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教才分析及全部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第四单元教才分析及全部教案.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集体 备课 第四 单元 分析 全部 教案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小学语文四年级小学语文四年级 下册下册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教育部审定(教育部审定 20182018 义务教育教科书)义务教育教科书) (单元主题:魅力神话)(单元主题:魅力神话) 主备教师:主备教师: 备课组成员:备课组成员: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解析:一、单元教材解析: 1.人文主题:魅力神话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 神话中神奇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2.编排简析:本单元选编了 4 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 娲补天是中国神话,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精卫填海为文言文。 其中 3 篇是精读课文,1 篇是略读课文。尽管统编教材二年级
2、下册出现了羿射九 日的神话故事,但是,以神话故事专题单元的形式出现,这还是第一次。因此, 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初步认识神话文体的特点,是本单 元学习的重点内容。这也是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 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应有之义。更重要的是“了解故事的起 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个承上启下的语文要素,涉 及复述和概括两项语文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从复述能力上说,它承载着从详 细复述(三年级下册“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向简要复述(四年级上册 “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和详略”)过渡的任务;从概括能力上说,它又要为落
3、实四年级上册的“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四年级下 册的“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打基础、作铺垫,从而达成从“了解” 到“把握”再到“运用”的概括能力训练目标。如此定位,才能落实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的“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和“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段要求。习作也围绕着“神话故事”来设 计,要求“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进一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这个习作语文 要素是在三年级“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基础上的延续与提高。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都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梳 理总结,提炼阅读方法
4、,助力迁移运用。“识字加油站”是关于认识花卉的内容。 “日积月累”编排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是一首以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为 背景的古诗,可在熟读的基础上,说说对诗的理解,并加以背诵积累。 “快乐读 书吧”的主题是“很久很久以前”,依然与单元语文要素紧密相关。安排阅读的 是中华传统神话故事炎帝尝百草以及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它与本单元的 4 篇神 话故事一起构成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系列。阅读指导时既要调用学生已 有的神话故事阅读的经验和方法来感受人物形象,丰富阅读经验,还要注意阅读 后安排时间进行阅读感受、方法、经验的分享与交流,既检验阅读效果,又激发 阅读兴趣,强化阅读动力。本单元教学要站在整组
5、单元的角度加以考虑,注重整 体性、系统性的设计安排,把单元语文要素贯穿在整个单元教学中,以确保语文 要素的真正落地。 二、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 41 个生字,读准 2 个多音字,会写 32 个字,会写 27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通精卫填海。 3.能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5.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或童话人物,围绕“我和 过一天展开想象,写 一个故事。 6.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并誉写清楚。 7.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对神话的认识。 8.学习与“花”有关的 8 个词语,
6、认识“国、卉”等 10 个生字。 9.积累“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等 8 个词语,能联想到相关的人物或故事。 10.读句子,能感受神奇的想象。并说出其他神话故事中神奇的地方。 11.朗读、背诵古诗嫦娘。 12. 能产生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 13. 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 14.能感受阅读神话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三、三、单元教学重点:单元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想象描写人物,感受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神奇。盘古雄伟、 高大的形象,精卫的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性格,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与献身精神, 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都跃然在纸上,展现在我们面
7、前。教学时注意引导学 生发现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的神奇。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感受神话的神奇。学习并运用想 象来写故事,同时抒发自己的感受。 四、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四、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 12 盘古开天地21.认识 41 个生字,读准 2 个多音字,会写 32 个字, 会写 27 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通精卫填海。 3.能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 的主要内容。 4. 能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13 精卫填海2 14 普罗米修斯2 15女娲补天1 习作 我和-过 一天 21.能选择一个自己
8、喜欢的神话或童话人物, 围绕 “我 和 过一天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2.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并誉写清楚。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2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交流对神话的认识。 2.学习与“花”有关的 8 个词语,认识“国、卉” 等 10 个生字。 3.积累“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等 8 个词语,能联 想到相关的人物或故事。 4.读句子,能感受神奇的想象。并说出其他神话故 事中神奇的地方。5.朗读、背诵古诗嫦娘。 快乐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机动1. 能产生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的兴趣,了 解故事内容。2. 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 3.能感受阅读神话故
9、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 外阅读的成果。 五、单元教学方法或策略五、单元教学方法或策略 1.引导学生感受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文字。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感到神奇的情节,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神奇;也 可让学生找出触动自己的人物或情节,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神话主人公的形 象;还可借助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增添故事 的神奇色彩。 2.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神话是虚构的,并非真实的故事。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发 现神话中的人或事,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对此,教师可顺势点按:神话本 身就是虚构的故事,是超越经验的想象。还可通过设置“天地和世间万
10、物究竟是 怎样形成的”“火真是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吗”等类似问题,适时链接相关传 说或科学事实,帮助学生认识到:关于同一事物的神话不是唯一的,神话故事不等 同于科学事实。 3.不能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机械地处理成分段、概括段意 的教学。教学中可让学生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再细读课文提取出故事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最后根据起因、经过、结果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真实经历文本信息 的提炼过程。 4.本单元各部分之间关联性比较强,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如,“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可以穿插在具体的课文中进行教学,最后进行梳理、 归整;习作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提前知晓,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
11、积累习作的素材。 12.12.盘古开天地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7 个生字,读准随文注音 5 个字,会写 13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优美词 句。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 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盘
12、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优美词 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中设计 一、听故事、初识”神奇” : 1.听故事,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 一个故事,大家边听边想.这个故事什么内容让你觉得不可思议。 (2)教 师绘声绘色地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或播放这个神话故事的录音。 (3)学 生汇报交流。 2.揭课题,初识“神奇”。 (1)过渡:这个故事的神奇不仅表现在内容上,故 事的题目也能看出来。 (2)板书课题,引导发现题目
13、中隐藏着的“神奇”。 (3)你还知道哪些故事从题目到内容都很神奇的?简单介绍神话故事。 二、 读故事,梳理“神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提示: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遇到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检查反馈,认识生字。出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重点采用归类 认字写字的方法。一是字音归类:“劈、肢、躯、液”等都是形声字,声 旁和字的读音有一定关系:“浊、丈、肢”是翘舌音“丈、隆”是后鼻音。二 是字形归类:“混沌”“污浊”血液”滋润”,都与水有关,重点指导“液”滋” 的书写。肢”理解“月”字旁字都与身体有关。三是意义归类:“咔嚓”“隆 隆”都是表示声音,“隆”字中间一短横不可少。另
14、外,“竭”丈”等字,可 以通过熟字“喝、渴”“仗”或组词的方法来识记和书写.多音 “倒”,可用组 词或说句子的方法体会第三声和第四声用法的不同。“血”在课文中读第 四声,是第三声,也要提醒学生注意。 (2)分自然段读通课文。提示:课文插图画了 4 个画面,分别表现的是课 文的哪些段落?检查学生图文对应情况。 教师对难读的句子随机指导, 特 别是第 2 自然段和第 4 自然长句子多,要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梳理全文。 (1)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盘古开天地? 其他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2)梳理: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梳理。起因一宇宙作天黑地。经过 盘古开天地、顶天立地。结果世界改天换地。说话
15、:看着板书,把盘 古开天地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中国神话故事阅读。 教学过程: 中设计 一、悟故事,感受”神奇” : 1.抓词句,理解神奇。 (1)自由读第 2、第 3、第 4 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盘古的神刃无 比、神奇无限表达清楚具体的。 预设句子 1:“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 条缝, 一丝微光透了进来.”把
16、盘古普普通通的“坐”与“大鸡蛋”史无前例的 “裂”透“联系起来阅读, 懂得课文是通过盘古的行为与宇宙的变化相结合 来写出故事的神奇、盘古的神勇。 预设句子 2:“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 就拿起斧头, 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 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 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指导要点:a.自读发现这 两句话也是把盘古的行为和宇宙的变化结合着写的.b.写变化的一句话 藏着好几个反义词和近义词。c 抓住“轻”与“重”“清”与“浊”、“上升”与“下 降”这三对反义词,理解天与地的变化情况。d.同样是这儿个反义词,如 果把“轻而清”与“重而浊”对换,
17、可以吗?为什么?e 抓住“缓缓”与“慢慢” 这一对近义词,体会天、地变化时间之久,过程之慢。读好这句话,体 会反义词、近义词表达的精妙。) 预设句子 3:“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 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 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利用“随着”“跟着”这两个词语,以及 “每天”“一义”等,结合具体语境和课文插图展开想象.感受人物形象的神 奇,体会盘古的行为与宇宙的变化相结合对于表达人物形象的好处。 预设句子 4:“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 累得倒下了。”抓住人物语言,结合“终于”精疲力竭”等词
18、,体会人物行 为背后的精神。 2.抓句式,学习语言。 (1)出示课文第 5 自然段。 (2)默读思考,盘古的身休变成了什么?用笔团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再读发现:这段话有哪些语言表达上的秘密? 变成的句式,指导要 点:# 整段话采取,总分结构的写法,分述部分运用_变成_的句 式成并列关系 b 这个句式的前面部分写的是盘古的身体部位,后面写变 成字宙中的什么事物!盘古的身体部位与所变成的宇宙中的事物有着对 应关系;d 讲迷宇宙中的事物时都加上个修饰的词语。 (4)想象补白:盘古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模仿这段话中的句式写 一写.。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二、讲故事,表达“神奇
19、” 1.分层讲故事。 (1 出示插图的第一个画面和关键词“宇宙混沌一片”, 指名讲故事的起因。 (2)出示插图的第二个画面和关键词“拿”劈”“碎”、 “轻而清”重而浊”, 讲盘 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3)出示插图的第三个画面和关键词“头顶天,脚踏 地”随着”跟着”等,同桌互讲盘古顶天立地的经过。 (4)出示插图的四个画面和关键句式“.,讲述盘古倒下后世界的变化。 2.完整讲故事。 (1)自己或同桌看着画面整讲故事,注意用上课文中表现神奇的语句。 (2)指名完整讲故事,要特别评价是否用上了文中表现神奇的语句。 3.情趣盎然讲故事。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或视频,给它们配音。 板书设计 教学课件:
20、教学反思: 1313 精卫填海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4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少”,会写 5 个生字。 2.利用注释,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精卫身上体现出的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 志。进一步培养文言文的自主阅读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 志和愿望。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5 个生字,掌
21、握多音字“少”,会写 5 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利用注释,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神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课文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中设计 一、调动已知,解码神话文题 1.谈话,回顾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1)学生背诵司马光守株待兔。 (2)回顾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朗读:先读通顺,再读出节奏。 理解:借助注释理解故事内容。 2.揭题,感知课题。 (1)板书“精卫”,利用课文插图和注释,初识“精卫”。 (2)板书“填海”,读
22、课题,发现课题就是课文内容的简要概括。 (3)联系“盘古开天地”,发现神话故事题目上的共同点。 二、 迁移学法,理解故事内容 1.初读,读通读顺课文。提示: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遇 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1)读准字词。 (2)读通文句。在原有生字词的基础上,补上其他文字,完整呈现整篇课 文的内容,学生尝试哪指名朗读,重点指导读好“常衔西山之木石,以理 于东海”一句。指导读通读顺。 (3)读好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故事内容。 (1)一借注释,自主理解关键字词。提示:学生个人利用注释理解“炎 帝”“少女”“溺”“故”“埋”的意思。 (2)二借注释,合作理解难懂文句。难懂文句 1:“
23、游于东海,满而不返, 故为精卫。”提示:a.小组派代表说说这句话的意思;b,引导评价哪一组 的理解最正确,月-够正确:c 说说什么地方不够正确,应该怎么改。难懂 文句:“常衔西山石,以埋于东海.”提示:a.在意思述说和评价反馈的基础 上,重点聚焦“以”和“于”的意思:b.鼓励一样的意思,不同的说法。 (3)三借注释.理解故事内容。提示:a 学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试着说说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b.指名说说故事内容,肯定说得好的,指出 不足之处:c 学生再次练习、试说。 三、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并提出不懂的问题。(为什 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
24、的伟大贡献之一?) 2.引导梳理并完成课后第一小题。 四、分类识记,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观察归类,指导书写。(提醒注意“录”下面不是 “水”,书写时注意上宽下窄。) 2.重点指导“洲、存、社”的写法。 3.学生独立写字,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很的精神,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 意志和愿望。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难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试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教学过程:中设计 一、结合注
25、释,发展复述能力 1.梳理故事脉络。 (1)课文中哪些语句直接写了“精卫填海”? (2)课文的其他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3)师生共同梳理故事脉络:介绍女娃化身精卫精卫填海。 2.逐句分步讲述。 (1)出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结合“炎帝”少女”的注释,学生用 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开头部分。 (2)出示“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结合“溺”和“故”的注释,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化身精卫”的部分。 (3)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结合“堙”的注释,学生用自己 的话说说“精卫填海”的部分。 3.完整讲述故事。 (1)出示整篇课文,学生个人尝试着完整讲述。 (2)学生同桌之间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