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GPS测量原理.doc

  •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 文档编号:1609775
  • 上传时间:2021-07-25
  • 格式:DOC
  • 页数:20
  • 大小:3.1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GPS测量原理.doc》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GPS 测量 原理
    资源描述:

    1、GPS 测量原理及应用 GIS.洋 2017/12/21Thursday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1 1.GPS 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 2 2.GPS 全球定位系统组成:.2 3.GPS 系统的特点: .2 4.*GPS、GALILEO、GLONASS(P10 表 1-4) . 3 第一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3 2.1 坐标系统:. 3 2.2 时间系统:. 4 第三章卫星运动及星历.4 3.1 无摄运动 .4 3.2 受摄运动 . 5 3.3GPS 卫星星历 .5 第四章GPS 卫星的导航电文和卫星信号.6 4.1 卫星导航电文. 6 第五章GPS 卫星定位基本原理.6 5.1GPS 卫星

    2、定位的基本原理.6 5.2 定位方法 . 6 5.3 整周未知数No的确定 .9 5.4 整周跳变的修复.9 第七章GPS 测量误差 .10 7.1GPS 测量误差源 .10 7.2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10 第八章GPS 测量设计与实施 .11 8.1GPS 测量的技术设计 .11 8.2GPS 测量外业准备 . 13 8.3GPS 测量外业实施 . 13 8.4 数据处理及测量结果的检核.14 第九章GPS 测量数据处理 .16 9.1 数据处理 .17 第一章绪论 1 1.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建立: GPS:NavigationSatelliteTiming and Ranging/G

    3、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卫 , 星测 时测距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 ,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 能型、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导航、 定位和定时的功能。(原理: 空间距离后方交汇) 2.GPS全球定位系统组成: 2.1GPS 卫星星座 *基本参数 : 1基本的卫星数为21+3(21颗工作卫星 +3颗备用卫星) 2卫星轨道面的个数为6 3卫星高度为 20200Km 4轨道倾角为 55 5运行周期为 11h58min 6载波频率为 1575.42MHZ 和 1227.60MHZ GPS 卫星作用: 1.向广大用户发送导航定位信息。 2、接收注入站发

    4、送到卫星的导航电文和其他相关信息,并通 过 GPS 信号电路,适时的发送给广大用户。 3、接收地面主控站通过注入站发送到卫星的调度命令,适时 的改正运行偏差和启用备用时钟等。 2.2地面监控系统: 地面监控系统:包括1个主控站, 3个注入站和 5 个监测站 作用: 1、监测和控制卫星上的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一直沿 着预定轨道运行。 2、保持各卫星处于同一时间。 2.3GPS 信号接收机(用户设备) 3.GPS 系统的特点 : 1、定位精度高 2、观测时间短 3、测站间无需通视 4、可提供三维坐标 5、操作简单 2 6、全天候作业 7、功能多,应用广 4.*GPS、GALILEO、GL

    5、ONASS(P10 表 1-4 ) 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其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接收部分, 其定位原理为 主动式二维导航双向测距。 ) 第一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 2.1 坐标系统: 1. 坐标系必须明确 :1坐标原点的位置 2 三个坐标轴的指向3长度单位(尺 度)。 2. *春分点 :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地球赤道 的交点。在天文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中,春分点和天球赤道面,是建立参考 系的重要基准点和基准面。 3. *天球赤道面 :通过地球质心并与天轴垂直的平面,称为天球赤道面。这时 天球赤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相重。该赤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天球赤道。 4.

    6、 *岁差:平北天极绕黄的运动称为岁差。 5. *章动:瞬时北天极绕顺针的转动即为章。 6. *极移:地球瞬时自转轴在地球上随时间变,称为极移。 7. WGS-84 大地坐标系 : WGS-84 的几何定义:原地位于地球质心,Z轴指向 BIH 1984.0 定义的协 议地球极( CTP)方向,X 轴指向 BIH1984.0 的零子 午面和 CTP 赤道的交点, Y 轴与 Z、X 轴构成右手坐 标系,其采用WGS 84 椭球 (基本参数:长半轴 a=6378137+-2m,=1/298.257223563,地心引力常 3 数,地球自转角速度,正常化二阶带谐系数)。 8. 国家大地坐标系: 1954

    7、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为 二维参心 系、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为 三维地心系。 9. ITRF坐标框架:由空间大地测量观测站的坐标和运动速度来定义,是国际地 球自转服务 IERS 的地面参考框架, 其实质为地固坐标系, 原点位于地球体系 的质心,以 WGS-84 椭球为参考框架。 2.2 时间系统: 1. 恒星时(ST):以春分点为差你参考点, 由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所定义的时间 系统。 2. 平太阳时(MT):以平太阳为参考点, 由平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所定义的时间系 统(假设 一个平太阳以真太阳周年运动的平均速度在天球赤道上作周年视运 动,其周期与真太阳一致) 3. 世界时(

    8、 UT):以平子夜为零时起算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 4. 原子时( ATI):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的特征为基础的时间系统。 5. 协调世界时( UTC):采用原子时秒长,采用跳变的方法是协调时与世界时的 时刻相接近,其差不超过一秒。 6. GPS 时间系统:采用原子时ATI 秒长作为时间基准,起算原点定义在1980年 1月 6日 UTC0时。GPS 时是用周数 +周内时间(秒)来表示。即为1980 年 1 月 6日 0时 0 分 0 秒内第 0 周 0秒。 7. 时间尺度:连续运动、周期恒定、可观测、可用实验复现的周期运动。 第三章卫星运动及星历 3.1 无摄运动 1.无摄运动:只考虑地球质心引力

    9、作用的卫星运动称为无摄运动。 2.*卫星运动的轨道参数(开普勒轨道参数) : a:椭圆的长半径 e:椭圆偏心率 V:真近点角(在轨道平面上卫星与近地点之间的地心角距) :升交点的赤径(在地球轨道平面上,升交点N 与春分点 之间的地心夹角) :轨道面倾角(卫星轨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近地点角距(在轨道平面上近地点A 与升交点 N 之间的地心角距) 4 3.开普勒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卫星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而该椭圆的一个 焦点与地球的质心相重合。 开普勒第二定律:卫星的地心向径,即地球质心与卫星质心间的 距离向量,在相同的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卫星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

    10、道椭圆长半径的立方 之比为一常量,而该常量等于地球引力常数 GM 的倒数。 3.2 受摄运动 1.受摄运动:考虑摄动力(地球引力场摄动力、日月摄动力、大气阻力、太阳辐 射压力等)作用的卫星运动称为受摄运动。 3.3GPS 卫星星历 1.卫星星历 :描述卫星运动轨道的信息, 一组对应某一时刻的轨道参数及其变率, 其分为广播星历(预报星历)和精密星历。 2.*广播星历 :通常包括相对某一参考历元的开普勒轨道参数和必要的轨道摄动 改正项参数,广播星历参数共有16个,包括 1 个参考时刻 toe,6 个对应参考时刻的开普勒轨道参数和9个反映摄动力影响的参数, 其格式为 RINIX。 3.精密星历:一些

    11、国家某些部门,根据各自建立的卫星跟踪站所获得的对GPS 卫星的精密观测资料,应用与确定广播星历相似的方法而计算的卫 5 星星历。 第四章GPS 卫星的导航电文和卫星信号 4.1 卫星导航电文 1卫星导航电文: 是用户用来定位和导航的数据基础。它主要包括: 卫星星历、 时钟改正、电离层延迟改正、工作状态信息 C/A 码转换到捕获 P 码。 2GPS 卫星信号: 是用于导航定位的调制波, 它包含有: 载波、距码和数据码。 3调制:将频率较低的信号加载在频率较高的载波上的过程。 第五章GPS 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5.1GPS 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原理:将无线电信号发射台从地面点搬到卫星上,组成卫星导航

    12、定位系统, 应用 无线电测距交会原理, 便可由三个以上地面已知点 (控制站)交会出卫星的位置, 反之利用三颗以上卫星的已知空间位置又可交会出地面未知点(用户接收机) 的 位置。 5.2 定位方法 1. 依据测距的原理: 伪距测量法定位,载波相位测量定位和差分GPS 定位 等。 1伪距测量法:由 GPS 接收机在哦某一时刻测出得到四颗以上GPS 卫星的位 居及已知的卫星位置,采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定接收机天线所在点的三维坐标。 (所测伪距就是有卫星发射的测距码信号到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乘以光速所得 的量测值。 伪距观测方程: 2载波相位测量:测量接收机接收到的、具有多普勒频移的载波信号,与接 收机产

    13、生的参考载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 载波相位观测方程: 6 3差分 GPS 定位原理(单站GPS 差分、区域差分、广域差分) 定义:利用设置在坐标已知的点(基准站)上的GPS 接收机测定 GPS 测量定位误差,用以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其它GPS 接收机 测量定位精度的方法。 原理:将一台 GPS 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 知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的距离改正数,并由基 准站实时地将这一改正数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 在进行 GPS 观测的同时, 也接收到基准站的改正数, 并对其定位结 果进行改正,进而提高精度。 GPS 差分的类型:单站差分(位置差分、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局域

    14、差分、广域差分。 补充:多基站 RTK 技术(网络 RTK)-基于多基站网络的实时差分定 位系统,其基础是建立多个GPS 基准站,即建立 多个基准站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导航系统(COR)S CORS系统组成:1连续运行的 GPS 基准站 2数据处理控制中心 3数据传输与发播系统 4移动站(用户):双差相位观测可达厘米级;静态相对定位可获取 毫米级三维坐标。 2.根据运动状态: 静态定和动态定位 *静态定位:对于固定不动的待定点,将GPS 接收机安置与其上测,观测数 分钟乃至更长的时间,以确定待定点坐标。 *动态定位:至少有一台接收机处于运动状态,测定的是各观测时刻(观测 历元)运动中的接收机的点位

    15、。 3.*相对定位:至少用两台GPS 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的GPS 卫星,确定两 台接收机天线之间的相对位置。 4. * 绝对定位(单点定位) :用 GPS 卫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观测值直 接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在WGS-84 坐标系中相对于坐标原点 -地球质心的绝对位置。 5.* 静态绝对定位:接收机天线处于静止状态下,确定观测站坐标的方法。 6.* 动态绝对定位:在用户接收机安置在运动的载体上并处于动态情况下, 确定载体瞬时绝对位置的定位方法。 7 8.绝对 定 位 精 度 的 评价(精度因子) 1 平面位置精度因子HDOP 2 高程精度因子 VDOP 3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 4接收

    16、机钟差精度因子TDOP 5 几何精度因子 GDOP 注:精度因子的数值与所测卫星的几何分布图形有关。假设由观测 站 与 四 颗观 测卫星所构成的六面体体积为V,则精度因子 GDOP 与该六面体体积V的倒 数成正比( GDOP1/V ) 9.观测值的线性组合(单差S、双差 D、三差 T) 1 单差 S:将载波相位观测值直接相减求一次差过程。 作用:可以消除与卫星有关的载波相位及其钟差项,削弱大部分对流层、 电离层影响。 ?12? ? ?= ? ? - ? ?2? 1 2 双差 D :对一次差分观测值继续求差,所得的结果仍可以当作虚拟观测值。 (接收机间求差、卫星间求差) 作用:消除与接收机有关的

    17、载波相位及其钟差项,削弱大部分对流层、电 离层影响。 8 ?1? 2?= ?12?- ?12? ? ? ? ? ? 3三差 T:对二次差分值继续求差。 (接收机间求差、卫星间求差、不同历元 间求差) 作用:消除出事整周模糊度项,削弱大部分电离层、对流层的影响。 ?12? ?,? +?1= ?1? 2 ? ? ? + ? 1- ?1? 2 ? 5.3 整周未知数No 的确定 确定方法(五种): 1、伪距法 :在进行载波相位的同时又进行伪距测量,将伪距测量值减去载波相 位测量的 实际观测值。 2、将整周未知数当作平差中的待定参数-经典方法 :把整周未知数当做平差 计算中的待定参数来加以估计和确定。

    18、 实数解 :由于各种误差的影响,解算得到的整周未知数往往不是一个整数, 称为实数解。 整数解 :将实数解固定为整数,称为整数解。 固定解 :整周未知数解算后,不再为整数,可将其调整为整数,解算出的观 测站坐标称为固定解,否则称为实数解。 3、多普勒法(三差法) 4、快速确定整周未知数 5、最小二乘法降相关 5.4 整周跳变的修复 1周跳:受无线电信号干扰造成失锁,整周计数无法连续进行而造成整周计数 不正确,但是不到一个整周的相位观测值仍是正确的。 2.产生周跳的原因: 1、建筑物或树木等障碍物的遮挡2、电离层电子活动剧烈3、多路径效 应的影响4、卫星噪声比太低5、接收机的高动态6、接收机内置软

    19、 9 件设计不合理。 3.周跳修复方法: 1、屏幕扫描法2、用高次差或多项式拟合法3、在卫星间求差4、用双频观 测值修复周跳5、根据平差后的残差发现和修复整周跳变 4. 用双频观测值修复周跳的方法 优点是: 双频载波相位观测值的组合中个参数之涉及频率,取决于电离层残差影 响,无需事先知道测站和卫星的坐标。 缺点是: 不能顾及多路径效应和测量噪声的影响,另外如果两个载波相位观测值 中都出现周跳,则不可用此方法。 第七章GPS 测量误差 7.1GPS 测量误差源 1)卫星部分(对距离测量的影响:1.5 15m):星历误差,钟误差,相 对论效应。 2) 信号传播(对距离测量的影响:1.5 15m):

    20、电离层,对流层,多 误差源路径效应。 3) 信号接收(对距离测量的影响: 1.5 5m ):接收机钟差,位置误差, 天线相位中心。 4) 其他影响(对距离测量的影响:1.0m):地球潮汐,负荷潮。 7.2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1)电离层折射误差 影响:GPS 信号穿过电离层时,信号路径发生弯曲,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从 而使测量距离产生偏差,这种偏差叫电离层折射误差 措施:a 利用双频观测b、利用电离层改正模型加以修正c、利用同步观测值 求差 (2)对流层折射误差 影响:GPS 信号穿过对流层时,信号路径发生弯曲,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从 而使测量距离产生偏差,这种现象叫做对流层折射误差。

    21、 措施:a、采用对流层模型加以改正b、映入附加待估参数c、利用同步观测量 求差 d、利用水汽辐射计直接测定信号传播的影响 10 (3)*多路径效应 影响:测站周围的反射物锁反射的卫星信号进入接收机天线,这就和直接来自 卫星的信号产生干涉,从而使观测值偏离真值产生的偏差,由于多 路径信号传播锁引起的干涉时延效应被称为多路径效应。 措施: (1)、选择合适站址 a、测站应远离大面积平静水面b、测站不宜选择在山坡、山谷和盆 地中 c、测站应离开高层建筑物。 (2)、对接手机天线的要求 a、在天线中设置抑径板b、接收机天线对于极化特性不同的反射信 号应该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第八章GPS 测量设计与实施

    22、 8.1GPS 测量的技术设计 1.GPS 网技术:其设计的主要依据是GPS 测量规范 和测量任务书。(GPS 网按级别 分可分为AA、A、B、C、D、E;按等级分为二、三、四、一 级、二级) *GPS 测量规范:国家测绘管理部门或行业部门制定的技术法规。 *测量任务书(合同):测量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合同甲方下达的技术 要求文件。 2.*GPS网的基准设计 基准设计:明确 GPS 网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和起算数据 (包括位置基准、方位基准、 尺度基准)。 方位基准:一般以给定的起算方位角确定, 也可以由 GPS 基线向量的方位作为基 准。 尺度基准: 一般由地面的地磁波测距边确定,也可由两个

    23、起算点间的距 离确定,同时也可以由GPS 基线向量的距离确定。 位置基准:一般是由给定的起算点坐标确定。 3.*GPS 网构成的基本概念 1观测时段:测站上从开始接受卫星信号到观测停止,连续的工作时间段。 2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观测。 3同步观测环:三天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4独立观测环: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11 5异步观测环:在构成多边形环路中的所有基线向量中,只要有非同步观测 基 线 向量,则该多边形环路叫异步观测环。 6独立基线:对于 N 台 GPS 接收机构成的同步观测环, 有 J 条同步观测基线, 其

    24、 中独立基线数为( N-1) 。 7非独立基线:除独立基线外的基线。 4.*GPS网特征条件计算 设 某 一 城 市D 级GPS 控制网,由12 个 GPS 点组成,准备用5台接收机进行观测 , 每 点 平均观测 1.8 个时段,试完成下述内容: 1)一个时段 的同步基线数和独立基线数; 2)该GPS 总的观测时段数; 3)该GPS 网的总基线数、必要基线数、独立基线数、多余基线数; 解:由题可知:N=5,n=12 1) 同步基线数 : J= n ?(n - 1) ? 2 = 66条 独立基线数: ?独? =n- 1 ? 1.8 = 20 条 2)总的观测时段数:C= 12 ?1.8 = 21

    25、.6 22 个 3)总基线数: ?总? = C?N N- 1 ? 2 = 220 条, ?必? = n - 1 = 11 条 ?独? = C? N- 1 = 88 条, ?多? = ?独? - ?必? = 77 条 5.GPS 网的图形设计 1*网形主要有:点连式、边连 式 、 网 连式、边点混合连接四种。 点连式 : 相邻同步图形间仅有一个公共点的连接。 边连式 :相邻同步图形间由一条公共基线连 接 。 网连式 :相邻同步图形间由两个以上公共点相连接。 边 点 混 合 连接: 把点连式和边连 式 有 机 结合起来,组成 GPS 网,既能 保证网的几何强度。 提高网的可靠指标, 有能减少外 1

    26、2 业工作量,降低成本。 2网形的选择:主要取决与工程的精度要求、 野外条件和 GPS 接收机台数等因素 . 3布网原则: a、GPS 点间尽管不需要通视,但考虑到利用常规测量加密时的需 要,每点应有一个方向以上通视。 b、为了估计原有城市的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 的沿用,应采用原有城市坐标系统。对凡符合GPS 网点要 求的旧点,应该充分利用其标石。 c、GPS 网必须由非同步独立观测边构成若干个闭合环或符合 路线。 8.2GPS 测量外业准备 1.测量准备:测区踏勘、资料收集、器材筹备、观测计划拟定、GPS 仪器检校及 设计书编写等工作 2.*外业观测计划的内容 a、任务来源及工

    27、作量b、测区概况c、布网方案d、选点与埋标e、观测 d、 数据处理e、完成任务措施 8.3GPS 测量外业实施 1.GPS 测量外业实施: GPS 点的选埋、观测、数据传输、数据预处理等。 2.*选点原则:(至少 6条) 1) 点位应安置在视野开阔,易安装仪器的地方; 2) 点位目标明显,视场周围15 以上没有障碍物的地方; 3)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用电器大于200m;远离高压电线, 不小于 50m; 4) 点位附近无大面积水域,无强烈信号干扰,以免造成信号衰减; 5) 点位应选在交通便利、有利于其它观测手段扩展和联测; 6) 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7) 图形应有利于同步观测边、点联

    28、测; 8) 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和站标的安全性进行检查。 3.*GPS 测量的作业模式 GPS 不同的测量方案,称为作业模式。 经典静态定位模式 : 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别放置在基线的两端观测四颗 以上卫星,时段长 45120 分钟。 13 快速静态定位:选测区中部安置一个基准站,另一接收机作为流动站,每 站观测 数 分 钟。 准动态 定 位 : 在基准站上安置接收机,连续观测可见卫 星 , 将流动站接收机 置于 1 号点观测 , 在 保 证卫 星 不 失 锁的情况下, 分别观测2、 3、 4 各点数秒钟。 往返式重复设站: 在基准站上安置接收机,连续观测可见卫 星 , 流动站接

    29、收 机置于每站观测12 分钟, 1h 后,逆序观测 各 点 12 分钟。 动态定位:在基准站上安置接收机,连续观测可见卫 星 , 流动站接收机先在 出发点上观测 数 分 钟,然后,流动站接收机自出发点连续观测。 实时动态测量 RTK:RTK 定位技术精度高, 可以全天候作业, 可以实时的给出 观测站的定位结果和定位精度。 * 基本思想是 :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 GPS 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 卫星进行连续 地观测 , 并 将 其 观测 数 据 , 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 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GPS 接收机在接收 GPS 卫星信号的同时, 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 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

    30、 数 据 , 然后根据相 对 定 位 原 理 , 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8.4 数据处理及测量结果的检核 1.数据预处理 处理软件: GAMIT/GLOBK,BERNES, EGIPSY,GFZ 目的:对原始数据进行编辑、加工整理、分流并产生各种专用信息文件,为进一 步的平差计算作准备。 内容:数据传输 数据分流 统一数据文件格式 卫星轨道的标准化 探测周跳、修复载波相位观测值 对观测值进 行 必 要 改 正 2. *观测 成 果 的 外 业检核 1) 每个时段同步观测 数 据 的 检核 数据剔除率 :剔除的观测值个数与应获 取 的 观测值个数的比值称为数据 剔除率。同一

    31、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 其值应 小 于 10。 2) 重复观测边的检核 14 对于重复观测边任意两个时段的互差, 均应小于相应等级规定精度 (按 平均边长计算)的22 倍。 设某一GPS网中有一条重复基线向量,其观测值分别为8570.274m,8570.280m, 8570.282m,8570.284m,8570.278m,若接收机的标称精度为5mm 1ppm,通过计 算说明该基线的观测值是否合格? 解:GPS 相邻点弦长精度为: =?2+ (?)2 上述中: a=5mm, b=1ppm,d 为平均基线长(KM) 5 d = ?=?1? 5 = 8570.2796m=8.5702796KM

    32、= 9.9222mm ?max = ?-?= ? 8570.284 - 8570.274 = 10? 由于: ?max=10mm 2 2= 28.0642mm 该基线的观测值合格 3)同步环观测检核(相对指标) n 边同步环中闭合差应小于下列数值: ? 注:?= ?=?1?,?=?=?1?,?=? ?=?1 下图为某一小型GPS 控制网,采用三台标称精度为5mm 5ppm 的接收机观测了三个时 段,观测计划和基线解算结果如下图所示,通过计算说明第二时段的同步环是否合格? 解:GPS 相邻点弦长精度为:= ?2+ (? )2上述中: a=5mm,b=5ppm,d 为平均基 2 + ?2+ ?2(

    33、?= 1,2,3)?1? =2844.8982M?2?= 4632.8614M 线长( KM) 由: ?= ? ? 15 ?3=1913.1563M 3 d = ?=? 1? 3 =3130.3053M=3.1303053KM = 16.4308mm ,3 ? 5 ?= 5.69mm =?限 4) 异步观测环检核(绝对指标) 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GPS 网中选取 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独立环, 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 上图中异步环是否合格? 解:GPS 网中四边异步环的基线向量坐标分别为(-974.6340, -1945.8816,2027.9

    34、065) (2723.6694,2928.9144,-2338.0368) , ( -717.1387, -1191.6980,1313.6724)和 (-1031.8912,208.6638 ,-1003.5456) GPS 相邻点弦长精度为: = ?2+ (?)2 上述中: a=5mm,b=5ppm,d 为平均基线长(KM) 由:?=? 2?+ ?2 ?+ ? 2 ?(? = 1,2,3,4) ?1?= 2980.5835 M ?2?= 4632.8534M ?3?= 1497.0687M ?4?= 1454.4565M 4 d =? 4 = 2641.2405 ?= 2.6412405

    35、?,? ?=?1 = 14.1210mm 444 ?= ?=?1?= 5.5?,?=?=? 1?= - 1.4?,?=?=?1?= - 3.5? = (? 2?+ ?2?+ ?2? )1?2= 6.6678mm 由于: ? 限= 2 4 ? = 56.4840mm 且?, ?,?限 2 3 ?4 ?= 97.8332mm 因此:该异步环合格 第九章GPS 测量数据处理 16 9.1 数据处理 基本流程 : 预处理基线解算GPS 网平差 数据采集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 生成四个数据文件:载波相位和伪距观测值文件(O文件)、星历参数文件(N 文件)、电离层 参数文件和UTC 参数文件、测站信息文件(

    36、TXT 文件) *GPS 高程: 大地高系统:某点的大地高,是该点沿椭球的法线方向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参考椭球面为 基准面) 正高系统:某点的正高是该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 正常高系统:某点的正常高是该点沿铅垂线方向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似大地水准面为基 准面) 意义:一是精确求定GPS 点的正常高;二是求定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 *GPS 网平差 概念:以GPS基线向量为观测值,以其方差阵的逆阵为权,进行平差计算,消除许多图形闭 合条件不符值,求定各GPS 网点的坐标并进行精度平定。 分类: 1.无约束平差(其引入位置基准的方法: 1 高级 GPS 点的坐标;2任取网中任一点的伪 距定位坐标作为固定网的起算数据; 3 引入亏秩自由网基准。 ) 2.约束平差、 3.GPS 网与地面网联合平差。 目的: 1.消除 GPS 网几何上的不一致性; 2.评定 GPS 网的几何精度; 3.确定点在指定参考系下坐标。 参考资料: GPS 定位原理与应用知识点整理(PDF 版)宋红杰; GPS 测量原理及应用(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17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GPS测量原理.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0977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