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由用户(taozhiyaoyu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教育学 2021 广西 高校教师 资格证 考试 高等 教育学 复习资料
- 资源描述:
-
1、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复 习资料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 1.教育内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首先,教育 是一种社会活动:存在于有一定共同文化的人类群体之中的 活动。其次,教育的对象是人。 2.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中介(介质,文字、材料、 手段) 、受教育者 3.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响,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现代学校 教育有专任的教师、科学安排的课程、固定的场所和时间, 尤其是有明确的、围绕人的发展制定的教育目标,相比其他 因素(遗传、自然、环境)更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 4.教育的概念(内涵)建立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才
2、接收 的教育。是一种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高人才) 。具有相当学术性的(承担发展科学技术 文化的任务) 。是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 制度行为,包括招生制度、学位制度。 5.教育的特征教学内容的高深性(是程度特征,代表知识的 难度和深刻性) 。 教学内容的专业性 (知识的门类和针对性) 6.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的要求、高等学校的 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7.层面的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 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教育的基本功能划分育人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 育人功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
3、育教学活动,通过品德 培养、知识传授来实现人的各方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功 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 9.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 化三方面。 政治功能:影响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变革。首先,传播社 会政治意识形态, 帮助青年一代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 其次, 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完善和发 展;最后,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对社会各种政治变化 和发展产生影响。 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的社会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首先,培 养人才,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 其次,帮助形成新的观 点、态
4、度、行为和习惯,以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生产节 奏;最后,产学研结合促进科学知识的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 换,影响科学技术发展。 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选择、整理、传 递和保存人类文化;其次,创造、更新人类文化;最后,吸 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 10.高等教育结构: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结合的方 式及其相关关系。高等教育的纵向结构:研究生教育、本科 教育、专科教育三个层次。高等教育的横向结构:学科专业 结构,不同学科可以分为不同专业。 11.怎样理解高等教育专业性和广博性的关系?(高等教育 的专业性是以知识的广博性为基础的, 是专业性与通识性 的结合。 12.中西方早期大学的代
5、表:齐国的稷下学宫;古希腊的柏 拉图举办的阿加德米学园。 13.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作为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 (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 源头: )欧洲的中世纪大学为现代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源头: 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萨莱米大学、蒙彼利 埃大学。19 世纪前称为传统大学(中世纪大学) ,19 世纪后 称为现代大学。 中世纪大学特点: 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中 世纪大学与社会保持一定相当距离的体现:自主自治的办 学观(主张由学者自己处理事务以及开展学术研究和知识传 播活动)学术自由的治学观(大学学者享有很大的空间去 论辩各种学术问题,坚持学术的独立性,不介入实际的政治 活动)
6、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学生制定制度来管理生活, 可以投票选举院长、雇佣教师,教师也在教学、考核等方面 享有同样的权利) 14.西方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文艺复兴的大学教育:大学 教育走向世俗化,教学内容强调关于自然和社会的人文知识, 提倡理性与科学,反对愚昧和无知,推崇用古希腊和罗马的 文学艺术来陶冶人。近代大学教育的转向:大学功能转向科 学研究、用科学知识来培养人;高等教育纳入国家管理体系 之中,大学的层次和内部组织也走向专业化和制度化。 (现 代大学的诞生: )德国柏林大学:宣告现代大学的诞生,1810 年,教育大臣洪堡+哲学家费希特,确立了“学术自由” 、 “科 学与科研相结合” 、 “科学
7、育人”等现代大学理念。工业化社 会的高等大学:在原有的育人和科研基础上,增加为社会经 济服务的目标。代表:美国,1862, 莫雷尔法案 , “赠地 学院运动”-康奈尔大学开始, 莫雷尔法案 :授权政府统 购赠地划拨款方式建立农业和机械工业学院的基金,用以为 当地发展工农业培养人才,这是美国历史上的“赠地学院运 动” 。 威斯康星思想: 大学要走出校园, 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把大学知识向社会传播和应用于社会,让大学中的专家、学 生直接参与当地的工农业生产。 15.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产生:夏商时代,有大 学、小学之分。大学的开始:汉代。近代大学教育的开始: 洋务运动创立的“京师同文
8、馆” 16.现代高校的三大职能: 培养人才、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密不可分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保证。培养人 才:始终保持着育人的功能,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科学 研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人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 生产技能,高等教育也承担了新的使命-致力于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从科学研究进而发展到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是顺 理成章的事情。 科学教育在倡导之初就包含有将其技术服务于社会的用意, 科学技术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三者关系:三个职能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育人是大学最基本 的职能,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 基础。科研有助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社
9、会 服务与时间是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促进人的素质的综合发 展。 17.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专才和通才的 关系。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平等和效率的关系。 18.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专才教育:大学按照学科 和社会分工情况,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也进行相应的分工, 设置不同的专业,使教师和学生在这专门化的领域里工作学 习。缺点:导致人的知识面狭窄、思维能力的片面性。通才 教育:主张学习“普遍”的知识,即掌握对各种知识门类的 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各自价值的综合看法,学会找到事物的 相对特性,能够通盘考虑。缺点:知识的快速发展,知识量 的急剧增加,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已非易事,而融
10、通更 难。高等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实现知识的通博与专精相结合, 这仍然是高等教育的难题。 19.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主要区别于受教育者覆盖 面的宽窄。英才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 15%以下,属于英 才教育,主要培养治国的精英,高校成为统治阶段服务的机 构。大众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 15%-50%时,属于大众教 育,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业的建设者,包括部分的国家未来 的管理者。 今天,在世界和我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 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在 15%以下为英才教育阶段,15%50%以内为大众化高等教 育阶段,50%以上
11、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 20.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平等和效率是高等教育政策中的两 种价值取向。高等教育平等包括 3 个方面内容(瑞典著名的 教育专家胡森) :入学机会的平等、受教育过程的平等、受 教育结果的平等。高等教育的效率包括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 内部效率:某一教育系统通过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 所培养学生数量;外部效率: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 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关系:高等教 育的平等和效率是存在矛盾的,我们做出的选择是“效率优 先,兼顾平等” 。 21.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定位; 高校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以下几方面规定:社会义务:文化的 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
12、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 学的组织者;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自我 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22.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 知识(人文地理、文学、美学等) ;条件性知识的发展。 (必 要的教学科学知识,比如教与学的理论与方法等) ;实践性 知识的发展。 (产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育教学能力:设计教学、表达、交往、机智、研究、反 思评价、创新等) 。 23.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社会环境:教师是 一定社会中的人,成长与专业发展难免受到所处社会的政治、 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学校文化:教
13、师任职所在的学校 对教师职业社会化有重要影响。 个人经历: 个人的家庭环境、 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对教师从教产生特殊体验的“关键 事件” 等对教师影响。 自我更新: 强调教师专业自主性发挥。 24.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非关注”阶段。时限:接受 正式教师教育之前, 特点: 具备一些 “直觉式” 的 “前科学” 知识。 “虚拟关注”阶段。时限: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 特点:思考对合格老师的要求,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 些经验,对教学理论及教师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有自我专 业发展的反思萌芽。 “生存关注”阶段。时限:新任教师, 特点:产生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的忧患意识,特别关注专业 活动
14、中的“生存技能” 。 “任务关注”阶段:时限:渡过初任 期,决定留任,特点: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由只关注“生存” 技能,转到更广泛的专业发展上来。 “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特点:专业发展动力转移到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 价和职业升迁的制约,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25.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专业学习:在职前所接受的学科 专业训练、师范训练,以及职后为了提升自我价值重新“回 炉”进行深造两个方面。专家引领:由德高望重的名师名家 给成长过程中的青年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伴 互助:高校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个 人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反 思,可以促
15、进高校教师的能力发展。 26.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育人:通过教学活动培养专 门人才。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和社会发展社会 服务:通过教学和科研直接服务社会。 27.高等教师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 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 学缘结构:是指教师毕业院校的比例结构情况。在高校要求 形成多元化的教师队伍结构。 28.学生的本质:学生是人,是具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 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通过学校生活获得各方面的资 源,促进自己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学活动必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9.影响学生发展的 3 个基本因素:家庭:家庭是学生的物 质基础和精神后盾。学校:对
16、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 育影响的权威机构,规定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同辈群体: 在同辈群体当中,学生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异,对学生的社会 性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0.大学生的特点:身体的特点-处于 17-23 岁,身体发育已 经全面接近或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心理特点-迅速走向成 熟却尚未成熟的阶段,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不成熟,抽象逻 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性 大,意识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思想价值取向多元 发展但矛盾重重。学习生活特点:主动性-是认识和实践能 力的主体,在成长过程中,大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开放性- 大学生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开放性的关系,外部影响
17、制 约着学生的发展;同时,学生的成长与外部的环境有机联系 起来。独特性-每一个大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立认识世界的方 式、态度,也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创造性-萌 发新思想、提出新观念或对问题做出独特解答的能力。 31.高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 (1)教育关系师生为了完成 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学生: 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是传递知识的主体,知识:客体 (2)心理关系,包括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友好的认知关 系是情感关系的基础,而和谐的情感关系是认知关系的润滑 剂。 (3)道德关系,双方都能够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践行 道德规范,承担道德责任的关系。 32.高校师生之
18、间“主体间性”关系。平等关系-不局限于表 面的言语交谈,而是双方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 参与的关系,是彼此聆听和讲述的关系。互相尊重-建立在 双方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共同分享-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 生共享知识的过程。彼此批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只有以 一种批判性的眼光看待知识,才可能真正地掌握真理和获得 智慧。 33.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 学科中心论: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以 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在内容编 排上要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代表:永恒主 义课程论、要素主义课程论 学生中心论: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
19、等为基础来设计、组织课程,即以学生经验为中心。代表: 经验主义。 社会中心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培养学 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 序和社会文化。 34.教学内容的内涵学校传输给学生的(9 个)知识、技能、 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35.高校课程课程的组织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划分: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核心课程。 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 程。 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 必修课程、 限选课程、 任选课程。 36.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
20、拥有较大的 自主权,除了专业的设置必须在国家规定的专业目录下选择 外,专业的培养方案与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等都可由高等 学校自主开展建设工作。 37.微观层面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基于对课程资源的选 择和对课程要素的优化组合;课程设计就是对目标和内容或 学习经验的选择确定。旨在确定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形成课程的设计结果。 38.我国和美国课程方案的不同体现:我国课程方案:体现 为教学大纲,指导老师上课,主要对象是老师;美国课程方 案:体现课程标准,对学生做出课程说明,对学生的指导性 更强一些。都包含三个部分内容:确定课程目标;选择与组 织课程内容;选定教材。 39.关于课程设计方案实施
21、的三种认识:忠实取向-(把课程 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的执行方案的过程。 )相互调试取向- (可根据学校或班级情境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方法以及 组织形式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变。 )创新取向-(课程 实施过程是师生在情境中联合缔造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 40.课程的概念:与一定学科相联系并由教师教授的具体课 程组成的显性课程。 41.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课程等同于教学内容,教 学内容概念;课程大于教学内容,还有对内容的安排、进程 和时限等;课程小于教学内容,是学科的同义词,比如语文 课程。 42.我国目前高校课程的现状;课程价值观从学科本位转 变为社会本位。课程体系表现为统一大于多元。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