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word档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word档含答案).docx》由用户(Dowso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北京市 中考 语文 word 答案 下载 _中考真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1 / 16 2021 年北京市中考真题 语 文 姓名_准考证号_考场号_座位号_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 12 页,共五道大题,23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2021 年,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已确定了包括天安门、正阳门、天坛在内的 14 个遗产点。学校组织了“中轴线
2、上多彩明珠”展示活动,你所在班级负责制作宣传正阳门的短片。 1.短片第一部分,介绍正阳门在历史上的重要功用。下面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则材料。 正阳门曾是国家的礼仪之门。作为明清两代都城的正门,正阳门在京师诸门中规制最高。皇帝每年去天坛 祭天和到先农坛亲耕,都要通过正阳门。所谓“正阳门走龙车”,就是指此门只供皇帝出入。 正阳门还曾是京师锁钥 。当时的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闸楼,它们形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系统: 城楼供守城将领登高瞭望,指挥作战;箭楼在城楼正前方,开有箭窗,用于防御、射击;瓮城将城楼与箭楼连 为一体,形成对城门的保护;闸楼则建于瓮城之上,其门洞上方的千斤闸重约 1990 公斤,在敌
3、军进犯时可起 到重要防御作用。 (1)短片第一部分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片头,来体现正阳门的特点。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2 分) 【甲】【乙】 选择:_ 2 / 16 理由:_ (2)同学们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钥”的义项有:锁;钥匙;闭锁,关闭。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 义,你认为“锁钥”在这里的意思是(2 分) 【甲】进入京城的通道【乙】军事防御屏障【丙】沉重的千斤闸 2.短片第二部分,讲述正阳门的沧桑历史。下面是同学们写的文字稿,请帮他们解决在配音和制作字幕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 正阳门的前身是元大都的丽正门,明代改名为正阳门,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明末,起义军兵临北京,正阳门的守卫弃
4、城投降,沉重的千斤闸形同虚设,_清末,厚重的城墙没挡 住八国联军的枪炮,在城楼上设岗巡逻的竟已是外国士兵。那时在民间流传的歌谣“今日正阳门左右,外人随 意立高墙”,诉说的正是这段屈辱的历史,_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正阳门都笼 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曾经 的礼仪之门失去了皇家威严,曾经的防御系统也土崩瓦解。龙车凤辇、黄柄华盖的洪大场面已经消失,原来只 有皇帝通行才能开启的正阳门,悄 然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1949 年,北平和平解放,正阳门箭楼高挂“欢迎人民解放军”的红色标语。在飘扬的红旗和热情的欢呼 声中,正阳门翻开了新的一页。 (1)有同学对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5、的是(2 分) A.;。B.;, C.。D.。, (2)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 的一项是(2 分) A.“流传”应写为“留传”B.“笼”应读为“lng” C.“洪大”应写为“宏大”D.“悄”应读为“qio” (3)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2 分) 修改:_ 3.短片第三部分,是同学们制作的“我眼中的正阳门”采访视频。下列四位被采访者说话时用了成语或修辞方法, 其中不恰当 的一项是(2 分) 3 / 16 A.游客:“登上正阳门,我的敬意油然而生。古人太聪明了,城楼既坚固又美观。城砖的灰、城门的红、琉璃 屋顶的绿和彩绘的金,搭配多和
6、谐啊!” B.生态保护志愿者:“正阳门是北京雨燕的重要栖息地。每年 3 月雨燕都会和正阳门不期而遇,8 月它们又从 正阳门飞往非洲,给远方捎去中国的消息。” C.附近居民:“老北京人管正阳门叫前门楼子。前门大街是大家都爱逛的地方,到处是好玩的、好吃的, 嗓子眼儿冒烟的时候来一碗大碗茶,舒服极了!” D.正阳门博物馆讲解员:“如今的正阳门作为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伫立在北京中轴线上,诉说着昔日的 荣光、过往的沧桑,成为一部土石写就的史书。” 4.短片结尾,需要几位同学各用一种颜色表达对正阳门的理解。请你结合短片的内容,按照示例,仿写句子。(2 分) 示例:我心目中的正阳门是绿色的。绿色既是城楼
7、屋顶琉璃瓦的颜色,也是人与北京雨燕和谐相处的象征。 答:_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一)默写。(共 4 分) 5.采菊东篱下,_。(陶渊明饮酒)(1 分) 6.是故_,教然后知困。(礼记)(1 分) 7.同学们参观革命纪念馆,被先烈们忧家国、求真理、无惧牺牲的事迹深深感动。请从古诗文中选择两句来表现先 烈们的精神,你选择的是“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 的字用拼音替代)(2 分)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 8-9 题。(共 5 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 /
8、 16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_”形容汉阳 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_。(2 分) 9.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 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 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3 分) 答:_ (三)阅读两篇短文,完成 10-12 题。(共 8 分)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9、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乃始就 学一蹴而就 就 事论事功成名就 B.结友而别 别 来无恙久别 重逢依依惜别 C.
10、无以致 远勤劳致 富闲情逸致 学以致 用 D.意与日去 去 国怀乡相去 甚远去 粗取精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 / 16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
11、有关。 12.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 分) 材料一 初,遇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 “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 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 _ 注:遇指董遇,东汉学者。惩艾惩治,惩戒。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_”,跟随董遇
12、学习的人所说“_”,都认为自己 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 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_。 三、名著阅读(5 分) 6 / 16 13.你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奋斗吧,青年!”主题演讲比赛,要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合适的人物作例证,请说明你 的选择和理由。(100 字左右) 答:_ 四、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4-16 题。(共 7 分) 材料一 2021 年 3 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正式颁布,到 2025 年,北京将建设成为全 球新
13、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 智慧城市是以 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城市、其“智慧”体现在及时 捕捉并报送信息、快速而精准地分析海量数据、迅速给出应对方案等方面。就像一个“智慧”的人,能通过感觉 器官敏锐地获得信息,通过神经系统迅速传输给大脑,大脑马上作出判断并形成处理问题的策略。智慧城市的感 觉器官是包括摄像头、传感器等在内的信息收集系统,神经系统是互联网等数字信息通道,大脑则是城市智能运 营指挥中心。 建设智慧城市,能有效提高政务管理效能。比如,工作人员巡查时发现一处井盖损坏,打开“大城管”APP, 拍照,上传井盖信息;网络后台调用城市大脑相关数据比对研判;处置
14、单位收到工单,赴现场更换井盖。整个过 程仅用三四个小时,而以前处理此类情况最快也要一天。 材料二 智慧城市强调技术,但不是被技术制约,而是人在利用技术,更是以人为中心,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更广泛、 更深入的服务。生活在智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便利。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跑腿”,办事减少了程序,节约了时间,也不再受地点的 限制。近几年,“首都之窗”网站就提供了“上一网、交一表、找一人、办一次”的便民服务。北京交通行业政 务服务也已经实现了“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跨区协办、全市可办”,申请人可在任何地方上网办理业务,而不 必跑到固定的办事地点。 建设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还体现
15、在能解决特殊时期的困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需要人们尽量少去人流密集 的场所,这给需要就医的病人带来了困难。为此,北京市各区纷纷上线“智慧家医”远程服务,将问诊从线下转 移到线上,医生通过在线交流提供就诊服务,有效减少了病人去医院就诊时交叉感染的风险。 7 / 16 材料三 在建设智慧北京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整 体数据治理能力日益提高,这样的条件自然会吸引众多高科技产 业落地,从而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是无需司机操作的自动驾驶汽车,该行业是未 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但汽车实现自动驾驶离不开智能化的 道路、专用的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换句话说,要发展“聪明的 车”,得先
16、建设“智能的路”。北京在道路智能化方面表现突出, 因此在推进自动驾驶车辆上路测试方面进展迅速。2018 年到 2020 年,_。 正因为具备这些优势、2021 年 5 月,北京成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项目 的试点城市之一。该项目对业内高端企业极具吸引力,将促进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半导体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未来,北京不仅有“聪明的车”“智能的路”,还有“新型的经济”,而“协同发展”项目不过是智慧城市 中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例子。智慧的北京,一定比你想象的更美好。 14.下列对“智慧城市”中“智慧”的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2 分) 【甲】以获
17、得科技创新成果为目的 【乙】及时捕捉信息并且快速上报 【丙】快速而精准地分析海量数据 15.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和图 1 的信息,下列在文中横线处填入的内容,准确的一项是(2 分) 【甲】北京市智能化道路总里程数增加了二百多万公里 【乙】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里程逐月缓慢增长 【丙】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里程逐年快速增长 16.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好处有:_、_、_。(每空限 10 个字以 内)(3 分) 8 / 16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19 题。(共 10 分) 父亲是村里公认的棋王。农闲时总有人找父亲对弈。无论对方棋艺如何,父亲总是认真对待,经常让对方
18、 乘兴而来,又连输数盘败兴而去。母亲有时会劝父亲:“你就不能让着人家一点?这么不给人家面子,以后谁还理 你!”父亲扬起眉毛说:“不给面子,找我下棋的人也没少,还越来越多呐!” 我从小就被父亲带入讲智谋、拼勇气、权取舍的象棋世界。起初我分不清“马别腿”,也不懂各兵种的配 合,一味追求杀得痛快,往往为了吃一个棋子而损失惨重,于是悔棋成了家常便饭。父亲尽管无奈,也只能苦笑 着同意。等我完全学会规则,父亲的态度就变了。一次对弈前他严肃地跟我说:“从今天开始,我让子不让棋。 让几个子、让什么子,你说了算,一旦开始下棋,你必须落子无悔,我也决不手软。”我嘴上应承,心里却不以 为意。一阵拼杀,我的“将”被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