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1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doc》由用户(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新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12 古诗 优质课 教学 设计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1 页 共 17 页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题,包含 3 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 灭和 1 篇略读课文小岛,以及“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所选的 4 篇课文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学生在阅读这组课文时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 和爱国热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应用。本单元的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想象作文。“语文园地”要求学
2、生通过朗读、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进 行交流和积累。 内容内容 课时课时 内容简内容简说说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2 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1.会写“祭、乃”等 30 个生字; 会认“乃、熏”等 32 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哼”;会认 读“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 23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不同形式 的朗读,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 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4.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 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 文学习中加以应用。 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 (节选)(节选) 2 作者通过描述少年与国家的关系,讴歌了少 年中国
3、的英姿及其光辉灿烂的前程,表达作 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 进取的精神。 圆明园的毁圆明园的毁 灭灭 2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 毁灭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 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 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 小小 岛岛 1 本文主要记叙了我国海防战士们在艰苦的条 件下把自己亲手种植的小白菜送给视察小岛 的将军吃,而将军最终把菜倒进汤里与战士 们共享的事。表现了海防战士热爱祖国的情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2 页 共 17 页 怀和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将士之
4、 间互相关爱的深厚情谊。 习作习作 3 二十年后的家乡 1.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写作主 题。 2.围绕主题大胆想象二十年后的 家乡的样子,把想象到的场景 或事件完整生动地描述出来。 语文园地语文园地 2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 累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 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 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词语的异同,并选择其中 的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3.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 学会给句子加标点。 4.通过诵读,积累词语,初步了 解词语的意思。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3 页 共 17 页
5、 12 12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1.1. 引导学生掌握“乃、熏”等 5 个会认字和“祭、乃”等 8 个会写字 。 2.2.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示儿。 3.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示儿。 难点难点 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怀。 1.1.教学时,先简介诗歌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认识当时的社会环境,为理解诗歌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做好 铺垫。 2.2.在反复的吟诵、朗读中,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探讨诗意,体会情感,初步感知诗歌 的表达特点。 3.3.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
6、、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的语言训练。 1.1.预习提纲预习提纲 (1)初读古诗,自主学习,理解大意。 (2)再读古诗,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3)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课前查阅三位诗人的相关资料:他们生活的时代状况,他们写的其他忧国忧民的诗篇等。 2.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示示儿题儿题临临安安邸邸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4 页 共 17 页 课时课时目标目标 1.1. 会认“乃”“熏”2 个生字,会写“祭”“乃”“熏”“杭”4 个生字。 2.2. 借助教材注释和课
7、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3.3.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 1. 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教材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教师板书诗题:示儿 题临安邸) 2.2. 指两名学生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3. 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读后交流) 相同:1.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 2.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不同:1.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题临安邸写的是诗人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无限愤 慨。
8、 2.示儿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题临安邸则是借景抒情。 让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韵味。当学生读通、读顺了古诗,对古诗也有初 步的了解后,这时的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又可以为后面品味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做铺 垫。 二二、分步解读,分步解读,品悟品悟诗情。诗情。 (一)学习(一)学习示示儿。儿。 师:师:同学们,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 1.1.了解作者及背景: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5 页 共 17 页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
9、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 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大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 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 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 下,难以收复。 2.2.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提示:“示”的意思是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 子看的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3. 借助注解,一行一行地解读:诗人临终前对儿子们说了些什么? (适时点拨:理解“元、但、乃”的意思。) 交流归纳:死后无牵无挂;挂念国家没有统一;盼望早日北定中原;祭奠时
10、告慰统一的消息。 4.4. 逐句缩减,理解遗愿。 (1)如果陆游只能对儿子们说三句话,留下哪三句?(2、3、4) (2)如果只能说两句话,留下哪两句?(3、4) (3)如果只能说一句话,留下哪一句?(4) (4)陆游的遗愿是什么?(“告乃翁”,即在九泉之下也要知道“北定中原”的消息。) 借助注解,自主解读;逐句缩减,领会诗意。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概括的能力。 5.5. 还原语境,沿情设问。 (1)一个人临终前,在自己的儿女面前,一般会留下什么样的遗言?而陆游的遗言有何不同?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6 页 共 17 页 乾道二年,他因主张抗金
11、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 年。以此来体会陆游“国”重于“家”“国家至上”的伟大情怀,而这种情怀是非常人所能做得到 的。 (2)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辞世,心情一般会万分悲哀,而陆游的“悲”有何不同? 以此体会陆游“悲”情背后的复杂情感:为“不见九州同”而“悲伤”;为“王师北定中原 日”而“悲壮”;为“家祭告慰”而“悲欢”。 (3)既然说死后万事皆空,为何独独要“悲”? (从这“空”与“悲”的矛盾冲突中,感受陆游超越个人生死、超越个人情感、超越家庭悲欢的伟 大情怀。这个“悲”是民族之情,是国家之爱!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4)既然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要“告
12、乃翁”? (从这一“不可知”与“告乃翁”的矛盾冲突中,感受陆游对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志愿矢志不 渝、至死不改、终成遗愿的伟大情感,九泉之下仍然不忘北定中原,此情感天动地、可泣鬼神!) (5)有感情地诵读诗句。 从生活经验和矛盾冲突入手,提出四个触及诗人深层情感的问题,犹如打开了一道道解读之门, 看到诗人未曾言说的内心世界和伟大情怀。这便是读诗的路径,也是思考的路径。而还原的方式,则 将学生带入了诗人创作时的独特心情与心境,体会尤为真切而深刻。 6.6.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诗人从 20 岁,一直盼到 85 岁。这 65 年间的每一天,诗人作为北宋遗民是怎样度过的呢?让我 们一起来欣赏诗
13、人的另一篇佳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并提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 心情怎样?这是怎样的泪? (这是老人失去孩子的泪,是妻子失去丈夫的泪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家不成家,国不成 国,这是人民的血泪。陆游在“望”也在“盼”,一年又一年,陆游已到 85 岁的垂暮之年,可他还 在“南望王师”! )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7 页 共 17 页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他盼来了自己的军队吗?(没有。人们在苦苦等着,盼着,希望朝廷的军队能够
14、北上抗金,收复 失地。可是,多少个日子过去了,中原沦陷,九州破碎,陆游等不到祖国统一这一天了。) (3)诗人就是这样,在眼泪中,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直到临终之际,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板 书:难以瞑目盼望统一)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悲)为什么悲?(为国土沦丧而悲,为苦难百姓 而悲) 小结:小结:这首诗,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 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 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只叮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告诉他。让 我们满怀激情地齐声背诵这首古诗。 对
1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补充学习,是对诗人主题情感的补充和渗透,让学生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感受到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 (二)学习题临安邸。(二)学习题临安邸。 1.1.过渡:过渡:就在陆游临终之际还在盼望统一的时候,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呢?(男生齐读 题临安邸) 2.2.了解背景:了解背景:公元 1126 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 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 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压榨;政治上腐败无能,达 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
16、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学生齐读诗。)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8 页 共 17 页 3.3.讨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试着在这首诗中找到答案。(在对话 交流中重点引导) 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象: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 4.4.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
17、区的老百姓在说: “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 5.5.可是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达官贵人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 杭州吗?(不是) 师: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 6.6.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不是)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 家汴州。 师:师:也就是说那些家伙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 7.7.教师解说: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 100 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 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请大家看一看画
18、中的部 分景象。(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师: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指名交流。 (的确是这样,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啊!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 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达官贵人手中。) 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9 页 共 17 页 汴州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样子 呢?谁能用一句诗来回答? 山外青山楼外楼 8.你怎样理解这句诗?(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19、 9.这些楼是谁建的?(皇帝及权贵)他们建这些楼的用途是什么?(为自己享乐) 师: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还想 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课件出示:杭州美丽的风景图片) 10.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你们着急不着急?(着急) 着急什么?(着急他们这样吃喝玩乐,金兵又会把杭州占领了。) 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再和诗人一起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是啊!那些权贵在西湖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