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17课时).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17课时).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苏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一 单元 三位数 一位数 教学计划 全部 教案 17 课时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及全部教案(共 17 课时) 本册教材总要求本册教材总要求: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与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数与代数部分。 二年级下册已经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册教科书教学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结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 教材还安排了“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 际问题,以及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 一步积累对显
2、示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认识,加深对相关运算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 拓展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从而更好地感受计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两、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中, 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可以用除法和加减法解决的、 简单的两步计算 实际问题之外,还安排了除法的验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用乘法验算除法,既有 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 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提高计算的水平, 为继续 学习打好基础。 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特色内容。在学生积累了一些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以后, 本册教材安排的是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出发 展开思考, 并在
3、条件与问题之间建立起适当的联系, 从而解决问题。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学生原有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将得到适当提升,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 到相应的提高。 “探索规律” 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册教材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间隔排 列的两类事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发展初步的 推理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认识分数”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学会借助直观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简单的分数的加、减法。此外,考虑到学习难 度、与一些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以及学生日程生活经验的积累情况和认识发展水
4、平,所以把 千克和克安排在本册教学。 图形与几何部分。本册教科书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一共安排了两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 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长方形、 正方形的基本特 征及其周长计算方法。 这个单元是学生较为系统地认识平面图形、 学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 计算的起始单元。一方面,学生为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积累一些 探索平面图形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的经验, 从而逐步提高探索学习的能力。 第六单元安排学 生认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 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另一方面使他们初步感受图形运动与变
5、化的一些基本方式和 特点,拓展观察、分析现实空间与平面图形的视角,逐步增强空间观念。 综合与实践部分。本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综合与实践活动。第一次结合第三单元长方 形和正方形安排周长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操作 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及其计算方法的认识,提高测量、计算和估计不同平面图 形周长的能力。第二次结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安排多彩的“分数条”, 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等分数的含 义,感受这些分数与 1 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他们在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 不断增强问题意识。 此外,本册教科书
6、没有安排独立的“统计与概率”教学单元,但注意结合数与代数、图 形与几何两部分内容, 择机让学生经历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 帮助他们进一步丰富统 计活动经验,体会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第 1 页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三(5)班和三(6)班分别有学生 46 人和 47 人。上学期期末学业情况如 下: 两班学生总体学习风貌尚可,大部分同学对基本知识掌握情况较好。 两班对比, 5 班学生后进生相对少,但稳定突出的不多,容易波动;6 班后进生较多,稳定 突出的也相对多点。根据上述情况,本学期要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分层培养 计划如下: 拓展名单: 培优名单: 补差名单: 第 1
7、页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总第课时上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3 页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除法的意义;会计算表内乘除法,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 力、观察分析能力、同伴交流的能力,有了一定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 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
8、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 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整百、整十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以估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学习单课件、学习单 素材选择素材选择:教学例题、口算算理、估算算理教学例题、口算算理、估算算理 问题设计问题设计: 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如何正确口算和估算。 教学组织教学组织 : 一、复习旧知一、复习旧知 展示一下你的计算能力! 1. 算一算: 383356289742 提问:在口算这些题时你们都是想的什么?(乘法口诀) 比如,看到23,就想到二三得六。 2. 摆一摆: 23 表示什么?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学生上
9、黑板摆) 二、情境探究,明晰算理二、情境探究,明晰算理 1. 整十数乘一位数 (1)出示情境 (2)提问:怎样列出乘法算式?(板书:203) (3)摆一摆:你能也用小棒摆一摆图图买玉米的情况吗?(学生上黑板摆) (4)讨论算理:203 等于多少,怎么想呢?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伴听你! (小组讨论) 交流方法:20202060 2个十乘3得到6个,是60。 236,20360 板书明确算理:20360 2个十6个十 小结:小朋友运用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思考算出20360,真会学习! 2. 整百数乘一位数 (1)出示:3 箱樱桃,每箱 200 个。 一共有多少个? 第 1 页 (2)学生列式。 (板
10、书:2003600) 提问:2003600,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2003600 2 个百6 个百 (3)提问:如果 8 箱呢?你又是怎么算的呢? (4)读一读:236203602003600 小结:它们分别是一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一位 数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 (揭示课题) 3.估算 1.出示:来到了水果店。 问题: (1)200 元买 4 箱西瓜够不够? 分析:什么情况是够?什么情况是不够呢? 小组内讨论方法。 交流:把 48 看作 50,504200,484200,200 元够了。 问题: (2)300 元够买 5 箱
11、哈密瓜吗?为什么? 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书本上,然后同桌交流。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情况预测:把 62 看作 60,560=300,562300,300 元不够。 3.补充:在里填上“”或“”号。 339 120526 300658300727210 学生比较时说说怎么想的? 三、课堂小结,畅谈收获三、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1.谈话:今天我们学会了哪些新本领?全班交流。 2.小结:有了这些新本领,小朋友们不仅学会计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甚至整千 数、整万数乘一位数,还能利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谈话:小朋友们,挑战屋到了,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 算一算,比一比
12、4236 402360 40023600 第一组由学生逐条口算,并说算法。 引导:观察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计算每组的下面两题,都可以先算第一题,然后在得数后面添0。 每组题在计算时都用到同一句口诀。 5800 学生口答得数。 猜一猜:根据前面两组的规律,猜一猜它上面的两个算式是什么? 引导观察:我们再横着看一看,又有什么发现? 发现:第一行都是一位数乘一位数,第二行是整十数乘一位数,第三行都是整百数乘一 位数。 580400 积的末尾有一个 0 是算出来的,一个 0 是添上去的。 小结:整十数乘一位数,积的末尾可能有一个 0,也可能有两个 0。整百数乘一位数积 第 1 页 的末尾可能
13、有两个 0,也可能有三个 0。 47 要求:你能给 47 找找算式朋友吗? 学生回答:407,470,4007,4700,40007,40070 观察: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计算时都是先用口诀“四七二十八” ,再添 0。 ) 总结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0=0 00=00 2. 算一算,想一想 106407330 904660250 100988007009 3.想想做做第 4 题。 1 时=()分1 分=()秒 2 时=()分5 分=()秒 9 时=()分8 分=()秒 独立完成,后交流怎么想的。 4.想想做做第 5 题 说说题目中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独立列
14、式解答,后交流:明确求的是 3 个 500 相加是多少。 5.想想做做第 6 题 学生独立解答:说清楚解题思路。 交流时追问:672 表示什么意思?得数大约是多少?比 420 多还是少,为什么? 6. 想想做做第 7 题 (1)审题并交流:表格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独立思考,写下想法,组内交流。 交流:1983 大约 600,不需要付 1000 元,所以不是买的普通列车票。 3123 大约 900,并且比 900 多一些,所以买的是特快列车票。 4053 大约 1200,比 1000 多,所以不是买的动车组列车票。 补充:假如要买普通列车票,带600元够吗?为什么? 假如买
15、动车组列车票,带1200元够吗?为什么? 追问:198接近2003=600元,是够的,405接近400,4003=1200元,为什么不够 呢? 小结:估算的时候还要关注把这个数看大了,还是看小了。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倍的认识倍的认识 第 1 页 总第课时上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6 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倍”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知道“倍”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2.在沟通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理解并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16、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倍”的含义。 2.列除法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建立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认识,沟通“倍”与除法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能熟练计算表内乘除法,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用除法来 计算,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彩纸条课件、彩纸条 素材选择素材选择:单位单位 1 1 是谁是谁 问题设计问题设计: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倍的含义是什么? 教学组织教学组织 一、操作感悟两个量比较的不同情况一、操作感悟两个量比较的不同情况 1. 观察感受。 出示:例
17、 3 主题图。 指出:这是三(2)中队的花坛,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条件? 要求:你能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吗?请任意选择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比比 谁提的问题多! 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过渡:每两个量之间除了有这样的相差关系之外,是不是还存在着其他的关系呢?让我 们先研究一下黄花和蓝花的朵数(黑板贴图片) ,仔细观察这两个数据,如果把两朵蓝花看 成一份的话(圈出蓝花) ,那黄花呢? 明确:6 里面有 3 个 2。 验证: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圈一圈、看一看(教师在黑板上圈) 。 小结:看来,两个量比较,也会有这样的几个几的关系。 (板书:几个几) 2. 操作发现。 要求:是不是只有 2 和
18、 6 有这样的几个几的关系存在呢?其他的两个数量之间是否也 会有这样的几个几的情况呢?我们也来圈一圈,看一看好吗? 学生操作,要求:如果你也找到了几个几,就在序号上面打个五角星, 交流:你为什么在这几组数据上打五角星呢?(都有几个几) 质疑:最后一幅图呢?(发现不是正好,有多余的) 小结:两个量比较,有的正好有几个几,有的没有正好几个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重点来研究像这样正好有几个几的情况。 二、二、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倍倍“的含义的含义 1.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回到主题图的蓝花和黄花图) ,从图上我们知道, 第 1 页 蓝花有 2 朵,把 2 朵看成一份,黄花就
19、有这样的 3 份,也就是黄花有 3 个 2 朵,就可以说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3 倍。 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倍的认识” 。 (板书) 2. 提问: (蓝花和红花图)谁是谁的几倍呢?你也能像这样完整地说一说吗? 交流:纠正语言表达。剩下两幅图,同桌一人选一幅说给同桌听。 小结:两个量比较,可以从相差关系的角度求它们的相差数,如果两个数据有几个几的 情况存在时,我们还可以从倍数关系的角度求它们的倍数。 三、发现求倍数可以列除法算式三、发现求倍数可以列除法算式 1. 画图小游戏! (1)第一行画 3 根,第二行画 12 根。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几倍?想想怎样画就能 让别人一目了然呢?
20、学生画,收集对比资源(没有圈的和圈的) 。 交流:哪一种方法能一眼看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呢? 明确:圈一圈,就看的更清楚了。学生修改自己的作业纸。 (2)第一行画 5 根小棒,第二行你准备画的是第一行的几倍呢?把你的想法画出来。 呈现学生各种情况(投影仪上展示) :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第二行画了几个 5,第二行的根数就是第一行的几倍。 (3)质疑:如果想知道 45 根是 5 根 的多少倍?你有什么办法吗? 追问:画图能够解决,但是觉得怎样?(太麻烦)怎么办?(列算式) 呈现有单位名称的资源。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明确:要求 45 根是 5 根的几倍?就是求 45 里面有几个 5? 追问:每个
21、数表示什么意思? 纠正: “倍”不是一个具体数量的单位,而是两个数量比较后的结果,表示的是两个量 之间的一种关系,所以这个倍不是单位名称,不要写。 2. 小结:当数据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圈圈画画的方法发现谁是谁的几倍,当数 据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又找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那就是列除法算式计算,真方便! 3. 提问:那我们刚刚解决的这些问题中,你也能列算式来解决吗? 四、本课小结四、本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同桌讨论) 明确:如果两个量之间有几个几的情况存在,我们既可以求相差数,也可以求倍数。通 过这节课的学习,给我们的思维又打开了一扇窗,你感受到了吗?课后,大家也可以去找两
22、 个数量,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去比一比! 课堂检测课堂检测 : 1. 编题练习 过渡:今天我们又认识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 的实际问题。 呈现:妈妈今年 36 岁,小明今年 9 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会解决吗? 学生口头列式计算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要求:小朋友们,你也能编出一些含有这种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吗?同桌之间,一个 小朋友说三句话,另一个小朋友列式计算。 (同桌讨论) 2. 提问题练习 出示:想想做做第 4 题中的两个条件。 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如果要把它们比一比,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交流:学生口述问题与算式。 第 1 页 小结:根据这两个条件,
23、我们可以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 3. 综合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 13 题。 :想想做做第 1 题 指导学生圈一圈, 说一说。 重要的是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要知道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必须要知道这个数中有几个这样的数。 :想想做做第 2 题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列式计算。 :想想做做第 3 题 要求学生先连一连,然后在根据情况填空。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除法来进行计算? (就是求 10 里面有几个 2 和 12 里面有几个 4) 第 1 页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倍的认识练习课倍的认识练习课 总第课时上课日期 教学
24、内容教学内容 教材第 6 页“想想做做”的第 59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利用对倍的认识,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掌握这类应用题的一般结构,知道这类题一般的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合理选择、组合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自编题目自编题目 素材选择素材选择:书上练习和自编题目书上练习和自编题目 问题设计问题设计:倍是什么意义?倍是什么意义? 教学组织教学组织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112 里面有几个 3?56 里面有几个 7?72 里面有几个 9?
25、 2 ()是()的()倍。为什么? 3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呢?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呢? 指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这个数里面有几个这样的数,就是几个几个 分,用除法计算。 二、教学新课二、教学新课 1练习一第 6 题。 (1) 出示第 6 题的线段图: 估算:第一根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根的几倍?你是怎么估计的? 学生:用手指比划,先比划一下第二段的长度,再以第二条线段的长度去比划第一条线 段,看看有几个这样的长度,就是几倍;学生大约测量一下第二条线段的长度,然后去估测 第一条大约多少长,在计算出第一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