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pdf》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核心 知识点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 1 -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 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 恒星日( 23 时 56 分 4 秒) 角速度平均 1o/日近日点(1 月初)快 远日点(7 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 除外) 线速度平均 30 千 米 /小时 从 赤 道 向 两 极 递 减 , 赤 道 小时 ,两极为 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北半球右偏 , 南半球左偏 .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
3、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 2 -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 南极看为顺时针; 或看经度 , 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 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 (或与一条经线重合) ,太阳直射点 是赤道, 是春秋分日;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 点为北纬23o26 ,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
4、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 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 分的中间经线为12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 点, 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 小时,每1o 相差 4 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 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 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 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
5、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 90o- 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前后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 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 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 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 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
6、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 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 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 倍,除以15 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 , 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 : 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 : 再求时间差 , 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 分钟来算 . 第三步: 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 , 求西用减 . 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 小时, 则减 24, 日期加 1 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 小时,日期减去1 天.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 3 - 第二单元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 (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
7、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 水汽和固体 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 :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 页图 2.1 )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00-3000 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 千米随 高 度 的 增 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臭 氧 吸 收 紫 外 线 升 温; 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 纬 : 17-18千 米,中纬: 10-12 千米,高纬:8-9 千米 随 高 度 增 加 而递减 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
8、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 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 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 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 方向朝向地面 , 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
9、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 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 2.10 ,2.11 ,2.12 )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 4 -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 页图 2.14 ) 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 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 ,位置偏北 ;冬季向南移 ,位置偏南 .(
10、图 2.15)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 地区东亚南亚 , 东南亚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 候 亚热带季风气 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 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 ,2.20 )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 特征 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 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
11、气 转好 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 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 气旋反气旋 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显著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 的亚洲低压切断 副极地低压被大陆的 亚洲高压切断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 大西洋高压(亚速尔高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太平洋低压(阿留申低压) 大西洋低压(冰岛低压) 7 月 1 月 大陆上 海洋上 大陆上 海洋上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 5 - 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
12、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 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气温的分布, 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 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 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 和陆地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大大7 月1 月 海洋性小小8 月2 月 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赤道地
13、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 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 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 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大陆的东岸, 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 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
14、(课本47 页的图 2.26 ) 3)主要 10 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 页图 2.27 ) 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最高(或最低) 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 判 断 所 属 温 度 带 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 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 15亚 热 带 气 候 或 者 温 带 海 洋 性 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 0温带气候 最热月 5寒带气候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 6 - 确定具体的气 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 分配情况 年雨型热带热 带 雨 林 气 候 2000mm 温带温 带 海 洋 性 气 候 7001000mm 夏雨型
15、热带热 带 草 原 气 候 (750 1000mm ) 热带季风气候 15002000mm ) 亚热带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温带温 带 大 陆 型 气 候 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 危害: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
16、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 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 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 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 7 -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
17、石方、解石 积聚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 如裂谷和海洋, 东非 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 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
18、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 页图 3.11 )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 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 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一 般 是 岩 层 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
19、 力,常被侵蚀成谷 地 储油构造 向斜一 般 是 岩 层 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 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沿 断 裂 面 两 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 华山北坡大断崖; 上升岩块: 华山、庐山、 泰山, 下降岩块: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 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 8 - 侵蚀搬运堆积 流 水 作 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 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 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 渐沉积 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 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 原、河口三角洲 风 力 作 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形成戈壁、
20、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 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 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 温度 分布 规律 水 平 方向 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 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 ,波罗 的海最低(不超过1% )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影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 蒸发量,盐
21、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 度偏高 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 ,3.32 )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
22、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 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按性质分 以副热带为中心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 9 - 气候西洋暖流, 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 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 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 海洋生物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
23、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 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 顺风顺流, 例如, 北半球的冬季, 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 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 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
24、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 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 (图 3.37 ) ,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
25、: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 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形成不同的植被带 按循环周期分类 按空间分类 郑州李老师高中地理系列 - 10 - 光合作用 (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 ,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沉积岩的形成, 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 过滤空气, 减轻污染, 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