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教学计划 全部 教案 课时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第三单元:连续观察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语文 数学 外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科学 思想品德 信息技术 适用年级四上 所需课时12 主题单元概述(对主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 爬山虎的脚 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 古诗三 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 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 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练细致的观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 活,细致观察
2、事物” ,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精心编排。其中, 爬 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 蟋 蟀的住宅以准确生动的表达,再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过程。两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生 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 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 力。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另一方面, 知道要仔细观察,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到的事物写
3、清楚。这些都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此外,本 单元还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资料袋” 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习惯, “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主题单元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识 22 个生字,读准 2 个多音字,会写 40 个字,会写 32 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想象到的景象。 4、能通过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5、能留心周围事物,养成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习做好观察记录。
4、 6、能抄写表达准确形象的句子。 7、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8、能正确搭配动物和它的“家” ,知道动物的“家”有不同的说法。 9、通过比较句子,体会表达的准确性。 10、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主备人学科学科语文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课课题题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 ;会写 13 个常用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 3、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读懂古诗大意,说说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
5、“梅须逊雪 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理解。 5、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诗句对观察所得的生动准确的表达。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诗句对观察所得的生动准确的表达。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备注注 板块 诗句引入,揭示课题 1、师生对话,回忆写景的古诗。 (1)自由背诵积累的关于写景的诗词。 (2)集体背诵三年级学过的绝句迟日江山丽 惠崇春江晚景 三衢道中 。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 3 首古诗,请看第一首暮江吟 。 提示:齐读诗题,理解题目意思,了解作者。 板块二 学习暮江
6、吟 ,授之以渔 1、读通古诗。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古诗,教师随机正音。 强调“暮江吟“瑟瑟”的读音,学习书写“暮” “吟” 。 (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读懂古诗。 (1)提问: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2)学生反馈。 (3)教师指导:根据以往经验,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学习呢? (4)学生交流,教师梳理:理解诗词可以采用利用注释,联系生活实际,查阅古汉语 常用词典 ,独字扩词等方法。 要点:可根据注释理解“瑟瑟” “可怜” “真珠”的意思;可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残”的意思。 (5)学生结合关键词的理解,用自己的
7、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重点指导学生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意 思 3、结合诗意,读出意境,体会表达。 (1)学生根据诗歌意思,划分朗读节奏。 (2)指名学生展示朗读,读出节奏。 提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 似/弓 (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意境和韵味 提示: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4)这么美丽的景色,作者是怎样看到的?又是怎样写出来的? 要点:作者在江边进行了连续细致的观察,才看到了“残阳铺照” “月似弓” “露似真 珠”的美丽景象。作者斟字酌句,运用“一道” “铺”等词,以及两个贴切的比喻,形 象地描
8、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4、了解背景,读出情感 (1)你知道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要点: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 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 快,因作此诗。 (2)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 出示: () 残阳(), 半江()。 可怜(), 露()月()。 提示:先根据提示背诵,再不借助提示,比比谁背得快。 板块三 应用方法,迁移学习 1、师生共同总结暮江吟的学习方法。 要点:读通古诗读懂古诗读出意境读出情感背诵积累。 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题西林壁和雪梅 。 小组合作,按照学习方法自
9、主学习。 3、汇报题西林壁的学习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 (2)结合对关键词的理解,请学生试说诗的意思。 提示: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3)指名朗读,读出意境,交流节奏划分的理由,教师指导点评。 (4)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体会诗中的哲理。 为什么同是庐山,一会儿看到的是岭,一会儿看到的又是峰?组内交流。 要点:诗人从不同的位置来看庐山,看到了不同的庐山。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 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如果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奥秘。 交流对“不识庐
10、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解,体会蕴含的哲理。 要点: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 定的片面性。所以,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5)了解写作背景,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汇报雪梅的学习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 (2)结合注释,说说在诗中看到的景色,交流古诗大意。 提示: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3)学生交流朗读情况和节奏划分的理由,教师指导点评。 (4)了解作者的写法,谈谈对第二句诗的理解,领悟蕴含的道理。 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要点:诗人观察入微,通过对比,
11、从视觉“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巧 妙地道出了雪、梅各自独有的特点。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 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组内交流。 要点: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 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熟读古诗,背诵古诗(注意读出情感)。 5。评比“最佳背诵小组” 。 提示:学生自由选择三首诗中的一首,自由练读。全班分成三组,每组推荐一名,教 师再随机选一名。这两位学生代表小组和其他组比赛。只有两人共同熟练背诵,才能 被评为“最佳背诵小组” 。 板块四 学写生字,规范书写 1。指导书
12、写。 提示:先自由练写,再同位互相检查,发现错误。师生共同总结应注意的问题。再次 练写。 要点 “缘” ,注意偏旁与右边部件的避让穿插,右上部分是两笔:撇折、横折。 降” ,右下部分是横、撇折、竖。 “费” ,笔顺为: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竖、横折、撇、点。最后一笔不要写 成“竖弯钩” “输” ,右边人的下面还有一条小短横。 2。尝试默写题西林壁 板块五 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说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学到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 法)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露水月亮景色美丽 题西林壁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雪梅 雪白 人各有所长 梅香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3、: (1)背诵并默写题西林壁 。 (2)把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 段香”的理解说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主备人学科学科语文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课课题题10、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 ;会写 13 个常用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 特点说明白的,培养细致连续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
14、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说明白的,培养细致连续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备注注 板块一 谈话导入,理全文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种植物,(出图)这是什么? (2)爬山虎有脚吗?它的脚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注意到了吗?但叶圣陶是个善于 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文章爬山虎的脚 。(板书) 2、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提示:自由大声读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检查反馈,认读生字。 出示需要认读和理解的
15、生字词,重点指导 理解“叶柄”和“漾起波纹”的意思。出图认识爬山虎的茎和叶柄。 区分“嫩红、嫩绿”和“嫩叶、嫩茎”中“嫩”的意思。 读准多音字“曲” “铺” “空” “着”等 (2)分自然段读通课文,随机指导难读的句子。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提示:快速默读,想想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哪些方面的特点,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 么。 质疑:课文共 5 个自然段,作者用 3 个自然段写脚,为什么? 要点:文章题目是“爬山虎的脚” ,所以,要重点写脚。 板块二 分类识记,书写生字 1、观察归类,指导书写。 提示:把生字分成三类。 “操、顺、均、隙柄、瞧”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 “顺” 应写得左右相等
16、,其余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嫩”是左中右结构,笔画较多,书写时要 紧凑一点。 “叠”是上中下结构。 “占、茎、萎”都是上下结构, “占”书写时上宽下窄, “茎、萎”都有草字头,要写得上窄下宽。 “固”是全包围结构,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虎”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外面的虎字头,再写里面部分。 2、指导“隙” “叠”的写法。 (1)“隙” ,左右结构,左边双耳旁,右边是小字头、日字、小字。书写时注意小字头 一竖无钩。 (2) “叠” ,上中下结构,上边是三个“又”字,中间是秃宝盖,下边是“且”字。书 写时注意“又”的捺变点。 3、学生独立写字,交流反馈评议。 板块三 以读代讲,引出“观察 1、爬山虎的
17、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第 2 自然段,谈谈读后的感受 提示: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叶子颜色变 化美)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密又匀称的 静态美)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动态美)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 2 自然段 提示:边读边想象颜色变化,做拂过、漾起的动作,读出爬山虎叶子的美。 3、作者为什么能把叶子写得这么美? 要点:一是观察仔细。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
18、习惯。二是生动准确地描写。 板块四 图文阅读,学习“观察 1、学习第 3 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过渡: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有密切关系。请自学第 3 自然 段。提示:边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在旁边简单进行批注。 (1)出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说说每句话写了什么。(板书要点:位置形状颜色) (2)出示图:这就是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像什么? 出示“蜗牛的触角” “蛟龙的爪子”和“爬山虎的脚” 。 提示:对比观察,说说它们和爬山虎的脚相似吗,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的。 (3)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用彩笔画出它的脚,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分角色
19、读课文。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仔细观察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形状、颜色描写 得很逼真。 2、学习课文第 4 自然段,了解脚怎样向上攀爬。 (1)自学课文第 4 自然段。 提示:边读边圈出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教师范读,学生汇报。(板书要点:触 巴 拉 贴) (3)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要点:作者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按照爬山 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所以写得这么有序。 (4)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 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重点理解 “一 脚一脚地往上爬” 。 提示: 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
20、爬山虎的一根茎(教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 请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评议学生的演示。 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住高处爬的情景。 小结: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 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才能往上长。想要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 作者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动态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 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面墙。所以第 2 自然段写到: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 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5)看着演示图,背诵爬的过程 提示:先自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21、最后一起看图背诵。 3、学习第 5 自然段,了解脚的变化。 没触着墙的脚会怎样呢?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要点:没触着墙萎了 触着墙牢固(板书)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板块五 引导发现,拓展“观察” 1、学生归纳第 2、第 3、第 4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提示:(1)观察要细致,要连续观察。(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3、师指板书总结: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写清楚脚的特点,作者进行了 细致连续的观察,写了三方面内容,一是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二是爬山虎是怎样 一脚一脚往
22、上爬的,还介绍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 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4、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资料袋”的内容,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自己在观察感兴趣的 植物时,会怎样做。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仿照课文的观察方法,选一种感兴趣的植物,仔细观察一段时间,记录变化。 提示:观察要仔细,可以先从远处整体看,再从近处一部分一部分仔细看,特别要细 心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甚至有什么变化。先试着用“资料袋”中 提供的方法,记录植物的变化,最后再具体地写出来。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学科语文上课时间 课题11蟋蟀的住宅
23、教学目标 1、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4 个常用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等 词语。 2、通过朗读,懂得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的住宅的修建过程。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 习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能够迁移运用,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 法练习写片段。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懂得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的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 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学习作 者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能够迁移运用,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练 习写片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备注 板块一 激趣导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