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真题)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上传人(卖家):xingfei169
  • 文档编号:157583
  • 上传时间:2019-08-25
  • 格式:DOC
  • 页数:21
  • 大小:1.6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真题)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xingfei1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真题 2019 北京市 中考 语文试题 解析 下载 _中考真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 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

    2、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 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 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载(zi) 载(zi)B. 载(zi) 载(zi)C. 载(zi) 载(zi)D. 载(zi) 载(

    3、zi)2. 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_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3. 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

    4、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A. 【甲】句号 【乙】句号B. 【甲】句号 【乙】分号C. 【甲】冒号 【乙】句号D. 【甲】冒号 【乙】分号4. 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路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右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内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_。5. 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

    5、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束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_。【甲】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乙】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丙】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6. 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向同学们征集图文资料。阅读同学们的来稿,完成下列小题。(1)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碑林是中国书法的宝库。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幅西安碑林书法

    6、图片。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皇甫诞碑 怀素千字文选帖 争座位帖 熹平石经选帖A. 皇甫诞碑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B. 怀素千字文的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C. 争座位帖的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D. 熹平石经的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2)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B每当想到张骞、郑和、马可波罗等奔波于丝绸之路的先贤,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C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却依然像璀璨的珍

    7、珠,弥足珍贵。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响和平、繁荣、文明的新乐章。(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驼铃 ,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 ;波涛 ,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 。A滚滚 欧亚 悠悠 乾坤 B滚滚 乾坤 悠悠 欧亚C悠悠 欧亚 滚滚 乾坤 D悠悠 乾坤 滚滚 欧亚【答案】1. (1)C(2)D 2. 唐 3. A 4. 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共享精品文物,交流互鉴。 5. 【丙】 6. (1)C(2)A(3)C【解析】【1题详解】(1)“载”是一个多音字,zi:词语中“载”字有载物或有“承载”、

    8、“又”、“充满(道路”之意。如:载歌载舞(又、有之意)、载客(承载之意)。读zi:词语中“载”字有记录或年的意思时读。如:刊载(记录)、一年半载(年)。据此判断“载着”应读zi,“载入”应读“zi” 。故选C。(2)此题需要识记“沟通”的意思是“使两方能通连”,“延续”的意思是“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处表现两国的交流互通,应是“沟通”;处表示将辉煌的历史继续下去,应是“延续”。应选D。【2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和古诗的积累。唐代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据此作答。【3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用法。“这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

    9、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交代了本次展览会的主要内容,后面的句子是对展品的介绍,所以甲处应用句号。乙处前面三个分句分别介绍从三个方面介绍展品,“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对全段的总结,所以乙处也应使用句号。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根据图片中的文字,可知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展现丝路各国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各国之间文明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题干中给出“殊方”是他乡、异域的意思,那么“共享”就是共同享受,要享受的是各国的文明。据此作答。【5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衔接。根据语段介绍的内容,突出的是展品多,而且空格前一

    10、句“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也表现了这一点,所以总结句的主语应是“这些精美文物”。故选丙句。【6题详解】(1)此题考查的是对书法作品的赏析。C有误,从图片来看,这是行书字体,但是“端庄”是楷书的特点,表述有误。(2)本题考查修辞与词语运用正误的判断。A项中“扣人心弦”意思是“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所以用在此处不合适。故选A。(3)首先从“驼铃”可以确定应该是搭配“悠悠”,“波涛”搭配“滚滚”。然后上联是从空间角度说的,下联是从时间角度写的。故选C。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7.默写(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_”(论语子张)(2)莫笑农家腊酒浑,_

    11、。山重水复疑无路_。(陆游游山西村)(3)在北海公园里游览,当你看到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五龙亭,你能联想到的带有“亭”(或“楼”“阁”)字的一句古诗是_”。(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北海公园五龙亭【答案】 (1). (1)仁在其中矣 (2). (2)丰年留客足鸡豚 (3). 柳暗花明又一村 (4). (3)孤山寺北贾亭西【解析】【7题详解】需要注意“仁”的书写。根据意思“仁”是儒家推崇的思想。【8题详解】需要注意“豚”的书写。【9题详解】从积累的古诗中找出带有“亭”(或“楼”“阁”)的古诗。示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

    12、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8. 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_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的人生态度。9.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答案】8. (1). 宦游人 (2). 不舍、依依惜别 (3

    13、). 乐观豁达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解析】8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诗的理解。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离别意”写出了两人共同的境遇。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同是宦游人”宽解友人。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

    14、,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据此理解作答。【9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

    15、,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点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

    16、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7、。【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举于市 举一反三 举足轻重 轻举妄动B. 人恒过 过目不忘 悔过自新 言过其实C. 衡于虑 不足为虑 深思熟虑 处心积虑D. 征于色 声色俱厉 眉飞色舞 喜形于色11.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

    18、安乐也。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12. 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链接材料一】赵襄子攻瞿,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19、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链接材料二】(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注: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翟(d)春秋时期的国家。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抟(tun)饭捏成团的饭。虞考虑,防范。从同“纵”。罄(qng)用尽,消耗殆尽。干戈不戢(j)战事终年不休。殒(yn)死亡。【答案】10. D 11. B 12. (1)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

    20、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2)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A:被选拔/提出/举动、向上抬/行动。B:犯过错/经过/过错/超过。C:思虑/忧虑/考虑/思虑。D:都是“脸色、神态”的意思。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甲:“有做不完的事”表述有误,应该是“使他做事不顺”。故选乙。【12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迁移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是“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材料一中“襄子方食抟饭,

    21、有忧色”“ 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是忧患的体现。材料二中“恃其富强,不虞后患”最后落得失败的下场,是死于安乐的体现。据此作答。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

    22、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材料一:赵襄子派新稚穆子攻打翟国,攻下了左人城、中人城。新稚穆子派使者回来报告襄子,襄子正在吃持成财的饭,听了以后,脸上现出忧愁的神色。身边的人说:“一下子攻下两座城,这是人们感到高兴的事,现在您却忧愁,这是为什么呢?”襄子说:“长江黄河涨水,不超过三天就会退落,疾风暴雨不能整天刮整天下。现在我们赵氏的品行,没有丰厚的蓄积,一下子攻下两

    23、座城,灭亡恐怕要让我赶上了!”孔子听到这件事以后说;“赵氏大概要昌盛了吧!”忧虑是昌盛的基础,喜悦是灭亡的起点。材料二:(隋炀帝)不过是依仗国家富强有恃无恐,而不考虑后患。他驱使百姓顺从自己的奢欲,搜刮全天下的财物尽情挥霍,挑选全国的美女,往域外探寻珍宝。装饰宫苑,构筑楼台,徭役无穷无尽,战事终年不休。君臣间外表威严庄重,内心猜忌险恶。奸佞邪恶的进谗者受福不浅,忠诚正直的人却连性命都难保。君臣上下互相欺蒙,离心离德,百姓不堪忍受,国家从此分崩离析。于是一度曾统治四海的国君,竟死在匹夫之手,其子孙也被斩尽杀绝,被天下人所耻笑,这能不令人痛心吗?三、名著阅读(5分)13.阅读一部名著时,个性鲜明的

    24、人物、曲折起伏的情节、纷繁多样的人情世态都可能引发你的阅读兴趣。请结合一部名著的内容,说出是什么引发了你的阅读兴趣,并简要说明这一兴趣是如何促使你阅读这部名著的。(100字左右)【答案】三国演义情节曲折紧凑,引人入胜。我在阅读赤壁之战时,便被诸葛亮为完成联吴抗曹大业,奉命使吴,舌战张昭等东吴诸谋士的精彩表现和犀利辞锋深深吸引。这个情节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我对赤壁之战的后续发展产生浓厚兴趣。【解析】【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理解。结合要求“结合一部名著的内容,说出是什么引发了你的阅读兴趣”,有观点,有理由,语句通顺即可。示例:西游记中曲折的情节,扣人心弦。在三打白骨精时,我们在为唐僧的

    25、安危捏一把汗时,有因为他的固执而气愤。同时这部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每个人都有其生存的价值,要想完成任务就需要大家一起朝一个方向努力。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人口多,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人口众多。为了促进发展,消除贫田,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异下,政府始终将扶贫减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国家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进一步提升减贫成效,自1986年起,党进一步加强对扶贫

    26、工作的领导,政府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并先后制定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3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日标,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图1 1978-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按2010年贫困标准图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2017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中国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中国脱贫成就展开幕式上,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明确表示,中国减贫取得

    27、了巨大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重要经验。【材料二】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加快推进了扶贫开发的进程。例如,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的民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截至2018年已累计接受捐款150.23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94.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贫困失学的儿童犹如久旱禾苗逢甘霖,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扬起了理想的风帆。而发达地区、科研院校、民营企业,通过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实施专项扶贫工程,推动了贫困治理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贫困治理的实际成效。如东部发达地区帮扶西部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自1996年至2014年,实施合作项目8万余

    28、个。2001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对西部13所高校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2015年开始的“万企帮万村”行动,短短三年,就有5.54万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了6.28万个贫因村。事实说明, 多方资源、协同多种机制、集全社会之力帮扶贫困地区以及困难群众,已成为中国治理贫困的宝贵经验。【材料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別、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以革命老区延安为例,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全市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4.51万户、13.38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种植、棚栽、养殖等致富产业脱贫;建立了43个扶贫就业基地

    29、,34个社区工厂,为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使11589名贫困人口依靠稳定就业脱贫。这种一对一的精准扶贫,就像在庄稼的根部施肥浇水,效果更为显著。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延安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实践证明 ,为老区脱贫走出了一条新路。14. 根据【材料一】中图1的信息,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15. 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整合 延安整体脱贫的地区B. 整合 延安地区的精准扶贫C. 集合 延安整体脱贫的地区D. 集合 延安精准扶贫的地区16.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扶贫工作取

    30、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分别是_、_、_。(每空限10个字以内)【答案】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15. B 16. (1). 扶贫制度、政策、战略的实施 (2). 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 (3). 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图表的分析探究。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审清标题,标题能有效地提供信息。然后审内容,遵循纵比比变化,横比比联系(差距)的原则,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图1是“1978-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据此作答。15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语段的衔接。“整合”意思是通过整

    31、顿、协调重新组合。“集合”的意思是.许多分散的人或物聚在一起。根据意思可以确定空应为“整合”。“延安整体脱贫的地区”和“延安地区的精准扶贫”都属于偏正短语,但二者的强调重点有区别。前者重在“地区”,后者重在“精准扶贫”的策略,联系材料内容,应该填“延安地区的精准扶贫”。故选B。【16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和概括。材料一中“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国家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进一步提升减贫成效,自1986年起,党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政府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

    32、的开发式扶贫”说明了扶贫制度、政策等的实施使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材料二“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加快推进了扶贫开发的进程”。材料三“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別、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据此理解作答。(二)阅读天上梯田听古歌,完成下列小题。天上梯田听古歌张永权南疆春早,当北国还是一片千里冰封时,这里早成了一个孕育生命的季节。红河两岸,哈尼山寨,层层梯田,一片繁忙,正是插秧的好时节。天不亮,哈尼妇女就起来煮好红鸡蛋、红米饭和腊肉,背到梯田边,让全家享用。男人们把田里的秧苖拔起来打捆挑到栽插的田间。女人们一排排下到田里栽秧。一梯梯良田,被翠

    33、绿的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地向着蓝天伸去。梯田接地连天,天在水田里,人在彩云中,好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农耕图。这里就是称雄天下、有大山雕塑美誉的世界文化遗产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三千多级的梯田,从山脚伸进云天,气象万千,雄奇磅礴。梯田在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景观,冬天清水滢滢,阳光下的玉梯,波光闪烁;春夏翡翠绿梯,耀眼悦目;秋日辉煌灿烂,气势非凡。一千个梯田,就有一千个太阳;一万个梯田,就装着一万片奇幻的云彩。哈尼人,只要一说话,就会唱歌,说红河两岸人人都是歌唱家绝非夸张,此时那些栽秧的女人唱起歌来,歌声此起彼伏,四山回应。有的高亢嘹亮,有的低迴优美。外人听不懂歌词,但美好的旋律却也让人陶醉。

    34、合唱、独唱、对唱,女人们一边栽秧,一边唱歌,让梯田成了神奇的赛歌台,把希望的秧苖插在歌声里。人群中有个姑娘,她放声一唱,四周便一片寂静,这时,只有她那山泉般清纯的声音,流淌在秧田之中,流淌在天上人间。陪同的哈尼族诗人朋友告诉我,她唱的是一首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中表现栽秧生活的古歌,诗人译出的歌词大意,也充满诗意:冬天是春天的母亲,冬天老了,春天就长大了。春天飞来白鹇(xin)鸟,白鹇鸟把红米的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姑娘就出生了。今天长大的秧姑娘要出嫁,红河两岸的木棉花举起玛瑙酒杯来祝贺,秧姑娘要在梯田安个新家这古歌的歌词想象浪漫奇特又很原生态,这是真正的诗。他还吿诉我,这个栽秧女可是见过大世面的。自从

    35、2013年6月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哈尼梯田和哈尼古歌,就闻名世界了。2015年5月她和哈尼古歌艺术团到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演出半年之久,惊艳海外。像她这样唱哈尼古歌的农民,生在哈尼山寨,哈尼梯田和他们生生不息,不离不弃,相依为命。正如他们在古歌中唱的:“没有哈尼族的天上梯田,就没有哈尼人的今天。”昨晚在山上的哈尼小镇看哈尼古歌艺术团的演出后,我们和一位年逾古稀的古歌传承人交流,还听他唱了一段原始的古歌。老人满头银发,脸上刀刻样的皱纹流着人世沧桑。说到要唱古歌,老人就兴奋了,朋友说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能流出歌来。他唱了一首哈尼族古歌中的“阿培聪坡坡”,即迁徙古歌。这时,山风停止了

    36、呼吸,夜虫突然闭嘴不再鸣叫,四周万籁静寂,只有老人深沉而动情的歌声回响在梯田的夜空。一个善良勤劳的民族,灾难毁了他们北方的家园,哈尼人南迁寻找他们美好的诺玛阿美太阳升起的光明之地。他们翻过重重高山,越过条条大河,从遥远的青藏高原,经过大渡河流域、洱海之滨,再到滇池湖畔,建起了幸福的家园。但美好的地方遭恶人妒忌引来战乱,善良的哈尼人让出新的家园继续南迁。天上的雄鹰引着他们翻过崇山峻岭,越过深谷大河,来到红河之南,这里成了他们的诺玛阿美。在那儿,竹鼠和小猴一起游戏,野鸭野鸡和家鸡家鸭在一起玩耍,大象和野牛在河里喷水洗澡,一年四季都有鲜花开放,森林里的蘑菇很大很鲜美,白鹇鸟从远方衔来了红米种子,山上

    37、种出的哈尼红米喷喷香。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在山坡开田种庄稼,一代又一代的哈尼人,把开出的梯田接到蓝天上,成为天堂上的良田,才有了真正美好的诺玛阿美。老人唱古歌动情的形象,定格在我心中,成为一座庄严的雕像,屹立在天上梯田。古歌中的哈尼梯田,就这样和一个民族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史书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口耳传承的古歌中,它的历史还更加久远深厚。从某种角度说,是哈尼古歌把哈尼桸田唱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歌源于梯田,人人心中都有一首梯田里的古歌,个个眼里都有一片古歌中的天上良田,代代传唱,世代耕耘,古歌永远,梯田永远。17. 文章首先描写了一幅美好和谐的农耕图,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了_,_

    38、,_ ,最后写古歌和梯田永驻哈尼人的心田。(每空限10个字以内)18. 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梯田的描写,二者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有共同点。请你任选一点,结合这两处语句,作简要分析。19. “诺玛阿美”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指的是心中理想的家园,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指的是什么?第二次指的是:_第三次指是:_【答案】17. (1). 哈尼姑娘唱栽秧古歌 (2). 古歌传承人唱迁徙古歌 (3). 哈尼人南迁到梯田 18. 内容上:第一句画线句子写春耕时梯田的景象,像一幅精美的“碧玉般”的绣品,第二句画线句子写出了梯田一年四季变换的景象,春夏季时像“翡翠”一般。情感上:都流露出作者对梯田的

    39、喜爱和赞美之情。语言、手法上:第一处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绣”、“伸”丙个动词分别将“秧苗”和“梯田”拟人化,写出了梯田的精致,赋予梯田以动感,写出了梯田接地连天的景象,描绘了一幅美好和谐的田园农耕图。第二处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了一系列形容词,如“波光闪烁”“耀眼悦目”“辉煌灿烂”“气势非凡”将梯田写得生动具体,景象迥异,富于美感,增强了语言气势。都借景抒情。 19. (1). 第二次指的是:哈尼人南迁定居的地方红河南岸 (2). 第三次指的是:哈尼族的天上梯田【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感知和概括。文章首先描写了一幅美好和谐的农耕图,然后分三个层次依次写

    40、:段:哈尼姑娘“唱的是一首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中表现栽秧生活的古歌”。段:“一位年逾古稀的古歌传承人交流”“唱了一首哈尼族古歌中的“阿培聪坡坡”,即迁徙古歌”。段:“哈尼人南迁寻找他们美好的诺玛阿美太阳升起的光明之地”最终到了红河之南。据此概括作答。【18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一梯梯良田,被翠绿的秧苗绣成碧玉般的天梯,一梯一梯地向着蓝天伸去”和“梯田在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景观,冬天清水滢滢,阳光下的玉梯,波光闪烁;春夏翡翠绿梯,耀眼悦目;秋日辉煌灿烂,气势非

    41、凡”这两个句子从语言和手法来说:两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梯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梯田的形态。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了四季梯田的景象,句式整齐,有节奏。从内容来说:都描绘了梯田的景象,句是春耕时的,句是四季的景象。从情感上来说:两句都表现了作者对梯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据此理解作答。【19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关键词语的意思。“诺玛阿美”的含义在文中都有交代,第一次是“太阳升起的光明之地”心中美好的家园;第二次 “天上的雄鹰引着他们翻过崇山峻岭,越过深谷大河,来到红河之南,这里成了他们的诺玛阿美”指的是他们南迁定居的地方红河之南;第三次“一代又一代的哈尼人,把开出的梯田

    42、接到蓝天上,成为天堂上的良田,才有了真正美好的诺玛阿美。”指的是开出的接到蓝天的梯田。据此理解作答。(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何为英雄?英雄,就是当人民、国家处于危险之时,不惧艰险,挺身而出,解黎民于倒悬,救国家于危难,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杰出之人。誓要“精忠报国”的宋朝名将岳飞,为抵御外侮,满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奔赴沙场。“许身国成壮河山”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核试验发生事故时,明知会有遭受核輻射的危险,但为了取回破碎的部件,了解事故的原因,他坚决地说:“我进去吧。”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用生命担当使命,这正是英雄们所具有

    43、的一种高尚的品质。面对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这是英雄不同于凡人的又一可贵之处。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的老山雷场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说了句“你退后,让我来”。在突遭爆炸时,他本能地一挡,两三米外的战友得救了,他却从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在危险时刻第一个冲上前去,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平安和幸福,这种舍己为人的气概正是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伟大气质。正由于英雄具有这些崇高的品质,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对个人而言,英雄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标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国家而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

    44、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可以说,正是千千万万的英雄,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现生机,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因为英雄具有崇高的品质和巨大的价值,所以, 。都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尊崇英雄,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正义的维护,是对信仰的坚定,是对未来的守望。让我们把学习英雄作为一种时代的追求,让崇尚英雄蔚然成风。20. 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1. 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中华民族在五千

    45、年历史中始终不乏英雄的身影。B. 【乙】文章列举岳飞、邓稼先、杜富国的典型事例,来论证英雄所具有的品质。C. 【丙】第段从个人、国家两方面,论证了英雄具有构筑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22. 下面是两位英雄留下的诗句。请你任选其一,结合诗句的内容和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他(她)具有怎样的英雄品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答案】20. 所以我们要把学习英雄作为一种追求 21. B 22. 文天祥: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秋瑾:这两句诗写自己胸怀壮志,寻找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1907年,秋瑾在浙江绍兴起义,失败后不幸被捕,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她以自己的热血履行了自己的誓言。【解析】【20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感知和概括。段在结构上属于总分总的模式,第一句总说,中间具体论证,结尾总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真题)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5758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