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整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整版).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历史 地理学 课后 完整版
- 资源描述:
-
1、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导言 1 1、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 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为地理学的一个分 支、 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 学科、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归属:一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 争论较大, 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 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 此说古来有之, 现今的国务院学位申请学科分类 中,一级学科历 史学名下的 8 8 个二级学科,其中就有历史地理学。 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 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相同, 均 为历史地理环境。 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 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
2、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 。 根据是其研究对象是 地理学,而研究时间、方法和资料又多是历史学的 . . 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 (上 海辞书出版社 19821982 年第二版第 324324 页)等持此观点。 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其 实早在 2020 世纪 6060 年代中国已经有人感到 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020 世纪 9090 年代以来,许多学 者公开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 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 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 综合的学 科。我们所用教材的作者、西南师大的蓝勇教授即持此观点。 2 2、联系研究实践分析现代历史
3、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方法和手段:文献逻辑推证法(历史地理传世文献、近代考古发掘材料、野外实地踏勘 材料)统计计量法、 数理模型法、区域研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 (见课本 7 7、8 8 页)史地理 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历史文 献研究法(二)野外考察法 (三)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 应用 3 3、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 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 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 如地 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 的空间内
4、进行 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地理环境就是人类环静, 起着类似舞台、布景乃至道具 的作用。人类社会,包括的内 容有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是怎样作用于政治、经济、 文化的呢 4 4、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在历史民族地理方面: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 上册中专门设立了历史民族地理一章,对历史民族地区的研究有开创之功。在历史 经济地理方面:史念海中国历史经济地理 、郑学檬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与唐宋江南经济 研究 在城镇 与古都城的研究方面:史念海主编的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 和文化、李吉平中国古代都城概况 、陈桥驿主编的中国七大古都 。 在历史交通地 里方面:史念 海的中国的运河王子今秦汉交通
5、史辛德勇古代交通与文献研究 。 在历史人口和移民历史地理研究方面: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吴松弟、曹 树基等的简明中国移民史 、多卷本中国移民史 、多卷本中国人口史等。 在历 史文化地理方面: 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和方言与 中国文化。在历史军事地理方面: 史念海河山集第4 4 集和胡阿祥主编的兵家必争 之地。在历史地理理论方面:张步天历史地理学概论、辛德勇历史地理学导论 在历史地理文献研究方面:杨正泰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述陈桥驿的水经注研究1 1 4 4 集、勒生禾中 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 。 第一章 1 1、简述进一万年来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大势 对于中国气候变迁史
6、的研究,最早的学者是竺可桢(绍兴人, 1890-19741890-1974 )。 课本 3434 页,概括起来可以说是四暖四冷,即划分为四个温暖时期与四个寒冷时期: 温暖期: 1 1、第一个温暖 期是距今 80008000 年前 1111 世纪全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 (8000-50008000-5000 )因为距今 50005000 年左右有一个 由温暖逐渐转向相对寒冷时期。2 2、前 770770 年 公元初年,春秋战国秦汉 3 3、公元 600600 10001000 年,隋唐时代 4 4、公元 12001200 13001300 年, 元朝初期寒冷 期: 1 1、公元前 10001
7、000 年前 850850 年,周代初期 2 2 、公元初年到公元 600600 年 3 3 、 公元 10001000 12001200 年, 南宋时代 4 4 、公元 14001400 19001900 年,明清宇宙期从第四纪冰后期 (也 称间冰期)以来的全新世的这一万多 年来,相对于冰川期,地球上气候总的来看是温暖的。 具体在这个一万年中,气候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 表现在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方面, (或者说可通过温度、湿度等的变化表现出来)即幅度的波动现象。一方 面,温暖期愈来愈 短, (另外,研究还表明)温暖程度也愈来愈低;从气象的另一要素湿度上,这一万年来的 主 要表现为降水日趋
8、减少,气候的干燥性加强。 2 2、举例说明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两次气候温暖期 , , 即两汉温 明 , , 中唐以后中原王朝失去西域的控制权 , , 也是与气候变化分 不开的。事实上 , , 隋唐温暖期于中唐后结束。我们后来的研究证明 , , 中唐后期的较寒 冷阶段是短暂的 , , 大约维持了一年。 然而 , , 就是这样一个短期的寒冷事件 , , 对中原势力退出 西域起了决定性作用。 两次气候温暖期 , , 即两汉温 暖和隋唐温暖期 , , 对应于强大的中原王朝 这种王朝 , , 至少在其前期将它的势力范围有效地伸展到了中国的西 域及中亚。 中原王朝势力 的伸展与气候关系的一种
9、合理解释是在较稳定的温暖气候条件下 , , 今干旱气候的西 域变得 温暖 , , 因而东域与西域的道路较为通畅 , , 东域、西域的文化交流增多 , , 中原王朝伸展到西域 在政治 上是必要的。 其次 , , 气候湿润使得东部军队可能开辟西域。 东汉年间 , , 中原国队经居 延海北侧西进 , , 其行 军路线 , , 今天已经变得极为严酷 , , 如果依今天的环境条件如此行军 , , 已无可能。至唐代 , , 西域驻军 , , 屯田 是维持驻军的主要方式 , , 如无相应的气候条件 , , 屯田是 不可能的。 再次 , , 气候温湿期 , , 中国人口、 政治 重心位于西安附近 , , 人口
10、、 政治中心的西偏 使得中原王朝后勤上可能及时支援西域的中原军队 , , 政治上也易 于控制。 有证据表明 , , 中唐 以后中原王朝失去西域的控制权 , , 也是与气候变化分不开的。 事实上 , , 隋唐温 暖期于中唐后 结束。我们后来的研究证明, , 中唐后期的较寒冷阶段是短暂的 , , 大约维持了一年。然 而, , 就是这样一个短期的寒冷事件 , , 对中原势力退出西域起了决定性作用。 第二章 1 1、简述 40004000 年来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变迁的大势 一)是中国的森林植被不管从总量上讲还是从分布范围上讲, 是递减趋势。尤其是与人 类自身的发展相比较而言, 可以说是人进林退, 再具体
11、说是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生存 地域, 一 是人的生产能力或生活水平, 由于种种原因, 在不同时期表现在不同地域或不同的速度而已,(二) 是从植被类型的变迁来看,总趋势是栽培植被不断扩展,天然植被逐渐缩小(或植 被覆盖率大为缩小 , , 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 各个植被带的分布界限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一 定的南移, 这种 变化在温带和暖温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天然植被逐渐缩减, 栽培植被不断 扩展。(主要是经济植被的扩展, 生态植被的扩展是 2020 世纪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现代意识加 强才开始受到重视的)天然植被 - 栽培植被 - 次 生天然植被 - 栽培植被的反复出现) 2 2、举例说明历史时期森林
12、资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们对森林的木材资源的大量消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在逐年变小,这引起了多方面 的环境问题:例如: 干旱少雨、气候变暖、动植物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沙尘暴、沙漠化和空气污染加重 等。 破坏森林的后果 :水土流失、流沙淤积,堵塞水库河道、环境恶化,灾情频繁、降雨分布 变化、二氧化碳排放 量增加、气候异常、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 第三章 1 1、简述一下历史时期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的大势 2 2、用历史上两种野生珍稀动物变迁说明野生动植物变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概括来讲, 一方面是野生动物 分布范围在逐渐缩小, 一般从纬度上讲简单说是人进动物退甚 至是人增加动物减少甚至
13、是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退 缩, 那么北半球的中国当然是逐步南退。 如 大象、犀牛、扬子鳄、大熊猫等,另有特殊情况下是西退,人将 其逼近彼处,如野驴、野骆 驼。另一方面是野生动物种群和数量都大大减少, 一些已经灭绝, 而且就某种程 度上说,这 种灭绝的速度呈现加速度进行着。 第四章 1 1、简述近 50005000 年中国水文变化的大势 一、分两方面来讲:量和质。即量的减少(自然和社会因素)和质的恶 化(多为人为因素 所致)二、1.1. 江河径流量普遍减小,水位变幅增大,内陆河流程缩短,河道不断摆动以至 断 流,湖泊也多缩小而干涸。 2 2、江河的径流量普遍减小,水位变幅(年变差和年内季节差) 增大
14、, 而在北方黄 河流域河流表现得特别明显。 不仅黄河主流的断流时间越来越长, 而支流 的径流量更是大减,许多河流完全 干涸,遂成为历史名词。 2 2、举例说明历史水文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于黄河: 1.1. 水灾频繁淤塞河流,填平湖泊,毁灭城市,阻塞交通,使良田变沙漠。 2.2. 进入 近代以来,水 患得以控制,新问题出现 - 断流。 关于长江:综合来看,长江流域洪水灾害从历史上来看是频率越来越大,灾害的强度也越 来越大。近年来,问 题一是因中上游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水涝灾害; 问题二是因沿流域开发 带来水源减少和水质污染,影响工农业 生产、生活用水、航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第五章 1.
15、1.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化演变的趋势 我国历史时期的沙漠化趋势总的来看是越来越严重, 其趋势主要表现 为两个方面, 即草原地 区的荒漠化加快;荒漠地区的沙漠扩大。 (1.1. )草原地区的沙漠 (又称历史时期形 成的沙漠) 主要是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 毛乌素沙地, 乌兰布和沙漠等,这些沙漠或沙地多是在 历史 时期形成, 也就是说,它们大多是由于人为的因素导致了草原地区的沙漠化在不断加快。 (2 2)、荒漠地区的沙漠(又称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主要是指塔克拉玛干沙漠、河西走廊沙 漠、腾格里沙漠、 柴达木盆地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姆塔格沙漠。这里的沙漠大多形成于 地质时期, 多由于自然因素所
16、致,因 为它们所在地区大多为干旱, 至少是半干旱地区, 降雨 量少,而蒸发量多。 2 2、从自然和社会角度分析沙漠化对中国农业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使西北绿洲文明衰退,另一方面,沙漠化 推进,使农耕区退缩,农牧业分界线随之 南北推移,生态环境愈加脆弱。危害表现在: ( 1 1) 破坏土地资源, 使可利用土地减少、质 量下降,造成农牧业生产减产甚至绝收。 (2 2) 破坏交通、 水利等生产基础设施,制 约经济腾 飞。(3 3) 加剧农牧民的贫困程度,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4 4) 使生物质量变劣,物种丰 度 降低,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第六章 1 1、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海岸演变的趋
17、势 中国的基岩海岸有变化, 但总的看来变化并不太大, 变化大的主要是低 (平 原)海岸。低海 岸的变化与河流的来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使中国几千年来低海岸发生了大量变化,而且 我 们也可结合天津、上海的成陆以及珠江三角洲的演变讲述其变化。 辽河三角洲与营口变迁:苏北海岸推移与盐城的变迁 珠江三角洲: 原为一浅海湾, 成陆已有 1 1 万多年历史, 而广州正处在这三角洲上, 距今 50005000 年左右,珠 江溺谷型海湾已经形成。 渤海湾:主要是受黄河, 滦河口的影响, 过去黄河在此流入渤海, 一般入海口往往发育成三 角洲,海岸线外 伸为泥质海岸,而黄河改道后,往往又演变为侵蚀性海岸。 2 2
18、、从自然和社会角度分析海岸变化对中国社会变化发展的影响 从一定意义上讲, 正是西沙东去才造就了中国低海岸的扩展, 进而才有了天津、 上海 成陆,使类似 于津沪的东南地区经济繁荣成长为经济发展中心成为可能。 江泽民讲致富思源、 富而思进应有两层含义。 从一定意义上讲, 正是西沙东去才造就了中 国低海岸的扩 展, 进而才有了天津、 上海成陆, 使类似于津沪的东南地区经济繁荣成长为经 济发展中心成为可能。 第七章 1 1、是分析中国历史上北方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契丹、蒙古族等民族的分布变迁大趋 势: 2 2、简述历史时期中国边疆演变的历史 : 纵观中国边疆(边域)演变的历史,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三个
19、阶段: 从 小到大的疆域拓展时期(上升时期) 从时间上讲,主要是从华夏文明诞生开始,结束于清后期乾隆,道光年间, 基本上截止于鸦 战之前。 从大到小的损疆失地时期(沉沦、下降时期) 从时间上讲,开始于鸦片战争,结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应为之 初) 。 巩固时期或中兴时期,即(实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期。 从新中国建立开始至今。 3 3、(举例分析)中国疆域演变与现代中国国际政治关系。 西北边疆演变及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 东北边疆与中俄,中朝关系。 东南海防与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国家关系。 西南边疆与中越,中印、中缅关系。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边疆演变的趋势 (1 1)从小到大的疆域拓展时期(上升时期
20、) 从时间上讲,主要是从华夏文明诞生开始,结束于清后期乾隆,道 光年间, 基本上截止于鸦 战之前。 (2 2)从大到小的损疆失地时期(沉沦、下降时期) 从时间上讲,开始于鸦片战争,结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应 为之初) 。 (3 3)巩固时期或中兴时期,即(实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期。 从新中国建立开始至今。 第八章 1 1、简述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演变的趋势 1 1、先秦时期的地方和周边控制 2 2、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州郡时期 3 3、隋唐五代两宋时期道路时期(道(路)州县三级制) 4 4、元明清民国时期行省时期(省州县三级制) 从先秦萌芽到秦汉的确立及到后期的发展演变。 从郡县 二级制发展到
21、后期道路制, 行省制三 个阶段。 现在是省县乡三级制。 总的来看, 历代行政区划主要是 第一级政区的变化很大 先秦时期的地方和周边控制 (1 1)夏商西周的诸侯方国 九州说(非真实的) 畿服制 分封制 (2 2)郡县的起源 郡晚县早 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州郡时期 州制的产生:西汉产生,初期无治所,巡行所部。 东汉末年,正式形成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 划,郡县二级制转化为州郡县三级制。 (东汉末年,政治衰微,王室 多故,益州刘焉建议各 州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灵帝中平五年,正式确定“州”为中央与郡、国 之间 的一级行政政权,正式把“刺史”改作“州牧” 。“刺”与“牧”虽一字之差,而实质却发生
22、 极大变化。 ) 隋唐五代两宋时期道路时期(道(路)州县三级制) 元明清民国时期行省时期(省州县三级制) 民国 时期的行政区划(初期北洋政府在地方设省道县三级制( 19131913 年以后) 19281928 年南京国 民政府废除道,实行 省县二级制, 中国行政区划演变主要是表现在一级政区的变化上, 而影响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因素有: 自 然环境,政治制 度,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独特的文化区域,独特的民族聚居区) 。 2 2、举例分析中国行政区划演变对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 1 1、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2 2、政区演变对经济发展的关系: 政区划分考虑经济因素也影响其发展, 如一体化形成体系, 便
23、于管理, 促 进发展等。 正确的划分促进经济发展,决策失误则会干扰或影响经济发展,从 另一个方面来讲, 经济发展也 影响着政区的划分, 大小范围及级别的高低等 (如深圳经济的 发展变化与城市地位的提高、邯郸之成为“较 大城市” 、省会城市的副省级级别) 。3 3 与文化 发展的关系。 4 4、与历史地名的关系。 第九章 1 1、简述中国历代长城修筑及其与中国社会的关系 (1 1)、有效性,它在特定时代(指冷兵器时代,甚至到火器 或热兵器时代初期)都是非常有 效的, 因为战争的前提或第一位就是保护自己,其次才是消灭敌人,严格地讲 (或一定意义 上),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是不划算的,如抗战初期,中共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