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一》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 上传人(卖家):阳光灿烂杨老师
  • 文档编号:157686
  • 上传时间:2019-08-25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351.4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一》优质课教学设计.doc》由用户(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语文园地 一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一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园地 优质课 教学 设计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新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语文园地 一1.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交流“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联想,体悟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2.能体会排比句的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习运用排比句把景物写生动、写具体。3.体会分号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4认识路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5背诵并积累古诗过故人庄,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同学之间的美好情感。重点1.回顾本组课文,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2.体会排比句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感悟古诗过故人庄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2、1.在阅读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联想,体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2.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插图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1.交流平台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一原则,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阅读时要读进去想开去”,即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联想,从课内联想到课外。2词句段运用把握教材特点,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

    3、享受学习的愉悦,逐步提高语文素养。(1)多种形式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尝试仿写这样的句子,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2)通过对比朗读含有分号的句子,体会分号在排比句和说明性文字中不同的用法。(3)“语文即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路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3日积月累“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这首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领悟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1.预习提纲(1)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观察花卉,搜集老舍先生写的文章以及其他作家描写草原风光的作品读一读。(2)学生走上街头,认路牌,拍下印象最深的路牌,准备在课堂上交流。2.多媒体课件各种

    4、花卉照片,古诗过故人庄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领悟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2.能体会排比句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习运用排比句把景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方法。3体会分号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4认识路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一、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3.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的阅读成果和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课件出示:阅读时,要从所读内容想开去:(以丁香结为例)“小小的花苞圆圆

    5、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样子)“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颜色)“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气味)4.想一想:你在生活中还见到了哪些植物?它们什么样子?什么颜色?有什么气味呢?小组内讨论、交流。5.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看到的植物。仿照课文说说它们的样子、颜色、气味。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选代表全班交流汇报。6.全班交流,评价。(是否说出了植物的特点,表达是否清楚、完整)7.教师小结:阅读时,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课件出示:阅读时,要从所读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8

    6、.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 阅读时,要从所读内容想开去:如,联想到其他描写草原的句子: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漫流。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摘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推荐书目:老舍的茶馆骆驼祥子等。9.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草原的优美的句子,同桌互读,小组内欣赏。选取优美句段在全班展示。10.教师小结:阅读时,不仅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还要能从课文内容中联系到更多。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景物更加有生气、有神韵。通

    7、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还了解了写景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的方法,可以运用到今后的习作中。课件出示:1.阅读时,要从所读内容想开去。2.从课内联系到课外。(移情体验,融入感受)【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这一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阅读的方法:阅读文章时,要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要能从课文内容中联想到更多。在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时,有意识地由课本延伸开去,从一篇到多篇,从课内至课外,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把学生真正引导到读书的快车道上。二、词句段运用(一)排比句1.自由读题,思考:这些排比句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这样

    8、写有什么好处。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3.品读第一句,课件出示: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1)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特点?从中你发现了什么?(2)说一说: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评议是否恰当。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归纳: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排比句,诗人借花来表达人间真挚美好的情感。(3)议一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预设1: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面上看是写芳香的花儿,实际是诗人借花喻人。预设2:诗人用花的语言写了花的用途,排比句使语言描写更生动,富有诗意。(4)教师小结:诗人纪伯伦用排比的句式

    9、来叙述花,写出了花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使得语句更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气势。4.品读第二句,课件出示:对比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1)对比读,议一议: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交流讨论。(第一句是排比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2)出示课前收集的漓江的图片,图文印证,概括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3)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品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好处。(4)教师小结: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形象、具体地

    10、描绘出了漓江水的特点。(5)仿写:在品读中相机进行仿写训练。课件出示:仿写:校园的花真多啊,;校园的花真艳啊,;校园的花真美啊,。5.品读第三句,课件出示: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1)学生自学,做批注,和同学讨论感受,体会排比句的精妙之处。(2)全班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排比句,突出了野花的美和多)(二)分号1.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1)读一读: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2)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分别写了什么?(3)议一议:句中的分号有什么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课件

    11、出示:(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评价对分号的理解是否正确。4.教师相机归纳:第一句是排比句,分号表示一个停顿,分隔两个或三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第二句写了风形成的原因,所以用分号把两种并列的现象“空气热、空气冷”分隔开。(三)路牌1.课件出示:2.学生自由认读路牌,想一想

    12、: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预设1:路牌的作用是告诉人们地点。预设2:路牌由拼音、汉字和路程公里数三部分组成。预设3:路牌的每个拼音字母都是大写。4.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你见过的路牌是什么样的?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路牌的照片,同桌互读,还可以请别的同学一起来认一认。5.比一比:看谁认得的路牌多。6.想一想:我们的姓名该怎样写呢?学生讨论交流。师指名发言并归纳:姓名的首字母要大写,其他的字母小写。7.教师小结:路牌清楚地告诉了人们地点,认识路牌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读路牌。注意路牌的拼音字母全部要大写,写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只需要首字母大写就行了。【设计意图】词句段运用的环节设置了三

    13、道题目,分别指向“排比句”“分号”和“路牌”。前两道题目,旨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熟练运用分号把并列关系的分句分隔开,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这一环节,重在教会学习的方法,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在自读自悟中,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分号在并列句式中的作用,最后在“读写结合”的环节中,学生学以致用。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向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第三道题目,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认路牌,构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达到训练的目的。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插图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初

    14、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3.通过朗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美好情感。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写景名诗。诗人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写出了旅途中的愁思。让我们一起背一背吧!(学生诵读古诗宿建德江。)2.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孟浩然的名篇过故人庄,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呢?从这首诗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让我们走近孟浩然,追随他的脚步去看一看吧。3.释题:“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过:拜访。故人:老朋友。“过故人庄”即到村庄拜访老朋友。这首诗是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被

    15、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做客时写的。【设计意图】由学过的古诗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读题、释题的过程中,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把学生引入古诗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古诗过故人庄,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把不懂的词语圈出来,借助注释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强调“还()”的读音)(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轮流当小老师,领读、评价同桌读得是否正确、流利。(3)指名朗读,教师随机抽选同学朗读全诗。

    16、(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4)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课件出示: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5)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诗的节奏。(读诗的时候,语速稍慢,略拖音,读出诗的韵味和节奏。)2.理解词语。(1)读了古诗,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呢?学生提出疑问。预设:“具”“鸡黍”“开轩”“郭外斜”等。(2)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归纳学法:可以采用查字典、联系生活经验、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方法来理解古诗中难懂字词的意思。课件出示:故人:老朋友。开轩:开窗户。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把酒:端着酒具

    17、,指饮酒。邀:邀请。还:返回,回来。合:环绕。就菊花:饮菊花酒。就,靠近。3.借助注释或课文插图,理解诗意。(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学生交流,归纳板书:做客访友。(2)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3)教师小结:借助注释、借助课文插图,我们可以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通过“自读、齐读、划节奏读”等环节,学生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诗的节奏和味道。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理解诗意,渗透读诗学法的指导。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你从哪里体

    18、会到的?2.品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1)指名读诗句。(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么样?(开心、高兴)(3)指导读好这两句诗,读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语气轻快,语速稍快。)3.品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读了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组交流归纳: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风景真美啊!(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诗,读出赞叹之情。(语气轻柔,重读“合”“斜”。)4.品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指名读。(2)读了这两句诗,你体会到什么?(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琐事。)(3)看

    19、图理解“桑麻”。(课件出示:桑麻的图片。拓展古时候“桑麻”的作用、“桑麻”可以制作出来的东西。)(4)根据文中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些什么?(5)学生自己完成,交流:预设1:这么丰富的菜肴,真是太感谢你啦!预设2: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应该是个丰收年。预设3:欢迎你下次再到我家做客。(6)教师小结:想象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和好友亲切交谈的情景。是啊,深情厚谊只在淡淡的几句闲谈农事中,只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中。5.品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指名读。(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些什么呢?和同桌互相交

    20、流。(4)指导诵读这句诗,读出“依依不舍”之情。(5)教师小结: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还有什么让诗人留恋不已,与友人相约重阳日再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地诵读、对话、品悟、想象画面,让学生体会诗中描写的田园风光,感受孟浩然和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四、熟读成诵,拓展阅读1.孟浩然的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齐背古诗过故人庄。)2.学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大家不禁陶醉在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之中,陶醉在这迷人的田园风光里。其实古诗中还有许多田园诗,我们曾经学过两首,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清平乐村居和四时田园杂兴。老

    21、师再给大家推荐几首诗,课后读一读,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试着把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游记。(推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建的雨过山村)【设计意图】积累古诗,首先需要理解古诗,通过学生的质疑,确定学生对诗意理解的起点。借助课文插图和查字典理解难懂的字词,多种形式地朗读,引导学生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通过“自学提示”提出自学的要求,重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表达。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2.渗透学法的指导。学法的指导贯穿教学始终。如:教师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仿写排比句,说说认识的路牌等。教学古诗过故人庄时,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诗的意境。教师教给学生方法,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3.重视“语用”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阅读教学不能只教课文内容,而应教课程内容。本节课注重“语用”的训练,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努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第 14 页 共 1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语文园地 一》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57686.html
    阳光灿烂杨老师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