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南京某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7课《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南京某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7课《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 南京 某校七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教案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结合背景,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 3.背诵诗歌。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确目标一、导入,明确目标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 言,在押韵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 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很多,咏史、怀古、议政事、 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七言绝句在诗歌各种体式中是最受
2、欢 迎的样式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四首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环节用从简短介绍七言绝句导入,让学生大略知晓七言绝句的历史及 特点,快速明确学习内容的大体定位及方式。 二、读四首诗二、读四首诗 师: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吟诵诗歌,是解读诗歌的途径,也是理解诗歌的前提。 看看谁能将这四首诗吟诵出诗的味道来! 1.读准字音 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四首诗歌,没有把握读准的字音要圈画出来。 (生自由读诗后交流生字)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寂寥 (lio) 春朝 (zho) 碧霄 (xio) 戍 (sh) 夜阑 (ln) 潼 关(tn) 2.读出节奏 (1)自由
3、朗读,体会节奏。 (2)根据指导,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七言绝句节奏: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 ,如“一夜征人/尽望乡”。也可以按节奏可 划分为“二二二一”,如“唯见/长江/天际/流”;或“二二一二”,如“闻道/龙标/过/ 五溪”等。 (3)听读,明确节奏。 听名家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出朗读节奏,并尝试朗读。 (4)齐读,体会节奏。 3.学习吟诵 古人吟诵是先有曲调的,虽有曲调,但不同于唱歌,因为吟诵的曲调是不固定的。也 就是说,同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曲调来吟诵。我们应先吟准字音,吐字清晰,做到所谓的 “字正” ,再通过拖音,使声腔饱满,做到所谓的“腔圆” ,字正腔圆是对吟诵的
4、基本要求, 以此来感受诗歌的韵味。 (1)标注韵脚。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用“”标示出这四首诗的韵脚。 写出每首诗所押的韵。 韵脚在朗读的时候,是有拖音的。试读出每首诗的韵脚的韵味来。 预设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
5、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 (2)指名范读,体会吟诵方法。 (3)学生比赛吟诵,读出韵味。 师小结:教育家叶圣陶曾对吟诵做出过以下要求: “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 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 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我们可以通过反复地吟诵,不断地想象诗歌所描绘 的画面,不断地加深对整首诗的理解,逐渐感悟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还可以加深对作 者创作情境的体会。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四首七言绝句格式整齐,音韵和谐,适于学习简单的诗歌吟诵方法。 本环节从韵脚切入,通过吟诵,体会韵味。适当补充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体
6、会,在 体会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四幅画三、赏四幅画 1.描绘画面 师:通过吟诵,这四首诗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展现出怎样的画面呢?试着用语言描述出 来。 提示:可以结合诗歌下面的解读及状元大课堂相关的译文描述,还可以发挥联想、 想象,运用修辞手法。 (生自由描述画面) 2.展示交流 师指导:可多角度描述,加入想象成分,但是基本内容必须来自诗歌。 预设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秋词 (其一) :自古以来,文人骚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夜雨寄北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
7、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 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 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其二)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我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 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 流出征北方疆场。 潼关 :久远的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吹散嗒嗒的马蹄声。那 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拘束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 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峰更比
8、一峰高。 师小结:诗歌是优美的,语言凝练,我们描摹的语言总显得苍白无力,难以透彻地传 达诗中的意蕴,更让我们体会到诗歌的美妙。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诗歌就是一幅画。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描述画面,达到理解诗意、体 会意境的目的。结合第六单元所学的联想与想象,学生可以有多种描述。核心点是训练学 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对诗意有自己的理解。 四、明四种情四、明四种情 师:这四首诗歌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提示:可以抓住诗歌中典型景物即意象分析,也可以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分析。 (生自由交流,师点评,引导生运用适当的方法解读诗句) 预设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 秋词 (其
9、一) :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乐观的心境。 “排”字写出了飞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 人虽遭贬,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作者借飞鹤冲天的形象 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要积极奋发向上。 (2) 夜雨寄北 : 诗的开头两句用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绪和对妻子深深的思 念。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 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 而是诗人设想妻子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