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南京某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散步》教案(含2课时).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南京某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散步》教案(含2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散步 部编版 南京 某校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教案 课时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6 6 散步散步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把握全文感情基调,训练朗读语气、节奏的技巧。 2.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作品中的人 性美。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自我,加深对亲情、社会责任的理解。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2.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文章中展现的亲情美。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师:家是温暖的港湾,在我们疲惫时给我们依靠;家是人生的加油站,当我们感到沮 丧时,它
2、总是给我们前进的力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的散步 ,走进他笔下温 暖的家。 1.初识作者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2.明确写作背景 资料助读: 课件课件出示:出示: 本文写于 1985 年。莫怀戚的父亲刚过世,照料父亲多年的母亲一下子生活没有了目 标,身体也不好。做医生的弟弟私下说母亲处于丧偶综合征中,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 的就是子女的陪伴。同时,作者在和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流的时候发现 他对中国人的敬老爱幼大加赞赏,认为是“文化的精髓” ,因此在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 步的时候产生了写这篇文章的念头。 这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 与陪伴相伴的
3、, 是作者对 “生 命”的感受和思考。 【设计【设计意图意图】以比喻导入新课,自然而贴切。资料助读,既能让学生随堂巩固对作者 信息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又能让他们初步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朗读悟情,整体感知二、朗读悟情,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并在文中找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预设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探究学习 比较:下面改写后的句子和原句相比,哪个更好?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2)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母亲、妻子和儿子。 预设第(1)句更好。 “我的”重复出现,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主体,一
4、是突出“我” 在家庭中的重要,二是突出“我”与“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之间的至爱亲情。 师小结:开头独句成段,总领全文,交代了事件、地点、人物,而且从朗读中我们初 步感受到了这一家四口三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 3.思考:请概要地说说散步的过程 预设散步的起因散步的快乐产生分歧分歧圆满解决。 4.对比中明确感情基调 比较:与秋天的怀念相比,本文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预设 秋天的怀念沉痛、感伤、压抑、深沉,结尾有一种达观释然的宁静。 散步愉悦、温馨、舒缓。 【设计【设计意图意图】将朗读技巧的指导与对课文的理解感知和学生的朗读体验有机结合,突 出了朗读教学与文章感情基调之间的联系。 三、品
5、读明情,感受亲情三、品读明情,感受亲情 1.从人物关系的角度读“亲情” 师:散步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但在莫怀戚的笔下,却处处显现出它的不一样。那么, 作者一家人这次散步与我们平常的散步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散步 的过程体现人物关系的角度(母子、父子、夫妻、祖孙) ,分组谈论阅读中的发现。 (小组讨论后,从人物关系角度,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预设从文中的“散步”一事,我读出了家人之间的关爱、尊重,读出了祖孙之间的 和谐、谦让,读出了儿子对母亲的孝顺。 【设计【设计意图意图】引导学生从人物关系的角度,通过分组品读赏析,体会一家人之间的亲 情,于细小之处见真情。 2.赏析课文第 2、
6、3 段 学生默读第 2、3 段。 (1)小组讨论:你从这两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了母子情深? 预设第 2 段几个短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充分展示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 儿子的诚恳、孝敬,跃然纸上。第 2 段最后一句回环句“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 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把母子关系倒溯到几十年前,幼童的柔弱乖顺、老人的孤弱依赖、 生命的轮回之感尽在其中。 (2)重点研读,体会第 2、3 段中字词句的韵味。 “熬”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预设好。 “熬”字说明母亲已经老了,身体十分虚弱,度过冬天艰难,暗示“我” 能与母亲相处的时日已不多了。 文中除了母亲,还有谁也在饱受着煎熬呢? 预设“我”也
7、饱受着煎熬。因为“我”担心母亲会突然去世,就像“有一些老人挺 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 。 第 3 段中,当春天来了的时候,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预设担忧。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欣慰。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 “总算” 体现出作者对春天的期盼,春天来临时的轻松,还有母亲终于熬过严冬时的欣慰。 第 3 段中“又”字大有深意,仔细品一品。 预设“又”体现了母亲的身体是极不好的,说明每个严冬对于母亲来说都是煎熬。 因为在父亲离开人世后,母亲最需要儿女陪伴。这个时候,莫怀戚的四兄弟决定轮流陪伴 母亲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孝心可见,感人至深。 师小结: 文章在朴
8、实亲切的叙述中, 在如话家常般的语言中表现出作者十分关心母亲, 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刻。这就是文章举轻若重的体现,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大家可以 再朗读这两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设计意图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和短句、回环句进行研读赏析,同时通过朗读训 练加深感悟,融情于读。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文章中体现的人性美。 2.品味重点词句,探究作品的语言特点及以小见大的手法。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思自我,加深对亲情、社会责任的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前后连贯一、复习回顾,前后连贯 师: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作
9、者一家在平常的散步中所表现出来的浓厚的亲情、感人的 孝子之心。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课文。 二、品读明情,明确主题二、品读明情,明确主题 1.读出“生命” (1)快速读课文第 4 至 8 段,找出文中两处景物描写。 预设第 4、7 段。 (2)指名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 4、7 段,读出美好、愉悦之感。 (3)在这样的田野里,看到这样的景色,作者自然联想到什么? 预设生命。 (4)这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预设这些景物描写很好地点染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传递出春回大地的生命感慨, 还表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烘托了一家人的幸福心情。 2.读出“责任” 师:幸福的一家人也难免在生活中产生分歧,这次散步
10、过程中发生的分歧让我们看到 了怎样的一家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 6 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面对分歧,这一家四口分别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预设一开始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当我决定委屈儿子而走大路时,母亲又 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2)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出来了她“要走大路” 。儿子顺从了她,她又“变了主 意” 。这是因为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预设母亲改变了主意是因为她不想让儿子为难,更是对孙子的疼爱,还有小路那边 有美丽的景色。 (3)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预设因为一切取决于“我” , “我”正好处在家庭的核心地位,上有老、下有小, “我” 的选择、 “我”
11、的行为都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影响家庭和睦。所以“我”感到中年人 的责任重大。 (4)分组研读并讨论:文中的几个人物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预设“我”孝顺稳重;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5)再次齐读第 6 段,体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担当。 师小结: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亲情是永恒的情感,所以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 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设计【设计意图意图】从景物描写的作用及解决分歧的角度分析,引导学生品读明理,多角度 理解文章内涵,突出重点。 三、品析语言,积累学习三、品析语言,积累学习 师:这篇文章感染力强,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