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全单元).doc

  • 上传人(卖家):晨晨
  • 文档编号:160781
  • 上传时间:2019-09-04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7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全单元).doc》由用户(晨晨)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苏教版 三年级 上册 科学 第二 单元 教案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1 4.土壤的成分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 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 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 况并描述,且发现土壤中是有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的。本节课虽然在一单元中处于起始位置, 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

    2、略。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 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 现象记录下来。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 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它们包含的肉眼可见的成分。 2能利用纸巾、水、放

    3、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证明一些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成分的存在, 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科学态度: 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物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2 知道有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质,可以利用间接的办法证明它们的存在。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土壤。 学生材料:土壤、水、烧杯、纸巾、放大镜、记录单。 【

    4、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1师:老师买了花苗,这里还有个花盆,我还差些什么吗? 图片展示:花苗和空花盆 生:土壤 2师:土壤是什么样的呢?里面有什么?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土壤的成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已经三年级,但与二年级学生是相差不多的,创设情境要很符合这一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已经三年级,但与二年级学生是相差不多的,创设情境要很符合这一 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的。给动植物寻找合适的环境放生除了情境真实外,也培养了学生珍爱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的。给动植物寻找合适的环境放生除了情境真实外,也培养了学生珍爱 生命的情感。

    5、 生命的情感。 二、二、观察土壤观察土壤 1师:老师这儿有张成分表,是空白的,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土壤里有的东西写在上面吗? 生:每人写一份,写在横线上(不交流) 2师:土壤里真的有这些吗?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挖点土来观察 3师:老师今天带了些刚挖的土壤,这里面真的有你们写的这些物质吗? PPT 出示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生:边观察边记录、保持桌面整洁 4师:那如果观察的时候有看不清楚的地方,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需要放大镜来帮助我们 生:开始观察 5汇报 生:汇报时注意,先说我在土壤中发现了、 、 、 ,这些是我没有观察前就猜到的,还有、 、 、是 我观察后发现的,另外、 、 、我没

    6、有看到,我猜测土壤里有(没有) 、 、 、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3 设计意图:学生对土壤有一些了解,在观察之前让他们猜一猜(预测) ,这样开始观察时他设计意图:学生对土壤有一些了解,在观察之前让他们猜一猜(预测) ,这样开始观察时他 们会更加认真,为了证明自己说的对,他们也会更加投入。在这一过程中,放大镜是一个辅们会更加认真,为了证明自己说的对,他们也会更加投入。在这一过程中,放大镜是一个辅 助工具,不需要对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等讲解太多,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课前也应当多助工具,不需要对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等讲解太多,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课前也应当多 使用放大镜,

    7、以减少这方面的时间浪费。 使用放大镜,以减少这方面的时间浪费。 三、土壤里的水、空气和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三、土壤里的水、空气和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 1师:你们在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物质啊!那土壤里有水和空气吗? (未提及水和空气:植物的生长还需要什么?土壤里有吗?) 生:可以摸一摸 2师:你能看到吗?你有办法借助其他物体证明它们的存在吗? 生:学生在水和空气的验证实验设计单上写下自己的方法 小组交流选出大家认为最满意的方案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土壤里的水和空气是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的,只能用间接的办法证明。这些方设计意图:土壤里的水和空气是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的,只能用间接的办法证明。这些方 法如果

    8、只是简单的由教师告知,会显得比较生硬,在课前可以做一些活动,例如让学生用纸法如果只是简单的由教师告知,会显得比较生硬,在课前可以做一些活动,例如让学生用纸 巾擦桌子上的水,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观察到的一些变化。另外可以用验证粉笔中有空气的实巾擦桌子上的水,然后让他们说一说观察到的一些变化。另外可以用验证粉笔中有空气的实 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活动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验证实验,但要放在课前,因为这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活动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验证实验,但要放在课前,因为这 些内容和些内容和土壤没有直接的关系。 土壤没有直接的关系。 3汇报预设 师:用纸巾捏一捏,看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土壤里有水

    9、? 生:纸巾变得潮湿了、皱了、破了、 、 、 师:那把土壤放进水里要观察什么? 生:看有没有气泡,如果有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4学生活动 学生用纸巾包裹土壤,然后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将土壤放入水中观察。 汇报自己的发现 5搅拌放入土壤的水 师: 看来土壤里确实有空气, 那过去了一段时间, 那些小气泡现在还有吗?它们在哪儿呢? 生:观察自己的杯子,发现还有些小气泡在土壤的表面,有的在水面上消失了 师:要是我们搅拌一下土壤,那些小气泡会去哪儿? 师:真的是这样吗?除了小气泡还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我们来试试吧!试的时候有什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4 要注意的呀? 生:猜

    10、测,浮上来、 、 、 、 生:轻轻搅拌、防止水洒出来、要仔细观察、 、 、 PPT 展示要求:搅拌棒使用 1 分钟后收回;边观察边记录;注意卫生;将发现用便签纸贴 在记录单上 学生实验:教师及时收回搅拌棒,并引导每组学生观察水的分层现象,提示可以借助放大 镜观察。 设计意图:从观察小气泡入手,将学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在气泡上,当他们搅拌水时,会有设计意图:从观察小气泡入手,将学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在气泡上,当他们搅拌水时,会有 更多意外的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被调动。此外,因为汇报是小组汇报,但希望更多意外的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被调动。此外,因为汇报是小组汇报,但希望每位学每位学 生都能积极参与

    11、观察,因此可以让他们自己写自己的,比一比小组里谁发现的多,在比一比生都能积极参与观察,因此可以让他们自己写自己的,比一比小组里谁发现的多,在比一比 那一小组的发现最多。 那一小组的发现最多。 四、总结四、总结 师:土壤看起来很普通,里面却含有这么多不同的成分。今天我们通过哪些办法发现土壤里 有这些成分的啊?(固定句式:今天,我们用、 、 、发现土壤里有、 、 、 ) 生:纸巾,放大镜、放进水里。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土壤是一种观察的对象,在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多种以往没接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土壤是一种观察的对象,在这节课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多种以往没接 触过的观察方式,因此,让学生总结是为了巩固

    12、这种观察方式多样化的意识。有很多的物体触过的观察方式,因此,让学生总结是为了巩固这种观察方式多样化的意识。有很多的物体 通过直观的观察并不能全面的认识它的性质,借助其他物体是通过直观的观察并不能全面的认识它的性质,借助其他物体是科学观察中很常见也很重要的科学观察中很常见也很重要的 手段。 手段。 五、课后活动五、课后活动 1师:今天老师带来的是小公园里的土壤,还有哪些地方会有土壤呢? 生:菜地、花坛、河边、 、 、 、 2 师: 请每位同学选择一种和今天不一样的土壤, 用学到的方法观察并记录里面有哪些成分! 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老师准备的土壤可能比较单一,生活中的土壤范围很广,让学

    13、生延续观察的活设计意图:老师准备的土壤可能比较单一,生活中的土壤范围很广,让学生延续观察的活 动,既是让学生巩固观察方法,也是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土壤资源。 动,既是让学生巩固观察方法,也是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土壤资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土壤的成分 我们用: 放大镜、 纸巾、 放进水里(搅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5 发现土壤里有: 枯树枝 水 空气 草根 小颗粒土壤 小石头 大颗粒土壤 、 、 、 、 、 、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6 5.土壤的类型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第 4 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奠

    14、定了土壤的概念,认识 到土壤里面有了什么。本课通过观察各类土壤中颗粒大小的不同及沙子、黏土之间含量不同, 了解土壤有不同的种类,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进一步了解各类土壤的特性。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 颗粒。第二部分研究土壤的种类,其中包括 3 个部分:(1)观察比较出三种土壤中颗粒的大 小;(2)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3)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壤土、黏土和沙土三不物质的透水性来认识土壤的性质。第三部分,了解 不同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需求,挑选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学情

    15、分析】【学情分析】 依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心的身心特点,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 方式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土壤的颗粒,从而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 学习,学生已经具备简单的科学素养,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利用各 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为本课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按颗粒大小分成沙土、黏土、壤土三类。 2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科学探究: 1运用多种感官研究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如摸、看、捻、握和搓等 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 科学态度: 1形

    16、成探究意识,意识到感官的作用。 2愿意亲近土壤。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通过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挑选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教【教学重点】学重点】 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7 设计实验,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的渗水性。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一定量的土壤,另准备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烧杯、搅拌棒、纸巾、纱布、 放大镜、漏斗、水。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17、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1出示花生、苹果、藕的图片. 2提问:你们喜欢吃花生、苹果、藕吗?那你知不知道哪里的的花生、苹果、藕最好吃? 3山东烟台的苹果鲜艳红润、汁多味甜;小红毛花生,又名小京生,以浙江的嵊州市生产的 为最佳。小红毛花生特点是壳薄光泽,香而带甜,油而不腻;扬州宝应是全国著名的荷藕之 乡,香糯莲藕更是成为当地一道菜色。 4这些地方的花生、苹果、藕为什么最好吃了?有什么奥妙吗? 5预设:(1)与气候有关 (2)与土壤有关 (3)与光照有关 6是的,植物的生长不仅与气候、光照有关,还与土壤息息相关,今天老师专门托人从这些 地方捎来了一些土壤,一起探究土壤的奥秘。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设

    18、计意图:复习导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置问题,学生通过问题,明确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置问题,学生通过问题,明确目标, 有利于本节课的开展。 有利于本节课的开展。 二、合作学习,研究土壤种类。二、合作学习,研究土壤种类。 活动一:观察颗粒大小。 1谈话:让学生分组领取苹果、花生、藕土壤样本,猜一猜哪种土壤(编号、)属 于哪种食物? 2预设: 1、苹果属于、花生属于、藕属于 2、苹果属于、花生属于、藕属于 3、苹果属于、花生属于、藕属于 3. 猜想有很多,那么我们来了解土壤吧,请同学们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说说你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8 们的

    19、发现。 4. :颗粒较小 :颗粒有大有小 :颗粒较大 5. 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 把土壤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活动二: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特点。 6. 那你们想知道不同类型的土壤有什么特点吗?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的特点? 7提问:同学们,在一年级我们学习了,认识一个事物可以用哪些感官? 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舌头舔、手摸一摸等 8那么认识土壤,用手来引导学生用捻一捻、握一握的方法来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 差异。 9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齐体验,用手捻,发现沙土粗糙,黏土细腻。握成团,发现沙土不能握 成团,黏土能,所以制

    20、作陶瓷,所以选用黏土为最好。 活动三: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10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但是多肉植物对水的需求量较少,荷花对水的需求量较 大,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是否不同呢? 11想一想,哪种土壤类型的渗出来的水多? 12预设:沙质土渗出来的水多。 黏质土渗出来的水多。 壤土渗出来的水多。 13提供给学生一组对比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烧杯、水、过滤器,(控 制好条件进行实验操作)。 14活动过程: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讨论需要控制哪些条件,在记录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实验 装置相同;土壤的量相同;水的量相同) (2)在此基础让学生预测,当水倒入土壤以后会出现

    21、什么现象。 (3)学生领取材料实验。 (4)让小组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比较盛水的容器里经过土壤过滤的数量,水多则说明土壤 的保水性能差,渗水性能好,水少则相反。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9 15小结: 土壤类型 特 点 沙质土 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 黏质土 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 壤 土 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透气性都较好 16请同学们根据花生、苹果树、藕植物的特点,想一想,属于哪种土壤? 藕: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 3 小时不灌水,水缸所栽荷叶便萎靡,若停水一日, 则荷叶边焦,花蕾回枯。 花生:喜通气性、透水性良好

    22、的土壤,不喜潮湿。 苹果树:需要适宜的水分、肥力和通气性。 通过对土壤的了解,我们现在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了:花生对应、苹果树对应、藕对应 。哪一种组刚刚猜测正确了,分发一枚大红星。 17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苹果这么好吃、花生这么香甜了吧,由于找到了合适的土壤,但是它 们的美味也不仅仅是由于土壤哦,与当地的气候、光照也有密切联系。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次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次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体验到设计实验的严密性,动手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体验到设计实验的严密性,动手 操作的科学性,实践证明的必要性,在科学探究中体会到学科学、做科学的乐趣,长此以往,操作的科学性,实践证明的必要性,

    23、在科学探究中体会到学科学、做科学的乐趣,长此以往, 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行探究能力。 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行探究能力。 三、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土壤的特点,挑选出适合不同植物的土壤。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土壤的特点,挑选出适合不同植物的土壤。 1提问:老师这里还有几种植物,你认为它们分别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 (2)仙人掌:耐高温、干旱、瘠薄,不喜潮湿。 (3)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 2你最喜欢的植物是什么,你知道它适合什么土壤吗? 3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这个部分是本课的拓展部分, 学以致用则是我们学习各门学科的最终目的设计意图: 这个

    24、部分是本课的拓展部分, 学以致用则是我们学习各门学科的最终目的, ,因此因此 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必要的。这不仅仅是运用,更是探究。在探究之前,要引导学生充分交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必要的。这不仅仅是运用,更是探究。在探究之前,要引导学生充分交 流土壤的特点和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流土壤的特点和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5土壤的类型 沙土:粗糙,不能握成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10 根据颗粒大小分类 黏土:细腻、握成团 壤土 渗水性:沙土最好,壤土次之,黏土最差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25、- 11 6.肥沃的土壤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 问题。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 深入地认识土壤。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 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 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 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

    26、壤的肥力。 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 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科学探究: 1能够制作肥料袋。 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科学态度: 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 2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制作肥料袋并连续 5 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27、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12 学生材料:小铲子、塑料袋、易腐烂的菜叶果皮、洒水壶。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一、了解土壤了解土壤 1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 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在我国西 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2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土壤贫瘠) 3出示西部大山和东部良田图片:你发现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了吗? 4引出课题:是啊,肥

    28、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 很难茁壮成长。既然我们原因找到了,那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 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肥沃的土壤 。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贫困山区粮食欠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聚焦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贫困山区粮食欠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聚焦 到本节课的主题到本节课的主题肥沃的土壤。 肥沃的土壤。 二、二、了解腐殖质了解腐殖质 1过渡: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肥沃的土壤? 2采集土壤:待会我们去校园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 3注意事项:在室外活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29、呢? 四人小组为单位,不掉队,不伤害任何物体。 选择合适的地点,不挑拣里面的东西,采集原始的土壤。 仔细观察落叶下面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再尝试挖的深一些,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记得把坑填好,恢复原样。 4室外活动:采集肥沃的土壤。 5分析肥沃的土壤:看看在肥沃的土壤里,都有什么东西?(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 残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 ) 6了解土壤动物。 7出示教材图片: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 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 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

    30、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13 8过渡:其实这些土壤动物不仅仅在活着的时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在生命结束后依旧 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 动植物遗体落到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腐 烂变黑) 9了解腐殖质: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 土壤越肥沃。 设计意图:通过采集并观察肥沃的土壤,发现肥沃的土壤中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通过分设计意图:通过采集并观察肥沃的土壤,发现肥沃的土壤中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通过分 析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的变析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的变化, 知道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黑色物质, 这种物质被称为腐殖质,化, 知道动植物

    31、腐烂后变成了黑色物质, 这种物质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三、了解土壤的分层三、了解土壤的分层 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肥沃的土壤的秘密在于腐殖质,刚刚去百果园采集土壤的时候,有 没有小组挖的很深的?你有什么发现吗? 2出示土壤分层图:你看到了什么?(在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 壤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渐增多。 ) 3引发思考:为什么表层土壤中腐殖质比较多呢? 4小结: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 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 设计意图:通过发现土

    32、壤表层与下层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分层。通过分析土壤的设计意图:通过发现土壤表层与下层的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分层。通过分析土壤的 分层,认识到正是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分层,认识到正是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 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这也是表层土壤比较肥沃而且颜色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这也是表层土壤比较肥沃而且颜色 更深的原因。 更深的原因。 四、了解增加肥力的方法四、了解增加肥力的方法 1回归初始问题:可惜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西部山区的表层

    33、土就因经常受雨水 的冲刷而流失,所有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你能不能帮当地的农民伯伯想想,怎么给贫 瘠的土壤增肥呢? 2交流讨论: 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像农田那边堆了好多落叶,这些落叶也是用来沤肥的。当绿肥翻入 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形成腐殖质,从而使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 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多施农家肥: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会知道,家里会养羊、养猪等,它们的粪便可以用来沤 肥增加土壤的肥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14 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落叶和生活中的果蔬等厨余垃圾收集起来不仅环保,还可以 做堆肥改良土壤的肥力。 设计意图:在明晰腐殖质的

    34、概念的前提下,学生回归初始问题情境。在想方设法帮助贫困设计意图:在明晰腐殖质的概念的前提下,学生回归初始问题情境。在想方设法帮助贫困 山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改良土壤山区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肥力的方法。 五、实践活动:做一个肥料袋五、实践活动:做一个肥料袋 1过渡:大家帮助西部山区的孩子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是太厉害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 问题,请大家来帮忙看一看。 2出示小葱图片:这里有一盆小葱,可是长得不大好,怎样给小葱增加营养的呢? 3是呀,我们自己也可以帮植物增加营养:做一个肥料袋。 4制作步骤: (1)在装有土壤的塑料袋里放入果皮、菜叶

    35、等。 (2)往袋中均匀地洒一点儿的水。 (3)封紧袋口,翻动一下。 (4)把肥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 (5)经常翻动,每隔几天要进行观察记录: 。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有什么 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蔬菜果皮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通过设计意图:通过利用蔬菜果皮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通过 持续持续 5 5 个星期的观察任务, 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的能力, 并进一步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个星期的观察任务, 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的能力, 并进一步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六、畅谈收获六、畅谈收获

    36、 1过渡: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肥沃的土壤,从西部大山一直到叶卓淏家的小葱,不知不觉中解 决了很多问题,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呢? 2小结:是啊,科学知识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期待同 学们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6肥沃的土壤 动植物遗体 腐殖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15 7.保护土壤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保护土壤这一课是苏教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通过 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情况,并且知道有无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通过分 析讨论土壤和自然的关系,认识土

    37、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会产生的两 种不同影响,引发保护土壤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说出土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对于自然界中水土流失的 原因不够了解。本课通过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学生认识到植被在保护土壤中的重要性。在 模拟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引导能够说出对比实验的部分要求,但并不能够将对比实验的步 骤表达清楚。因此本课就将水土流失实验作为思维焦点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 科学知识: 1. 通过讨论分析,知道土壤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通过分析各种人类活动,能够辨别并说出人类活动对土

    38、壤的益害及其原因。 3.通过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意识到植被和土壤保护的相关性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比较水土流失实验现象,发现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2通过讨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初步树立对比实验地概念。 科学态度: 1能够在好奇心地驱使下,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地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土壤是人类的重要,树立保护土壤地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知道水土流失和有无植被有关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根据材料公平地设计水土流失实验步骤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16 学生材料:水土流失装置,水,花洒。

    39、【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1经过了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在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的土壤。请小朋友们看几 幅图片分别说一说,土壤到底有什么作用? 2出示雨林图片,这里植物的长势特别好,蚯蚓也在土壤里安了家。西瓜地以及制作陶瓷的 陶土图片。 3请学生回答之后,再请各小组具体分析讨论:土壤对动物、植物、人类的不同贡献? 4小结: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 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 还为人类提供制造陶器等的原料。 5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没有养分。如果没有土壤,动物就没有了家园

    40、,人类也没有了资源。 土壤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让学生意识到土壤在生活中的重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让学生意识到土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要性, 直接导出课题。 直接导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 1土壤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容易遭到破坏。出示黄河和长江对比图片。你有什 么发现?(黄河水比较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黄河岸边的土壤流进了黄河 水内) 2为什么黄河附近的泥土会流进河水里,而长江附近的泥土没有被水冲走呢?提问:在什么 情况下,会产生水土流失。 (下雨)下雨下到平

    41、坦的地上会产生水土流失吗?那就说明水土流 失需要的条件还有坡度。 (需要坡度) 出示另两张图片,你有什么猜想?(一张是黄河附近土壤无植被,一张为长江边上有植被) 植物像被子一样将土壤覆盖起来,我们称其为植被。 (可能有无植被有关) 3 刚刚小朋友们已经提到了黄河的土壤流失是否和其周边有无植被有关呢?那你怎么来验证 这个猜想呢?如何证明你的猜测是对的?可以一起做一做实验。但是这个实验怎么做呢?我 们肯定需要一些东西来模拟降雨和坡度,你觉得你会怎样来模拟,用什么材料来模拟降雨和 坡度呢? 4那么下面呢?我们还需要什么材料?(土壤,小草)土壤需要准备几份?首先黄河岸边可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

    42、一单元 认识空气 - 17 以如何模拟,长江岸边可以如何模拟?(黄河岸边可以用无植被的土壤模拟,长江岸边可以 用有植被的土壤模拟)还需要哪些材料?出示材料:这些材料老师依据小朋友们的要求准备 了土壤、植被、花洒、水等。 5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坡度可不可以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那我在模拟雨水的时候 有什么要求呢?可不可以一个雨水很大,一个雨水很小?(雨水的量需要一样多,且倾倒高 度及角度需要一样) 6讲解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要求。 7注意事项: (1)同样力度挤压瓶体。 (2)仔细观察两份装置内土壤的变化情况。 8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有植被的水较为清澈)出示结论:有植被的

    43、土壤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有植被的水相对来说较少) 9但是在生活当中不仅会有雨天,还会有一些大风,暴晒天气,都会影响我们的土壤流失情 况。 10其实植被不仅仅对于土壤流失有影响,对土壤的蓄水能力有什么影响?当植被被破坏, 不仅影响土壤流失,还会影响蓄水能力的现象,我们称他为水土流失现象。思考:为什么有 植被了之后,水土就会流失的较少呢?有植被的土壤有什么结构呢?简单观察一分钟。 11土壤不仅重要,还那么容易被破坏。那么对于这么多人类活动,你有什么想法呢?这些 行为对于土壤地保护是好还是坏呢?分别出示:砍伐森林、修筑梯田、开窑烧砖、轮作休耕 的图片。 12小组内内讨论一分钟时间,得出一致的答案,

    44、在记录单 2 勾选出答案。如果小组内有分 歧,那么这幅图片的位置就不打勾。 13小组成员讨论分享,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总结 14可能会出现异议的在:修筑梯田其实是更广泛的利用了土壤的面积,做到了防止土壤滑 坡。 15土壤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需要成千上 万年的时间,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 设计意图:通过水土流失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植被对于水土的保护,土壤的修复等作设计意图:通过水土流失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植被对于水土的保护,土壤的修复等作 用。通过分析人类不同活动对土壤的益害,提高分析探讨能力,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用。通过分析人类不同

    45、活动对土壤的益害,提高分析探讨能力,意识到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 响。 响。 三、课课后拓展后拓展 1最后,我们了解到了土壤的现状和造成土壤流失的一部分原因,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够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 - 18 给黄河泥沙治理提供什么意见呢?(植树造林,宣传环保) 2提供这样意见的原因是什么?能否根据今天所学说一说理由。 3可以以怎样的形式宣传呢?(制作视频、手抄报等等) 4小组讨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保护土壤?(适当的施肥,种植一些可以恢复肥力的植物等 等)经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小朋友们回去之后,也可以和家人同学之间多多宣传保护土壤的 各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切身思考可以为土壤保护做些什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切身思考可以为土壤保护做些什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7. 保护土壤 降雨水土流失 坡度 蓄水能力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全单元).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0781.html
    晨晨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