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强基计划》初升高衔接数学讲义(下).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名校《强基计划》初升高衔接数学讲义(下).pdf》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基计划 名校 计划 初升 衔接 数学 讲义 下载 _初高中衔接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1 第七讲 几何定理. 2 1.知识要点.2 2.例题精讲.2 3.习题巩固.4 4.自招链接.5 5.参考答案.6 第八讲 几何计算. 18 1.知识要点.18 2.例题精讲.18 3.习题巩固.20 4.自招链接.22 5.参考答案.22 第九讲 几何不等式.38 1.知识要点.38 2.例题精讲.38 3.习题巩固.39 4.自招链接.41 5.参考答案.42 第十讲 数论. 52 1.知识要点.52 2.例题精讲.52 3.同余的基本性质.52 4.自招链接.54 5.参考答案.54 第十一讲 组合. 61 1.知识要点.61 3.例题精讲.62 4.习题巩固.63 第十二讲 高斯函数
2、 x. 72 1.知识要点.72 2.例题精讲.73 3.习题巩固.73 4.自招链接.74 5.参考答案.74 名校强基计划初升高衔接讲 义(下) 2 第七讲 几何定理第七讲 几何定理 1.知识要点知识要点 在几何证明中有很多定理十分的有趣, 在介绍这些定理之前, 先介绍一下正弦定理与余 弦定理.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的两个重要定理, 而三角形是 最基本、最重要的几何图形,所以它们是联系三角与几何的纽带.因此,正弦定理和余弦定 理有着极广泛的应用,它们在代数方面主要用于解斜三角形、判定三角形形状等等;在几何 方面主要用于计算、证明以及求解几何定值与几何最值等等.
3、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这个表述等价于:在三角 形中,各边之比等于它所对的角的正弦之比. 有 sinsinsin abc ABC ,此式变形得: :sin:sin:sina b cABC. 余弦定理: 在三角形中, 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 余弦的积的两倍.这个表述等价于:任何一角的余弦等于它的两条夹边的平方和减去对边的 平方的差除以夹边乘积的两倍所得的商. 有 222 2cosabcbcA, 222 2cosbacacB, 222 2coscababC. 变形得 222 cos 2 bca A bc , 222 cos 2 acb
4、 B ac , 222 cos 2 abc C ab . 以上的证明过程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证明. 2.例题精讲例题精讲 1.(梅氏定理)如图 7-1,E、M 分别为 AB、AC 上的任意一点,D 为 EM 与 BC 延长线 的交点,求证:1 AE BD CM EB DCMA . 2.(塞瓦定理)如图 7-3,在ABC中, AA 、 BB 与 CC 相交于点 O.试证明: 1 BACBAC A C B A C B . 3 3.若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2、x,试求 x 的取值范围. 4.证明:三角形的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距离的两倍. 5.证明:(斯德瓦尔特定理)如图 7-5,A
5、BC中,D 是 BC 上任意一点,则有 222 ABCDACBDADBCBD CD BC. 6.证明斯坦纳(Steiner)定理:若 P 为ABC内任意一点,作PDBC,交 BC 于点 D,作PECA于点E,作PFAB于点F.则 222222 AFBDCEAECDBF. 7.证明笛沙格定理:如图 7-7,平面上有两个三角形ABC、A B C ,设它们的对 应顶点(A 和 A 、B 和 B 、C 和 C )的连线交于一点,这时如果对应边或其延长线 相交,则这三个交点共线. 8.证明阿波罗尼斯圆:如图 7-8,到两定点 A、B 的距离之比为定比:m n(值不为 1) 的点 E,位于将线段 AB 分
6、成:m n的内分点 C 和外分点 D 为直径两端点的定圆周上. 4 9.证明西姆松定理: (1)如图 7-11,从ABC外接圆上任一点 P 向三边 AB、BC、CA 所在直线引垂线, 设垂足分别为点 D、E、F,则点 D、E、F 共线. (2)由ABC外一点 P 向其三边 AB、BC、CA 所在直线引垂线,垂足为点 D、E、F. 若点 D、E、F 共线,则点 P 必在ABC的外接圆上. 3.习题巩固习题巩固 10. 证明海伦公式:()()()Sp papbpc, 1 () 2 pabc,a、b、c 为三边 长. 11. 如图,AM 是ABC的 BC 边上的中线,求证: 2222 2()ABAC
7、AMBM. 12. 证明:若 G 为ABC的重心,P 为ABC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则 22222222222 1 33 3 ()PAPBPCGAGBGCPGabcPG. 13. 证明: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 14. 求证:任意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加对角线中点连线平方的 4 倍. 15. 如图,四边形 ABCD 的对边 AB 与 CD、AD 与 BC 分别相交于点 L、K,对角线 AC 与 BD 交于点 M,直线 KL 与 BD、AC 分别交于点 F、G.求证: KFKG LFLG . 5 16. 在ABC中,已知:1:2:4ABC,求证: 111
8、ABACBC . 17. 若 a、b、x、y 是实数,且 22 1ab, 22 1xy.求证:1axby.(请用几何 方法) 18. 如图,已知 AD、BE、CF 是ABC的三条高,点 D 在直线 AB、BE、CF、CA 上的射 影分别是点 M、N、P、Q.求证:M、N、P、Q 四点共线. 19. 已知四边形 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且D是直角,若从 B 作直线 AC、AD 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点 E、F,则直线 EF 平分线段 BD. 4.自招链接自招链接 20. (托勒密定理) 已知, 四边形 ABCD 内接于圆, 求证:AC BDAD BCAB CD. 21. 某人在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
9、海伦公式(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a、b、c,则它 的面积()()()Sp papbpc,其中 2 abc p )以后,(1)他试图用例 子说明,存在着两个不全等,并且边长是正整数的等腰三角形,它们的周长相等,而 且面积相等.为了方便,他设定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边长之比为 2.请你按上述思路 给出一组满足要求的例子.(2)两个等边三角形面积相等,它们一定全等;两个等腰 直角三角形也是如此.除此之外,请你考虑,能否以两个三角形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为前提, 再附加一个有关三角形形状特征的条件, 从而推导出此时这两个三角形必定 全等? 6 5.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以下提供的是面积法证明梅氏定理
10、 (爱因斯坦称为优雅的证明, 利用平行线的是丑陋 的证明). 如图 7-2,连结 AD、BM. ADEAMEAMD BDEBMEBMD SSSAEAE EBSSEBS , BMD CMD SBD DCS , CMD AMD SCM MAS . 故1 CMDAMDBMD BMDCMDAMD SSSAE BD CM EB DCMASSS . 2.由OAB和OCA有公共底边 OA,而这两个三角形 OA 上的高之比为:BAA C. 所以 OAB OCA SBA A CS .同理, OBC OAB SCB B AS , OCA OBC SAC C BS . 三式相乘,化简得:1 BACBAC A C B
11、 A C B . 3.若 x 为最大边,设钝角为, 22 23 cos0 2 2 3 x ,又0 x ,解得7x . 又2323x,所以723x. 若 2 为最大边, 22 32 cos0 2 3 x x ,又0 x ,解得01x. 又因为2323x,得231x. 综上,723x或231x. 4.事实上,如图 7-4,AD、BE、CF 分别为ABC的三条高,D、E、F 分别为垂足,H 是垂心.O 是ABC的外心,M、N、L 分别是 BC、CA、AB 的中点,则 OM、ON、OL 即为外心 O 到三边的距离. 取 BH 的中点 P,连结 PL、PM,则 1 2 PLAH, 1 2 PLAH, 1
12、 2 PMHC, 7 1 2 PMHC. 而CMAD,OLCF,则PLMO,PMLO,即四边形 PMOL 为平行四 边形.(或连结 PO,有PLOOMP)有 1 2 OMLPAH, 1 2 OLMPCH. 同理, 1 2 ONBH. 5.如图 7-6 所示,过点 A 作 BC 的垂线,垂足为点 E,则有 222 ABAEBE, 222 ACAECE, 222 ADAEDE. 故 222 ABCDACBDADBC 222222 ()()()AEBECDAECEBDAEDEBC 2222 ()AECDBDBCBECDCEBDDEBC 222 BECDCEBDDEBC 222 ()()BDDECDC
13、DDEBDDEBC 22222 (2)(2)BDDEBD DECDCDDECD DEBDDEBC 2222 BDCDCDBDDEBCDEBC 22 BDCDCDBD BD CD BC. 即 222 ABCDACBDADBCBD CD BC. 8 点评:由斯德瓦尔特定理可以得出很多有用的结论,比如上例, 令本例中BDCD, 则很快得出上例的结论以及中线长的公式,一般地,只要ABC的三条边已知,BC 上一 点 D 的位置已知,则 AD 的长度便可直接求出来.另外,此结论用余弦定理证明也是很快 的: 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222 2cosABADBDAD BDADB. 在ACD中,由余弦定理
14、可知, 222 2cosACADCDAD CDADC. 故 222 ABCDACBDADBC 22222 ADCDBDCDADBDCDBDADBC 22 ADBCBD CD BCADBC BD CD BC. 6. 222222222 AFBDCEPAPFPBPDPCPE 222222 PAPEPCPDPBPF 222 AECDBF. 7.运用梅涅劳斯定理是证明三个没有直接联系的点共线的常用方法; 假设: FA m FA , FB n FB , FC k FC . 因为直线 AC 割三角形FA C ,所以 1 CCFAA G CFAAGC , 即 11 11 1 1 A G kGC m . 所以
15、 (1) (1) A Gm k GCk m . 9 同理1 CCFBB E CFBBEC ,可得到: (1) (1) B En k ECk n . 同理可得到: (1) (1) B Dn m DAm n . 所以 (1)(1)(1) 1 (1)(1)(1) A G C E B Dm kk nn m GCEBDAk mn km n . 所以 G、E、D 共线. 证明逆定理可以使用同一法. 8.首先证明阿波罗尼斯定理的逆定理:将线段 AB 分成:m n(值不为 1)的内分点 C 和 外分点 D 为直径两端点的定圆周上任意一点到两定点 A、B 的距离之比为定比:m n. 如图 7-9,连结 OE.
16、不 妨 设mn, 设ABl, 则 ml AC mn , nl BC mn , ml AD mn , nl BD mn . 所以圆的直径为 22 2mlmlmnl ADAC mnmnmn . 圆的半径 22 mnl R mn , 2 22 2 ACADm l AO mn , 2 22 2 BDBCn l BO mn , 可得到 22 2 2 2 22 m n l AO BOR mn . 所 以 , 对 于上 任 意 一 点 E 有 BOAOm EOEOn ,EOABOE , 所 以 EOACBOE,所以 EBm AEn . 阿波罗尼斯定理的逆定理证明成立后,反过来再证明原来的定理可以使用反证法.
17、 设 E 不在圆上并且:AE BEm nAC BC. 如图 7-10,连结 EC,则 EC 为三角形 AEB 的角平分线,如果 EC 或其延长线与圆有另 一个交点 E ,则根据已证明的逆定理:AEBEm nAC BC ,所以E C是三角形 AE B 的角平分线,于是很容易证明AEEBEE,该结论与:m n值不为 1 矛盾. 如果 EC 或其 延长线 与圆只有 一个交 点,则 EC 与圆 相切, 于是容 易证明 AECBEC, 同样能得出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满足:AE BEm nAC BC 的点只能在 CD 为直径的圆上. 10 另解:运用余弦定理可以直接得到原命题. 已知:A、B、C、D
18、共线,:AE BEAC BCAD BDm n,O 为 CD 中点, 求证: 1 2 OECD. 2222 22 2cos2cosAOEOAO EOEOBOEO BO mn , 其中EOA . 又因为 2 22 2 ACADm l AO mn , 2 22 2 BDBCn l BO mn ,所以 22 AOBO mn . 所以 22 2cos2cosAO EOEO BO mn . 所以 2222 22 AOEOEOBO mn . 所以 22 2 22 1 2 mnl EOCD mn . 9.(1)如图 7-12,连结 DE、EF、PB、PC.由PDAB,PEBC可知,D、B、P、E 四点共圆,故
19、BEDBPD . 由PFAC,PEBC可知,P、E、C、F 四点共圆,故CEFCPF . 又PCFABP ,PDAB,PFAC可 知 ,CPFBPD , 故 BEDCEF ,从而可知,点 D、E、F 三点共线. (2)由PDAB,PEBC可知,D、B、P、E 四点共圆,故BEDBPD . 由PFAC,PEBC可知,P、E、C、F 四点共圆,故CEFCPF .又 BEDCEF ,故BPDCPF . 11 又PDAB,PFAC,故PCFABP ,从而可知,A、B、P、C 四点共圆, 即点 P 在ABC的外接圆上. 习题巩固习题巩固 10. 2 11 sin1 cos 22 SabCabC. 在AB
20、C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222 cos 2 abc C ab ,代入上式可得 22 22222222 2222 4 11 1 2424 abca babc Sabab a ba b 2 22222222222 422 1616 a babcababcababc 2222 ()() ()()()() 1616 abccab abc abc cab cab . 又 1 () 2 pabc, 故 22 22 abcpc pc , 22 22 cabpb pb , 22 22 cabpa pa ,故()()()Sp papbpc. 11. 过点 A 作 BC 的垂线,垂足为点 D. 在RtABD中,由勾
21、股定理可知, 222 ABADBD. 同理, 222 ACADCD, 222 AMADDM. 又BDBMDM,CDCMDM,BMCM,故 22222 2ABACADBDCD 2222 2()()()AMDMBMDMCMDM 222222 2()AMDMBMDMCMDM 22222 22()AMBMCMAMBM. 备注:本题就是三角形的中线长公式,设 a、b、c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 a m、 b m、 c m 12 分别为对应边上的中线,则有 222 1 22 2 a mbca, 222 1 22 2 b mcab, 222 1 22 2 c mabc. 本题只给出了一种情况,当ABC中B或者C
22、为直角或钝角时,同理可证. 另外,可用余弦定理证明该结论: 在ABM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222 2cosABAMBMAM BMAMB; 在ACM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22 2cosACAMCMAM CMAMC. 两式相加即可得到结论. 12. 设 BC 的中点为 M, 连结 AM、 PM.设 AM 的三等分点分别为点 N、 G.则点 G 为ABC 的重心.由中线公式有 2222 2()PBPCPMBM, 2222 2()PAPGPNNG, 2222 2()PMPNPGNG. +并代入得: 2222222 3224PAPBPCPGBMNGNG. 又 222222 22GBGCGMBMNGBM,
23、 22 4NGGA,所以 2222222 3PAPBPCPGGAGBGC. 又 22222222 4411 2222 9949 GAAMbcabca, 同理 2222 1 22 9 GBcab, 2222 1 22 9 GCabc. 将以上三式代入即得 2222222 1 3 3 PAPBPCabcPG. 点评:该结论前一个等式称为卡诺定理,后一等式称为莱布尼兹公式. 13. 要证明的结论是: 222222 ACBDABBCCDDA. 如图,过点 A、D 分别作 B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 E、F,易证ABEDCF,故 BECF,AEDF. 13 由勾股定理可知, 222 ACAECE, 22
24、2 BDBFDF. 故 222222 ACBDAECEBFDF 2222 ()()AEBCBEBCCFDF 22222 2AEBCBECFDF 222 2ABBCCD 2222 ABBCCDDA. 另解:在ABD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222 2cosBDABADAB ADBAD. 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可知, 222 2cosACADCDAD CDADC. 两式相加可得, 2222222222 ACBDABADADCDABBCCDDA. 点评:如果设两对角线的交点为点 O,我们发现: 在ABD中, 2222 2ABADOAOB; 在ACD中, 2222 2ADCDOCOD. 故 2222222
25、222 22ABADADCDOCODOAOBACBD, 即 2222222222 22ABBCCDDAOCODOAOBACBD. 也就是说,用中线长公式(或者斯德瓦尔特定理)也可很快证明. 14. 根据题意作图,ABCD 为任意四边形,点 E、F 分别为 BD、AC 的中点.该图与我们前面 讲过的中线长公式的图形是一致的,于是可得, 2222 2()ABBCBFAF,同 理 2222 2()ADCDDFCF. 两式相加可得, 2222 ABBCADCD 2222 2()2()DFBFCFAF 222 2()DFBFAC. 14 在BDF中,BEDE,于是有 2 22222 11 222 2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