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学设计.doc》由用户(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1 古诗三首 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21 古诗 优质课 教学 设计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1 页 共 14 页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报效祖国”为主题,包含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 安,我把你追寻四篇课文,“习作:写信”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所选的四 篇课文均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其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都是以主要人物的 言行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把握文章的主要 内容。单元习作是“写信”,在关注书信格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书信的内容以及书信的对象。“语文园 地
2、”主要是学生之间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会正确运用成语,学会使用反问句。背诵、积累 古诗。 内容内容 课时课时 内容简内容简说说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2 出塞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表达 了诗人对安定、和平生活的渴望与期盼。 凉州词描写了出征前将士们开怀畅饮 的场面,表现出将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的 豪迈情怀。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 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表现了诗人强烈 的爱国情怀。 1.会认 30 个生字,会写“塞、秦”等 23 个字,读准“将、宁、要”3 个 多音字,会写 16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边塞诗”的特
3、点。默写出 塞夏日绝句。 3.学习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的胸怀和抱负,梅兰芳坚贞 不屈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立志读 书,热爱祖国的情感。 4.对比朗读,体会延安精神的内涵及 重要性。 为中华为中华 之崛起而之崛起而 读书读书 2 文章主要叙述了少年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 据的地方见到一位妇女被欺负却无处说 理,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 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 梅兰芳梅兰芳 蓄须蓄须 1 这篇课文讲述了梅兰芳为了表达对日寇的 抗议,找很多借口,留起胡须,最后不惜 自伤身体,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事。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4、2 页 共 14 页 延安,我延安,我 把你追寻把你追寻 1 这是一首歌颂延安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 延安精神的追寻以及对延安的向往之情。 习作习作 2 写信 1.知悉写信的格式,学会写信。 2.与同学交流写信的注意事项。 语文园地语文园地 1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1.交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运用表现革命烈士的成语,学 会运用反问句。 3.背诵别董大,积累有关别离的 诗句。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3 页 共 14 页 2121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1.会认“塞、秦”等 4 个生字,会写“塞、秦、征”等 10 个生字,掌握
5、多音字“将”的读音和意 思。理解“飞将、沙场、人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 3.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边读边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4.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重点重点 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 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难点难点 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意。 1.1.字词教学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教学,会认字有 4 个,要掌握的多音字 1 个,会写字 10 个。读音方面:其中“项、雄” 是三拼音节,
6、特别注意“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识字、写字方面:左右结构的字有“征、词、催、醉、雄、项”。 “催”是易错字,学生容易把单 人旁写成双人旁。 记忆生字方面:可以采用两个熟字相加,如“工+页=项”;可以采用换偏旁的方法,如“摧 催”。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 概意思。 2.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这三首诗前两首是边塞诗。对于古诗的理解,要从“解诗题”开始,然后到“知作者”,接着是 “明诗意”,最后是“悟诗境”。学生要多了解诗的创作背景,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3.3.表达运用表达运用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四
7、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4 页 共 14 页 学以致用,学生学会通过注释,以及关键词了解诗意,快速融入诗中的意境,掌握学习古诗的方 法。 1.1.预习提纲预习提纲 (1)搜集王昌龄、王翰、李清照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掌握文学常识。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 (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 (4)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初步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情感。 2.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出塞出塞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会认“塞、秦”等 4 个生字,会写“塞、秦、征、词”等 10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将”的读
8、音和 意思。理解“但使、龙城飞将”等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3.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同学都是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接触唐诗的。的确,唐诗 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 看这几句古诗,你们会填吗?(出示课件)谁来试试,把这几句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
9、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5 页 共 14 页 2.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重积累,那你们发现没有,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呢?(都是描写边塞军旅 生活) 我们把这种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教师出示边塞图片,让学生感受边塞的环境。是啊,边塞只有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给 人一种荒凉孤寂的感觉。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 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 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 27 岁的王昌 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出示课题出塞,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诗句及图片的展示,
10、拉近学生与诗的距离,让他们能快速地了解边塞诗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出塞这首诗。要仔细地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生字和 多音字,争取把生字读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诗歌读通顺。 2.学习本课生字词。 课件出示: 会认字:塞 秦 征 将 杰 项 会写字:塞 秦 征 词 催 醉 杰 亦雄 项 (1)学生自读生字,根据自己的识字经验,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生字。 教师教学生字时,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征”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塞”是多音字,不要 读错,重点掌握“将”字的读音。“催”是易错字,学生容易把单人旁
11、写成双人旁。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同桌间互相听写生字,互相订正。 设计意图: 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三、了解诗题意思三、了解诗题意思 1诗的题目是“出塞”,那“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又是什么意思呢?(到边疆 戍守边关)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6 页 共 14 页 2简介作者和背景。 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预习可使你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关于王昌龄,关于这首诗, 你有哪些了解呢?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课件出示: 王昌龄(69
12、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 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设计意图: 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为学生研读诗的主题打下基础。 四、自读注释,通晓诗意四、自读注释,通晓诗意 1.了解了诗题,了解了诗人,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看看这首 诗每句讲了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出来,也可以借助课本上的注释帮助理解。 2.生汇报学习情况。 (1)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 预设:为什么作者要写“秦时明月”?王昌龄是不是这些边塞将士中的一员呢? (3)“秦时明月汉时关”
13、是什么意思? 预设: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4)那谁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边关呢?(荒凉,冷清,孤独,寂寞) 3.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中国古诗中描写明月的诗 句。(出示课件相关诗句) 课件出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笔下的明月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 7 页 共 14 页 预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保
14、家卫国。 (2)是啊,远离家乡和亲人,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 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诗人发出感慨:万里长征人未还。 (3)现在,带着你们的理解齐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 抓住“明月”进行对比教学,信息量大,学生爱学,这样的纵横对比,使学生明白诗中的意象,为 理解诗人的情感打下基础。 五、感悟诗的意境五、感悟诗的意境 1.再读古诗,感悟意境。 这首诗想要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千年前的唐朝边塞,再度走进这 首诗。(学生齐读诗的前两句)读了这两句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2.教师引导: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