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总复习》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13课时).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期末总复习》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13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期末总复习 苏教版 南京 年级 数学 上册 第八 单元 期末 复习 教学计划 全部 教案 13 课时 下载 _二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1 南京市 XX 区实验小学 XX 分校 复习复习计划表计划表 年级:二年级 课程:数学 备课组长: 2 202120212022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复习计划课程复习计划 教科书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出版社出版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复习复习课课总课总课时时13教师教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期末复习的安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 绝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有较
2、强的表现欲和竞争意识。 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但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训练 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 9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差计算经 常出错。在能力方面,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较强,做思考题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通过期末总复习,使 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熟练记忆乘法口诀表。 3.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表口算表内除法。 4.通过
3、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 1 米100 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 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认识线段,能根据条件画线段。 5.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多边形,能够判断多边形是几边形,能用尺子在钉子板和格子板上画多 边形。 6.继续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四、复习重点与难点 1.100 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五、复习方法与措施 1.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复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加重学生 的学习负担。 2.因为在前期学习中,对于学生掌
4、握较好的章节教师不能再逐点剖析讲解,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 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能力。复习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 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 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 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要精心设计练习,练习要经典、精当、精到,要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每个练习都能让 学生做得愉快,学得轻松,悟得扎实。
5、7.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学 习习惯。 六、复习时间安排与具体内容 1.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课时 2.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 课时 3.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2 课时 4.厘米和米1 课时 6.解决实际问题1 课时 7.综合复习、查漏补缺6 课时 4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期末复习(一)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数学书第 94-95 页第 1-6 题,补充习题第 54、55 页的第 1、3 题。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回忆整理,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记忆、
6、背诵乘法口诀,能 熟练应用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和乘除两步计算算式,进一步提高计 算能力。 2.使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 联系计算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等初步思维 能力。 3.使学生能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体会乘 法口诀的应用价值,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感受计算中的简单规律,产生对数学的好奇 心。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乘除法含义和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12 个圆片、乘法口诀表、口算卡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7、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1谈话回顾:时间过得真快,眨眼一学期的学习就要 结束了。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2问题探讨:你最感兴趣的、学得最好的内容是什 么?哪些知识你感觉有困难? 3导入复习: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对本学期所学 内容进行复习。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一)复习含义 1.摆一摆。 每堆 2 个,摆 2 堆 摆 3 堆,每堆 4 个 2 个 6 6 个 2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44 = 5 22222= 7777=
8、 8887= 重点评讲最后一道,不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但可以改 成乘加或乘减算式。 3.复习第 1 题。 (1)提问:仔细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息? (2)你能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吗?为 什么可以列成 53 和 35?那 155=3 和 153=5 分 别表示什么意思?两道除法算式的单位名称一样吗? (3)完整说出每道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二)复习口诀 1.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背一背(1-5、6、7、8、9)。 2.对口令。 (1)二六()八八()七八() 四七()二八()六八() (2)()()十八()()五十六 ()()得六()()十六 ()()十二()()二十四 其中第(
9、2)组,学生想到几种填法就说几种,答案不 惟一。 (3)根据以下几句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 算式。 六七四十二四六二十四 七九六十三五五二十五 追问:还有哪几句口诀也只能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 法算式?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7() =63()6=54 8() =32()()=36 (三)复习计算 1.第 3 题 学生看题,说明题意让学生计算并填写得数。 交流得数,引导观察和 5 乘,和 2 乘,积的个位上各有 6 什么规律或特点? 小结:乘法计算也有神奇的规律:一个数和 5 乘,积的 个位上只可能是 0 或者 5;和 2 乘,积的个位上只可能 是 0、2、4、6、8 这几个
10、数,也就是和 2 乘得的积一定 是双数。 2.第 4 题 分别出示两张表格,学生观察后填表。结合实例追问: 第一张表中的 8 是怎么算出来的?怎样求出被除数、怎 样求出除数? 3.第 5 题。 出示习题,指名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独立计算,交流反馈,鼓励直接写出结果的学生。 4.第 6 题。 限时 2 分半钟,交换批改。重点评讲,追问:你认为哪 几题容易算错?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回顾学习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你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的吗?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实践实践 应用应用 布置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 54、55 页的第 1、
11、3 题。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期 末 复 习(一) 乘法口诀表 教后教后 记记 7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期末复习(二)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补充习题第 54、55 页的第 2、4、5 题。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回忆整理,进一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能熟练记忆、背诵乘法口诀,能 熟练应用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表示的含义,正确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练习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受数学知识和方
12、 法的内在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乘除法含义和解决问题。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口算卡片、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谈话回顾: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复习。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一)基础练习 1.看图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2.填表。 8 乘数89 乘数568 积12368 被除数72547 除数967 商76 3.口算(12 道) 88=364=58+6= 76=568=36+4= 8
13、9=328=1642= 55=99=246= 限时 2 分钟,直接写下结果。交换批改。 集体评讲,关注错题,说说相应的乘法口诀。 (二)巩固练习 1.出示补充习题第 54 页第 2 题的第(1)题。 (1)学生观察图片(暂不出现问题),说说从中你知 道了什么? 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独立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图的意思让学生 尽量用三句话表述图意。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出示第(2)题。 课件演示小鸡图,又来了一只公鸡的情境,思考:怎 样求一共有多少只鸡? 你还有别的列法吗? 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2.第 55 页的第 4 题。 (1)分别出示图意,引导学
14、生看图理解图意。 (2)想一想,要求平均每天吃多少个?怎样列式?为 什么用除法做? (3)怎样解决“这筐苹果可以吃多少天”的问题? (4)对比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3.第 5 题。 9 出示四幅图片,学生说四句话。 依次解决三个问题。 追问: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如果用这些钱指的是什么意思? 你能再提一个合适的问题并解答吗? (可以提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问题) (三)提高练习 1.找规律填数。 8、16、()、32、()、()、56。 3、5、8、()17、()、()。 2.3 个人吃 3 个馒头用 3 分钟才吃完,照这样计算,9 个人吃 9 个馒头,需要多少分钟才吃完? 三、三、
15、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回顾学习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你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的吗?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实践实践 应用应用 布置课堂作业: 看算式想口诀写得数。 7() =28()6=42 8() =72()()=16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期 末 复 习(二) 46=24(个)244=6(个) 64=24(个)246=4(束) 教后教后 记记 10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期末复习(三)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数学书第 95 页第 7-9 题,补充习题第 56、57 页的第 1-4 题。 教教 学学
16、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归纳,进一步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 算;能正确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通过运算、交流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进一步体会实际问题里 条件、问题间的联系,能说明解决加减法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几何直观、发展初 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 的学习习惯。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加减两步计算和求比一个数多(少)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圆片、三角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17、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今天我们复习第一单元“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 问: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指出:这一单元 主要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还有求比一个 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通过今天的复习,要 掌握好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能理解求 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正 确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一)摆一摆 1第一行摆 4 个圆片,第二行摆三角,和第一行同样 多。 2.第一行摆 4 个圆片,第二行摆三角,比圆多
18、 2 个。 3.第一行摆 6 个圆片,第二行摆三角,比圆少。 你摆了多少个圆,最少摆几个? 4. 第一行摆 4 个圆片,第二行摆 8 个三角,要使两行 的个数一样多,可以怎么办? (二)复习两步计算 145+28+16、85-29-38 和复习第 7 题第二列的 2 11 题。 独立计算,指名 4 人板演。 交流:每一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评价一下黑板上的竖式。提问:有没有写得不一样的 竖式? 小结:竖式可以连起来写,这样比较简便。 2做复习第 7 题第一、三列 4 题。 独立练习,指名板演。让学生评价板演题,练习有错 的订正。追问:哪道题中的哪一步可以口算? 3归纳: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觉得
19、连加、连减和加减 混合的运算顺序怎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能口算的可以口算,这样算起来也方便一些, 但要注意横式得数的答案不能写错。 (三)复习解决问题 1复习第 8 题 学生读题,说说有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让学生列式解答,提问:根据什么求第一个问题?怎 样求出第二个问题? 2. 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20 个8 个 苹果 梨 ?个 出示图示,学生理解图意。 列式计算。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用加法算? 3. 复习第 9 题 出示三个信息,学生读一读。 根据这三个信息,白菜先生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猜猜 看,是什么? 分别出示两个问题,先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两个问 题,再列式解决。 交流算式
20、,教师板书。 提问:两道题的算法为什么会不同?你是怎么知道 12 的?谁和谁进行比较? 拓展:将“大客车比中巴车多 23 座”改成“大客车比 面包车多 23 座”,求大客车有多少座?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回顾一下,解决这几个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实践实践 应用应用 提问:这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你对这些内容 是怎样认识的?还有哪些体会? 作业:补充习题第 56-57 页的第 1-4 题。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期 末 复 习(三) 面包车:22-6=16(座) 大客车:22+23=45(座) 教后教后 记记 13 区二年级数学
21、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期末复习(四)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数学书第 9697 页第 10-15 题。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线段,进一步明确 1 米、1 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米和厘米表示实际物体 的长度,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多边形的特点,体验多边形的分类标准,能清楚地判断一个图形是几边 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能举例说明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感受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 状,进一步体会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的
22、含义,感知相关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米尺、学生尺、多边形图片、方格纸、茶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复习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厘米 和米、认识图形和观察物体。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一)复习厘米和米 1回忆整理 提问:在“厘米和米”这个单元你认识了哪些知 识?线段、厘米和米 能说说你对线段、厘米和米有哪些认识吗?(交流时 可以适当提示学生:线段的特点;米和厘米的关系 等。) 结合交流,画出
23、线段并板书:直的,有长有短,两个 端点。结合交流板书:1 米=100 厘米。 2.复习第 10 题 (1)让学生用手比划 1 厘米,1 米有多长。 14 注意让学生把比划的结果分别和实际长度进行比较, 如果误差较大,要进行适当的矫正。 (2)让学生说出生活中一些大约有 1 厘米或 1 米长的 物体。 3复习第 11 题 让学生按要求画出线段。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指出:线段可以沿直尺的边来画,从尺子上刻度 0 画 起,画到刻度几,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画线段时要注 意表示出两个端点。 4.“身体尺”举例 引导:还记得身体尺吗?你有哪些身体尺?举例说一 说。提问:举例说说你可以用哪把身体尺去测量什
24、么物 体的长度。 5.复习第 12 题 分别出示 4 小题,学生独自选择,交流选择结果,适 当说明理由。 (二)复习平行四边形 1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单元你认识了什么? 2说出图形的名称 依次出示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包括一般四边形 和特殊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一起出示四边形图片,说说四边形里哪些是平行四边 形。 3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4复习第 13 题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数一数,完成表格。交流填表结 果。 5复习 14 题 学生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填一填。 交流:这个平行四边形每条边各长多少厘米?比一比 边的长度,你能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里有什么秘密 吗? 请小朋友量一量你画
25、的那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也 有刚才的秘密吗? 15 (三)复习观察物体 1复习第 15 题 提问:图中小朋友从哪些位置观察茶壶的?他们各人 看到了什么形状呢?学生连线。 交流:你觉得先连哪位小朋友看到的比较简便?接着 连谁看到的?为什么? 2提问: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你有什么感受 告诉大家吗?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不 理解的地方吗?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实践实践 应用应用 比一比 60 厘米1 米100 厘米1 米 8 米7 米3 米30 厘米 2画出一条长 8 厘米的线段,并将它平均分成四份。 板书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