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南京某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含8课时).doc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1624456
  • 上传时间:2021-08-01
  • 格式:DOC
  • 页数:44
  • 大小:3.6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南京某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含8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 南京 某校八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教材 分析 全部 教案 课时 下载 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集体备课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课文,在文体上为回忆性散文、传记,在内容主题上与“生活的记忆” “重 要的他人”有关:或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敬仰之人的品格和精神。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比如, 藤野先生 一文中作者在记叙典型事例时,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品格; 回 忆我的母亲中,作者夹叙夹议,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回忆来表现母亲的优秀品质,凸显母 亲的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中作者在描绘托尔斯泰的外貌时,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 层层蓄势,形成文章张力,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 美丽的颜色一文中,作者则 将叙述与引用相结合,

    2、刻画出饱满、感人的人物形象。 这四篇课文的语言也各有特色,或多次运用反语,呈现出辛辣讽刺的效果(如藤野 先生 ) ;或质朴无华,蕴含着真挚深沉的爱与怀念(如回忆我的母亲 ) ;或运用各种形 象的比喻、奇妙的夸张,让读者享受到酣畅淋漓的快感(如列夫托尔斯泰 ) ;或在平 实客观的记述中,洋溢着一份诗意、温情的色彩(如美丽的颜色 ) 。阅读这些作品时, 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语言,以提高其语言赏析能力。 教学本单元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旁批、点评、赏析;适当补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推荐类文,进行拓展对比阅读;指导学生借鉴运用课文中刻画人 物的方法,学写传记;引导学生理解“诚信

    3、”的内涵,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 分类分类内容内容课时课时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课文 6.藤野先生2 1.了解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文体特点,引导学 生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 2.引导学生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 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选取那些产生较大影 响,能够引起更多人共鸣的事件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体会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赏析能 力。 7.回忆我的母亲2 8.列夫托尔斯泰1 9.美丽的颜色1 写作学写传记1 综合 性学 人无信不立1 4.指导学生学写人物传记,引导学生在写作中 借鉴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5.认识“诚信”的内涵,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诚 信的典故,

    4、发现并讲述身边的诚信故事,学会 写演讲稿、组织演讲会。 习 6 6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2.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感受他高尚的品格,体会作 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之情。 3.了解“我”在日本的求学经历,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 尊心。 4.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文意,抓住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品格。 2.梳理文章线索,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

    5、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默读屏幕上的文字。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 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以上是我们七年级学过的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关于“我”的启蒙老师寿镜吾的描写。童年的鲁迅对寿镜吾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 十分信服、敬畏。但鲁迅曾说过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 的一个”中的“他”指的却是另一个人藤野先生。藤

    6、野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 为什么能让鲁迅如此感念呢?下面就让我们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 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吧! (板书:藤野先生 鲁迅)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由所学导入,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 “温故而知新”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触摸二、初读感知,触摸“伟大伟大” 1.预学展示 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字词积累。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黑板板书、屏幕显示等形式,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2.初读感知 (1)抓住外貌描写,获取有效信息。 师:大家能分清图片上哪个是鲁迅,哪个是藤野先生吗?文中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 外貌的? 课件出示:课件出

    7、示: 预设右图为鲁迅、左图为藤野先生。文中第 6 段: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 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根据图片区分鲁迅和藤野先生,实际上是让学生关注文中对人物外貌的 描写,在感知语言的过程中抓住有效的信息。 (2)请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评价一下藤野先生。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简要说感受) 提示: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动作、神态、语言等的描写,围绕“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 和心里是伟大的”这句话进行理解。 预设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严谨、尊重他人、富有人情味、有探究求实的精神等。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一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整体感知,一词 立

    8、骨,抓住人物内核“伟大”一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梳理内容 师: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写到了哪些地点。 预设东京仙台北京。 师补充:本文是按“东京仙台北京”的地点转换顺序行文的,着重记述了“我” 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时的见闻和感受。 2.概括事件 师:文章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哪几件事? 预设初识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告别 藤野先生。 师小结:写人物不要仅局限于一个时间点、一件事,可以围绕这个人物写一段时间内 的几件事。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饱满。 3.分段概括 师:请同学们在梳理内容、概括事件的基础上,将文章分为

    9、三个部分,并简述各部分 大意。 预设第一部分(第 13 段) :写“我”在东京的见闻、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 因。 第二部分(第 435 段) :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并通过 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 3638 段) :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文篇幅较长(38 段) ,从查找故事发生的地点入手,通过跳读,概括 人物事件,进而概括全文大意,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四、表情朗读,以声传情四、表情朗读,以声传情 (选读片段,指点学生朗读) 师小结: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读对“清国

    10、留学生”装束的描述时要用嘲讽的口吻。 2.读“日暮里”与“水户”处要流露出深沉而忧虑的感情。 3.读藤野先生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之处要表现出对藤野先生的敬意。 4.读“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时要表现出强烈的愤慨。 5.读“告别”部分要表现出不得不惜别的师生深情。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应重视朗读,教师更要从语音、语调、重音、节奏等方面引导 学生根据文字内容,把握语感,读出情感,从而实现“以读促悟” 。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根据具体事件,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藤野先生的品质。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过程】【教学过

    11、程】 一、回顾导入,自然引入一、回顾导入,自然引入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内容,初步了解了藤野先生的大致形象以及作者与藤 野先生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几件事。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本,进一步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 理解作者在特定时期的情感,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二、以事知人,体会“伟大” 1.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师:选择文章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事,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 初识藤野先生:不拘小节、比较随性、生活简朴、治学严谨。 添改讲义:认真敬业、平等待人、真正的教育者的胸襟、没有民族偏见。 纠正解剖图: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和蔼可亲、严而有道。 关心解剖实习:关注学生、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

    12、脚:有探究求实的精神。 师点拨:本文的目的不是叙事,而是为了把人物放到特定的事件中去展示人物的性格 特征。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应围绕人物,选择最能突显人物性格的典型材料。 2.侧面衬托的作用 师: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是否有跑题之嫌?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大背景:日本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后,国富兵强,青年受的是军国主义教育,有一 种民族狂热,在他们眼中,那时的中国是弱国。 小背景:在仙台医专中,有些人认为中国人笨,是低能儿,学西洋医学不可能及格, 他们不能容忍一个中国人学习成绩在一百多名日本学生中居中,因此对藤野先生精心辅导 中国学生心生不满。 预设这两个事件中

    13、虽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但是通过日本学生会干事的言行反衬 出了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藤野先生作为教师,对“弱国”的学生没有歧视和偏见,而是 表现出热情和关心,他是正直善良的,他的这种品质难能可贵。 师补充:正是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鲁迅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他本来去 日本学医,是希望学成后可以疗治国民的体魄,而这些经历,使他意识到比体魄更需要疗 治的是国人的灵魂,他认为必须要唤醒民众麻木的思想,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探究,旨在教学生一招:在写人物时,可以直接写这个人,也 可以用对比、衬托、侧面描写来表现这个人。 三、咬文嚼字,品味语言三、咬文嚼字,品味语言

    14、1.情境还原读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 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原句) “我叫藤野严九郎” (改句) 师:改句看起来更合常理。你们怎么看? 预设原句比较口语化,能体现出藤野先生随和的性格特点。 通过学生演读,体会藤野先生的亲切随和。 2.抓副词重读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 还我。 (2)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 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 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 订正。这样一直 继续到教完了

    15、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 神经学。 (3)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 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 放心 了,没有这回事。 ” 师:作者用词特别讲究,你如何理解句中加点的词? 预设(1)一个“便”字,写出了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的速度之快。 (2) “都也都”表明藤野先生修改得非常仔细,不仅涉及医学知识的修改, 还涉及日语语法错误的修改,实在令人感动。 “一一” “一直” ,表明藤野先生的修改是细 致入微的,而且持续的时间非常长。这些词语的运用,不夸张,不华丽,却非常深刻地表 现出老师的严谨、细心、真

    16、诚。 (3) “总算”一词,写尽了藤野先生对“我”的担忧和关心。 3.删改句子读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 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 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 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 (原文) “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 画。 ” (改文) 师:原句语言啰唆,改句更简明得体。你们怎么理解? 预设原句中“你看

    17、”是用商量的语气和鲁迅对话。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 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破折号后面的 语言,表示对鲁迅移动血管位置的真实内心的理解,但委婉中又不失坚定的力量:对学术 不讲究美感, 要尊重事实。改句很直接,有命令的口吻。 商量的语气鲁迅尚且“还不服气” , 改句更易让人产生抵触心理和对抗情绪。 4.重点语段读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 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 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

    18、鉴,宛如小姑娘的发 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师:试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预设清政府派遣这些留学生去国外留学,目的是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回来报 效国家,然而实际上他们在国外不学无术,忘记了自身使命和肩上的责任。作者在描写完 留学生的这些丑态之后,采用了反语的手法,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实在标致极了” , 仿佛是压抑不住的火山爆发,极尽讽刺之能事,酣发鄙夷、憎恶之胸臆。 师: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反语的手法,暗讽“清国留学生”们的丑态,除此之外,文中 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手法? 预设作者称日俄战争时的日本学生为“爱国青年” ,说自己国内的论敌为“正人君 子” ,都是运用反语进行嘲讽。

    19、又如说日本对医学的翻译“并不比中国早” ,说日本青年虽 抗议托尔斯泰引用新约中的话,但他们“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都是话里有 话,含义无穷的。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咬文嚼字” ,让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来品析文章深意,同 时使学生进一步揣摩鲁迅先生“幽默讽刺、含蓄深蕴”的语言风格。 四、精读片段,感知四、精读片段,感知“我我”之形象之形象 师:精读第 15 段,思考“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1.“我”是一个爱国的人。 “我”看到日本有个叫“日暮里”的驿站,就记住 了这个驿站的名字,也许是因为“我”想起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思 乡名句;其次也只记得“水

    20、户”的地名了,因为那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2.“我”是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如: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一词, 表明“我”很沮丧、很失望,排斥、失望的情绪破空而来。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 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 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 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作者 对清国留学生进行了特写镜头式的描写,刻画了一群“丑而不觉其丑,滑稽而不觉其滑稽” 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现了“我”对清国留学生奇特怪诞的装扮与以丑为

    21、美而不自知的 行为感到羞耻、愤恨,表明“我”是一个厌恶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追寻民主觉醒之路的先 行者。 3.“我”是一个很爱学习的人。文中提到“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 时还值得去一转” ,说明“我”对书本感兴趣,渴求学到新知识。 4.“我”是一个专心求学、不盲目追求娱乐和享受的人。 “我”看到清国留学生整天 不学无术,觉得非常失望,于是准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5.“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 “我”在仙台受到部分友好人士的优待时,认为是 “物以希为贵”的缘故。 师小结: “我”是一个东渡日本留学、专心求学、有较强的自尊心和爱国情怀的学生。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透过事件看

    22、人物性格,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往往把人物放 到特定的事件中去。 五、写作拓展,书写五、写作拓展,书写“伟大伟大” 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给人以精神力量。那么,有没有一位给过你精 神力量的老师呢?当然,这个人不局限于老师,也可以是亲人、朋友,甚至仅有一面之缘 的人,这个人曾经因为什么而拨动了你的心弦?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注意,在描写人物 时要投入真挚的情感,让读者能够自然而然地感觉到你笔下人物的伟大。 藤野先生这 篇文章,就是极好的例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设计亮点】 本课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人物。人物深入人心,来源于入木三分 的刻画。

    23、 “分析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理解鲁迅的爱国情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分析事件、品味语言,可以感受人物的伟大形象和人格魅力。 资料链接资料链接 藤野先生概况藤野先生概况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严九郎,1874 年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医学世家,毕业于名古屋爱知县 立医学专门学校(现名古屋大学) 。1904 年,他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1911 年,东北 帝国大学成立,1912 年仙台医科专门学校并入,成立为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1915 年成 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而离职。藤野先生失业后一度任职于三井公司 的慈善医院耳鼻喉科,后回故乡开设私人诊所。1936 年 10 月 1

    24、9 日,鲁迅病故。这一年底, 当地就有记者前来采访藤野先生,他们聊了很多,后来还整理了采访资料,写成悼文谨 忆周树人君 ,发表在了文学案内 。1945 年 8 月 11 日,藤野先生在福井逝世。 鲁迅非常看重藤野先生一文鲁迅非常看重藤野先生一文 1934 年,日本岩波书店计划在“岩波文库”中收入鲁迅的作品,编成鲁迅全集 , 并由诗人佐藤春夫与增田涉翻译。增田写信给鲁迅,问应当收入哪些作品,鲁迅回信说: “都可以,只要你们觉得好就收;不过,只是希望能将藤野先生收入。 ”1935 年, 鲁 迅选集日译本即将出版之际,译者专程到上海再一次征求鲁迅的意见,鲁迅回答: “一 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

    25、录进去。 ”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令鲁迅记忆深刻、深深感念的藤野先生主动帮他修改订正课堂笔记的事情,藤野先生 本人也有记忆,他记得鲁迅上课时非常努力,很认真地记笔记,不过作为留学生,鲁迅入 学时还不能很好地听、说日语,学习上比较吃力,藤野先生就在每次讲完课后留下来,看 看鲁迅的笔记,帮他把漏记、记错的地方订正过来。 藤野先生说: “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 笔记。 ”对于鲁迅把自己“这些微不足道的亲切当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 ,藤野先生说他自 己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藤野也很诚恳地说,在他的记忆中,鲁迅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 藤野先生记得鲁迅到

    26、他家去玩过,但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至于一直挂在鲁迅北京寓居 书房墙上的那张藤野先生的照片, 藤野先生中记录的是,鲁迅离开仙台的前几天,藤 野先生把他叫到家里去给了他这张照片,相片背后还写着“惜别”两个字。但藤野先生在 谨忆周树人君中说: “可是我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这张照片 赠送给周君的了。 ” 7 7 回忆我的母亲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的主线,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作者反复提及的“感谢母亲” ,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 亲的深情。 3.品味文章的语言,探究文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理解议论、抒情性语

    27、句的含义, 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文章主线。 2.梳理具体事件,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文章线索和记叙顺序。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播放阎维文的母亲这首歌,展示课题回忆我的母亲 ) 师:母爱是人世间一首唱不完的歌,从古至今,有多少歌唱家用歌声传唱着母爱的崇 高,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歌颂母爱的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朱德同志怀 着真挚的感情,为我们谱写的一曲动人心弦的赞歌回忆我的母亲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背景歌

    28、曲渲染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动情解说直接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预学展示 作者名片;背景链接;文体常识;字词积累。 2.初读感知 (1)梳理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师: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其大意。 预设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 ,痛悼母亲的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是总领全篇的段落。第二部分(第 213 段) ,是对母亲“勤劳一生”中“很多事情”的 具体回忆。第三部分(第 1417 段) ,在前文具体记叙的许多事情的基础上,转而以抒情、 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梳理文章内容,有助于学生

    29、更好地把握段意,明确段落之间 的层次关系。 (2)朱德的母亲给朱德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圈画出文中表现母亲性格和品质的词语。 预设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爱憎分明、支持革命、深明大义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圈点勾画”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再读课文。 1.根据具体事件感受母亲的形象 师:母亲的性格与品质在文中是通过哪些事件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这个表格。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关于母亲的事件(经历)表现母亲的性格品质 “整日劳碌着” , 煮饭, 种田, 种菜, 喂猪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

    30、慈 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节衣缩食、借债供“我”读书识大体、明事理 支持、慰勉“我”参加革命深明大义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勤劳朴实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勤俭持家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理解、支持革命 年老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用表格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选材典型的特点。可用“文中的母亲是一 个母亲,从可以看出”的句式给学生以抓手,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更好地体现 语文教学中“说”的能力的培养。 2.分析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线索 师:课文是怎样将这些琐碎的事件有序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出示时间轴线图,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本文以

    31、时间为序,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选取母亲一生中的典型事件表现 母亲的性格与品质,纵横交织,层次分明,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将学生找到的这些事件用时间轴线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让学生生动 直观地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叙典型事件。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感受人物魅力,进一步理解“我”对母亲的情感。 2.体味文章的语言,探究文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找出议论、抒情性的语句,理解 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发思考一、回顾导入,引发思考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

    32、亲一生的主要事迹,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分析了朱 德母亲的形象。此前我们也提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是有“我”的存在,那么,这篇 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呢?“我”在文中表露出何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学习。 二、精读细研,探究写法二、精读细研,探究写法 1.走近人物,加深理解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944 年 4 月 10 日, 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台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灵堂 四周挂满了

    33、延安各界的挽联: 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 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 。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是“教子成民族英雄,举 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 师:阅读助读资料,说说资料中的挽联中共有的一个关键词语是什么。 预设劳动。 师:为什么大家都用“劳动”概括朱德母亲的一生? 预设因为“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 师:母亲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预设“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 “只有这

    34、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朱德母亲葬礼的组织、举办以及参与者的挽联等方面的介绍,以问 答、追问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这位伟人母亲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了解伟人母亲事迹的兴 趣。 2.品味语言,质朴平实 (1)分析语言特色。 师: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请分小组探究讨论,说说本 文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的原因。 预设善用朴实的语言,将深情寄寓其中,十分具有感染力。 (2)体会具体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师:请在文中画出触动你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预设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这一句承接上文, “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每一天繁重的劳动;

    35、 “整日”说明母亲从早到 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这句话可看出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看也不看”与“有滋味”相对比,表现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对母亲 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一分钟” ,母亲连如此短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 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建议同学抓关键词,以此为抓手,使学生更好 地体会作者平实叙述中的深挚情感。 3.把握特色,夹叙夹议 (1)理解夹叙夹议的作用

    36、。 师: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议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这是传记 体文章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这些议论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 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2)感受夹叙夹议写法的表达效果。 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议论性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母亲是个好劳动。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 架。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

    37、是世界上最可 宝贵的财产。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 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生交流讨论,举手作答) 预设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 这句话总领第 4 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 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 这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 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

    38、通 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 ,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 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 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夹叙夹议写法的作用,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特定 的句子,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体会文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感受这种写法的效果。 三、总结拓展,学以致用三、总结拓展,学以致用 1.课后小结 师:寄其哀,颂其德,报其恩,作者就是怀着这样的情感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坚强不屈、深明大义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光辉女性形象,

    39、她就像一座丰碑一样, 不仅活在朱德的心中,也活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 选材典型事件;语言质朴无华;组材时间为序, “勤劳”为线;写法 夹叙夹议。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课后总结,体现“一课一(多)得” ,为整节课的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 句号。 2.学以致用 老舍在母亲中说: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让我们也用自己手中的 笔写下对母亲最真最纯的情! (不少于 100 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语言朴实、感情深沉的特点,同时对学生进行母爱教 育、感恩教育。

    40、【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回忆我的母亲 【设计亮点】【设计亮点】 本课由歌曲导入,中间穿插图表讲解,有意引导学生以“勾画圈点”的方式关注文本 细节。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本课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从文体 特征着手,既关注本文作为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征,也关注文本的写作风格,如此不仅有 利于学生把握文本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回忆性散文的认识。 资料链接资料链接 朱德回忆母亲的形象朱德回忆母亲的形象 提起了母亲,朱德将军满脸温情和悲痛。生他的时候,母亲不过二十刚过的年龄。她 比一般妇女要高大一些,强壮一些,裤子和短褂上,左一块右一块都是补丁,两只手上突 显着粗粗的

    41、血管,由于操劳过度,面色已是黝黑,蓬蓬的头发在后颈上挽成一个发髻,两 只大大的褐色眼睛里充满了贤惠,充满了忧愁。 (摘自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 毛泽东写给朱德母亲的挽联毛泽东写给朱德母亲的挽联 毛泽东曾给朱德的母亲写了一副挽联: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 完人。 ”毛泽东在这副挽联中高度赞扬了朱德母亲的高尚品质,高度评价了他的革命战友 朱德的革命精神。 上联, “为母”是指做母亲。是的,母亲是儿女的第一任老师。那么,怎样才能做一 个合格的母亲呢?毛泽东接下来告诉人们“当学民族英雄贤母” ,告诉天下所有做母亲的 人,要学习民族英雄朱德贤惠的母亲。上联的重点在于赞子,既悼母又赞子,

    42、一语双 关。 下联, “斯人”是指朱德的母亲。她用自己一生的艰苦劳作,为中国人民培养了朱德 这样的民族英雄。朱德的母亲贤惠、善良、勤劳,是劳动人民的典型代表。所以,毛泽东 在下联中将其概括为“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对锺太夫人的一生做了高度的评价。 联语高度浓缩,内涵极为深刻。 “民族英雄”高度概括了朱德的丰功伟绩, “贤母” “劳 动阶级完人”刻画了一个贤惠、朴实、善良、热爱劳动的母亲形象。语言简练、朴实无华, 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阅读推荐阅读推荐 老舍我的母亲 杨绛回忆我的母亲 莫言母亲 贾平凹写给母亲 8 8 列夫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传主列夫托尔斯

    43、泰的生平,把握其独特的外貌特征。 2.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了解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理解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的评价。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激趣导入一、知人论世,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用“矛盾”一词来总结。 这个人,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地位、财富,可是最后却孤单寂寞地死在 一个不知名的小火车站;他被人们尊称为俄罗斯文学大师,最后的坟墓却是一个不起眼的 小土丘;他是世袭贵族,却抛弃贵族的身份甘心做一个普通农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 进茨

    44、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 ,来看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吧!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由对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简要概括,引导学生粗略了解传主的生平, 知人论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入课文。 二、初读感知,评托尔斯泰外貌的二、初读感知,评托尔斯泰外貌的“丑丑” 1.预学展示 作者简介;字词积累。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黑板展示、屏幕显示等形式,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2.整体感知 师: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预设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5 段) :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第 69 段) :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揭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 3.聚焦“肖

    45、像画” 师:自由地默读课文第 15 段,说说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长什么样,给你留下了 什么印象。 (以学生发言为主,不必拘泥于文段的先后顺序) 学生发言中,要关注以下几处难理解的语句: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 界。 预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植被多于空地”来比喻“多毛的脸庞” ,形象生动 地突出了他脸部的总体特征多毛、胡髭浓密。 (2)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 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 一样堆在额头上。 预设用“树皮”比喻脸上的皱纹多,用“树

    46、根”比喻又长又粗的眉毛,形象地写出 了托尔斯泰的这张脸除了邋遢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可爱之处。 (3)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 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预设用“低矮的陋屋”比喻托尔斯泰的外貌,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身材的矮小与 普通,与“天才的灵魂”形成鲜明对比。 (4)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 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 预设“小屋”不是指托尔斯泰工作的地方,而是指他的外貌,比喻奇特而形象,生 动地描写出托尔斯泰长相的粗陋。 综上,可得出托尔斯泰的外貌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失

    47、调、崎岖、平庸、粗鄙” 。 三、再读课文,品托尔斯泰眼睛的深邃三、再读课文,品托尔斯泰眼睛的深邃 1.概括“眼睛”描写 师: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预设写目光犀利;写目光蕴情丰富;写眼睛的威力;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 时提示他人生的不幸。 2.分析“眼睛”特点 师:跳读第 68 段,寻找并画出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比喻句。 (生交流作答) 师:以下是从文中挑选的关于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比喻句组合成的一首小诗,请同学 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说说这对眼睛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眼睛眼睛 这道目光像黑豹那样这道目光像锃亮的钢刀那样 这道目光像枪弹穿透伪装的甲胄那样 这道目光像金

    48、刚刀切开玻璃那样 这对眼睛是手术刀 这对眼睛是 X 射线 这对眼睛像一只猎鹰 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 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 把浅薄的信条撕烂 这对眼睛是寒光四射的匕首 锋刃无情,直戳要害 正好刺中了它主人的心窝 预设这对眼睛目光犀利、敏锐、深刻,蕴含丰富感情,威力大。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把比喻句组成小诗,语言特点更加鲜明,让学生理解更为直观、透彻。 3.分析引用句 师:文中引用的高尔基的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高尔基 预设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它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 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

    49、富和充沛。课文中对这双眼睛的具体描绘可以视 为这句话的注脚。这双眼睛因优美的音乐而热泪涟涟,因精神上的满足自在而闪闪发光, 因忧郁而黯淡,显得麻木,神秘莫测;或者冷酷锐利,或者意趣盎然。 4.分析比喻句 师:齐读下面这两个比喻句,交流其含义。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 无法躲避。 (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 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预设(1)将托尔斯泰的目光比作锃亮的钢刀,极言其目光的犀利、敏锐,直戳要 害。表现了托尔斯泰拥有一双能够洞察世间一切的充满智慧的眼睛。

    50、 (2)把托尔斯泰犀利的眼神比作“寒光四射的匕首” ,表明托尔斯泰对自我的审视和 解剖也是冷酷而锐利的。他是自我灵魂的不断探寻者、解剖者。他执着地追求生命的真谛, 审视社会的上层和下层、地主与农奴,还有宗教、革命他在这种探寻中发现自己灵魂 中的丑恶,为之痛苦并深深地忏悔。 5.分析写作手法 师:从前面几个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最主要的目的是赞美托尔斯泰还是 贬低他呢?作者的这种写法叫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交流讨论,举手作答) 预设主要是赞美托尔斯泰。这种手法叫作欲扬先抑。文章以“突然”为标志,来了 个逆转,先抑后扬,写托尔斯泰外貌的丑陋是为了突出其眼睛的美,这样写让重点更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南京某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含8课时).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2445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