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4.《在柏林》ppt课件(含教案+视频素材).zip
教学 内容 14.14.在柏林在柏林第(1)课时 备课 日期 月 日课型新授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默读课文,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 2.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 教学 重难点 1.品味文中的词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2.领会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 效果。 教学资 源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激趣导入激趣导入】 一、回顾学法,导人新课一、回顾学法,导人新课 1.1.出示交流平台出示交流平台: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 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 穷人中的桑娜。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 象呢?我们以穷人为例来谈一谈。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 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如,关注写桑娜语言、动作、心 理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我们还可 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可以体 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 象。 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 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热心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2.请大家浏览一下交流平台,结合交流平台的提示,举例说说读小说时, 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 小说的情节、环境及小说中的人物;通过情节、环境描 写,感受人物形象) 3.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小小说在柏林 ,作者是美国的奥莱尔,看看从 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二、明确目标,自读课文二、明确目标,自读课文 1.自读提示,圈出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提示,用笔圈画出学习要求,思考: 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与你以前读过的战争作品有什么不 一样?你又是如何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2.围绕问题,学生自学。 提示:借助前面所学的阅读方法,关注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作品中人物 的命运。学生围绕导学中的问题,展开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并进行交流。 学学 习习 单单 以往同主题作品在柏林 环境战争场景 情节战斗场面 人物参战战士 我的感悟战斗场面 三、深人文本,品味表达三、深人文本,品味表达 1.抓住矛盾,品味人物。 再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关注两处矛盾冲突处,品味人物形象。 (1)老人是后备役士兵,三个儿子都在战争中死去,妻子“虚弱多病” “神志不清” ,他为什么还要“上前线”?他能不去吗? (战争给老人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妻“疯”子“亡” ,自己年事已高,本 应安享晚年,但却不得不奔赴前线。) (2)妻子被小姑娘嘲笑,老人第一次没有吱声,为什么第二次却“挺了挺 身板,开口了”? (面对两个小姑娘的浅薄与无知,第二次老人才“挺了挺身板”开口,仿 佛在叙述着一件“很平常”的事:三个儿子战死,自己还得上战场,相依为命 的妻子在疯人院度过残生。老兵那份“平静”,却在众人心中掀起狂澜一这样 的悲剧,不正是战争带来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悲剧吗?) 2.关注环境,体会表达。 出示小说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 (1)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 健壮的男子。 引导学生思考:“健壮的男子”都哪里去了?这样的场景是偶然现象吗? (环境描写引出了故事的开始,又从侧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健壮男子都 上战场打仗去了。) (2)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引发学生思考:这里的“静”仅仅是环境安静吗?与前面“随即车厢里 平静了”的“静”有什么不同? (结尾处的“静” ,是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深深的反思,反思战争的 罪恶,反思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可怕灾难。而前面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 威慑力,是外在的。) 你怎样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车厢里的人听到后备役老兵的话,内心十分震撼,可见,战争给人民 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 3.关注标题,品味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 有何深意呢? (1)补充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年 7 月 28 日1918 年 11 月 11 日)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 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 6500 万人参战,1000 多万人丧生,2000 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 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 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2)作者将小说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 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 下普通民众家庭的缩影。 4.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她究竟在数什么?体现了她怎样的心 情? (老妇人数的 “一、二、三”原来就是她的三个儿子!老兵的话更加反映 了战争的危害遍及无数家庭,年轻的人死了,老的继续打仗,被战争的残酷折 磨得神志不清的老妇人也没人照顾,但是战争还在继续。) 四、再探文题,品味主旨四、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课文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 有何深意呢?(学生自由交流) 明确: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课文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 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 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 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 阴影下的家庭的缩影。 说明反对战争不仅仅是受害国家的人民的呼声,也是战争发起国的人们的 心声。战争中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 每个人都要承受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平 的生活是多么宝贵,多么值得珍惜!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完成第 14 课语文练习册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4*14*在柏林在柏林 微小说 静、一二三微言大义 留白 蓄势铺陈 教学 反思 14. 在柏林 第1课时 14141414. . . . 在在在在柏林柏林柏林柏林 请大家浏览一下交流平台,结合交 流平台的提示,举例说说读小说时,我 们应该关注什么? ( 小说的情节、环境及小说中的人物; 通过情节、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小小说 在柏林,作者是美国的奥莱尔 ,看看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自读提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提示, 用笔圈画出学习要求,思考: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 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与你以前读过的战争作品有 什么不一样?你又是如何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 静得可怕”? 2.围绕问题,学生自学。 提示:借助前面所学的阅读方法,关注小说 的情节、环境以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学生围绕 导学中的问题,展开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并 进行交流。 以往同主题作品在柏林 环境战争场景 情节战斗场面 人物参战战士 我的感悟战斗场面 学 习 单 (1)老人是后备役士兵,三个儿子都在战争中 死去,妻子“虚弱多病”“神志不清”,他为什么 还要“上前线”?他能不去吗? 1.抓住矛盾,品味人 物。 (战争给老人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妻“疯”子 “亡”,自己年事已高,本应安享晚年,但却不 得不奔赴前线。) (2)妻子被小姑娘嘲笑,老人第一次没有吱声 ,为什么第二次却“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面对两个小姑娘的浅薄与无知,第二次老人才“挺了 挺身板”开口,仿佛在叙述着一件“很平常”的事:三个 儿子战死,自己还得上战场,相依为命的妻子在疯人院度 过残生。老兵那份“平静”,却在众人心中掀起狂澜一这 样的悲剧,不正是战争带来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悲剧吗?) 关注环境,体会表达 (1)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 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思考:“健壮的男子”都哪里去了?这样的场 景是偶然现象吗? (环境描写引出了故事的开始,又从侧面表现了 战争的残酷:健壮男子都上战场打仗去了。) (2)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思考:这里的“静”仅仅是环境安静吗?与前面“随 即车厢里平静了”的“静”有什么不同? (结尾处的“静”,是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 们深深的反思,反思战争的罪恶,反思战争给人 民带来的可怕灾难。而前面的“静”只是基于老 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 你怎样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 静得可怕? (车厢里的人听到后备役老兵的话,内 心十分震撼,可见,战争给人民的身体和心 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关注标题,品味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 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 有何深意呢? 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战争过程主 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 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 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 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 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资料:第一次世 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 国之间的战斗。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 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 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 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作者将小说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 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 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 一家,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普 通民众家庭的缩影。 (老妇人数的 “一、二、三”原来就是她的 三个儿子!老兵的话更加反映了战争的危害遍及无 数家庭,年轻的人死了,老的继续打仗,被战争的 残酷折磨得神志不清的老妇人也没人照顾,但是 战争还在继续。) 4.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她究竟在 数什么?体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课文的背景置于这列 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 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 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 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的家庭的缩影。 说明反对战争不仅仅是受害国家的人民的呼声,也是战争发起国 的人们的心声。战争中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 每个人都要承受战争 带来的苦难,和平的生活是多么宝贵,多么值得珍惜! ) 课文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 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学生自由交流) 完成第14课语文练习册 14*在柏林 微小说 静、一二三微言大义 留白 蓄势铺陈
收藏
编号:158824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0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7-17
2
文币
- 资源描述:
-
教学 内容 14.14.在柏林在柏林第(1)课时 备课 日期 月 日课型新授执教人 教学 目标 1.默读课文,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 2.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 教学 重难点 1.品味文中的词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 2.领会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 效果。 教学资 源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激趣导入激趣导入】 一、回顾学法,导人新课一、回顾学法,导人新课 1.1.出示交流平台出示交流平台: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 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 穷人中的桑娜。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 象呢?我们以穷人为例来谈一谈。读小说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 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如,关注写桑娜语言、动作、心 理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我们还可 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可以体 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 象。 穷人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 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热心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2.请大家浏览一下交流平台,结合交流平台的提示,举例说说读小说时, 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 小说的情节、环境及小说中的人物;通过情节、环境描 写,感受人物形象) 3.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小小说在柏林 ,作者是美国的奥莱尔,看看从 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二、明确目标,自读课文二、明确目标,自读课文 1.自读提示,圈出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提示,用笔圈画出学习要求,思考: 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与你以前读过的战争作品有什么不 一样?你又是如何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2.围绕问题,学生自学。 提示:借助前面所学的阅读方法,关注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作品中人物 的命运。学生围绕导学中的问题,展开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并进行交流。 学学 习习 单单 以往同主题作品在柏林 环境战争场景 情节战斗场面 人物参战战士 我的感悟战斗场面 三、深人文本,品味表达三、深人文本,品味表达 1.抓住矛盾,品味人物。 再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关注两处矛盾冲突处,品味人物形象。 (1)老人是后备役士兵,三个儿子都在战争中死去,妻子“虚弱多病” “神志不清” ,他为什么还要“上前线”?他能不去吗? (战争给老人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妻“疯”子“亡” ,自己年事已高,本 应安享晚年,但却不得不奔赴前线。) (2)妻子被小姑娘嘲笑,老人第一次没有吱声,为什么第二次却“挺了挺 身板,开口了”? (面对两个小姑娘的浅薄与无知,第二次老人才“挺了挺身板”开口,仿 佛在叙述着一件“很平常”的事:三个儿子战死,自己还得上战场,相依为命 的妻子在疯人院度过残生。老兵那份“平静”,却在众人心中掀起狂澜一这样 的悲剧,不正是战争带来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悲剧吗?) 2.关注环境,体会表达。 出示小说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 (1)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 健壮的男子。 引导学生思考:“健壮的男子”都哪里去了?这样的场景是偶然现象吗? (环境描写引出了故事的开始,又从侧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健壮男子都 上战场打仗去了。) (2)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引发学生思考:这里的“静”仅仅是环境安静吗?与前面“随即车厢里 平静了”的“静”有什么不同? (结尾处的“静” ,是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深深的反思,反思战争的 罪恶,反思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可怕灾难。而前面的“静”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 威慑力,是外在的。) 你怎样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车厢里的人听到后备役老兵的话,内心十分震撼,可见,战争给人民 的身体和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 3.关注标题,品味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 有何深意呢? (1)补充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年 7 月 28 日1918 年 11 月 11 日)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 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 6500 万人参战,1000 多万人丧生,2000 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 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 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2)作者将小说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 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一家,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 下普通民众家庭的缩影。 4.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她究竟在数什么?体现了她怎样的心 情? (老妇人数的 “一、二、三”原来就是她的三个儿子!老兵的话更加反映 了战争的危害遍及无数家庭,年轻的人死了,老的继续打仗,被战争的残酷折 磨得神志不清的老妇人也没人照顾,但是战争还在继续。) 四、再探文题,品味主旨四、再探文题,品味主旨 课文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 有何深意呢?(学生自由交流) 明确: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课文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 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 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 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 阴影下的家庭的缩影。 说明反对战争不仅仅是受害国家的人民的呼声,也是战争发起国的人们的 心声。战争中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 每个人都要承受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平 的生活是多么宝贵,多么值得珍惜!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完成第 14 课语文练习册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4*14*在柏林在柏林 微小说 静、一二三微言大义 留白 蓄势铺陈 教学 反思 14. 在柏林 第1课时 14141414. . . . 在在在在柏林柏林柏林柏林 请大家浏览一下交流平台,结合交 流平台的提示,举例说说读小说时,我 们应该关注什么? ( 小说的情节、环境及小说中的人物; 通过情节、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小小说 在柏林,作者是美国的奥莱尔 ,看看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自读提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提示, 用笔圈画出学习要求,思考: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 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与你以前读过的战争作品有 什么不一样?你又是如何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 静得可怕”? 2.围绕问题,学生自学。 提示:借助前面所学的阅读方法,关注小说 的情节、环境以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学生围绕 导学中的问题,展开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并 进行交流。 以往同主题作品在柏林 环境战争场景 情节战斗场面 人物参战战士 我的感悟战斗场面 学 习 单 (1)老人是后备役士兵,三个儿子都在战争中 死去,妻子“虚弱多病”“神志不清”,他为什么 还要“上前线”?他能不去吗? 1.抓住矛盾,品味人 物。 (战争给老人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妻“疯”子 “亡”,自己年事已高,本应安享晚年,但却不 得不奔赴前线。) (2)妻子被小姑娘嘲笑,老人第一次没有吱声 ,为什么第二次却“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面对两个小姑娘的浅薄与无知,第二次老人才“挺了 挺身板”开口,仿佛在叙述着一件“很平常”的事:三个 儿子战死,自己还得上战场,相依为命的妻子在疯人院度 过残生。老兵那份“平静”,却在众人心中掀起狂澜一这 样的悲剧,不正是战争带来千千万万普通家庭的悲剧吗?) 关注环境,体会表达 (1)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 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思考:“健壮的男子”都哪里去了?这样的场 景是偶然现象吗? (环境描写引出了故事的开始,又从侧面表现了 战争的残酷:健壮男子都上战场打仗去了。) (2)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思考:这里的“静”仅仅是环境安静吗?与前面“随 即车厢里平静了”的“静”有什么不同? (结尾处的“静”,是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 们深深的反思,反思战争的罪恶,反思战争给人 民带来的可怕灾难。而前面的“静”只是基于老 人眼光的威慑力,是外在的。) 你怎样理解“车厢里一片寂静, 静得可怕? (车厢里的人听到后备役老兵的话,内 心十分震撼,可见,战争给人民的身体和心 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关注标题,品味主旨 文章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 上的事,而课文的题目取为在柏林 有何深意呢? 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战争过程主 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 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 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 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 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资料:第一次世 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 国之间的战斗。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 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 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 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作者将小说的背景置于这列由柏 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 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后备役老兵这 一家,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普 通民众家庭的缩影。 (老妇人数的 “一、二、三”原来就是她的 三个儿子!老兵的话更加反映了战争的危害遍及无 数家庭,年轻的人死了,老的继续打仗,被战争的 残酷折磨得神志不清的老妇人也没人照顾,但是 战争还在继续。) 4.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她究竟在 数什么?体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首先,柏林是这场战争的策源地。作者将课文的背景置于这列 由柏林开出的列车上,可以想见,遭受到残酷战争的不仅仅是列车上 后备役老兵这一家,老妇人由痛心到绝望到疯狂的心路历程,后备役 老兵抛家弃妻的无奈和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这是战争中一个家庭 的毁灭,更是千万个笼罩于战争阴影下的家庭的缩影。 说明反对战争不仅仅是受害国家的人民的呼声,也是战争发起国 的人们的心声。战争中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 每个人都要承受战争 带来的苦难,和平的生活是多么宝贵,多么值得珍惜! ) 课文叙述的是一列驶出柏林的列车上的事,而课文的题 目取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学生自由交流) 完成第14课语文练习册 14*在柏林 微小说 静、一二三微言大义 留白 蓄势铺陈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4.《在柏林》ppt课件(含教案+视频素材).zip》由用户(TECH)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在柏林
统编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柏林
ppt
课件
教案
视频
素材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