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1600849
  • 上传时间:2021-07-23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96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教学计划 全部 教案 课时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第三单元:连续观察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语文 数学 外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科学 思想品德 信息技术 适用年级四上 所需课时12 主题单元概述(对主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 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 古诗三 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 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 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练细致的观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 活,细致观察

    2、事物” ,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精心编排。其中, 爬 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 蟋 蟀的住宅以准确生动的表达,再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过程。两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生 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 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 力。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另一方面, 知道要仔细观察,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到的事物写

    3、清楚。这些都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此外,本 单元还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资料袋” 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习惯, “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主题单元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识 22 个生字,读准 2 个多音字,会写 40 个字,会写 32 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想象到的景象。 4、能通过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5、能留心周围事物,养成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习做好观察记录。

    4、 6、能抄写表达准确形象的句子。 7、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8、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 ,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9、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10、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主备人学科学科语文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课课题题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 ;会写 13 个常用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 3、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读懂古诗大意,说说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

    5、“梅须逊雪 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理解。 5、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诗句对观察所得的生动准确的表达。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诗句对观察所得的生动准确的表达。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备注注 板块 诗句引入,揭示课题 1、师生对话,回忆写景的古诗。 (1)自由背诵积累的关于写景的诗词。 (2)集体背诵三年级学过的绝句迟日江山丽 惠崇春江晚景 三衢道中 。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 3 首古诗,请看第一首暮江吟 。 提示:齐读诗题,理解题目意思,了解作者。 板块二 学习暮江

    6、吟 ,授之以渔 1、读通古诗。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古诗,教师随机正音。 强调“暮江吟“瑟瑟”的读音,学习书写“暮” “吟” 。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读懂古诗。 (1)提问: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2)学生反馈。 (3)教师指导:根据以往经验,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学习呢? (4)学生交流,教师梳理:理解诗词可以采用利用注释,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古汉语 常用词典 ,独字扩词等方法。 要点:可根据注释理解“瑟瑟” “可怜” “真珠”的意思;可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残”的意思。 (5)学生结合关键词的理解,用自己的

    7、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重点指导学生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意 思 3、结合诗意,读出意境,体会表达。 (1)学生根据诗歌意思,划分朗读节奏。 (2)指名学生展示朗读,读出节奏。 提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 似/弓 (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意境和韵味 提示: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4)这么美丽的景色,作者是怎样看到的?又是怎样写出来的? 要点:作者在江边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才看到了“残阳铺照” “月似弓” “露似真 珠”的美丽景象。作者斟字酌句,运用“一道” “铺”等词,以及两个贴切的比喻,形 象地描

    8、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4、了解背景,读出情感 (1)你知道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要点: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 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 快,因作此诗。 (2)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 出示: () 残阳(), 半江()。 可怜(), 露()月()。 提示:先根据提示背诵,再不借助提示,比比谁背得快。 板块三 应用方法,迁移学习 1、师生共同总结暮江吟的学习方法。 要点:读通古诗读懂古诗读出意境读出情感背诵积累。 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题西林壁和雪梅 。 小组合作,按照学习方法自

    9、主学习。 3、汇报题西林壁的学习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 (2)结合对关键词的理解,请学生试说诗的意思。 提示: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3)指名朗读,读出意境,交流节奏划分的理由,教师指导点评。 (4)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诗中的哲理。 为什么同是庐山,一会儿看到的是岭,一会儿看到的又是峰?组内交流。 要点:诗人从不同的位置来看庐山,看到了不同的庐山。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 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如果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奥秘。 交流对“不识庐

    10、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解,体会蕴含的哲理。 要点: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 定的片面性。所以,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5)了解写作背景,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汇报雪梅的学习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 (2)结合注释,说说在诗中看到的景色,交流古诗大意。 提示: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3)学生交流朗读情况和节奏划分的理由,教师指导点评。 (4)了解作者的写法,谈谈对第二句诗的理解,领悟蕴含的道理。 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要点:诗人观察入微,通过对比,

    11、从视觉“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巧 妙地道出了雪、梅各自独有的特点。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 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组内交流。 要点: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 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熟读古诗,背诵古诗(注意读出情感)。 5。评比“最佳背诵小组” 。 提示:学生自由选择三首诗中的一首,自由练读。全班分成三组,每组推荐一名,教 师再随机选一名。这两位学生代表小组和其他组比赛。只有两人共同熟练背诵,才能 被评为“最佳背诵小组” 。 板块四 学写生字,规范书写 1。指导书

    12、写。 提示:先自由练写,再同位互相检查,发现错误。师生共同总结应注意的问题。再次 练写。 要点 “缘” ,注意偏旁与右边部件的避让穿插,右上部分是两笔:撇折、横折。 降” ,右下部分是横、撇折、竖。 “费” ,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竖、横折、撇、点。最后一笔不要写 成“竖弯钩” “输” ,右边人的下面还有一条小短横。 2。尝试默写题西林壁 板块五 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说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学到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 法)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月亮景色美丽 题西林壁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雪梅 雪白 人各有所长 梅香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3、: (1)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 。 (2)把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 段香”的理解说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主备人学科学科语文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课课题题10、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 ;会写 13 个常用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 特点说明白的,培养细致连续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

    14、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说明白的,培养细致连续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备注注 板块一 谈话导入,理全文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种植物,(出图)这是什么? (2)爬山虎有脚吗?它的脚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注意到了吗?但叶圣陶是个善于 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文章爬山虎的脚 。(板书) 2、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提示:自由大声读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检查反馈,认读生字。 出示需要认读和理解的

    15、生字词,重点指导 理解“叶柄”和“漾起波纹”的意思。出图认识爬山虎的茎和叶柄。 区分“嫩红、嫩绿”和“嫩叶、嫩茎”中“嫩”的意思。 读准多音字“曲” “铺” “空” “着”等 (2)分自然段读通课文,随机指导难读的句子。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提示:快速默读,想想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哪些方面的特点,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 么。 质疑:课文共 5 个自然段,作者用 3 个自然段写脚,为什么? 要点:文章题目是“爬山虎的脚” ,所以,要重点写脚。 板块二 分类识记,书写生字 1、观察归类,指导书写。 提示:把生字分成三类。 “操、顺、均、隙柄、瞧”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 “顺” 应写得左右相等

    16、,其余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嫩”是左中右结构,笔画较多,书写时要 紧凑一点。 “叠”是上中下结构。 “占、茎、萎”都是上下结构, “占”书写时上宽下窄, “茎、萎”都有草字头,要写得上窄下宽。 “固”是全包围结构,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虎”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外面的虎字头,再写里面部分。 2、指导“隙” “叠”的写法。 (1)“隙” ,左右结构,左边双耳旁,右边是小字头、日字、小字。书写时注意小字头 一竖无钩。 (2) “叠” ,上中下结构,上边是三个“又”字,中间是秃宝盖,下边是“且”字。书 写时注意“又”的捺变点。 3、学生独立写字,交流反馈评议。 板块三 以读代讲,引出“观察 1、爬山虎的

    17、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第 2 自然段,谈谈读后的感受 提示: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叶子颜色变 化美)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密又匀称的 静态美)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动态美)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 2 自然段 提示:边读边想象颜色变化,做拂过、漾起的动作,读出爬山虎叶子的美。 3、作者为什么能把叶子写得这么美? 要点:一是观察仔细。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

    18、习惯。二是生动准确地描写。 板块四 图文阅读,学习“观察 1、学习第 3 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过渡: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有密切关系。请自学第 3 自然 段。提示:边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在旁边简单进行批注。 (1)出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说说每句话写了什么。(板书要点:位置形状颜色) (2)出示图:这就是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像什么? 出示“蜗牛的触角” “蛟龙的爪子”和“爬山虎的脚” 。 提示:对比观察,说说它们和爬山虎的脚相似吗,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的。 (3)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用彩笔画出它的脚,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分角色

    19、读课文。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仔细观察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形状、颜色描写 得很逼真。 2、学习课文第 4 自然段,了解脚怎样向上攀爬。 (1)自学课文第 4 自然段。 提示:边读边圈出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教师范读,学生汇报。(板书要点:触 巴 拉 贴) (3)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要点:作者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按照爬山 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所以写得这么有序。 (4)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 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重点理解 “一 脚一脚地往上爬” 。 提示: 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

    20、爬山虎的一根茎(教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 请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评议学生的演示。 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住高处爬的情景。 小结: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 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才能往上长。想要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 作者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动态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 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面墙。所以第 2 自然段写到: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 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5)看着演示图,背诵爬的过程 提示:先自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21、最后一起看图背诵。 3、学习第 5 自然段,了解脚的变化。 没触着墙的脚会怎样呢?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要点:没触着墙萎了 触着墙牢固(板书)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板块五 引导发现,拓展“观察” 1、学生归纳第 2、第 3、第 4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提示:(1)观察要细致,要连续观察。(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3、师指板书总结: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写清楚脚的特点,作者进行了 细致连续的观察,写了三方面内容,一是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二是爬山虎是怎样 一脚一脚往

    22、上爬的,还介绍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 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4、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资料袋”的内容,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自己在观察感兴趣的 植物时,会怎样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仿照课文的观察方法,选一种感兴趣的植物,仔细观察一段时间,记录变化。 提示:观察要仔细,可以先从远处整体看,再从近处一部分一部分仔细看,特别要细 心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甚至有什么变化。先试着用“资料袋”中 提供的方法,记录植物的变化,最后再具体地写出来。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学科语文上课时间 课题11蟋蟀的住宅

    23、教学目标 1、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4 个常用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等 词语。 2、通过朗读,懂得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的住宅的修建过程。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 习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能够迁移运用,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 法练习写片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懂得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的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 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 者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能够迁移运用,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练 习写片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备注 板块一 激趣导入

    24、,引出课题 1、同学们,听,谁在唱歌?(播放音频) 2、出示图片。蟋蟀不仅是歌唱家,还是出色的建筑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蟋 蟀有关的课文蟋蟀的住宅 。(板书课题) 3、书写生字“宅” 。(屋檐宽、底座平、房子稳) 4、动物住的地方一般叫巢、穴、窝,为什么题目是“蟋蟀的住宅”而不是“蟋蟀的窝” 呢? 5、总结:人的住房称之为住宅,作者把蟋蟀这种小昆虫的住处称为住宅,是把蟋蟀当 成人来写了。(板书:人)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反馈,认读生字。(出示需要认读和理解的生字词) 隐蔽 干燥 隧道 简朴 光滑 平坦 清洁 宽敞

    25、慎重 选址 挖掘 钳子 锯扒土 搬掉 踏地 铺开 (1)小老师领读。 (2)多种形式读词语。 理解“慎重”和“隧道”的含义。出示图片认一认“隧道、钳子、锯” 读准多音字“扒” 。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仔细观察这两组词语各有什么特点。(第一行是住宅的样子特点,第二行是蟋蟀修建 住宅的过程,也就是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 (2)根据词语分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抓住关键词,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方法。相信同学们通过深入学习,很快 就会发现蟋蟀住宅的奥秘! 板块三 品读课文,习得观察方法 1、抓关键词句,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感受观察的有序性。 (1)边读边思考:请同学们默读第 2 至第

    26、6 自然段,思考: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作者 又是怎样观察到这些特点的?用“”画出相关句子,并尝试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 概括出来。 (2)小组交流相关语句及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或板贴)。 (3)学生抓住关键词谈感受,再带着感受、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训练,体会蟋蟀住宅 的特点。 (4)继续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观察蟋蟀的住宅特点的?(学生交流讨论:选址、外部 内部) 教师总结:看来观察事物,除了细致,还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写岀 的文章才能深入人心,让人一目了然。(板书:观察要有序) 2、深入角色,介绍住宅的特点,训练表达。 (1)学生深入角色,运用句式“我是小蟋蟀,你看我

    27、的住宅” ,抓住板书关键词语, 结合图片,利用文本语言,介绍蟋蟀住宅。 (2)师问:这么好的住宅,小昆虫们都愿意来吗?相机解释词语(不肯随遇而安、弃去毫 不可惜)。师总结: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也是一种好办法。 3、讨论对比,抓关键字词学习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感受观察的细致性和长久性。 (1)讨论:小蟋蟀为什么因为它的住宅而出名? 引导感受: 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 奇。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 相机引导:是啊,小蟋蟀的住宅是一点一点、一

    28、直不断地在修建的,作者也是在一点 一滴长久地观察的。在作者细致入微、长时间不懈地观察下,才能把蟋蟀修建住宅的 过程一五一十地还原到读者面前。 (2)自读要求:读一读课文的第 7 至第 9 自然段,思考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请用“ ”画出相关的词语。 (3)学生交流汇报,抓住关键词语谈感受。 动词“扒土” “搬掉” “踏地” “推到” “铺开”的运用。 师总结:能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用一系列精准的动词清楚、明白地呈现给读者,这 就是表达的准确。(板书:观察要准确) 蟋蟀身体部件“钳子” “后足” “两排锯”的描写。 师总结:小蟋蟀身体微小的锯齿都能被作者发现,可见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蟋蟀建 造住

    29、宅的过程写得如此详细,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板书:观察要细致) 时间词语“十月” “秋天初寒” “休息一会儿” “不大一会儿” “两个钟头” 学生谈感受:表现蟋蟀修住宅的时间之久。 朗读训练,加深体会。 师总结:观察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一段时间。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细致准确的观 察,还要有认真的态度和长久的耐心。(板书:观察要持之以恒) 4、抓关键词句,积累文本语言,介绍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 (1)学生根据板书和积累,用自己的话介绍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修建过程: 工具: “钳子” “后足” “两排锯” 动作: “扒土” “搬掉” “踏地” “推到” “铺开” (2)说一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

    30、算是“伟大的工程”? 板块四 阅读延伸,迁形运用 1、拓展阅读,欣赏佳文。 (1)出示拓展阅读:课后资料英国麦加文的昆虫 。 (2)读一读,说一说这一片段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2、进一步体悟如何进行观察。 (1)出示:阅读链接“燕子窝”(森林报夏)。 (2)学生朗读。学生谈感受:选文好在哪里? (3)谈谈感悟。相机引导:如何观察? (4)齐读板书四句话,加深印象。(观察要有序、准确、细致、持之以恒) (5)课文小结。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本 2、抄写本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学科语文上课时间 课题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作

    31、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说说怎样保护眼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学生想说、乐说、会说、敢说的氛围。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灿烂的太阳,皎洁的月亮,蓝蓝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无 边的海洋,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动物,你们喜欢吗?这美丽的大自然, 我们是用眼睛看到的,你们想想,如果眼睛不好,还能看得清楚吗?所以,保护眼睛 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的口语交

    32、际。(板书 课题) 活动设计二:情境体验,引出主题活动设计二:情境体验,引出主题 视频引出主题:灰太狼的眼睛怎么了?他都犯了什么错误呢? (一)想一想 。 1提问题: (1)保护眼睛重要吗? (2)怎样保护眼睛呢? 通过问题指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2总结:学习、生活、工作都需要有一双好眼睛,如果眼睛不好,看不清楚远处 物体,就会影响学习、影响工作、给生活带来不方便。所 以,我们从小就要保护好自 己的眼睛,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保护我们的眼睛吧! (二)说一说 。 通过图片指出几种不良的用眼习惯,从而让同学认识该怎样保护眼睛。 (1)图中画的

    33、是谁? (2)他在做什么? (3)这样做的后果怎样? (三)议一议 。 (1)用眼卫生的目的是什么? (2)保护视力要做到什么? (3)不应该怎么样?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三不要” : 不要躺着看书; 不要走路乘车时看书; 不要在昏暗的灯光下或强光下看书。 “三注意” : 看书、写字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市尺。 看书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 字要写大些,要清楚整齐 。 活动设计三:练一练活动设计三:练一练 1.用眼卫生的目的是 ()。 2.看书看电视() 分钟休息片刻 。 活动设计四:交际范例活动设计四:交际范例 赵东莱:针对视力下降这一现象,我们应采取一些保护视力措施: 1.避免在强烈的光线或昏

    34、暗地光线下看书或者写字; 2.不要长时间地观看电视节目、玩电子游戏; 3.不要在床上躺着看书,也不要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能歪着身在趴在桌子上读书 写字。 活动设计五:课堂小结活动设计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少年儿童在读书期间,正是眼球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 形成一些不良的用眼习惯,就会使眼睛受到伤害,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要保护 视力,预防近视,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做到“三注意,两不看” 。小学 生要特别注意预防近视,看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身体要坐直,距离桌子一拳,眼要 距离书本一尺);看书写字时间不要太长; 要认真做好眼睛保健操; 不要在光线太强 或太暗的地方看书;

    35、 不要在行走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看电视(或玩游戏机)的时间 不能过长;距离电视不要太近。此外,还要注意眼的卫生,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用 自己的毛巾洗脸。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作业设计: 预防近视,保护视力,同学之间互相 监督、提醒、纠正不正确的坐姿、写姿。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学科语文上课时间 课题习作:写观察日记 教学目标 1、借鉴例文,习得观察方法,学会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 2、运用图文结合、填写观察量表等形式,记录事物的变化过程。 3、组织语言,修改完善观察日记,语言要准确、具体、生动,与同伴分享习作 的乐趣。 教学重点 借鉴例文,习得观察方法,学会对

    36、事物进行连续观察。 教学难点 运用图文结合、填写观察量表等形式,记录事物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备注 板块 激趣导入,交流观察所得 1、感受变化,引出课题。 (1)播放四季变化的视频 立春之后,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儿次第开放。入夏以后,百花争艳,植 物开始孕育果实。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树叶渐渐变黄,北雁南归,虫草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中,自然界万物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2)揭示课题:自然界的万物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可是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很 多变化并不是瞬间完成的,需要我们长期地观察和记录,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进行连续的观察,学习写连续观察日记

    37、。(板书课题) 2、谈话交流,分享观察所得 (1)小组交流:你观察的是哪种事物?它是什么样子的?在你观察过程中发生了哪些 变化呢?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观察成果。 (2)提出疑难问题:说说在观察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 提示:不知道怎么观察;不知道怎样把观察到的情形记下来;不知道怎样才能把 事物写具体、生动 板块二 回顾例文,归纳观察方法 1、怎样连续观察一种事物?在叶圣陶先生爬山虎的脚文中,我们可以借鉴哪 些观察方法呢?出示课文。 2、阅读文本,画出作者描写爬山虎的语句,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3、小组交流。 要点:观察颜色和外形;观察生长顺序:刚长出来不几天长大了 观察静态和动态的

    38、变化;抓住最重要的特点脚,展开细致的观察;连续多 次地观察: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4、教师小结:正如叶圣陶先生这样,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点,展开连续而细致的 观察,才能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奥秘。下面让我们运用这一观察方法,进行一次现场观 察,不仅要把胖大海的泡发过程看清楚,还要把它最重要的变化记明白。 板块三方法迁移,学会观察记录 1、分组观察胖大海,填写观察表格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颗圆滚滚的小胖球就是胖大海。它不仅长得可爱,还会变 身哦!当它遇到水以后,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现在请你把胖大海放入水杯,倒 入开水,边观察边思考:胖大海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每隔一 分钟填写观察记

    39、录表。 提示:可以从颜色、形状、气味、质感等方面进行观察,重点关注其外形变化。 注意观察要细致。 2、组织语言,小组内发言讨论,说说胖大海的变化。注意要抓住重点,具体描述 提示:胖大海放入开水中后,第 1 分钟的时候,胖大海;第 2 分钟的时候, 它变得第 5 分钟的时候,胖大海已经完全泡开了,它的颜色(形状)变成 3、教师小结:怎样才能写好观察日记呢?经过讨论和实践,我们发现只有连续而 细致的观察准确而具体的语言,才能让我们的日记活灵活现。现在请对照自己的观察 日记,看看有哪些方面需要修改。 板块四 组织语言,修改观察日记 1、复习日记格式 口诀:日记日记,天天要记。写上日期,记下天气 2、

    40、学生静心修改日记,教师巡视指点。 学生围绕观察方法,有重点地进行详细表述注意用词要准确,描述要具体、生动。 教师在学生修改过程中,巡视指导。 3、互换日记,交流评改。 学生完成修改后,先自己检查,然后小组内交换。学生对比习作评价表,说说对 方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学生思考同伴的建议,针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二次 修改。 板块五 拓展延伸,养成习惯 1、拓展阅读,观察自然。 (1)我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 ,写出了物候的变化。 (2)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通过对昆虫长期的观察,写出了昆虫的真实 生活。 (3)苏联科普作家比安基的森林报 ,写出了大自然四季气候的变化

    41、,是一部描述 森林植物、动物们的生活习性的“百科全书” 。 2、教师小结:竺可桢爷爷自 1921 年留学回国的第二天,直到 1974 年逝世的前一 天,每天都观察并记录物候和天气,整整 53 年。法布尔在 1879 年完成昆虫记第 1 册,1907 年他以 84 岁高龄完成了昆虫记的第 10 册。比安基从小喜欢观察和记录大 自然的变化,在他创作的 30 多年的时间里,发表了 300 多部童话、短篇小说集所 以,巴甫洛夫说“观察,观察,再观察” ;爱默生说“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 莎士比亚说“经验是一点一点观察得来的结果” 。 3、连续观察,养成习惯 本周的观察作业是“豆芽的生长过程”

    42、 。请同学们自己制作观察量表,也可以用图 文结合拍照片、写日记的形式,每天记录下豆芽的生长变化。下周习作评改课一起交 流事物的奥秘就隐藏在我们悉心的观察之中。在生活中我们要有计划地持续观察,养 成良好的习惯,为我们的创作提供真实、丰富的素材。 板书设计: 习作:写观察日记 作业设计: 完成一篇观察习作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学科语文上课时间 课题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感悟总结观察的方法。 2、看图片连词语,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3、对比朗读,积累语言,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具体表达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抓

    43、住关键词句,分析感悟总结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具体表达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备注 板块 单元统整,发现交流 1、单元统整,回顾整理。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2 篇课文,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向 我们呈现了生动、形象的事物形象,让我们了解到了观察的重要性。本节课我们继续 来探索观察的奇妙。 2、回顾语句,发现交流。 (1)出示第一句话,感悟观察的第一层次观察要细致。 (2)学生读一读,谈一谈这句话作者是如何进行观察的,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学生找词,对重点字词进行圈画。 谈自己的发现。 A、动词“扒土” “搬

    44、掉” “踏地” “推到” “铺开”的运用。 师总结:能把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用一系列精准的动词清楚、明白地呈现给读者,这 就是表达的准确。 B、蟋蟀身体部件“钳子” “后足” “两排锯”的描写。 师总结:小蟋蟀身体微小的锯齿都能被作者发现,可见观察得多么细致入微。蟋蟀建 造住宅的过程写得如此清晰,离不开细致的观察。 (3)出示第二、第三句话。感悟观察的第二、第三层次观察要长久、用心。 (4)学生读一读,进行圈画批注,思考作者是如何进行观察的,谈自己的心得。 (5)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 “不几天” “后来” “逐渐” 。 引导生谈:观察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一段时间。 “安静” “弹琴”

    45、。 引导生谈:观察还需要用耳朵听,用心想象。 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观察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做到细致准确,还要有认真的态度 和长久的耐心,就像我们观察胖大海和豆芽那样。同时,除了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 听,用心想,这样才能将观察到的细致、准确地表达出来。 3、拓展阅读,欣赏佳句,进一步体悟如何进行观察。 (1)出示佳句。 (2)学生读一读。 (3)谈谈感悟。 (4)齐读语文园地中的三句提示语,加深印象。 板块二 对比发现,学用词句段 理解词语,欣赏图片,帮动物找到家。 (1) 读一读,欣赏图片,理解对比词语:圈、厩、棚、塘 (2)连一连,帮动物找找家。 (3)根据图片内容,再看一看:你给动物们找的

    46、家对吗? (4)自纠自查 2、对比发现,体会表达的多样性。 (1)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鸟巢,还可以说鸟窝。马厩,还可以说马棚。 师总结:同一种住所,还可以有多种说法,表达可以是多样的,但必须是准确的。 (2)对比着读一读。 (3)拓展材料,欣赏图片。 (4)读一读,感受表达的多样。 蛇的住处称(洞)、猪的住处称(栏)、兔的住处称(窟) 蚕的住处称(匾)蜜蜂的住处称(房)、鸡的住处称(笼) 3、对比朗读,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1)出示两组句子,学生对比朗读。 (2)去掉加点的词语可以吗?为什么? (3)谈两句话意思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体会表情达意的准确。 板块三 学会观察,日积月累 1、以读代讲。 (1)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些有关秋天的俗语 (2)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俗语的朗朗上口,激发学生兴趣。 (3)学生谈谈对这些俗语的理解. (4)教师适时点拨 2.朗读质疑. (1)这些俗语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2)学生交流. (3)师总结:可别小看这些俗语,它们都是人民经过长年累月的细致观察、经验总结,创造 而出的.可见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观察 (4)再次朗读. (5)拓展俗语,再次体悟观察的智慧.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本 2、背诵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0084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