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14课时).doc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1600872
  • 上传时间:2021-07-23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8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14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 单元 集体 备课 教材 分析 全部 全体 整个 教案 14 课时 doc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 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百年噩梦。选文具有匠心,针对小学生 年段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 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口语交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 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 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 伟大的献身精神; 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 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 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 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

    2、叙事性的散文,有 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抗日英雄的事迹,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 精神和爱国热情, 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 凭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 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 3、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 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四、单元课时划分: 圆明园的毁灭3

    3、 课时 狼牙山五壮士3 课时 最后的一分钟2 课时 难忘的一课2 课时 口语交际1 课时 习作2 课时 回顾拓展1 课时. 共计 14 课时 21圆明园的毁灭 知识与能力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2正确读写“不可估量、举世闻名”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4 自然段。 2学习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 感。 教学重点 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举世闻名”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

    4、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增强民族责任感和 使命感。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可是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 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 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

    5、) (2)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1)全文共有 5 个自然段。 (2)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表 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3)课文一共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 2阅读第 1 自然段。 (1)朗读指导:朗读时语气可强一些,读出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 (2)提问:这一自然段中的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两个“不可估量” ,说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难以计算,也点明了 圆明园在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加重了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和 对

    6、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课文一开头便表现出了作者的痛惜和愤怒。那么,到底发生过怎样的事情让作者 如此呢?同学们可以自己课后读一读,找一下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来一探究竟,看看在圆明园发生了什么令 人发指的事情。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 24 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 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朗读第 3 自然段时,要用舒缓的语调读出作者深深的自豪、沉醉 之感。 (2)齐读第 2 自然段

    7、,说说开头一句交代了些什么。 明确:这一句话虽短,但交代了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和用途。 (3)“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 周围”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圆明园比作月亮,把小园比作星星,形象地描 述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彰显了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4)朗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 用? 明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但写出了圆明园中的主要景物富丽与朴素、热 闹与宁静完美结合的特点,而且语言生动,令文章更有气势。 (5)你怎样理解第 3 自然段? 明确: 这一自然段描

    8、写了圆明园在建筑上的特点景点多、 景点美、 风格迥异, 点明了漫步圆明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喜爱和赞叹。 (6)思考: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这句话在文中 是什么句子?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是对上文的总结:圆明园建筑 的特点;后半句引出下文:圆明园内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7)提问:第 4 自然段中的“上自” “下至”两个词语体现了什么? 明确:从时间跨度上罗列珍宝类型,体现了圆明园收藏的历史文物数量多、历史 悠久、价值珍贵的特点。 2学习第 5 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 义词和

    9、反义词。 (1)朗读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时语调要由高到低, “灰烬”要读得低沉,表达出 无比痛心的心情。 (2)提问:末尾一句与哪个自然段呼应? 明确:与第 1 自然段呼应。再次表达了作者痛心、愤怒的感情。 (3)从圆明园的毁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示例:从圆明园的毁灭,我感受到了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 行,更感受到了中国曾经饱受屈辱的苦难。 3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 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 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 增强了人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

    10、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 圆明园 的毁灭 不可估量的损失 辉煌的过去 布局 建筑 文物 化为灰烬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第三课时 看拼音,写词语。 g lingsnshdin tnghng wiq zhn y bo ()() () () () xio hugu bohu jnqnrlng lng ttu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损()莱()销()杭() 捐()菜()锁()抗() 三、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留恋流连 假日里,我们在北海公园划船,()在绿树红墙之中。 游人们依依不合地离开了桂林,心中还()着漓江山水。 损失损害 这幢大楼设计和施工都不符合要求,要推倒重建,

    11、()很大。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做()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 2 22狼牙山五壮士 知识与能力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2正确读写“全神贯注、横七竖八”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课文, 体会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不畏 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全神贯注、横七竖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

    12、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2体会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 精神。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941 年秋,五壮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我军 主力和群众撤退,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痛歼敌人后,英勇跳崖,视死如归。 这伟大的壮举,气吞山河,可歌可泣,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让我们满怀崇 敬之情品读课文,来感受英雄伟大的献身精神吧!(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

    13、问题: (1)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1)全文共有 9 个自然段。(2)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 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 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阅读第 1 自然段。 (1)朗读思考: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当时的形势。 (2)提问:从“集中兵力” “大举进犯”这两个词语中,你看出了什么? 明确:看出了敌人的气势汹汹,兵力强大,与下文担任掩护任务的五位战士形成 鲜明的对比,说明五位壮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3)说说这一自然

    14、段的大意。 明确:这一自然段写五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学习了第 1 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五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艰巨任务。 我们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这项任务艰巨呢?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五壮士会遇到哪 些困难呢?他们都是如何面对的呢?同学们可以自己想象一下, 或是相互之间讲 一讲,或是写一写。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有许许多多的革 命者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保护群众的安全,保证革命之路顺利走下去。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去看看他们是否

    15、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 2 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 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朗读这段话时,语调要高昂,表达出悲愤、仇恨之情。 (2)齐读并思考:第一句中的“一边一边”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成功转移,五位战士既英勇又善战,用智慧和勇 气与敌人周旋。 (3)从这一自然段中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动作和神态的词语。从这些词 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动作:指挥、命令、吼、抡、瞄准。 神态:沉着、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 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他们想拖住敌人、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对敌人的无比仇 恨。 (4)如

    16、何理解“横七竖八” “许多”等词语? 明确: “横七竖八” “许多”说明敌人伤亡惨重,反衬出五壮士的英勇善战。 2学习第 3 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 义词和反义词。 (1)“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 说了一声: 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 用? 明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交代了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的原因。 (2)“走” “斩钉截铁”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 明确: 这些词语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 决定之果断, 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 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对人民深切的爱。 3学习第 4

    17、、5 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 近义词和反义词。 (1)思考:第 4 自然段中的第一、二句描写了什么场景? 明确:这两句描写五壮士到达山顶时的歼敌情景。 “居高临下” “射击”表现了五 壮士杀敌时的英勇, “粉身碎骨”表现了敌方丧命的惨状。 (2)“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 上砸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石头比作雹子, 说明石头砸下去非常迅猛有力, 非常密集,体现了战士英勇杀敌的坚定决心和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也揭示“五 位壮士的决心” “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五壮士顽强

    18、战斗的力量源泉。 (3)提问: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中“又一群”体现了什么? 明确: “又一群”体现出了五壮士与敌人力量的悬殊,从侧面表现了五壮士英勇 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4)你怎样理解第 5 自然段“用尽”一词? 明确: “用尽”一词体现了五位战士对敌人的仇恨,同时这句与上段中“夺过手 榴弹插在腰间”一句相互照应,突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的作用。 4学习第 69 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 近义词和反义词。 (1)提问:如何理解第 6 自然段中“屹立” “胜利的喜悦”这些词句? 明确: “屹立”一词,在这里突出了五位战士像山峰一样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胜利

    19、的喜悦”表现出五位战士完成任务时的喜悦和自豪。 (2)品味“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 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 跳”这两句话。 明确:面对绝境,面对死亡,战士们丝毫没有犹豫。 “说、砸、走、跳”这些动 词写出了五位壮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好像不是走 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 (3)“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中的“这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表现了什 么? 明确: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英勇跳崖时壮烈豪迈的口号,充分表现了五壮士 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

    20、种恨与爱,是五壮 士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也是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的力量之源。 5为什么课题叫“狼牙山五壮士” ,而不是“狼牙山五战士”呢?“狼牙山五壮 士”的“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壮士”是特别英勇豪壮的战士。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不是一般的战士, 他们为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转移敢于献身,用“壮士”更能体现出五位战士壮烈 豪迈的英雄气概。 “五壮士”的“壮”表现在以下方面:“壮士”的“壮志”敌众我寡,勇 于受任。“壮士”的“壮行”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毅然把敌人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壮士”的“壮举”完成任务,舍身跳崖,壮烈牺牲。“壮 士”的“壮语”高呼口号,视死如归。“壮士”的“

    21、壮气”为国捐躯, 浩气长存。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狼牙山 五壮士 接受任务:敌众我寡略 诱敌上山:英勇奋战详 引上绝路:斩钉截铁略 顶峰歼敌:决一死战详 英勇跳崖:壮烈豪迈详 英勇顽强 视死如归 第三课时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1、比喻说话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2、比喻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 3、形容气魄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 4、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处的地势极为有利。 () 5、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6、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 二、辨字组词。 撤()晋

    22、()寇()仍()剂()狠()冀()抡() 撒()普()冠()扔()挤()恨()翼()抢() 三、填适当的词。 ()的山路()的力气()的怒火()的喜悦 () 地瞄准 () 地躺着尸体 () 地完成任务 () 地打四、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气()山河全神()注()高()下满()怒火 斩钉()铁横七()八()首挺()() ()绝壁 23*难忘的一课 知识与能力 1会认 2 个生字。 2正确读记“停泊、光复”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课文的主线,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透露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会

    23、认 2 个生字。理解“停泊、光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课文的主线,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2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透露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抗战胜利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聆听了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难忘的一 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老师教得认真,孩子们学得专注。现在,让 我们穿越时空,跟随作者的见闻,去学习难忘的一课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借助字(词)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

    24、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1)全文共有 16 个自然段。(2)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作者在台湾 的一所乡村小学, 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 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的事情。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 1 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 义词和反义词。 提问: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我”的工作情况,为下文写作者被台湾的师 生学习祖国文字所吸引、打动埋下伏笔。 2阅读第 29 自然段,在学习

    25、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 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朗读第 6 自然段时,语气要坚定,读出老师和孩子们对祖国文字 的热爱。 (2)思考:第 2 自然段中“不记得走了多远”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作者在悠闲的散步中,也说明这所学校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外。 (3)提问:说说第 4 自然段的作用。 明确: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第一次在文中出现,它是一条情感线索, 集中体现了“光复”后台湾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正是这句话吸引“我”情 不自禁地走进了教室。 (4)齐读并思考:从第 6 自然段中“一遍一遍地读” “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 感情” “火热而真挚的心”

    26、等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明确:可以体会到老师和这些学生热爱国语、热爱祖国的感情。说明在日本帝国 主义统治台湾期间,台湾人民依然没有忘记祖国,依然对祖国语言文字充满了热 情。 (5)提问: “我”为什么要“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 ,和孩子们一起朗读? 明确:因为“我”被他们的学习内容感染了,也被这股浓浓的爱国之情感染了, “我”也想融入其中,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国之情。 (6)提问:如何理解第 8 自然段? 明确: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第二次在文中出现,这次是作者走进教 室跟师生一起读的。这句话既是“我”和师生共同学习的内容,也表达了“我们” 强烈的爱国之情。虽然“我们”并不相识,但“我

    27、们”却有着共同的爱国之心。 (7)思考: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没有感到意外”?为什么他们“朗读得更起劲 了”? 明确:共同的爱国之心,共同的思想感情将“我”和他们的心连在一起,因而他 们“没有感到意外” 。 “我”和孩子们的爱国热情相互感染,爱国的激情在大家心 中流淌,所以他们“朗读得更起劲”了。 3学习第 1012 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 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提问:第 11 自然段老师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老师的话补充交代了社会背景。日本人统治台湾时进行奴化政策,想让台 湾人民忘记祖国、忘记自己是中华儿女。可惜他们的目的没有达到,台湾人民时 刻不忘自己是

    28、炎黄子孙。 (2)思考:你从第 12 自然段中的两个“很有感情”里体会出了什么? 明确:两个“很有感情”是“我”对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态度的极力肯定和赞扬, 这种感情源于热爱祖国的共同思想,源于浓厚的爱国情意。 4学习第 1316 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 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提问:说说第 13 自然段有何作用? 明确:为下文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2)思考:第 15 自然段老师的话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可耻行径不许台湾孩子了解自己祖国的伟 大, 企图使台湾永远受日本的统治。后半句则表达了台湾人民为祖国有这么多伟 人而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29、。 (3)提问:如何理解第 16 自然段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 明确: 文中第三次出现这句话。 这次说话的地点是学校礼堂。 用在这里的意思是: 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所以“我们”都为伟大的中华民族自豪, “我们”都 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4)思考: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肯定的语气,突出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5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写作的? 明确:事情的发展顺序。 6什么叫“反复”?本文是如何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的? 明确: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

    30、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 子或者段落等。本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 集中表达了台湾同胞及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样更能增强表达效果,让文章更 生动。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课。在课中,一句“我是中国人, 我爱中国” 出现三次。 那是感动的心声, 那是激动的表达, 那是异常兴奋的诉说。 它在告诉我们中国人永远爱自己的祖国。民族魂永远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难忘的一课 交代历史背景、工作情况 到乡村小学共同学习国语 认真 和老师、孩子们交流热情 参观小礼堂激动

    31、深深的 爱国情 第二课时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吃力()真挚() 崇高()热情() 浓厚()激动() 反义词: 熟练()认真() 真挚()崇高() 热情()宽敞() 湿润()强烈() 浓厚() 24*最后一分钟 知识与能力 1会认 5 个生字。 2理解“倾听、叩问”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倾听、叩问”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1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含义深刻、感情强烈

    32、的句子。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的最后一分钟,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中国人 民一百年的期盼、抗争和屈辱,一个世纪的伤痕、沧桑和守望,所有这一切都将 在这一刻, 伴随五星红旗的升起和紫荆的绽放, 改写历史, 拥抱胜利, 扬眉吐气, 翻开历史的新篇章!让我们走进最后一分钟 ,伴随课文的旋律,去感受香港 回归祖国的自豪和骄傲吧!(板书:最后一分钟)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借助字(词)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通读课

    33、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有多少个小节?(在文中标出) (2)课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1)全文共有 4 个小节。 (2)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前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 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 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 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 1 节,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 和反义词。 (1)思考: “风雨归程”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简单的四个字,包含了无尽的沧桑,既有百年香港的屈辱,又有中英谈 判的艰辛。 (

    34、2)提问:如何理解第 1 节? 明确:第一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法,就像和亲人谈心似的,写 出了人们的激动、企盼,饱含了对香港的无限深情。 2阅读第 2 节,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 和反义词。 (1)提问:作者由“旗帜” “旗杆”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由“旗帜” “旗杆”联想到香港的土地和天空;由“旗帜” “旗杆”联 想到中国人挺起的脊梁。 (2)朗读并思考:第 2 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续几个“是”再现了这最后一分钟的丰富 内涵。这一分钟承载着香港百余年的屈辱、祖国的期盼和中华儿女的骄傲。 3学习第

    35、3 节,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 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朗读时,语气先舒缓深沉,后高亢激昂。 (2)提问:“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深入骨髓的伤痕” “发黄的旧条约”分别指的是什么? 明确: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指 1839 年由林则徐指挥和监督在虎门将收缴 的鸦片全部销毁的“虎门销烟”运动。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是指香港被殖民 者统治的百年屈辱史。 “深入骨髓的伤痕”说明英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 痛是刻骨铭心的,难以忘怀的。 “发黄的旧条约”指的是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 (3)思考: “已将血和刀

    36、光/铸进我们的灵魂”有什么含义? 明确:那段屈辱的历史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心里。一个“铸”字可见伤痛 之深!经历百年沧桑,我们更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4)提问:如何理解这一节? 明确: 此节诗句表明压在中华儿女心头百年多来的耻辱终于被洗雪了,香港回归 了,这是对所有炎黄子孙的巨大激励与鼓舞。这一刻,无数华夏儿女流下了激动 的眼泪,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盼望的时刻。 4学习第 4 节,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 和反义词。 (1)提问:如何理解“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几句? (2)思考: “香港,

    37、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与哪 儿照应?有什么作用? 明确:与第 1 节照应,构成了首尾照应。使全诗形成一个整体。 (3)提问: “第一朵紫荆”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 “第一朵紫荆”寄托了作者对香港未来会更加美好的深切愿望。 5 “最后一分钟”在诗中反复出现,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次出现“最后一分钟”是在第 1 节,此时作者正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 回归; 第二次出现是在第 2 节,表达了人们望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 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第三次出现是在第 3 节,此时 作者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者强加给中国的各种不平等条

    38、约, 表达了作者 对洗雪百年耻辱的欢欣鼓舞;第四次出现是在第 4 节,表达了作者对香港回归祖 国的热烈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沐浴过世纪的风雨,一个信念伴随一个民族走过了百年沧桑。长久的期待, 苦苦的渴望,今夜,紫荆花瞬间的盛开凝聚了一个世纪的守望。历经百年沧桑的 这颗“东方之珠”正发出璀璨的光芒。 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最后 一分 钟 迎香港回归满怀激情 看国旗升起激动自豪 回顾历史扬眉吐气 历史新篇章深情祝福 强烈的爱 国情感 第二课时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脊 梁(jj)刹 那(chsh

    39、)颤 抖(chn zhn) 骨髓 (susu) 悄 然(qio qio)崭 新(zhnzn)硝 烟(xio xu)叩 问(k ku)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日出()的伤痕()的紫荆花 ()的嘴唇()的寂静()的旧条约 口语交际习作七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要求和目的。 2通过这次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运用演讲技巧大胆演讲。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能评议他人的演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40、 2运用演讲技巧大胆演讲。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能评议他人的演讲。 教学难点 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 课时 第一、二课时习作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 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 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 的感受写下来吧! 二、文题展示 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读懂原文的意思,联系实际,叙议结合,着重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 三、写作指导 1审题立意。(1)要读懂原文。读后感所谈的感受是由所读的作品

    41、引发出来的, 能否引发感受、体会,都取决于是否读懂了原文,对原文的理解是否深刻。(2) 要联系实际谈感想。写读后感,重点要落在“感”上,不能写成原文内容概要。 文章什么地方使你有感受、有体会,都可以作为选择点。 2素材选择。这次作文主要是围绕本单元课文或同主题文章写读后感,所以只 要是与爱国、革命英雄、中国过去所遭受的侵略与屈辱等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 3谋篇布局。写作中,一般情况下,写读后感应做到: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 , 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联系实际,突出情感” ,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 际; “叙议结合,以感

    42、为主” ,突出感受,畅谈想法和体会。具体来说,开头 可以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 文的内容概要。 中间主要写两点: 亮明基本观点; 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摆事实、 讲道理写出真情实感。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 向。结尾力求精练,首尾呼应,突出感受,尽量点题,要略写。 4写作手法。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适当引用其他相关的资料。另 外还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名言警句, 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 染力。 四、范文评析 读最后一分钟有感 读了最后一分钟这篇课文后,我感到深深的惋惜与无比的激动。 在课文最后一分钟中,作者

    43、倾述了在香港回归祖国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 史意义的时刻的特殊思绪, 表达了全中国人民无比激动的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 后的衷心祝福。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提出按照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解决台湾、 香港、澳门问题的构想。根据 1984 年中英联合声明,香港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回 归祖国,并设特别行政区。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当大大的零字 出现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积聚心中的爱国情感喷涌而出。 课文中的“那深入骨髓的伤痕”是指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 忘怀的伤痛。鸦片战争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中国

    44、的土地被他国强 行霸占,文中的“一纸发黄的旧条约” ,正是指当时那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 下的三大不平等条约,香港因而被迫分割,陷入了被侵略者统治的境地。它多年 饱经风雨、饱受侮辱,远离祖国母亲的怀抱,而现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中。 这怎能不让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欢欣鼓舞呢?当香港回归祖国时,千千万万 华夏儿女一起聆听这最后一刻的风雨归程, 感受香港回归祖国前最后一分钟的无 比激动的心情,并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我通过许多资料与最后一分钟里的 一些语句,充分体会到了当时亿万群众的激动心情。那一幅幅庄严雄壮、激动人 心的画面,永远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被人

    45、欺压的历史永远也不会重返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正以一日千里的速 度发展,朝着繁荣、富强的目标前进,一个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读罢本文,我内心涌动着无比强烈的爱国情感,真心地祝福中国越来越强大,祝 愿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总评: 最后一分钟给小作者带来的是感动、震撼、反思和珍惜。小作者将阅 读作品的体会与回归背景的展现、 历史材料的回顾和对当下祖国强大繁荣的感受 融为一体,使“读”和“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自 己读文后的感受。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46、!这节课我们将回顾中 国屈辱的历史,畅抒振兴中华的豪兴,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题进行演讲, 演讲结束, 我们将评出最佳普通话、 最佳台风奖、 最佳口才奖、 最佳观众等奖项, 你们有信心吗? 二、交际指导 1围绕演讲主题,搜集史实资料,如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九一八事变” “卢 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以及近代史上签署的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都可以 作为演讲的材料。同时还可以搜集一些名言警句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抒情。 2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列一个简单的提纲,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为 目的,思考自己要从哪些方面讲,搜集到的哪些资料可以支撑自己的观点,然后 想想应先讲哪个方面,再讲哪个方面

    47、,最后讲哪个方面,组织好语言。 3演讲时可以恰当地运用手势、表情,增强演讲效果。听别人演讲时,要有礼 貌,注意力集中,当别人演讲结束后,要给予热烈的掌声。 4演讲结束后,同学间互相评价,指出表现得好与不足的地方,给出怎样演讲 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的建议,以促进共同提升。 三、交际示例 主持人:同学们,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国近代史是一 部屈辱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备受欺凌,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有多少革命先辈抛 头颅洒热血,下面请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畅谈自己的感想吧! 明明: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 翻开古老的历史书,第 1860 页的第 1

    48、0 篇第 6 行有一个可耻的印记。那是英法联 军送给我们的!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 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最 可恶的是在 10 月 18 日和 19 日之间,他们为了销毁证据,竟放火烧了圆明园。 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灰烬。现在给我们留下的 只是几根孤零零的柱子和无尽的遗憾与愤怒。当时,英法联军经过北京城东北郊 直扑圆明园时,僧格林沁、瑞麒残部在城北一带稍微战斗了一下,就逃亡了。保 护圆明园的技勇太监,无所畏惧,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拼搏,但终因寡不敌众,而 丧失了性命。至晚 7

    49、点,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福投海而死。 虽然 1860 这页历史有了一个可耻的印记,但是复兴中国的呼吁在古老的版图上 回荡不息。1905 年,詹天佑修筑了京张铁路;1937 年,一起震惊全国的卢沟桥 事件,使全中国人民走上了抗战征程;2006 年,神六成功发射,又成功返回地 球;2008 年奥运会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刻苦学习吧!为 21 世纪的中华成为世界之最而努力吧!让我们创造更多奇迹吧! 主持人:同学们的演讲精彩极了,不仅让我们回顾了那段耻辱的历史,同时也受 到了血与火的洗礼。 回顾拓展七 知识与能力 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培养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50、 过程与方法 1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与感染。 2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培养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与感染。 2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得到知识、能力、方法等多方面的启迪。 1 课时 一、交流平台 交流示例: 我通过互联网和翻阅历史类书籍搜集到了许多关于中国屈辱历史的资 料,经过筛选、整理,选择了以下几个向同学们介绍: “九一八事变” “南京大 屠杀” “鸦片战争” 。这些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14课时).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0087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