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x》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小学 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案 下载 _二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第 1 1 单元单元长度单位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 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 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 :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 1 米100 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
2、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 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 1 米=100 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 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
3、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 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六、课时安排:4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4、教学重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建立 1 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 (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
5、、 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结果。 (3)学生同法操作,记下不同人测的结果。 (数与单位齐全) (4)思维导向:同一个物体,为什么测得的长度数据不一样? (5)揭示矛盾问题: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和单位都不一样, 故量出的长度也不 同。 (6)思维导向:要想准确地量出这些东西的长度,应该怎么办?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到的工具是尺子。尺子有很多种,课件简介。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 (2)这就是我们学生常用的尺子,叫直尺。请你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观察后汇报,课件
6、展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 尺子上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线,叫刻度线。 长些的线都对应着一个数字,从 0 到 20。还有两个字“厘米” ,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 (补充板书:单位。板书:厘米)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 1 厘米,感受 1 厘米的长度。 (1)在直尺上找: 你知道 1 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 ,从刻度 0 到刻度 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问: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 1 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 1 厘米吗? 提示思考后得出:直尺上从刻度 1 到刻度 2
7、、从刻度 2 到刻度 3都是 1 厘 米。 感受 1 厘米的长: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 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 (2)在生活中找 1 厘米: 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 1 厘米,下面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 大约是 1 厘米? 举例: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 想一想:我们的作业本里哪种格子大约是 1 厘米宽? 2、认识几厘米,感受几厘米的长度。 (1)我们知道 1 厘米有多长,那 2 厘米、3 厘米又是多长? (2)指导操作:用左手大拇指尖掐在直尺的 0 刻度线上,右
8、手大拇指尖掐在 2 刻度 线上。 (3)两指尖之间是几厘米长?0 到 3 呢? (4)小结: (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 ) (5)再操作:掐在 4 和 7 上,这之间是几厘米? 掐在 5 和 14 上,这之间又是几厘米? (6)小结: (末端数减始端数的得数就是几厘米。 ) (7)比划一下 10 厘米是多长?问:你的直尺是多少厘米长? 3、用厘米量。 (1)课件展示测量纸条长的方法: 两对齐:直尺与长边对齐,不能斜着;0 刻度线与纸条左端对齐。 看刻度: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 “5” ,说明纸条长 5 厘米。 (2)学生实测物体的长,并随
9、机点名回答,防止单位说错。 板书数量与单位,介绍长度表示方法:几厘米,几。 1测量自己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 同桌互换纸条测量,两人结果一致? 量一量你的新铅笔和用过的铅笔分别长多少厘米。 量一量练习本的长边多长。 量一量你的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几厘米。 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一的 12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和本领?(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 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 0 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 几,就是几厘米。 ) 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10、 一、长度单位一、长度单位 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直尺、软尺、卷尺、皮尺等) 长度单位:厘米cm 1 厘米2 厘米3 厘米7 厘米10 厘米26 厘米 1cm2cm3cm7cm10cm26cm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第第 2 2 课时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 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 1 米
11、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米尺、软尺、卷尺、1 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问:你的哪个手指的宽是 1 厘米。 2、学生操作:用直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 启发思考:长边不止 20 厘米长,该怎么量?(在 20 厘米处做记号,再接着量, 最后加起来) 交流测量的结果。 3、学生操作:用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并把结果告诉大 家。 4、请一名小朋友用直尺量黑板的长,再请他用米尺量。问:发现了什么? 说明:前面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
12、物体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5、揭题: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 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尺,感受 1 米的长度。 (1)感知 1 米的实际长度。 出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 1 米,也可表示为 1m。 课件展示:米尺放大图,感受米尺的结构。 米尺的一面上有厘米刻度线,对应的数字是从 0 到 100,有 100 厘米,也就是 1 米。 米尺的另一面也有刻度线,这面是寸和尺为单位的,我们以后学,现在不管它。 学生操作:拿出准备
13、好的 1 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 想,1 米有多长? 学生操作:两人一组,用米尺或 1 米绳子比一比两臂张开长,看从左手指尖到 右边哪里是 1 米。 学生操作:两人一组,用米尺或 1 米绳子比一比身高,看从脚底到胸前哪里是 1 米。 学生操作:用 1 米绳子比一比,课桌面长边有 1 米长吗? 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2)感知几米的长度: 学生操作:两人一组,用米尺,量出 1 米、2 米、3 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学生操作:点两人合作,用米尺,量出教室地面长和宽分别是几米。 (3)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再次展示米尺:米尺是 1 米长,上面有 1
14、00 厘米。 启 发 思 考: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 生 操 作:用 20 厘米的直尺量一量 1 米绳子,看看绳子有多少厘米? 小结:1 米也就是 100 厘米。 (板书并引读:1 米100 厘米) 2、用米量。 (1)出示卷尺:这是卷尺。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 (2)学生操作:让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几条长绳子的长度。 (3)小 结: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0” 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一直量到物体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准确。 三、巩固练习: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一的 P8 第 3、4、5 题。 3 题:用新铅笔在米
15、尺上比出。 4 题:根据生活认识判断。 5 题:用卷尺直接量出黑板长,把卷尺靠在黑板前,轮流读出别人的身高。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去量较长物体的长 度或距离,还知道了 1 米100 厘米) 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学会了用米和厘米量。厘米适合表示较短的长度;米适合 表示较长的长度。 五、拓展练习:五、拓展练习:比较长短,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1 米10 厘米40 厘米1 厘米1 米 35 厘米5 厘米28 米 六、课外活动:六、课外活动: 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学会了用米和厘米量。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 物体,用直尺和 1 米
16、绳子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认识米和用米量 工具: 米尺软尺卷尺 标注:1 米、2 米、3 米、6 米、9 米 进率: 1 米100 厘米100 厘米=1 米 1m=100cm100cm=1m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第第 3 3 课时课时认认 识识 线线 段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认识线段的特征,并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 法。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的长,能用直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 厘米) 。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7、学会量线段、画线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会画制定长度的线段。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米尺、软尺、卷尺、1 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直尺,细铁丝。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 1、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小明家到学校有 4 条路,走那条路最近?为什么? 导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弯的、直的东西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 究这个问题。 2、认识线段。 (1)出示:直尺、直的吸管、弯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 问:你觉得这些东西哪些是直的? (2)小结:像这样直直的线,有两头的,我们就叫它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几条线段后介绍: 线段都是直的。 线段的两端有两个点,表
18、示线段的端点。 3、找线段。 (1)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学生交流,说一说、评一 评。 ) (2)P5 做一做第 1 题。 (并说出判断的根据。 ) 二、自主探究,量画线段。 1、量线段。 (1)提出问题: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怎么量呢?点名说说,教师示范。 (2)学生操作:量一量课本 P5 上线段的长度,并标注在线下。 (教师巡查指导) 。 (3)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 0 刻度线对准线段的左端,直尺不能把线段蒙住。 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量折线。 (1)提出问题:小花画了一条这样的线, (黑板上画出折线) ,怎样测量它的长度? (2)点名回答,或启发回
19、答:这里面有线段吗?可以看成几条? (3)小结量法:分段测量,再加起来。 3、画任意线段:直尺放平,铅笔贴着直尺,从任意地方起,画至任意地方止,拿开 直尺,标注端点。 4、连接指定的两点成线段:转动直尺挨着两点,露出的差不多多,在两点之间画直 线。 5、P5 做一做第 2 题。 6、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画了许多线段,都不知道多长。现在我们学习画一条 3 厘米的线段。 (2)示范画法: 纸上合适的地方画左端点,确定线段起点; 直尺平放纸上,左手指稍张按住直尺,右手拿笔,从 0 刻度线处按下铅笔, 笔尖贴着直尺,往右慢慢画,到 3 刻度线停止。 拿开直尺,在线的右边标注端点
20、。 (强 调:一定要按住直尺,在画的过程中,要保证尺子不移动,笔尖贴着直尺, 把线画直。 ) (3)学生练习: 在练习本上画一条 5 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 10 厘米长的线段,线下标注。 同桌互查:量一量同桌所画线段是不是 5 厘米和 10 厘米。 三、巩固练习。 1、P6 做一做: 1 题:先量出那条线段的长度,再在下面画一条。 2 题:先把直尺靠上长线段,线段要看得见,让 0 刻度线与红旗下的黑点对齐, 在 3 厘米刻度线处竖着画个短线,在短线上画花。画树和气球都要从红旗开始量。 2、P9 第 6、7 题: 6 题:提示学生转动直尺或转动书本,尺线靠近,端点对齐。 看看测量的结果,发现了
21、什么:长方形对边相等(一样长) ,正方形四个边 都相等。 7 题:先激发兴趣,让学生两手握书,伸直手臂,看起来右边竖着的长一点;再 把书横过来,伸直手臂看看,感觉上面那条长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征,还有 怎样量一条线段的长度,怎样画线段。 ) 五、板书设计:认认 识识 线线 段段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第第 4 4 课时课时练练习习课课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巩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限整厘米) 。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对长度和长度
22、单位的感受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比较长短。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用熟悉事物的长度来判断长度单位。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练习本上画一条 3 厘米的线段。 2、比一比,按从短到长排列: 10 米1 米5 厘米10 厘米1 厘米50 厘米 3、说一说前三节课我们曾经量过物体的长度。 食指宽(1)厘米食指长(3-4)厘米中指长(5)厘米 新铅笔长(20)厘米一步距离(50)厘米桌面长边(60)厘米 米尺长(1)米教室门宽(1)米黑板长(4)米 教室长(9)米,宽(6)米篮球场长(28)米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P7 例
23、8 2、引导分析: (1)要解决什么问题? (2)怎样思考?(在直尺上比出 13 厘米) 要学生比划出 13 厘米,想一想,旗杆可能只这么长吗?那肯定是 13 什 么? (3)还可以怎样想? (用熟悉的事物已知的长度来比较,例如:直尺是 20 厘米,新铅笔长 20 厘米, 米尺 1 米,身高 1 米多,教室长 9 米) 三、巩固练习: P7 做一做(用熟悉的事物来比较判断;防止题意理解错误,而用直尺在图上测量) 四、题型练习:指导完成 P9-10 第 8-11 题。 第 8 题: (1)理解题意:判断单位对不对。 (2)提示思考:用熟悉的事物联想每个长度分别有多长。 26 米(篮球场长边 28
24、 米) ; 50 厘米(课桌面长 60 厘米) ; 3 厘米(食指长 3-4 厘米) 6 米(教室宽 6 米) ; 8 米(教室长 9 米) ; 10 厘米(直尺的一半长) (3)然后判断事物长度表述是否正确 第 9 题: (1)理解题意:先估计;再量一量,选择正确的答案画勾。 (2)引导估计,然后学生测量、判断。 (大门比 1 米宽,房门比 1 米窄) 第 10 题: 看图理解题意,再提示思考:说得对不对,要看他们测量、读数、计算对不对。 逐一引导判断,并引导说出正确说法。 第 11 题: (1)看图理解题意: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乌龟,提出数学问题) (2)怎样思考?点名回答,在学生回答的
25、基础上引导思考。 (乌龟爬的是线段,几厘米可以用直尺量出来; ) (图上还有蚂蚁的路线,提出数学问题肯定是问什么?) (它爬的路线是折线,可以看成几条线段?怎样测量?怎样计算?) (3)小结:测量多条线段时要标注长度,防止忘记了。 五、单元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知道了什么?或学到了什么? 1、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 (说一说为什么) 2、知道 1 厘米和 1 米有多长。 (比划一下) 3、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 米100 厘米) 4、知道用厘米和米表示事物的长度。 (例如) 5、比较长度的大小时,单位要化统一才能比,不能用数字直接比。跟元角分一样。 六、课堂作业。 七、板书设计: 用熟悉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