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教案共4课时.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部教案共4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五 单元 解决问题 策略 全部 教案 课时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共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共 4 4 课时)课时)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从 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让学生基于已经熟悉 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 体会并掌握如何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并解答实际 问题。在每道例题随后的“想想做做”以及练习十中,教材还安排了以图文、表 格等不同方式呈现的,基于不同情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变式应用中逐步掌握 上述策略,加深对策略本身的体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
2、出发思考的策略 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 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 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 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从条件出发思考得策略 2 课时 练习十 2 课时 复习 2 课时 第一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71-73 页内容 教学目标:教
3、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 分析并解 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 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 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看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小华买了 20 棵树苗,已经栽了 12 课。 杨树苗有 20 棵,杉树苗比杨树苗多 8 棵。 柳树苗有 12 棵,
4、松树苗有 6 棵。 2.师: 原来看到条件我们可以想到很多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从条件想起这一 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从条件想起 二、解决问题,学习策略 出示例 1: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 30 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1.理解题意 指名一生读题,提问: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又是什么呢?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给题中的条件做上合适的标记。 2 个条件,你觉得哪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说出:第( )天比第( )天多摘 5 个。同桌说 一说,指名学生说。 师: 看来这一句话中藏着很多信息。 像刚才这
5、样的过程我们就是在理解题意。 板书: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师:有了这么多的条件,接下来要解决问题,你打算根据条件先求什么?再 求什么?(小声地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根据()和(),算出(); 再根据()和(),算出() 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 师:像这样根据条件确定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这一过程就叫做分析数量关 系。板书:分析数量关系 3.解决问题 师: 确定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们会解决问题了吗?拿出练习纸写一写吧。 板书: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全班交流:拿出自己的练习纸到投影前,说一说解题的方法,总结解题的方 法,并板书:列式、列表。 如果没有,老师介绍列表的方法,并板书
6、。 师:看来解决这道题目,不仅可以用列式解决,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其实 不管是列式解决问题还是列表解决问题,我们都是从条件想起,顺着推,算出第 二天摘了多少个,再算出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出示第 2 个问题:第 5 天呢?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第 5 天摘了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交流。 3.回顾反思 师: 问题解决了, 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 (板书: 回顾反思),师手指板书引导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整个过程。 尝试让学生自己说说解题的过程。 师:像这样顺着条件推,一步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 策略从条件想起。 三、类比应用,丰富体验 1师:那
7、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用一用这一策略吧。 (1)出示 天平 图 1 师:这是天平,左边有 4 个桃子,右边是 500 克的砝码,两边物体一样重就 能平衡。 根据(4 个桃子)和(共 500 克) ,你能算出什么问题?生:算出每个苹果 多少克? 口头列式:5004=125(克) 师: (出示 图 2)左边放了一个梨,右边放了一个苹果和 20 克的砝码。 师提问:再根据(一个苹果 125 克)和(一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 20 克) ,你 又能算出什么问题?生:算出一个橙子多少克。 口头列式:125+20=145(克) (2)出示买了 3 盒钢笔,每盒 10 枝,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 18 枝。 师:根据
8、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回答) 追问:你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提出这一问题的? 2出示题目:小猴吉吉的皮球从 16 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 下落高度的一半。第 3 次弹起多少米?第 4 次呢? 师: 如果这是开始下落的 16 米高, 你知道第 1 次弹起的高度大约在哪儿吗? 找一名学生到前面用手比划,为什么是这里? 师:球再落下,第 2 次弹起的高度大约在哪儿?根据条件,请你在练习纸上 完成表格解决问题。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用什么方法算的? 3出示(师读题) :18 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 8;从右往 左数,兵兵排在第 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师:你
9、看见 18 个小朋友了吗?你能根据条件在图中标一标找到答案吗?交 流:6 个人。 学生展示并讲解,教师再课件展示,根据条件先从左往右找到芳芳,再从右 往左找到兵兵,接着数数之间的人数 1、2、3、4、5、6。你们都找到中间的 6 个人了吗? 你能列式计算吗?18-8-4=6(个)或 8+4=12(个)18-12=6(个) 看来画图、列表、列式都可以解决问题。板书:画图 4逐步出示想想做做 5 的条件 问:根据条件你认为第 2 个正方形里画几个?为什么?猜想:从第几个开始 就画不下?5 秒钟思考,大声说出你的猜想:第()个。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补充
10、习题 六、板书设计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1) 理解题意 分析数量关系先算()再算() 解决问题列式列表 回顾反思 七、作业设计 1笑笑有 16 颗水果糖,她计划第一天先吃掉一半,以后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下的 一半,这些水果糖能吃()天。 2猴妈妈准备了摘一些水果,第一天摘了 40 个,接下来每天还要在再摘 6 个, 第 3 天能摘多少个?第 6 天呢?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 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谓从条 件想起的策略,就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由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并最终 与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这
11、是一种由因到果的思考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 的过程中,几乎都会运用到这一策略,所以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对于学生形成 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比较反 思, 教材中的例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列表,另一种是列 式。 在学生尝试解答之后, 我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种比较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体会到虽然解题方法不同,但是都是从条件出发思考,结果也是相同的。 第二课时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74-75 页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从条件想起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线段 图表示题意的方法
12、,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正确应用 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 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培养分析、判断、 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尝试回顾反思,继续积累解决实际的经验。 3.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 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认真审题、严密思考的学习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运用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回忆策
13、略 激活: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什么策略吗? 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在分析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2引入课题 引入: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就是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想能 先求出什么问题,再联系条件想怎样求出问题的结果。(板书:条件问 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主要是运用从条件想 起的策略,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运用策略 1理解例题题意。 让学生独立读题,想想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提问:从题里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这里 可以画一条线段表示绿花的朵数(画线段),那黄花的朵数是
14、绿花的 2 倍就应该 画多长呢? (画线段) 表示红花朵数的线段要画得比黄花的线段怎样? (画线段, 比表示黄花朵数的线段长一些) 提问:你知道这里的三条线段各表示什么吗? 引导:请小朋友看课本上的线段图,先按条件在图中填一填,再看图和同桌 互相说一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交流:你是怎样填写条件和问题的?(教师在线段图上板书表示)能看图把 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和大家说一说吗? 2运用解题策略 引导: 请小朋友看图思考一下, 你打算怎样求出红花有多少朵, 是怎样想的? 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想法。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准备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列式解决问题 引导:想到了先求黄花朵数再求红花朵数,那每一
15、步怎样算呢?请大家在课 本上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你的每一步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第一步用乘法、第二步用加法 是怎样想的? 学生集体口答答句。 追问:你觉得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哪一步计算,是怎样想的? 提问: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分析数量关系时运用了什么策略?从条件想起的 策略有什么好处? 指出: (指线段图)今天的这个问题可以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题里的数 量关系,根据前两个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根据黄花的朵数这个新条件和 红花比黄花多 7 朵求出红花有多少朵,这样从条件想起,可以很清楚地找到先求 什么再求什么。 4再次感受策略 引导:那如果把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 7 朵”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