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共6课时).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五 单元 解决问题 策略 分析 全部 教案 课时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p7177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编排上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所安排的实际问题紧扣常见的数量关系,既突出便于从条件出发思考的 特点,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使用列表、画图等方法辅助思考,使 策略运用过程更具针对性。 3.突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并通过比较相关问题的解答过程,帮助学生 逐步形成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认识。 前后知识联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
2、的策略分析 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 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 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 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从而与问题建立联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形成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共 5 课时 1.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1 课时 2.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1 课时 3. 练习十2 课时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 简
3、单的一步计算 实际问题 2.简单的两步计算 实际问题(二下) 本单元内容: 1.用条件出发思考 的策略解决两步 计算实际问题 后续学习内容: 1.用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 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三下) 2.灵活运用从条件或问题出发思 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四上)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一) 教学内容: p7173 例题 1 及“想想做做”第 15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回顾反思的过 程, 了解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由条件想问题的策略寻找解决问 题方法,并正确解答; 2. 使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
4、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和问 题的联系,体会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 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世界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价值。 教学重点:用从条件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小猴) ,小猴帮助妈妈摘桃,出示课件:第一天 摘了 30 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桃? 师:你能解决吗?不能?为什么? (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只有一个条件是无法求出结果的, 也使学生明确最少有 两个条件才能解决问题,最基本的应用题结构就是两个条件一个问题)
5、 你觉得应该加一个怎样的条件,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的想法: (1)第三天比第一天多,用加法解决 (2)第三天比第一天少,用减法解决 (3)第三天是第一天的几倍,用乘法解决 同学们加了一个条件以后就能顺利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那么老师再加一个问 题变成: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桃?第五天呢? 你能只添一个条件,同时解决这 2 个问题吗? 学生在这里可能会遇到困难, 老师这里有一个条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 2 个 问题,你能理解这句话吗?出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 二、探索策略,寻找思路 1. 【读题目后,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请学生主动提出疑问) 如果没有, 老师提问: 题目中的已知
6、条件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 这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 5 个,第三天比第二 天多摘 5 个。还能想到?第( )天的个数5=第( )天的个数。 】改成:你怎 么理解这句话呢? 先让小朋友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集体交流。 要求学生想个办法让人一看就能看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与“第一天摘了 30 天”30 线段图表示: 555 从这幅图中你看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看了这幅图还可以说怎么说“以 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2. 启发思考:根据条件 1“第一天摘了 30 个
7、” ,条件 2“每天比前一天多摘” 你能求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第二天摘了多少个?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3. 怎样来进行记录和解答呢? (1)提问:怎么有序让别人清楚的看清楚我们的想法呢? 方法一:有序列出算式 按刚才的思考,你能列式计算出小猴第三天和第五天摘桃的个数吗? 学生 动手试一试。 第一天:30 个 第二天:305=35(个) 第三天:355=40(个) 第四天:405=45(个) 方法二: 列表进行解答,你认为第一栏中填些什么?其他各栏呢? 第()天 ()个 组织讨论:填表时,按怎样的顺序填写? (2)比较两种方法,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出:都是从第一天开始进行计算的,都
8、要依次有序进行计算。 小结:写好小标题有序列式计算,或有序列表计算,都做到了“有序” ,是 从条件开始思考的好方法。 4. 小结:像这样,从条件开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 略,在以后解决问题时,我们就要加以运用。 板书: 从条件出发思考罗列 三、巩固应用 1. 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1)出示天平图 问: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根据第一幅图,知道了 5 个苹果重 500 克,第二幅图学生看的懂,但是表达 上面要做适当引导,一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 20 克。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 预设学生想到的问题: 一个苹果有多重? 一个橙子有多重? 一个橙子和一个苹果一共多
9、重?(不一定想得到,对于这题,学生不提老 师就不用挖下去了) 根据学生的问题,追问:你用到了哪些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如果没有问题, 你能直接求出一个橙子有多重吗?我们要先算出一个苹果 的重量以后才能算一个橙子有多重。 (2)出示:买了 3 盒钢笔,每盒 10 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 18 支。 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 预设学生的问题: 钢笔有多少支? 圆珠笔有多少支? 圆珠笔和钢笔一共有多少支?(想不到就不提) 你用到了哪些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 你能直接求出圆珠 笔有多少支吗? 2. 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学生独立审题。 问:你们觉得这道题我们要重点理解
10、哪个条件呢?(把需求抛给学生)?追 问:要求第 1 次弹起的高度,需要用到哪些已知条件? 说说“每次弹起后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个条件的意思。 启发: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 追问:求第一次反弹高度时,用到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第 2、3、4 次反弹高 度时呢? 3. 做“想想做做”第 3 题 出示题目,不出示图片,让学生思考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上标一标。 如果列式计算,可以怎么写? 4. 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读题目,要求各自列式解答。 交流:说说根据哪两个条件算了什么?(求出白地砖的块数后,再联系哪些 条件能求出花地砖的块数?
11、) 又根据哪两个条件算的是什么? 5. 做“想想做做”第 5 题 指出,每次画的圆大小要相同。 学生读题,估计从第几个正方形开始就画不下了? 引导:每人的估计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估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做? 学生动手画一画。 说说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交流: 哪些同学估计正确了?你觉得还有哪些方法对解决问题是有帮助的? 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从条件想起罗列 课堂作业:完成补充练习 p6869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 教学内容:p7475 例题 2,及“想想做做”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情境,使学生经历依据条件寻求解
12、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过程,用 线段图表示题意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画出线段 图,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 实际问题的价值,进一步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发展集合 直观,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 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思考解决问 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难点:从条件出发有序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回复 1. 昨天我们学了
13、什么?你觉得这个策略有什么好的地方? 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 。板书课题。 【2. 结合题目的条件、问题和要求,补充条件。 (1)苗圃 20 棵杨树苗, ,柳树有多少棵? 补充一个加法计算的条件。 补充一个减法计算的条件。 一般:比多少的条件,可以列加法或减法计算。 补充一个乘法计算的条件。 补充一个除法计算的条件。 一般:根据谁是谁的几倍,可以列式乘法或除法计算的算式。】删除 二、探索策略,尝试解决问题 1. 出示例题 2 学生独立读题。 说说题目有哪几个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 指导学生尝试画出线段图。 【学生独立尝试画出线段图。 】改成: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线段图
14、。 指导画图:说说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教师示范画出线段图。 (注意画图细节:小标题,先画绿花一份数,再画黄 花两份数,红花怎么画呢?) 结合线段图来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3. 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先算什么?根据哪两个条件来算的? 再算什么?根据哪两个条件来算的? 绿花有 12 朵 黄花的朵数 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 2 倍红花的朵数 红花比黄花多 7 朵 4.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板书: 黄花:122=24(朵) 红花:247=31(朵) 5. 想一想:如果“红花比黄花少 7 朵” ,应该怎样解答? 想一想,图应该怎么改? 根据学生的交流改一改。 说说现在解题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15、?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6. 比较原来的题目与现在的题目,在解答过程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 同? 学生交流。 总结:都是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出黄花的朵数。有一个条件不同,所以求红花 朵数的方法就不同。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第 1 题 根据线段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想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提问。 组织交流: 题一步计算的问题可以问题什么?题两步计算的问题可以问什么? 一步计算的问题: 排球有多少个? 二步计算的问题: 足球有多少个? 篮球和排球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2. 想想做做第 2 题 请学生有序排一排。 学生独立回答。 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3. 想想
16、做做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4. 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指出:现在我们的解决问题条件变多了,一定要确定解题思路,根据相关联 的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时,题目比较复杂,要学会画出线段图 帮助分析。 课堂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70、71 页 板书设计: 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二) 绿花有 12 朵 黄花的朵数 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 2 倍红花的朵数 红花比黄花多 7 朵 板书: 黄花:122=24(朵) 红花:247=31(朵) 练习十练习十 教学内容:p76 第 1
17、5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图表 的题意,进一步掌握解决解决问题从条件想 起的策略,能从条件想起说明书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路,能应用策略正确 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体会解决 两 步讲算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先求什么样,培养根据条件间的联系分析、推理的思维 能力,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 教学重点: 巩固从条件想起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 由下面每组条件按要求提出问题? (1)读一读条件,说说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纯
18、牛奶有 45 箱,酸奶有 15 箱。 男生有 30 人,女生比男生少 12 人。 小芳买了 8 支铅笔,王老师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 4 倍。 让学生读条件提出问题、口头列式,并板书算式。 说明:如果两个条件有联系,就可以提出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练习, 小朋友要进一步熟悉这个策略, 能用它分析问题, 找出怎样解答, 并正确列式解决。 补充对比练习 (1)小明有 6 辆玩具车,小东的玩具车比小明多 3 辆,两人一共有几辆玩具车? (2)小明 6 辆玩具车,小刚的玩具车是小明的 3 倍,两人一共有几辆玩具车?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对比:说说为什么都是求两人一共有几辆玩具车,但第 1 题先算的是 6+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