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精品资料)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docx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1545431
  • 上传时间:2021-07-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39.4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精品资料)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精品资料 高中 精品 资料 人教版八 年级 物理 下册 知识点 总结 复习资料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人教版(2024)_物理_初中
    资源描述:

    1、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力 7.1 力(F)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

    2、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 献力量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 2、 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 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

    3、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 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 种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 弹簧测力计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

    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 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 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未测量时的示数, 1 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 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 垂直 。 7.3 重力 (G

    5、) 1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 定义:由于地球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 重力的大小: 1又叫重量(物重)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计算公式:G=mg其中 g 9.8N/kg, 物理意义:质量为 1 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 牛顿。 4、施力物体: 地球 5、 重力方向: 竖直向下 , 应用:重垂线 原理:是利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 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点: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 体上。) 7、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

    6、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 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 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

    7、下都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 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2 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 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 的方向运动,所以. 8.2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

    8、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等大、反向、共线、同物)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2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 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

    9、方向) 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8.3 摩擦力 1 定义:两个 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产生 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 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且挤压(有弹力) ; B、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C、 接触面不光滑 。 3 种类:A、滑动摩擦B 静摩擦、C 滚动摩擦 4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

    10、小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5 方向:与物体 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6 测量摩擦力方法: 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 7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8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A、减少压力B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 C、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 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 )。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

    11、面上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自然静止时, 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 但压力并不是 重力 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公式:P=F/S 5、单位:帕斯卡(pa)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 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减小受力面积举例:菜刀刀口很锋利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减小压力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增大受力面

    12、积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 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 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

    13、时,必须先由公式 Pgh 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 4 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

    14、76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 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 准大气压可以取 105帕斯卡,约支持 10m 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 3000 米内,每升高 10m,大气压就减小 100Pa;大 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

    15、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 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 10.1 浮力(F 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 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 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G

    16、1,小桶所受的重力 G2; 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 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 F浮 =G1-F1)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3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 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 力 5 与 G排=G3-G2。比较 F浮与 G排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 力。 3.公式:F 浮=G排=液gV 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 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 态无关。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

    17、浮沉条件: 状态F 浮与 G物 V 排与 V 物对实心物体物与 液 上浮F 浮G 物 物 物液 悬浮F 浮G 物物 = 液 漂浮F 浮G物 V 排V 物物 液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 量。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 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 浮=F向上-F 向下 称

    18、量法:F 浮=G物-F 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 法) 漂浮悬浮法:F 浮=G 物(二力平衡) 阿基米德法:F 浮=G排=液gV 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 此方法)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6 第 1 节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 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 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 F 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 s 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

    19、),功的符号是 W,单位是牛 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 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 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当不考虑摩擦、机械自身重等因素时,人们利用机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 的功(Gh),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也是最简单的情况。 第 2 节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W 3、计算公式:P=Fv t 其中 W 代

    20、表功,单位是焦(J) ; t 代表时间,单位是秒(s) ; F 代表拉力,单位是牛(s) ; v 代表速度,单位是 m/s;P 代表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 W。 4、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 W)、千瓦(kW)1W=1J/s、1kW=103W。 第 3 节动能和势能 一、能的概念 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具有能 量的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量。 二、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 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

    21、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3、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匀速运动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 速上升、匀速下降,匀速前进、匀速后退,只要是匀速)动能不变。物体是否具有动能的标 志是:是否在运动。 二、势能 1、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质量相同的物体,被举得 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被举得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一般认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为零。位置升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不论匀 速升高,还是加速升高,或减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

    22、势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质量一定 7 的物体(不论匀速降低,还是加速降低,或减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势能在减小,高度 不变且质量一定的物体重力势能不变。 3、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大小(对同一个弹性物体而言)。 (3)对同一弹簧或同一橡皮筋来讲(在一定弹性范围内)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物体 是否具有弹性势能的标志: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第 4 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 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

    23、总和不变,也就是 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 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 1 节杠杆 1、定

    24、义: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 杠杆。 2、五要素:一点、二力、两力臂。(“一点”即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O”表示。“二力”即动力和阻力,它们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动力是 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1”表示,阻力是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F2” 表示。“两力臂”即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即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 阻力臂即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2”表示。)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叫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L1L2,F

    25、1F2(省力费距离,如: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 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2)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 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第 2 节滑轮 1、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定滑轮: 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实质:等臂杠杆。 8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F(或速度 vF)=重物 移动的距离 SG(或速

    26、度 vG) 3、动滑轮: 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 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 1 FG 物 2 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F(或 vF)=2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SG(或 vG) 4、滑轮组 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 向。 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 力)拉力 1 FG 物。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 n 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F(或 vF)n 倍的重物

    27、移动的距离 SG(或 vG) 。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 (GG )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 定” 物动 F 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 3 节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W总 斜面:W 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有用W W 额FS 有用 斜面:W总fL+GhFL 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W 公式:= 有用 W 总 斜面:

    28、=Gh FL 9 GhGhG 定滑轮:= FSFhF GhGhG 动滑轮:= FSF2h2F GhGhG 滑轮组:= FSFnhnF 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 60% 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 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WGh (1)原理:= 有用 WFS 总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 G、钩码提升的高度 h、拉力 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10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精品资料)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54543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