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8课时).docx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1619275
  • 上传时间:2021-07-28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89.0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8课时).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厘米和米 苏教版 南京 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五 单元 厘米 教材 分析 全部 教案 课时 下载 _二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第第五五单元单元单元分析单元分析 厘米和米厘米和米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厘米和米,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全单元分四 个部分:线段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 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线 段时,让学生捏一捏一根线的两端,然后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 段的直观认识。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 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 位的客观需要。 2、注重 1 厘米、1 米的长度表

    2、象的建立。对 1 厘米、1 米的认识,需要有丰 富的表象支撑。 因此, 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 比一比、 量一量等实践活动, 使学生了解 1 厘米、1 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教 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 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 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 积累经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

    3、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 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长度的长度(限整厘米) 。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 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米”和“厘米”间 的进率。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 发展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 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初步 建立 1 厘

    4、米、1 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 建立正确的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 测量和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四、课时安排:共 10 课时 认识线段1 课时 认识厘米1 课时 认识米1 课时 机动2 课时 练习十1 课时 我们身上的尺1 课时 机动3 课时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线段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教材例 1,练习 1 5 ,补充习题第 33 页 。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了解线段是有 长短的,学会正确地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 2.使学生通过观察

    5、、比较、操作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培养 比较、抽象简单几何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 观察、交流等活动。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线段的表象。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根毛线、直尺和正方形纸。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1先出示两根吸管,一根直,一根弯, 再出示两幅图一个在跳绳,一个在拔河。

    6、 让学生说说,吸管、绳子都是一个弯,一个直。 2 再拿出手中的毛线。 谈话: 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根毛线, 随意地 把它放在桌上。 (教师可演示)看,毛线是弯的。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1感受线段的“直” 提问: 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曲的毛线变直吗?(从桌 面上拿起毛线,学生动手试一试) (教师边演示边提出要求) :像这样用手捏住这根线 的两端,把它拉紧。 提问:与放在桌上时相比,这根线拉紧后发生了什么 变化? 指名说一说, 教师指出: 捏住线的两端, 把它拉紧后, 它就直了。 像这样把线拉直, 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 线段。(板书: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

    7、点” (课件)这是线段的一端,这是线段的另一端,两手 捏住的地方,也就是它的端点。 (板书:端点)线段有 几个端点? (板书: 两个) 他手中哪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谁能完整的指出来?这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这是它的两 端。请同学们把线拉直,互相指一指。 (学生活动,老 师巡视。 ) 继续观察我手中的毛线。 (老师捏住线的两端,并拉 直,手一高一低)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能看成 线段吗?为什么?连续变换方向、长短, 让学生说说是 不是线段?把毛线的一端松开:这还是线段吗?为什 么? 3.认识线段的图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谈话: 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仔细观察线段, 在小组里说一

    8、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在小组里交流。 启发: 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吗?(线 段的两端) 引导: 你认识线段了吗?你能在作业本上画一条线段 吗?(指导学生用直尺画线段) 4.小结线段的特征: 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 还有什么 基本特征? 让学生自己总结, 也可以借助实际的例子来描述线段 的特点,说出关键特征就可以。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今天我们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说说理由。 2.举例反馈 引导:在生活里,像直尺的边、课本的边都可以看成 是线段,你还能找到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

    9、 学生交流,指出: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都可 以看成是线段。 3.认识线段长短 师生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找出折痕。 提问:对折时的折痕可以看成是线段吗?为什么? 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线段短的 呢?(学生折纸,交流折法) 小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综合综合 应用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让学生独立填写后再交流。 指出: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做“想想做做”第 3 题 让学生连接线段。 提问:还能再连接出一条线段吗? 指出: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3.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提问:画了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

    10、4.做“想想做做”第 5 题 读题,了解题意,提问: “每两点之间”是什么意思? 学生尝试画,教师示范讲解。 5.全课总结 今天认识了线段,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是直的,而且有 2 个端点 教后教后 记记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认识厘米认识厘米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教材例( 2、3、4) ,练习( 1 )至( 7) ,补充习题( 34 页) 。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11、,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 难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师生每人准备一把尺,学生准备测量用的相关物体,如小棒、小刀、铅笔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谈话:今天,明明想请大家帮个忙,可以吗?(课件出 示: 明明想知道课桌的长度)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 的工具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测量,教师巡

    12、视指导。 预设 1:出现多种不同的测量方法:用手量,用文具 盒量的等等 预设 2:直接用尺子量长度的。 (出现这种情况,师 直接引入今天的课题。 ) 提问: 我们的课桌面是一样长的,为什么你们量得结 果有的一样, 有的不一样呢?那怎样才能让大家量得的 数量一样呢? 引入: 需要用统一的测量工具, 用统一的长度作单位。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逐步学习长度单位, 这节课首先学 习长度单位厘米。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1认识刻度尺 引导:这是一把放大的尺。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 互相说一说尺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 1:学生回答数字。 师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

    13、序读一读。讲解: 这些数字在 尺子上叫刻度数, 最小的是几?0 我们可以叫做刻度 0, 刻度 0 表示起点。 预设 2:学生回答尺上有一条一条的线。 师指出这些线在尺子上叫做刻度线, 刻度线有的长, 有的短。 你们看看刻度线之间的每一大格的长度是不是 一样的? 学生观察,指名回答。 预设 3:尺上还有字母“CM” 。 师指出“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 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 2认识 1 厘米 (1)指一指 提问:1 厘米有多长呢?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尺上试着 指一指。再请一个小朋友到放大的尺上来指一指。 说明: 大部分小朋友都是指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 度。请仔细看

    14、一看 1 厘米有多长,记在脑子里,再同桌 互相指一指这 1 厘米。 提问:你还能说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也是 1 厘米吗? 小结:尺上的每相邻两根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 1 厘米。 (2)比一比 教师:请大家拿起尺子,好好看看,1 厘米有多长? 用两个手指比划出 1 厘米大约有多长。 教师演示, 学生跟着试做, 先将手指放在尺子上比划, 然后把尺子拿开,手不动。 教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一段距离,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 (3)找一找 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长度可能有 1 厘米呢? 学生举例:书本的厚、手指的宽、图钉的长、橡皮的 厚 3认识几厘米 提问: 刚才我们认识了 1 厘米有多长,

    15、那 3 厘米又有 多长呢?谁能上来试着指一指?有不同的方法吗? 引导: 同学们都指出了3厘米, 那么3厘米有几大格? 6 厘米呢?8 厘米呢? 你能在尺上找到 4 厘米的长度吗? 学生活动,汇报。 结论:几厘米就有几大格。 4用厘米量 出示例 3,指名说说分别是几厘米。 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指名回答。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测量物体或者线段的长度? 指名学生回答。 用你的直尺量一量你身边的物体长度, (数学书、橡 皮、笔等等) 大家用尺去量一量吧!生动手测量。 结论:在用尺量物体的时候,物体的最左端对准 0 刻度,物体的右端到刻度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5画

    16、一画,教学例 4 引导:我们能量线段长几厘米了,那你能画一条 4 厘米长的线段吗?自己试着画一画。 交流: 你是怎样画出长 4 厘米的线段的?画线段时要 注意些什么? 师小结:画线段时,最好从刻度 0 开始画,几厘米就 画到刻度几。 画好后, 再用尺子量一量所画的线段长度 对不对。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1.总结收获 提问: 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本领? 在学习中还有哪些体会? 2.应用提升 (1)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让学生量一量,记录各是几厘米。 提问:各长几厘米?第一条比第二条长几厘米? (2)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 先让学生量一量、填一

    17、填。 交流测量填写的结果。 提问:为什么这两条线段长都是大约 8 厘米呢? 指出: 我们遇到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是正好几厘米的 时候, 可以看它最接近几厘米。比几厘米长一些或短一 些,都可以说成“大约几厘米” 。 (3)完成“想想做做”第 4 题 独立填写,交流结果。 谈话:我们要记住自己手掌的宽和手指张开一拃的 长,这是我们身上的“尺” ,当我们没带尺子又需要测 量时,就可以用身上的“尺”量出大约长多少。 (4)完成“想想做做”第 5 题 独立量一量、填一填。 (5)完成“想想做做”第 6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再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要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结果。 预设 1:数一数和

    18、线段长度相对应的刻度中含有几个 1 厘米。 预设 2:用线段右端所对应的刻度减去左端说对应的 刻度。 (6)完成“想想做做”第 7 题 独立画,同桌互查。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综合综合 应用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可以用今天学得知识 去量一量你喜欢物品的长度。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认识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厘米做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 厘米可以写成 1c m。 教后教后 记记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认识米认识米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教材例 5、试一试,想想做做 16 题,补充习题 P35 教教 学

    19、学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等学习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 1 米的实际长 度,能比划、说明 1 米的大概长度;知道 1 米=100 厘米;能用米作单位估计一些简 单物体的长度,学会用米作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2.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测量等数学活动,体会认识“米”的必要性,形成 1 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在估计长度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估计 意识。 3.使学生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人体上有一些可以使用的“尺”,增 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及 1 米=1

    20、00 厘米。 难点:建立 1 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教师准备米尺、彩纸学生尺,学生准备米尺、直尺、彩带、标签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1.在()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长 60() ,宽 40() 。 大拇指长约 5() 。 学生思考后,指明说一说。 2教师:量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通常用厘米作单 位, 如果老师想让你们测量教室的长,你们还用厘米作 单位吗? 明确: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比较费时、费力。 3.导入:看来,我们需要用一

    21、个新的长度单位了,这 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的内容:认识米。 (板书课题)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1.认识“1 米” (1)观察米尺 提问: 你在米尺上看到了什么?米尺上这些数是从几 到几呢? 说明: 在米尺上, 有刻度线和对应的 0 到 100 这些数。 通常,我们把 0 刻度线作为起点,从 0 刻度线到 100 刻度线之间的长就是 1 米。 同桌互相说说从哪到哪是 1 米? 说明: 这根米尺的长就是 1 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通常用米作单位。米用字母 m 表示。 请同学们看一看米尺, 具体看看 1 米有多长,闭上眼 想出 1 米的长度,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2)

    22、感知、认识 1 米长度 剪出 1 米彩带 用学生尺或铅笔拼、连 用身体比较 比划 1 米 2.多种活动感受 1 米 引导: 其实感受 1 米的方法还有很多,你想不想也来 感受一下啊! 3.学生举例反馈 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找一找。 4.教学“1 米=100 厘米” (1)看一看 启发: 刚才我们剪了一根 1 米长的彩带,你知道它的 长度是多少厘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数一数 引导:在米尺上仔细数一数,1 米有多少个 1 厘米? (3)算一算 我们可借助学生尺算一算,5 个 20 厘米是 100 厘米, 1 米=100 厘米。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

    23、提升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 1 米=100 厘米,那我们教室 的黑板有多长呢? 1.估一估 谁愿意用手臂“米尺”先来估一估,学生齐声数数, 说出结果大约是几米? 2.量一量 引导:到底估得准不准呢?我们用米尺来量一量。 谁来说说用米尺怎样测量? 测量:量一量教室的门大约高几米? 3.先估再量 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大约几米? 指名学生测量并集体说出结果。 4.说说: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综合综合 应用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教师示范给一位小朋友量身高和一庹长度,同桌合 作。 引导: 比比你的身高和一庹长度, 你觉得有什么巧合 吗? 指出:一个人

    24、一庹的长大约等于他的身高。 2.做“想想做做”第 5 题 3.做“想想做做”第 6 题 追问: 从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测站, 最短的路程能比 85 米少吗? 指出: 沿着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测间的线段走, 路程 是最短的;也就是这两点间的路线,线段最短。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认识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做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 米可以写成 1m。 1 米=100 厘米 教后教后 记记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认识厘米和米(练习)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教材第 66-67 页,练习十第 1-7 题、动手做,补充习题 P36 教教 学

    25、学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厘米和米的含义,及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能判断测量长短不同 物体所用的单位;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进一步强化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表象,提高应用长度单位的能力;经历动手做的 过程,初步感受长方形的相关特征,培养探索和发现规律的初步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 验。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获得应用知识和发现规律 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重点:认识厘米和米的含义及 1 厘米、1 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主动发现规律。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

    26、具 准备 1 厘米和 1 米长的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橡皮、粉笔等;师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纸各一张。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谈话:请小朋友回顾一下,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什么内容 呀? 在这一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厘米和米的练习。 (板书课题)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再现长度单位 引导: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 小? 请小朋友相互比划一下,1 厘米和 1 米各有

    27、多长? 交流:谁来比划 1 厘米和 1 米各有多长? 举例:你能举出哪些物体的长大约 1 厘米?大约长 1 米的 呢? 2回忆进率 提问: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是从哪里看出 1 米 =100 厘米的? 3.单位应用 (1)提问:一般怎样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用 米呢? 铅笔大约多长?教室的长和宽呢? 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多少吗? (2)测量 引导:你能估计一下自己的食指有多长吗?再量一量。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1.做练习十第 1 题和第 2 题 学生在书中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 说明: 一般米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 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

    28、。 2.做练习十第 3 题 让学生估计哪一条线段长一些,交流自己的估计、判断。 请量一量两条线段各长几厘米,看看你的估计对不对? 提问:你觉得什么原因让你估计错了? 说明:表示端点的不同方法,骗过了我们的眼睛。通过测 量,知道这两条线段是相等的。 3.做练习十第 4、5 题 让学生先逐题解决后再交流。 4.做练习十第 6 题 让学生先看题,交流已知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填空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问: 如果摆成 9 厘米高, 有哪些摆法?摆成 14 厘米呢? 5.做练习十第 7 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先估计后测量。 提问:比较估计和测量的结果,你哪些估计准了,哪些估 计得比较接近

    29、,哪些估计的不准确? 说明:估计时,一般以 1 厘米为标准,看看大约几个 1 厘 米,就估计大约是几厘米。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综合综合 应用应用 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教材 67 页动手做) 量一量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的长方形纸,量出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 完成填空。 折一折 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折,量出折痕的长大约是多 少厘米, 追问:怎样折,折痕最长? 回顾 通过刚才的发现,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练习十 1 厘米1cm1 米1m 1 米=100 厘米 教后教后 记记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30、 课课 题题我们身体上的我们身体上的“尺尺”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容内容教材第 68、69 页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 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 ,会测量并知道各“身 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 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 “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3使学生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

    31、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了解“身体尺” ,用“身体尺”测量长度。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直尺每人一把,每组一把米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创设创设 情境情境 激发激发 兴趣兴趣 谈话:小朋友,如果不让你用尺量,你有什么办法 可以量出数学书长大约几厘米? 说明:我们知道自己手掌的宽、一拃的长等这些身 体上的长度,就可以用手掌、一拃等办法来量一量,估 计出大约几厘米。今天,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我 们身体上的“尺” ,并用身体上的“尺”量一量。 (板书 课

    32、题) 二、二、 自主自主 探究探究 体验体验 感悟感悟 活动一:认识“身体尺” 活动二:用“身体尺”量 实验一实验一:认识认识“身体尺身体尺”(见附件见附件 1 1) 实验二:实验二:用用“身体尺身体尺”量量(见附件(见附件 2 2)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请小朋友回顾找“身体尺”和用“身体尺” 测量的过程,想想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提问:现在知道没有尺或不需要测量得很准 确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吗?你 对自己身体上的“尺”有哪些了解?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实践实践 应用应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自己身体上的一些 “尺”

    33、 ,知道了用这些“尺”怎样量物体的长度。 课后回家,也用自己的“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 度,明天上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后教后 记记 附件附件 1: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名称实验名称认识“身体尺”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了解自己的“身体尺” ,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认识到不同 的人“身体尺”的长度可能是不一样的。 实验工具实验工具直尺每人一把,米尺两人一把。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首先引发学生对认识“身体尺”的动机,其次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 生明确“身体尺”的测量方法,再通过实际测量发现不同的人“身体尺”的 长度可能是不一样的, 进而引发把这些 “身体尺” 与米联

    34、系起来的心理需求。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一、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如果知道身体上的一些长度,就能测量一些物体大约多长。你想知道自己身体上的 大约长多少厘米吗? 二、讨论测量方法二、讨论测量方法 1教师介绍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穿鞋后)的含义。 2介绍测量方法. 说明:自己的一拃可以用尺这样测量(教师示范) ,学生独立测量后填书。测量步长时, 要按照正常的步伐走一走,随机停下来再测量两脚脚尖(或脚跟)之间的距离。 3同桌合作,实际测量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测量,填在书上。教师巡视指导。 说明: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人的一拃、一步、一庹、一脚(穿鞋后)的长度往往是比较 固定的。一拃、

    35、一步、一庹、一脚的长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 。 4全班交流 你知道了身体上的哪些“尺”?它们各有多长? 三、初步应用三、初步应用 引导:根据同学们的测量,身体上的“尺”除了一庹的长度超过了 1 米,其余都没超过 1 米,那你知道一米大约有几拃、大约有几步、大约有几脚长吗? 分组测量,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 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虽然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根据绝大多数小朋友的结 果,知道了大约 7 拃长是 1 米,大约走 2 步是 1 米,大约 5 个脚长也是 1 米。 附件附件 2: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名称实验名称用“身体尺”量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能灵

    36、活运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经历运用不同 “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 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实验工具实验工具实验记录单(一) 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说说如何选择合适的“身体尺”进行测量,再通过分组实际测 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最后再引导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感受 “身 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 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步骤和方法 一、合理选择一、合理选择“身体尺身体尺” 引导:认识了四种“身体尺” ,我们就可以选用“身体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那测 量要选用哪种“身体尺”呢,比如:量课桌的长

    37、、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小结: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要根据被测量物体的特点,灵活选择恰当的“身体尺”来测量。 二、分组实际测量二、分组实际测量 谈话:下面,我们就在教室里或校园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们的长度。 小组讨论后,教师适当帮助调整。 学生分小组活动、测量并记录结果。 实验记录单(一) 三、交流汇报三、交流汇报 交流:各小组组长汇报结果。 四、分析实验数据四、分析实验数据 提问:刚才各小组汇报了测量结果,为什么测量的是同一物体的长度,得到的结果却不相 同的呢? 交流、讨论:用“身体尺”测量的结果未必准确。 五、总结结论五、总结结论 小结:人的身高不同, “

    38、身体尺”的长度也会不同,所以不同的人测量同一个长度,结果 一般会不一样。可见, “身体尺”一般在没有测量工具,或者不需要准确结果的时候用来测 量,结果只能知道大约有多长,不像用尺量出的是一个准确的结果。 测量的物体选择哪种“身体尺”测量的结果 小组实验要求小组实验要求 4 人一组,讨论分工:组长、测量人、计数人、记录人各一名。 小组讨论测量地点: 你们是在教室还是校园测量, 准备测量什么, 选用哪种 “身体尺” 。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厘米和米厘米和米单元练习单元练习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补充补充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厘

    39、米和米的含义,及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能判断测量长短不同物 体所用的单位;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进一步强化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表象,提高应用长度单位的能力;经历动手做的过 程,初步感受长方形的相关特征,培养探索和发现规律的初步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获得应用知识和发现规律的 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重点:认识厘米和米的含义及 1 厘米、1 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主动发现规律。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设计教

    40、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复习复习 旧知旧知 温故温故 知新知新 师:前阶段,我们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厘米和米) 李老师想看看大家掌握了多少,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 二二、 基础基础 练习练习 体验体验 感悟感悟 第一关:读一读、想一想 李老师昨天看到小明写的一篇日记, 非常有趣, 大家一起来看看。 明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要为妈妈买个礼物,一早我从 2 厘米长的床上 爬了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 1 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吃完早饭,急忙 来到超市,超市离我家不远,大约 90 厘米,路上看见一棵 8 厘米高 的树,之后来到超市,就看见了滚着

    41、烤的肉肠,每根都长约 10 厘米, 真馋人。逛了一会儿,我为妈妈选了一件漂亮的小礼物,付了钱高高 兴兴回家了。 1你能找到其中的错误并把它改正过来吗? 2小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时,我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 长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 第二关:量一量、画一画 师:你们想知道小明买的什么礼物吗?他给妈妈挑选了一条围巾,老 师把这条围巾按比例缩小后,印到了纸上,你能很快量出这丝巾图的 长边和短边各有多长吗?(练习纸附后) 1你能画一条比短边长度(2 厘米)还长 1 厘米的线段吗? 2再画一条比长边长度(15 厘米)短 5 厘米的线段。 3追问:也就是画几厘米的线段?你从几刻度画到了几

    42、刻度? (师出示一把断尺)找不到 0 刻度,该怎么办? 评价: 你们现在不但量得快, 还能精确画出一定长度的线段, 真厉害! 三、三、 综合综合 练习练习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第三关: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 师:小明决定把厘米和米的知识好好练习一下,免得以后写日记、说 话再闹笑话。他想先测量一下身边最常见的物品的长度,大家快来帮 小明出出主意,看看怎样才能准确测量? (出示超市会员卡、语文补充习题、新铅笔、桌面、挂图五样物品的 图) 1工具的选择:这些物品你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它的长度? (这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种,如超市会员卡的长和宽、语文补充习题 的长和宽、新铅笔的长,可以用学生尺来测量;桌

    43、面的长和宽,挂图 的长和宽既可以用米尺也可以用卷尺来测量,这时老师适时追问:如 何身边没有这些尺子,你还可以怎么测量?引导学生可以利用身体上 的尺子来进行估计和测量) 2测量方法的选择 (这里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尺子接尺子的测量,也可以是不够量 时做个标记再接着测量等) 3个人测量(超市会员卡、语文补充习题、新铅笔) (1)请你先估一估这些物品的长度(宽度) ,记录在练习纸上。 (2)量一量这些物品的长度,记录在练习纸上。 (3)算一算,你的估计值和你的测量值之间相差多少,看看谁估得 最准。 (交流评价,给估得准的学生奖励) 4小组合作测量(桌面、挂图) 明确操作要求: (1)小组四人分别测

    44、量桌面的长度、宽度,挂图的长度、宽度。 (2)每人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所要测量的物品长度(宽度)进行估计 并记录在练习纸上。 (3)实际测量一下物品的长度(宽度) ,记录在练习纸上,再与自己 的估测比一比。 (4)一人测量时,其他同学要监督,看看他量的对不对。 (5)先完成的小组到老师这里来领新的任务。 (新任务:多媒体教室的长度、宽度、长绳的长度、讲台的长度、黑 板的长度) 5分小组测量 6交流反馈 (组长汇报结果,对比后评价。如有新任务的小组,可以问一问,他 们测得的数据是多少,请其他同学用眼睛看一看,估一估,判断一下 他们测量的是否正确。 ) 小结: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测量技能,争取减少误差

    45、。 第四关:考考你 师:小明很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他也想出个题考考大家。 师: 刚才我们有顺序地连了几个点, 我们回忆一下: 2 个点连成了 () 条线段,3 个点连成了()条线段,4 个点连成了()条线段, 5 个点连成了()条线段,观察一下,那现在有 6 个点,又可以连 出几条线段呢? 师:到底会是几条呢?请小朋友连连看。 (生操作、交流、汇报) 师:你觉得哪种连的方法比较好? (通过师生交流,突出“按点的顺序连”比较有序,不容易漏掉) 师:静静地观察一下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吗? (发现 2 个点时,能画一条,3 个点能画 3 条,3 比 1 多 2,四个点能 画 6 条,6 比 3 多

    46、 3,五个点能画 10 条,10 比 6 多 4) 师:你听懂了吗?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师: 照这样下去的话, 要是 7 个点, 又能连出几条线段呢? (10+5=15) 点的个数 线段的条数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实践实践 应用应用 师:你真会学以致用,运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去思考,多么简单 啊!所以平时我们就要多观察,多思考,发现简单的数字背后隐藏的 规律。当然,数学是非常严谨的,我们的推论结果是否正确呢?大家 课后可以验证一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后教后 记记 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机动课时机动课时

    47、1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复习线段、厘米、米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进一步明确线段、厘米和米概念。 2.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线段的特征,能熟练进行厘米和米之间的单位转换, 在生活实际中能熟练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 观察、交流等活动。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正确运用。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改个 性 化 修 改 一、一、 回顾回顾 整理整理 形成形成 网络网络 1说

    48、说线段有哪些特征。 2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你能用手比划出 1 厘米、1 米大约有多长吗? 说说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厘米或米做单位? 二、二、 内化内化 理解理解 初步初步 应用应用 1.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2. 在里填上、或=。 100 厘米1 米7 米500 厘米1 米99 厘米 6 米6 厘米2 米7 厘米15 厘米5 米 3. 在()里填上米或厘米 (1)电线杆高 8() (2)文具盒宽 8() (3)床长 2() (4)讲台长约 1() (5)字典厚约 3() (6)乐乐身高 99() 三、三、 回顾回顾 交流交流 收获收获 提升提升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49、小组内交流 四、四、 延伸延伸 拓展拓展 综合综合 应用应用 1.画一画 (1)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 6 厘米短 2 厘米的线段。 交流:画线段时要注意哪几点? 2.在 5 个点之间可以画几条线段?试一试。 交流:怎样画可以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3.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 15 米,第一次用去 5 米,第二次用去 8 米,绳子短了多少米? (2)一支铅笔用去 2 厘米,还剩 10 厘米,这支铅笔原 来长多少厘米? 4.思考题:小猴学爬竹竿,竹竿长 8 米,小猴每次爬上 2 米,滑下 1 米,它要爬多少次才能爬到竹 竿顶端? 板书板书 设计设计 教后教后 记记 区二年级

    50、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审核人:总第课时 课课 题题机动课时机动课时 2授课时间授课时间 内内 容容复习线段、厘米、米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进一步明确线段、厘米和米概念。 2.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线段的特征,能熟练进行厘米和米之间的单位转换, 在生活实际中能熟练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 观察、交流等活动。 重重 点点 难难 点点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的正确运用。 教教 具具 学学 具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流 程教 学 流 程个 性 化 修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8课时).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1927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