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南京某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含2课时).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南京某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含2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树的牧羊人 部编版 南京 某校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植树 牧羊人 教案 课时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1313 植树的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人方法。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练习默读,学习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变”与“不变”的对比,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师:莎莉文老师,因为心中有爱,能将残疾的海伦凯勒培养成世界著名的作家、教 育家,让她用自己的经历去激励那些身处逆境的人战胜生活中的困难;白求恩,因为心中 有爱,可以超越国家
2、的界限,不远万里,帮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战斗,直至奉 献生命。爱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小说植树的牧 羊人 ,看一看一个平凡的老人,因为心中有爱,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从已学课文中的人物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1)结合相关资料,扫清字词障碍。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2)标注文章的段落序号,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预设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 那是在 1913 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
3、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 次旅行。 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 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 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 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 那片高原的路。 从 1920 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 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 年 6 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讲的故事。 提示: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句式来组织
4、语言,概括故事内容。 预设通过“我”的回忆,讲述了一个荒漠中的牧羊人几十年默默无闻地植树,让一 片荒原变成绿洲而造福众人的故事。 (4)请划分课文的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预设第一部分(第 120 段) :通过讲述者“我”的一段跨越数十年的回忆,讲述 了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独自一人在荒芜的高原上种树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 21 段) :总体评价和赞颂牧羊人的精神,收束全文,升华主题。 (5)本文是以什么顺序叙述的?详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时间顺序。详细写了“我”三次遇见牧羊人的经历:初遇牧羊人,看到他在种 树;第二次见到牧羊人,发现树都长大了,他还在种树;最后一次遇见牧羊人,看到种树 的地方变成人们
5、的幸福家园。 师小结:文章先总起议论,奠定“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的叙述基调,然后展开叙事, 以时间为顺序,详细叙述“我”与牧羊人之间三次相遇的事件,最后又高度赞美牧羊人的 精神,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用勾画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的方法理清故 事情节,厘清文章思路,学习方法可操作性强,快速高效,为之后的小说阅读提供了一定 的借鉴。 三、再读课文,品析三、再读课文,品析“变变”和和“不变不变” 1.表格梳理 文中的“我”在这几十年里三次见到植树的牧羊人,他分别是什么状况?他给高原带 来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完成下面的表格填空。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6、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预设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的同时种 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 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 恶劣 再见牧羊人 身体更矫健了, 减少了羊群的数量, 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 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寡言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 林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 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 复现 最后一次相见 87 岁,年事已高;住在凭一己之力 建成的乡间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 一样了;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 成为一片沃土;人们搬了回来,处 处
7、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2.表格分析 观察、分析表中内容,我们发现有些东西在慢慢发生变化,有些事情却始终未变,到 底什么变了?而什么始终没变? (生讨论交流,师指名回答) 预设“变” :高原变了,即人们生活的环境由从前的荒凉、破败、废弃、了无生命 气息,逐渐变得葱茏富饶,充满生机,人们幸福安宁地生活在这里。 “不变” :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种植他的树木,把种树当作他的事业,当作 他的生命,最终换来高原上的奇迹。 3.思考原因 牧羊人为什么要一直种植树木呢?结合文章相关段落来思考。 预设文章的第 11 段后面半段交代种树的原因,牧羊人的妻子和儿子都去世了,他 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
8、伴,他发现这片荒原缺少树,没有生命气息,既然没有 重要的事情做,于是就开始种树,朴素的愿望是希望这里有生命,不希望这里就此成为荒 地,于是不断地种树,这是他对自然、对世界、对生命热爱的体现。他把对亲人的思念化 为对自然、对世界的爱,正是这种信念的支撑,让他几十年来持续不断地种树,让荒漠变 绿洲,让废弃的村庄变成幸福的家园。 结束语: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冷静而简洁地叙述故事。先总起议论,总述 牧羊人是一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难得的好人,然后叙述“我”三次与牧羊人见面的情 形,讲述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独自一人在荒原种树、让荒芜的高原变成了人们幸福生活的 家园的故事,最后结尾“我”给予牧羊人以高
9、度的赞美,赞颂牧羊人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 做到的事,体现了人的力量之伟大。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来初步感知文章内容,通过对表格内容 的对比分析,发现环境变化之大,而人物所做的事情没变,想要让这片荒原有生命气息的 初心未变,在“变”与“不变”中理解文章主题。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我国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这样默默植树造林的人的资料,记录下他们的故 事,讲给大家听。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分析牧羊人的形象,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人方法。 2.探讨文章主旨,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一、交流展示一、交流展示 1.生讲述课外搜
10、集的默默植树造林人的故事。 2.师展示有关默默植树造林的人的材料。 (1)清代诗人萧雄赞颂左宗棠西北植柳:千尺乔松万里山,连云攒簇乱峰间。应同 笛里边亭柳,齐唱春风度玉关。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2)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 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 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这是 “感动中国”给杨善洲老人的颁奖辞。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搜集到的一些默默无闻的植树造林人的故事中,感 受他们的精神,为后面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师:
11、古有左宗棠,今有杨善洲,他们植树造林,让荒原变成绿洲,改变了人们的生存 环境。那么,同样是默默植树,文中的牧羊人是怎样做的呢?从中你发现他是一个怎样的 人? 1.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活动过程: (1)各小组默读课文,圈点具体描写牧羊人的关键词,仿照示例,分析人物形象, 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示例:我从“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 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中的“戳” “放” “盖上”等读出,他是一个做事认真、一丝不苟 的人。 预设 我从“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 缝得结结实实,补丁
12、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中的“热腾腾” “结结实实” “很细” 等读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干净利落、做事一丝不苟的人。 我从“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 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中的“挑出” “分开” “数” “拣”等读出,他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人。 我从“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 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中“三年” “一 直” “一个人”等读出,他是一个孤独、坚韧执着、默默奉献的人。 我从“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 “我问他,这块地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