揭题之后。 这是吴老师给我提的第一个建议,我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很明显,但自己之前却没有考虑

    36、 到,而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看到课本上的顺序是这么安排的,就这么死板地去教,可 见自己处理教材上还应考虑得更周全些。 吴老师的建议让我觉得豁然开朗,比如在理解 8、9 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时,我是通过数 花朵一题来完成的,但由于没有读题,学生反馈情况不太理想,吴老师建议我让学生现 场站一站,如请从左数第 8 个学生站起来,请从右数 8 个学生站起来。这样的方法既直 观又生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几和第几”,从而突破难点。遗憾的是我只能将吴 老师的建议带回我平时的课堂深化下去,感谢的是有这么多专家及同事给出中肯的建 议,让我学到更多!包括黄校长,亲临我的试教,悉心指导;还有吴老师的谆谆指导, 总是

    37、让我受益匪浅,而面对这所有的一切,我只有更快地改正自己的不足! 个人觉得自己此次准备仓促,也暴露出了自己在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设计上, 还没有特别创意的设计。 又如以往对于教研课, 我都至少试教 2 次, 而本次只教了 1 次, 所以也足以看出自己的功底还不够,以后应朝着“精教”的方向去努力。另外,本节课 我都采用保护环境这个主题,后面的练习设计也都在“花”上下功夫,但给人的感觉却 有些视觉疲劳,可见我的情境没有连贯好。借着此次机会给自己提出一个忠告:不要忽 视每一节课,不要因为这是一节普通的教研课而不够重视,我需要的是初上讲台时的那 种执着和不懈的努力。不要给自己找任何的借口,正视不足

    38、,不断改之,方为上策! 教研小结: 今天是我们两位新来的老师上公开课,第一节是曹老师上的认识平面图形,她 的课很生动,也很扎实,作为同教材的老师,我要向她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她的 课堂调控能力、语言上的感染力、扎实的教学风格、灵活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经验 等等,都是我该学习的。 第七课时第七课时8 8、9 9 的组成的组成 这一次的学习这一次的学习, 学生兴趣盎然学生兴趣盎然。 首先首先, 分圆片不再跟前几节课一样分圆片不再跟前几节课一样,自己一个人完成了自己一个人完成了, 而是小组合作而是小组合作。学生觉得比自己一个人分学生觉得比自己一个人分,一个人说一个人说、记有趣多了记有趣多了。通

    39、过动手活动通过动手活动,还还 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学生完成学生完成 8 8 的组成后的组成后,再及时抓住不再及时抓住不 同层次学生所展示出的不同想法同层次学生所展示出的不同想法, 即此处的即此处的 “点睛之笔点睛之笔” : “8 8 的组成为什么只记的组成为什么只记 4 4 种?种?” 让这部分层次高一些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让这部分层次高一些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通过讨论,使所有的学生明确使所有的学生明确,更使分更使分了了 7 7 种的学生悟出:不用全部分完,只用分出、记住前种的学生悟出:不用全部分完,只用分出、记住前 4

    40、 4 种,就可以记住全部种,就可以记住全部 7 7 种种“8 8 的的 组成组成”了。从而在学习了。从而在学习“9 9 的组成的组成”时,能贯彻这一思想方法,从时,能贯彻这一思想方法,从“9 9”的的 8 8 种组成种组成 中挑出中挑出 4 4 种记忆,并能从这种记忆,并能从这 4 4 种衍生出全部种衍生出全部 8 8 种。种。 今后今后,应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应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应该让学生学会分工应该让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与合作,避免时间的浪费避免时间的浪费,提提 高学习效率高学习效率。 一年级学生动手时课堂纪律乱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情一年级学生动手时课堂纪律乱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情, 有时怕乱都不敢放

    41、开有时怕乱都不敢放开, 可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尽量的去尝试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可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尽量的去尝试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第五课时:8 和 9 的加减法 8、9 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重点内容之 一,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 7 以内的加减法和 8、 9 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 是进一步学习 20 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 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一开始,复习和巩固了 8、9 的组成,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 基础。在新课环节,我用孩子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来设立三关,在学生 闯关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

    42、式”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 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 这部分的难点。利用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引导,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 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其 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小棒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一图四式” ,并掌握了 8 和 9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直接出示算式 5+3、3+5、8-3、8-5 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学生说 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 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 。最后,通过送信游戏和课堂练习 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

    43、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 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 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 了加减法的算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 是不够,8,9 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多,放手让孩子自 己自主思考的时间不够。 8 和 9 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二: 有关 8 和 9 的加减法的安排是由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过渡到一幅 图写出四个算式。重点应放在“一图四式

    44、” ,且要注意教材中的安排意 图。慢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看图说话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首 先是复习前段时间的口算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例如:拍掌、猜数等各种形式。在新授时用蓝猫引入,直接出示 主题图,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显得有些脱节,使学生不知 道怎样回答。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按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 进行。在动手摆图片过程中,应注意摆的过程,摆的思路,应让学生 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采取不 同的形式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并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 而是传授思想和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 8 和 9 的加减法,使学生感知加

    45、减法之间的相互 联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 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 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的 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 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应给学生尽量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 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 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 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8 和 9

    46、 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三: 在8、9 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让 学生掌握 8、9 的加减法,通过经历“一图四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 的相互联系,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并能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但是这一节课上 下来,却让我充满了困惑。 困惑一:学生对于数学信息不够敏感。当我出示笑脸图时,让学 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半天也说不到正题上来,无 奈我只好又提示: “你能用带有数字的话来说说这幅图吗?”才勉强让 学生说出图上有 5 个红色的笑脸,3 个粉色的笑脸。 困惑二:学生不会提数学问题。在上8 和 9 的加减法以

    47、前的 教学中, 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 “一共” “还剩”这类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是从这节课来看,收效甚微。 学生还是弄不清楚什么是数学问题什么是答案,即使有一部分学生知 道却不知道怎样表述出来。 困惑三:学生会计算,却说不出算法。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 全班同学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数学生都说: “我是想出来的” ,你问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却答不上来。 总之,这堂课是在慌慌张张中结束的。这节课开始引导学生提数 学问题和说算式的意义,用去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很紧, 特别是下课铃声响起之后,尽管这节课还没下课,但是下课铃声把学 生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

    48、,这时,我也乱了,怕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 不了,匆忙之下把不该省略的部分省略了,把该省略的部分却又留了 下来。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数学信 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 力。 8 和 9 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四: 11 月 11 日是光棍节,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 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 妹能莅临我校进行教研活动,我非常的高兴,遗憾的是未能献上合格 的公开课,在谢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点评中,发现了自己太多的不足, 现则其重点简要说明,希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 以内数的认识,7 以内数的加减法,以 及一图写二式”

    49、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 顺利的进行 9 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学习数 打下基础。 教学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 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 ,结果学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 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 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 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无 关刺激,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教学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应不应该把如何 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 ,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 一层次

    50、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加法的意 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思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 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思 考。 教学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 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 惭愧。平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数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学 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学生继续用手 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 2 个练习中,谢老师指出我缺乏层次性,其实练习的层 次性设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这节课的 第十课时第十课时综合练习课综合练习课 课后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2510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