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湘教版)湘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全册打包).zip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 人体对刺激的反应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2-1.3 人体指挥部一脑、保护我们的脑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2.1 谁沉谁浮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2.2 改变沉浮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2.3 制作航道浮标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3.1 地表在变化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3.2 地震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3.3 火山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3.4 地球的内部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3.5-3.6 塑造地表的巧手、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4.1 燃烧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4.2 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4.3 生锈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4.4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5.1 热传导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5.2 谁的传热本领强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5.3 热对流和热辐射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5.4 制作保温装置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6.1 语言与信号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6.2 符号与文字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6.3 电与通信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 2021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6.4 信息工程 教学设计.docx--点击预览
跳过导航链接。
展开 2021新湘教版湘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全册打包.zip2021新湘教版湘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全册打包.zip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160035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7-22
6
文币
资源描述: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 学科科学年级五学期第一学期 课题人体对刺激的反应 教科书 书名: 科学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年 8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有感受各种刺激的感觉器官,人体能对各种刺激产生反应,刺激和反应对 我们很重要。 2.在体验过程中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感觉器官、珍爱生命的意识,为生命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通过施加刺激、观察对应的反应,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感受刺激与反应 对我们很重要。 教学难点: 在体验过程中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教学过程 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一、 揭示单元 内容。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五年级湘版科学第一单元的内容。 我们来看一下单元页,通过观看单元页,你们肯定知道了第一单元我们 来学习“脑”的有关知识。 二、 引出刺激 与反应的 话题 1.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品尝过柠檬吗?品尝柠檬时有哪些反应和 感受? 2.我们在品尝柠檬时嘴里冒出了好多唾液、情不自禁地做出腮帮缩 紧,鼓起、皱眉的动作。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反应和感受呢? 你们肯定想到了,因为我们感觉器官舌头感受到了酸的刺激,所以 做出了这样的反应。 三、 刺激与反 应的体验 活动 1如果我们的其它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眼睛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和在光线比较弱的环境中,眼睛会做出反 应吗? 你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肯定会说:瞳孔会有变化。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瞳孔变大?什么样的环境中瞳孔变小?我们来看 一下。 原来眼睛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瞳孔变小,在光线比较弱的环境中瞳 孔变大。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同学们,保护眼睛,不要长时间注视强光。 2如果将一杯盛有冰块的凉水放在手臂上,手臂上的皮肤会做出 什么反应?手臂上会起一层鸡皮疙瘩。 3你遇到这种情景吗?听到刺耳的声音,耳朵特别不舒服,情不 自禁的用双手捂上耳朵。 4鼻子闻到难闻的气味,会产生恶心、反胃的感觉,于是情不自 禁的用手捂住鼻子。 四、 建立认识: 身体的感 觉器官能 够对各种 刺激做出 反应 1.现在让我们对刚才的体验活动进行一下整理。舌头在品尝柠檬时 受到酸的刺激,我们会做出唾液增多,双腮鼓起、收缩、皱眉的反应; 眼睛在光线不同的环境中,瞳孔大小出现变化,眼睛在光线强的环境中 瞳孔变小,在光线弱的环境中瞳孔变大;皮肤在接触冰水的时候,受到 凉的刺激,皮肤上会出现一层鸡皮疙瘩;耳朵听到刺耳的鞭炮声,我们 会产生耳朵不舒服,捂住双耳的反应;鼻子闻到难闻的气味时,会出现 恶心,捂鼻子的反应。通过观看图表,你们肯定发现了:我们的舌、眼 睛、皮肤、耳、鼻这些主要感觉器官在受到刺激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 应。 五、 建立认识: 缺少某种 感觉器官, 会给我们 的生活带 来不方便。 1.你们肯定发现了:我们的舌、眼睛、皮肤、耳、鼻这些主要感觉 器官在受到刺激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如果缺少某种感觉器官,我 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让我们通过分析和体验活动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2.分别分析缺少眼睛、鼻子、舌这些感觉器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 方便。 3.通过刚才分析、体验活动,在来回答我们的问题:如果缺少某种 感觉器官,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你们肯定发现了:缺少某种感觉 器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 六、 人体有感 受各种刺 激的感觉 器官,人 体能对各 种刺激产 生反应, 刺激和反 应对我们 很重要。 1.现在我们知道了,感觉器官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除此之外, 感觉对刺激产生的反应对我们来说也非常重要。让我们来举例说明吧。 2.举例说明 (1)眼睛在光线强的环境中如果瞳孔不变小,会出现什么后果? 在光线弱的环境中如果瞳孔不变大,会出现什么后果? (2)听到鞭炮声,如果不捂住双耳会出现什么后果? (3)肚子饿时会咕咕叫,如果不咕咕叫会出现什么后果? (4)吃饭时,如果没有吃饱的反应,会出现什么后果? (5)皮肤接触冰凉的水时,如果我们的皮肤不起鸡皮疙瘩会出现 什么后果? (6)在洗热水藻的时候,如果我们的皮肤不对热做出反应,会出 现什么后果? (7)如果看到红灯不做出停下来的反应,会出现什么后果? 3.小结:结合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我们发现:当感觉器官受到外界 环境或身体内部的刺激时,我们会产生反应,这能使我们积极应对环境 变化,保护自己,避免伤害,是我们保护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 七、 认识到保 护感觉器 官的重要 性。知道 保护感觉 器官的方 法。 1.看来缺少某种感觉器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威胁到我 们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保护感觉器官。下面是这些做法是在保护感觉器 官吗? 2.判断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说出改正方法。 躺着看书、看手机;听音乐时音量大、时间长;用力抠鼻子;长时 间在阳光下暴晒。 八、布置 作业 今天这节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你将自 己最近一周的睡眠时间进行记录。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2 学科科学年级五学期第一学期 课题脑的保健 (1.2 人体指挥部一脑、1.3 保护我们的脑) 教科书 书名: 科学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8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脑对人体行为有重要的作用;睡眠对于保护大脑很重要;了解人脑的各部分形 态、结构、功能;了解大脑的位置和颅骨的保护作用;举例说出保护脑健康所采取的主要 措施。 2.通过反应尺等实验,推断人的反应和视觉结果与人脑的功能相联系。培养学生的 联想能力和抽象判断能力。 3.认识脑保护和脑健康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脑对人体行为有重要的作用;睡眠对于保护大脑很重要。 2.了解人脑的各部分形态、结构、功能;了解大脑的位置和颅骨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认识大脑的判断功能。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聚 焦话题, 引出本 节课所 要探究 的内容 1.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人体受到刺激时,我们的感 觉器官会做出反应,请你思考:是谁在指挥着我们的身体做出 这些反应呢?让我们通过“眼疾手快”的游戏寻找答案吧。 二、感 性体验: 眼疾手 快 1.眼疾手快 (1)要求:一位同学竖直拿尺子,另一位同学的手与尺子零刻 度线齐平,拿尺子的同学突然松手使尺子掉下来,另一位同学 尽可能快的抓住尺子,记录抓到尺子的位置。 (2)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位同学是怎样做实验的。 (3)讲述:同学们,你们现在开始做实验吧。 (4)同学们你们做完实验了吗?老师给你们看看刚才视频中这 两位同学填写的实验记录单。 三、理 性分析: 脑指挥 人体对 刺激做 出反应 1.结合“眼疾手快”体验活动进行理性分析 (1)问题:谁在指挥身体?想象从看到尺子下落到用手抓尺子 的过程中,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学生:通过刚才抓尺子的活动,我认为脑在指挥我们的身 体。在这个过程中,大脑是这样工作的。当我们看到尺子下落 时,眼睛把看到尺子下落的信息传给脑,脑发出命令,命令手 抓住下落的尺子。 (2)你们的想法和他们的一样吗?其实就像刚才这两位同学所 说的,是我们的脑在指挥我们的身体。脑在指挥我们的身体, 做出抓尺子的动作时,需要多长时间呢?我们来看一看书中指 南车信箱提供的信息,结合你们刚才抓住下落尺子的距离,请 你推测一下自己刚才在抓住尺子的过程中脑的反应速度? (4)指南车资料阅读 女同学在抓住尺子时,尺子下落的距离是 20 厘米。说明尺 子下落的时间是 0.2 秒,在 0.2 秒的时间内,大脑命令眼睛注 视尺子,当眼睛发现尺子下落时,会把尺子下落的信息报告给 脑,脑接收到这个信息后,命令手臂做出抓尺子的动作,同时 提醒眼睛注意尺子下落的位置,并将这个位置信息报告给脑, 脑命令手在看到尺子下落的位置去抓尺子。老师说了这么长时 间,可是大脑的实际反映速度却只有 0.2 秒。让我们来感受 0.2 秒的时间长度。看来脑接收信息并指挥反应的速度真是非 常迅速。 (5)一心二用、一心一意抓尺子 如果一边背诵诗歌一边做抓尺子实验,大脑的反应速度与专心 抓尺子相比,一样吗?你们肯定有了自己的想法。想法是否正 确,我们来做实验进行验证。 现在就请你们来做实验。边做实验,边将每次实验时尺子落下 的距离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中 这是刘同学填写的记录单 抓住尺子时,尺子落下的距离(厘米)记录数据 抓尺要求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专心抓尺 2215196 边背诗歌 边抓尺 40384537 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同学们有了自己的想法 同学:每次专心抓尺子与边背诵诗歌边抓尺子的数据,我发现: 通过每次专心抓尺子落下的距离比边背诵诗歌边爪尺子要短。 说明,专心抓尺子大脑的反应速度比边背诵诗歌边抓尺子的反 应速度要快。 (6)师小结:就像你们发现的那样,一心二用影响大脑的反应 速度和时间。看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一心一意,专心致 志这样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四、认 识脑的 功能。 1脑的认识判断功能 视错觉实验一:比大小、两条线平行吗? (1)脑除了指挥人体对刺激做出反应之外还有哪些功能?我们 通过体验活动来找到答案。 (2)请你们看看,比较一下黄色的圆和紫色的圆大小一样吗? 两条黑线是平行的吗? (3)听一听两位同学观察的结果。 同学:发现紫色的圆比黄色的圆大,两条黑线不是平行的。 (4)还是这两幅图:我们换一种观察方式:将黄色的圆和紫色 的圆周围的黑色圆遮挡住,在比较大小;将黑色线周围的橙色 线遮挡住再次观察两条黑线看是否平行。 (5)观察完了吗?我们听听观察结果。 同学:遮挡黄色和紫色圆周围的黑色圆,再次比较大小,我发 现黄色圆和紫色圆的大小实际上是一样的。遮挡两条黑线周围 的的橙色线,我发现两条黑线是平行的。 (6)为什会出现同学们发现的现象呢?是我们的眼睛出现了问 题了吗?告诉大家,不是我们的眼睛出现了问题。眼睛就像一 个照相机它如实记录刺激,把刺激信息传给大脑,是大脑的认 知判断出现了问题,于是就有了刚才认为黄色圆和紫色圆大小 不一样,两条黑线是不平行的错觉。 2.视错觉实验之二双眼的立体视觉 (1)这种视错觉的现象,在生活中还会出现。我们再来做一个 实验。 (2)捂住一只眼睛,筷子对准瓶口,尝试将筷子插入瓶子中。 睁开双眼,筷子对准瓶口,尝试将筷子插入瓶子中。 (3)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实验的。 (4)做完实验之后,同学有疑问了。 同学:捂住一只眼睛,为什么明明感觉筷子对准瓶口了,可是 却不能将筷子插入瓶子中呢?在这里老师告诉大家:脑要把双 眼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的视觉。形成立 体的视觉后,才能确保将筷子插入瓶中。这就是脑的认识判断 功能 (6)小结: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脑是人体的指挥部,它指挥了 人体对刺激做出的反应,还能对事物做出认知和判断。 (7)老师这还有两个案例,我们来看一下,分析这两个案例, 来看看大脑还有哪些功能。 案例一:说明脑的情感功能。案例二:说明脑的认知功能。 五、认 识脑的 主要内 部结构 与功能 1.脑的内部结构 (1)脑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我们通过阅读一段资料来了解一 下。 第一张人脑解剖图是比利时医生维萨里根据人体的真实结构绘 制的。1543 年,他发表著作人体的结构 ,对脑的结构进行 了描述。人脑有三个主要结构:大脑、小脑、脑干。大脑可以 指挥我们的身体,小脑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平衡,脑控制呼 吸和心跳。 2.小结:脑结构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受到了伤害,都会对我们的 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 要保护脑。 六、认 识脑保 护和脑 健康的 重要性 1. 我们先通过看图了解大脑在头部的位置。 大脑在颅骨的下面。 2.触摸头部,说一说颅骨有什么作用? 对了,就像你们想的那样,坚硬的颅骨能够保护被它环绕 的大脑不受损伤。 3.老师这有一些同学的日常行为的照片,请你们从保护脑角度 出发,判断一下这些同学的行为是否正确。 (1)课间仍在学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课上和课间都 学习,脑会感到疲劳,这种疲劳带到下节课的学习中,会出现 注意力就会不集中,头昏脑胀。除此之外,老师还想告诉大家, 出现疲劳还不休息,就会由疲劳转为过度疲劳,对大脑皮层产 生损害,影响我们的健康。课间休息有利于消除大脑疲劳,稳定 情绪,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2)剧烈运动时戴头盔。这种做法是对的。它在保护我们 的大脑不会因为意外受到损伤。 (3)深夜还在上网这种做法不对。如果深夜上网,大脑的 睡眠时间就会减少,会导致第二天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犯困, 学习效率下降。 五、建立认识:睡眠对于保护大脑很重要,制定适合自己 的作息计划。 1.睡眠是保护大脑的重要手段,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 2017 年 12 月,我国发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规 定“家校配合保证每天小学生 10 小时的睡眠时间” 。 (插入这段 蓝色的字) 2.这是上节课刘老师布置给的大家的作业,请你结合标准 中的规定,看看全部达到 10 小时了吗?如果没有达标,就要重 新设计作息时间,确保每天的睡眠达到标准中的规定。 3.观察判断:小明周六的作息计划是否合适? 4.给出作息计划制定时的参考:睡眠时间有保证,各项活动交 替进行,每项活动安排的时间不长。 七、小 结本单 元的学 习内容 1.阅读第一单元单元页中的小诗,思考这首小诗中的诗句与我 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哪些知识有关: 2.天气冷暖衣服换,喜怒哀乐情绪转;与我们学习的刺激与反 应的知识有关;搜集信息作加工,智慧头脑来判断;告诉了我 们脑具有认识判断功能;人类活动千千万,协调指挥不慌乱; 这句诗指的是脑的协调指挥功能,正是因为有了脑的协调指挥 功能,我们的生命活动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3 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学期第一学期 课题谁沉谁浮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年 8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物体放在水中出现沉、浮现象。知道漂浮的物体漂浮能力有强弱区分。 2.科学探究 漂浮的物体,它们在水面上部的体积与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不同,做出假设:水面上体 积大的(相对就是水面下体积小的)漂浮能力强。 实验方案设计:采用同样形状和体积的不同材料的物体,比较它们液面上下的体积。 实施实验方案,对具体材料构成的物体进行判断。通过这个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建立假设、 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对假设验证的数据应用于解释和预测等系列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知道实验是证明假设是否成立的重要方法,实事求是,用数据支撑观点。 教学重点:知道物体放在水中出现沉、浮现象。知道漂浮的物体漂浮能力有强弱区分。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建立假设、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对假 设验证的数据应用于解释和预测等系列能力。 教学过程 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活动 1 观察不同 物体的沉 与浮 1.教师谈话引人:“物体放人水中,有的沉有的浮。现在有 这样一些物体(出示图片),猜一猜,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然后板书课题,同时进入新课学习。 1.猜想物体是沉还是浮。 (1)出示图片(或实物):梨子、苹果、松木块、蜡烛、塑 料尺、小石块、回形针。 (2)猜一猜,下列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活动 2 比较它们 的漂浮能 力 (3)学生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的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2.试一试物体是沉还是浮。 (1)实验前,教师组织学生明确判断沉浮的标准水槽中 的水必须到合适的高度(至少能完全淹没所有的物体),将某 个物体缓慢按入水中后再松开,稳定后,触底不动的为沉, 上浮致漂浮的为浮。 (2)试一试,根据实验结果,将物体学浮情况分类,并将实 验的情况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3.小结:物体放人水中,出现两种情况,即有的沉、有的浮。 4.引发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那些浮起来的物体 浮起来的物体中,谁的漂浮能力更强? (1)学生思考、讨论时给予引导和提示,促使学生关注到: 怎样判断漂浮能力看露出水面的部分的多少。 当物体的材料、形状、体积大小各不相同时,去比较其漂 浮能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从而导入下一活动的教学:比较 不同材料(相同形状、相同体积)的漂浮能力。 1.初步设计。 (1)明确比较对象:漂浮的物体 (2)明确比较方法:漂浮能力强弱是物体在水面上部的体积 与浸没在水中体积的比较;水面上体积大的(相对就是水面下 体积小的)漂浮能力强。我们实验只看物体在水面上的高度, 这样要选择确定能够浮起来的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材料。 (3)确定比较的问题:形状和体积都相同的材料,谁的漂浮 能力更强?教材中呈现的材料分别是松木板、泡沫塑料板、 白色聚丙烯塑料板(纯 DD 板), 2.案例示范,完善设计。 (1)说一说你的想法? 用手往水里按,试试自己的感受 别用手按,用这些完全一样的回形针 (2)参照教科书,完善设计。 我们的问题: 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三种材料,谁的漂浮能力更强? 我们的猜想: 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更强。 需要的器材: 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三种材料,水槽,水,回形针或垫 圈(重物) ,镊子。 实验的方法: 对比实验。分别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添加重物。 不改变的因素:三种材料的形状和体积、水量、重物的规格 及添加方法要一样。 要改变的因素:材料本身。 实验的步骤: 1.往水槽里倒入适量的清水,待水面静止后,放入松 木板,待其漂浮状态稳定后,用镊子夹取重物轻轻加在松 木板上面的中间位置,逐次添加,看它最多能承载多少重 物而不沉。 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比较另外两种材料。 3.开展实验,记录数据。 (1)提醒学生规范操作:用镊子夹取重物,轻轻放置,注意 平衡,避免倾覆。 (2)提醒学生做好数据记录。 4.收集数据,统计交流。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4 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学期 第 1 学 期 课题改变沉浮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8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可以用下沉的物体使漂浮的物体沉、也可以用上浮 的物体使下沉的物体浮起,还可以通过改变形状或中空状态使下沉的物体浮起。 知道潜艇是可以控制其上浮还是下沉,钢铁轮船可以漂浮,木船使漂浮能力更强。 2.科学探究 一是将漂浮的物体沉下去。既可以是中空的封闭水瓶加水或重物,也可以捆绑沉的物 体,直到物体下沉。二是使下沉的物体浮上来。既可以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是捆绑 浮的物体,直到物体上浮。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设计验证设想的方案,根据实验结果验 证自己的设想。 3.科学态度、STSE 积极参与到物体沉浮变化的科学实践。能从不同角度提出改变沉浮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愿意合作与分享。从独木舟、水密隔舱、钢铁轮船、潜艇等科技史中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 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过程 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活动 1 让它沉下 去 1.从“在漂浮的物体上添加重物”的事例直接引人本课第 1 个活动的学习。 1.讨论让浮在水面的小瓶沉下去的方法。 2.设计。 (1)让学生想出办法并画出结构设计图,这是此活动的重点。 教材所示的空瓶子以及给空瓶子注水的结构设计图,隐 含着方法提示和设计参考. 活动 2 让它浮上 来 (2)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例如直接往空瓶子里加水、加其 它重物;还可以将空瓶子与石块、铁块、沙包等重物绑在一 起; (3)完成结构设计图之后,组织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设计理 由。 3.实验。 4.拓展。末尾指南车信箱中关于潜艇的介绍,既是学生通过 本次实践活动予以证实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中的事例,又是下 一活动的方法暗示,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交流。 1.讨论、设计、实验 (1)提供给学生实心橡皮泥球,沉在水底,让学生讨论: 怎么设计它浮上来?注意这材料本身是缺乏漂浮能力的, 且容易手工塑形。 (2)让学生想出办法并画出结构设计图,也是此活动的重点。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例如把橡皮泥展 开做成空心的盒子、做成小船等;还可以将漂浮能力很强的 大泡沫塑料块、其至是充满了空气的气球用手按人水中与橡 皮泥球绑在一起等。 2.拓展 教材中提供了水泥船、钢铁轮船、独木舟的照片,前面 两者是本身缺乏漂浮能力的(钢筋水泥、钢铁材料),与橡皮 泥球是同类型,后者是本身具有漂浮能力的(木材),意在引 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沉浮是可以想办法改变的,可 以让沉的物体浮起来(水泥、钢铁),还可以让本来浮着的物 体上浮得更多(独木舟),改变物体的沉浮可以满足人们的不 同需要。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5 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学期 第 1 学 期 课题制作航道浮标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8 月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航道浮标是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我们可以利用材料的漂浮能力或者 改变物体沉浮的办法制作航道浮标。 2.科学探究 观察航道浮标实景图,能合理推测、分析其结构和功能。 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航道浮标,能用结构设计图、流程设计图表达自己的创意 与构想,并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3.科学态度、STSE 有对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观察和推测的兴趣,能创新完成航道浮标的设计与制作, 愿意合作与分享。 了解航道浮标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对航行方向和航行路线提供标示,也避免触底 或触礁等不利情况发生。 教学过程 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活动 1 了解航道 浮标,明 确需求 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应用前段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来制 作航道浮标。 1.简介用途。介绍航道浮标的工作环境及作用:漂浮于水面, 锚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等。 2.观察外部特征。观察人们往水中投放航道浮标以及投放后 的图片资料,观察其外部形状、颜色等特征。 3.合理推测。 “想一想,航道浮标是怎样保持在水面漂浮不倒 却又不被水流冲走的?” 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上轻下重、重心低,水面部分才能 直立。如果是金属材料,中空才能漂浮。锚系才能稳定。 ” 5.明确学习需求。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航道浮标。 活动 2 设计制作 航道浮标 活动 3 改 进并展示 航道浮标 ” 1.设计 (1)选择材料。 “选择材料本身漂浮能力强的还是相反呢?说一 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 (2)结构设计。 “总体结构及预估的效会是怎样的?画出我们的结构设计图。 ” (3)流程设计。 “具体的制作步骤又是怎样的?画出我们的流程 设计图。 ” (4)汇报交流,初步完善设计。 2.制作 (1)按照设计方案试着制作。 (2)初次评估。评估要点能够稳定漂浮于指定水域,指示航 道左侧和右侧。 (3)组内反思。 “我们制作的航道浮标还可以改进吗?” 1.改进 (1 相互交流,总结各自的经验、教训。 (2)材料、结构、流程的改进。 “在活动手册中继续完善我们 的设计方案。 ” (3)再次制作,并注意操作方法的改进。 2.展示 (1)展示与评估,推选好作品。 (2)展示与评估。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6 学科科学年级五学期上学期 课题地表在变化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8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知道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 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海洋,由于地质变化后来才变成了高山。 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各种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 2 科学探究 根据提供的喜马拉雅山脉相关资料,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在山顶发现“鱼龙” , 联想到“鱼龙”曾经生活在海底,类比推理得:喜马拉雅山曾经处于海底。充分体现 地球科学探究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和类比推理能力。 搜集、阅读各种地貌及地貌改变的资料,初步分析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哪些。 3 科学态度、STSE 知道类比推理是人类研究地学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方法。知道想象与联想推动人类不 断地探索。有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精神,乐于合作分 享。 教学重点:根据提供的喜马拉雅山脉相关资料,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 教学难点:根据提供的喜马拉雅山脉相关资料,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 认识 地貌, 导入 新课 1.谈话:我国幅员辽阔,地表形态多样。请你回忆一下,你都去 过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风景? 2.图片展示,介绍:华山,峰峦叠嶂;月亮湖,地处沙漠;延安 宝塔山,坐落在黄土高原;海南,看到了大海。 3.小结:山地、沙漠、高原、大海被称之为地貌。此外还有丘陵 和平原。 4.介绍丘陵和山地的区别。 5.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表主要有山地、沙漠、 高原、大海、丘陵和平原等地貌,各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 美秀丽的风光。 6.欣赏并思考:以下风光各属于什么地貌? 认识世界之最的地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最大的山地安第 斯山脉;最大的丘陵哈萨克丘陵;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它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祁连山等也 坐落其上,相当壮观! 7.导入新课:欣赏了不同地貌的风光,你们想过吗?风光各异的 地表会发生变化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先去青藏高原的喜马拉 雅山脉进行地质考察吧。 二、 类比 推理, 发现 地表 在变 化 1.出示图片,介绍资料 1:如今的喜马拉雅山脉白雪皑皑,异峰突 起。奇怪的是,科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鱼龙化石,被命名为西藏 喜马拉雅鱼龙。它是一种大型海生鱼龙,外貌与今天的鲨鱼和海 豚类似。它体长 16 米多,牙齿锐利,性凶猛,是无可匹敌的快速 游泳家。 2.提问:这只鱼龙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3.交流:因为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鱼龙化石,所以 1.5 亿年前, 喜马拉雅山脉应是海洋。 4.追问:仅凭一个鱼龙化石的证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可靠吗? 5.质疑:鱼龙可能是其他动物带上去的,就不能证明喜马拉雅山 脉曾经是海洋。 6.出示资料 2:在发现鱼龙化石的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海 螺的化石。这是,否可以确信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 7.疑问:如果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喜马拉雅山脉那么高, 水怎么上去的? 8.推理:水往低处流,不是水上去,而是海底怎么升高的。 9.资料 3:珠穆朗玛峰海拔约 8844.43 米(2005 年测量) ,它是喜 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现在还在以每年 1.8 厘米的速度长高。资料 3 又给我们什么信息? 10.回顾推理过程,得出结论: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海洋,由于地 质变化后来才变成了高山。 11.列举:台湾海峡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我国西北的沙漠地区 植树造林;想象一下,若干年以后,这里可能变成森林。 12.总结: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地表在变化是不争的事实。 三、 联系 实际, 寻找 改变 地表 的力 量 1.提问:在你的身边,什么力量正在改变地表形态? 2.交流:小河修成水库;荒地盖起高楼大厦;修城铁、盖大桥、 架高速路,都能改变地表形态。 3.小结:这些都是出人工活动角度来分析的,还有什么力量改变 地表? 4.交流: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流水冲刷形成的;暴雨产生的泥石流 掩埋房屋,填平沟壑。 5.讲述:大自然的力量有的缓慢改变着地表形态,如流水;还有 的剧烈且快速地改变着地表,例如地震火山。列举:海南岛琼州 地震、冰岛火山。 6.请对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进行分类。 四、 课堂 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 地球表面有山地、沙漠、高原、海洋、丘陵、平原等地貌,各 种形态的地貌构成了地表壮美秀丽的风光。 2.通过大量的化石证据和地质考察,科学家推断:喜马拉雅山脉 曾经是海洋,由于地质变化后来变成了高山。还有很多事例证明: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地表在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3.而改变地表的力量分为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内部力量主 要是地震和火山;外部力量包括自然力量和人工活动。 五、 作业 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索地震的秘密,请你利用网络,搜集有关 地震的资料。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7 学科科学年级五学期第一学期 课题地震 教科书 书名: 科学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8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地震现象,知道地震可以改变地表。 了解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2. 科学探究 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地震对地表的改变作用。 做震动实验,根据实验的感受类推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测地震的成因。根据地震现象, 构建地震模型,用地震模型说明地震情况。 3. 科学态度,STSE 懂得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产生巨大危害。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懂得自我保护。 教学重点: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做震动实验,根据实验的感受类推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测地震的成因。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分 钟 一、 复习 导入 谈话:在上节科学课中,我们了解到海南岛琼山地震,导致陆地 沉陷为海。由此可知,地震是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之一。这节课, 让我们继续深入了解地震。 二、 资料 分享, 了解 地震 谈话:课前,老师请大家利用网络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你们找 到了哪些?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吧。 1. 地震后的照片: 地震会使房屋倒塌,建筑物损毁,有的村庄或城市变成废墟。 地震让道路破损,桥梁中断。 地震会造成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 地震会使地面出现裂缝,这些裂缝还会出现在山上。 地震如果发生在海底,除了海底裂缝以外,还会产生海啸。 2. 地震时的感受: 地震发生时,人会感觉到上下震动,屋顶的吊灯左右摇晃。并 没有造成什么损失,甚至有些人当时根本就不知道曾经发生了 地震。 3. 地震数据: 4. 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表明,仅我国近一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 9000 多次地震。 5. 了解地震: 大家搜集的资料告诉我们,地震经常发生,有些只是轻微地晃 动,有些人都感觉不到;有些地震强烈爆发,破坏力极强,用 山崩地裂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 500 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 大多数太小或者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所以说,地震是 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强烈地震发生时,大地颤抖,山河移位, 会迅速地改变地表形态 三、 探究 地震 成因 1.分析强震现象 回顾资料:强烈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地面塌陷,用 山崩地裂来形容非常贴切。 2.提出猜想:地震是怎么产生的? 提示:强震过后我们经常会发现地面开裂、山体开裂,要知道地 面和山体都是由岩石层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虽然种类不同,但 厚重的岩层都很坚硬。 猜想:是岩层产生了断裂后,引起地面震动才造成房屋倒塌,桥 梁断裂吗? 3.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第一要模拟岩层断裂是否会产生震动;第二要模拟地 面震动是否会造成建筑物的损害。 实验一,感受震动:用小木棍模拟岩层,感受一下小木棍折断时 是否产生了震动。 (1) 动手实验,注意安全 (2) 谈感受:在用力折断小木棍的过程中,小木棍先是弯折, 积蓄到一定力量后才在瞬间折断,发出脆响?在木棍折断 的一刹那,断裂产生的震动传递到手上,力量还不小呢。 (3) 回放实验放慢视频。 (4)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折断木棍时,需要先积蓄力量,然后 会在瞬间折断从而产生震动,然后力量消失,不再震动。 地震发生前,没有感觉,然后在瞬间爆发,产生的震动带 来了巨大的破坏力,然后就归于平静。 (5) 小结:这两者之间如此相似,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个结 论:岩层断裂会产生地面震动。 实验二,模拟地面震动造成建筑物损坏:泡沫板模拟地面,沙子 模拟建筑物。 (1) 观看实验视频 分析:从视频看:地面震动,带动沙子震动,距离断裂面近的 地方沙子震动幅度大,距离断裂面远的地方,沙子震动幅度小, 甚至不震动。 (2) 对比:23.如果是岩层断裂产生的震动带动建筑物震动呢? 当然是震动幅度大受损严重,震动幅度小,受损也小啦。 (3) 小结:地面震动会造成建筑物的损害。 4. 分析实验:综合以上两个实验,你能推测地震形成的原因 了吗? 有的同学说:通过岩层断裂就会产生地面震动,而震动会 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损害。还有的同学想到:我们可以用双 手让木棍折断,又是什么力量让厚重的岩层断裂呢? 5.得出结论: 科学家是这样解释地震的: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挤压力 时会产生扭曲变形而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而巨大的挤 压力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力量。 四、 了解 地震 的监 测和 预报, 学习 抗震 知识 1.了解我国发生的强震灾害:阅读 22 页资料,了解当时的情景。 2.谈感受:强震破坏力强,范围广,给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3.质疑:地震灾害这么严重,有没有办法能像预报天气那样进行 预报,然后让人们提前做好避震准备,避免受到伤害呢? 4讲解:为了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人们从很早就开始对地震进 行研究。现代的地震监测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 极高的灵敏度,广泛地应用在各地地震的监测站。但是,目前为 止,地震预报依然是一大难题吗,当前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比较 早、比较准地预测地震的要求。 5.虽然现代科技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但在自然界,一些奇怪的 反常现象却能给人类进行震前预警。阅读地下水异常和动物异常 的诗歌,理解含义。 6.过渡:虽然这些异常现象对地震预报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地 震到底在哪一刻发生,会造成什么灾害,目前为止还没人知道。 因此,我们给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物抗震等级,做好预防。并且 在地震爆发时,选择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7.看视频,了解地震自救知识。 8.判断:假如地震来了,下图的做法对不对?高空跳窗、躲在桌 子底下、躲在卫生间的墙角里、远离高压电线。 9小结:除了这些场景外,地震来临时我们可能会在任何场所出 现。由于地震爆发时间极短,在瞬间作出正确的反应才是硬道理。 10. 老师送大家几句话,希望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原则一:因 地制宜,正确抉择。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 原则三: 沉着冷静,安全有序。愿我们每一个人在大灾来临的时候都能平 安度过。 五、 课堂 总结 让我们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吧。 1.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是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之一。 2. 地震是由于: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来着地球内部巨大压力时 会发生扭曲变形而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 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 3. 因为目前科技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的发生,学习防震知识,做 好防震保护尤为重要。 六、 下节 课准 备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火山 。 请你利用网络搜集有关火山的资料,并准备酒精灯、石棉网、火 柴、烧杯、漏斗、三角支架、护目镜各一个;适量土豆泥、番酱。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8 学科科学年级五学期第一学期 课题火山 教科书 书名: 科学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年 8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了解火山喷发现象,知道火山是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形成的山体。 知道火山喷发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但给人类提供了可以利用的产物。 2. 科学探究 搜集有关火山喷发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感受“火山”喷发时的能力释放。 3. 科学态度,STSE 积极搜集资料,乐于完成与火山相关的学习任务。 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关于火山形成及喷发的见解。 辩证地看待火山喷发这种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感受“火山”喷发时的能力释放。 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感受“火山”喷发时的能力释放。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分 钟 一、 复习 导入 谈话:在上节科学课中,我们了解到冰岛以南海域海底火山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新(湘教版)湘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全册打包).zip》由用户(TECH)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新湘科版五 年级 上册 科学 教案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新(湘教版)湘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全册打包).zip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60035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