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春季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教师卷.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2021学年度春季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教师卷.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学年度春季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教师卷 2020 2021 学年度 春季 学期 年级 语文期末 考试卷 教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页 共 12页第 2页 共 12页 2020-2021 学年度学年度春季学期八年级春季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语文期末考试卷 试卷总分:12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一、积累运用(积累运用(28 分)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B) (2 分) A归省 (xng)幽悄 (qio)蓦 然(m)接踵 而至(zhng) B拾 级(sh)两栖 (q)连翘 (qio)强 词夺理(qing) C寒噤 (jn)糜 子(m)行 辈(hng)挑拨离间 (jin) D斡 旋(y)龟 裂(gu)缄 默(j
2、in)怒不可遏 () 【解析】 A. 幽悄 (qio)qio,蓦 然(m)m; C. 糜 子(m)mi,挑拨离间 (jin)jin; D. 斡 旋(y)w,龟 裂(gu)j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2 分) A致密幅射发祥地风云变幻 B颠簸枯燥马前卒人情事故 C羁拌演绎挡箭牌不修边幅 D抉择震撼乌篷船轻歌曼舞 【解析】 A.幅射辐射 B.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C.羁拌羁绊 3下列带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 分) A只要海洋仍在地球表面,就难免会有浪潮,你摆脱了一个浪潮,另一波浪潮又会纷至沓来 。 B学与问是相辅相成 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C
3、现在,我们所能做的不是袖手旁观 ,而是努力奋斗,共同创造一个美好未来。 D这幅画原已破损,但经过故宫文物修复团队的手,简直是天衣无缝 ,修旧如旧。 【解析】 A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多用于来指人,这里用来形容浪潮,使用不当; B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使用正确; C袖手旁观: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帮助别人。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使用正确; D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使用正确; 故选 A。 4下列文段中,画线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A ) (2 分) A经过学习古代启蒙读物声律启蒙 ,儿童能够学会应对,掌握声韵格律。B此书围
4、绕以韵律为中心, 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 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C儿童只要认真阅读,才能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 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一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D通过这类读物,使得诗词 和对联这两种中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得以薪火相传。 AABBCC DD 【解析】 B.句式杂糅,将“此书围绕以韵律为中心”改为“此书以韵律为中心”或“此书围绕韵律”; C.关联词错误,将“只要”改为“只有”; D.缺主语,去掉“通过”; 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D )
5、(2 分) 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 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 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 不但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 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还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 而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语序排列的能力。要读懂材料,弄清楚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本语段是议论性材料,所排列的句子主 要论述怨天尤人的害处。“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决定下一个句子应和此句成递进关系,而且两者句式 应一致,故先排。接着讲怨天尤人对自己的害处,排,再论述对自己将来的影响,排,最后
6、论述怨天 尤人衍生出新的矛盾,排,故正确的语序为,故选 D。 6读下列古诗文句子,将空缺处的原文语句书写在横线上。 (6 分)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关雎 ) (3)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 礼记中“选贤与能”一句明确指出德才兼备是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 马说 第 3页 共 12页第 4页 共 12页 中韩愈借养马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行为,暗讽统治者不能识人用人 的愚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来呼吁统治者惠泽天下贫 寒的读书人。 【解
7、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 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涯、窈窕、逑、怜、贱、庇、俱”等字词容易写错。 7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的阅读笔记。 (5 分) 主题:苦难人生 作家作品人物遭遇选择 路遥平凡的世界 孙少 平 因救人受伤、毁容。 (1)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执意 回到煤矿 (1 分) 罗曼罗兰 (2) 名人传 (1 分) 贝多 芬 听力衰退,逐渐耳聋。创作英雄交响曲:巴拿马 奥斯特洛夫 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 保尔 (3)因中枢神经受损, 双腿瘫痪,双目失明(1 分) 手术之后,决定通过文学创
8、作重新参 加战斗,写下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 启示:三位主人公面对生命中的种种苦难, (4)始终不曾放弃,不曾退缩。他们珍惜可贵而美好的命运, 在厄运中寻找生命的方向,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挫折,让生命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2 分) 8在我国, “和”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请参加班级举行的“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 (7 分) (1)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下面材料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2 分) 疫情蔓延的艰难时刻,东盟十国与中日韩加强合作、携手抗疫。为战胜不分国界和种族的新冠肺炎疫情, 10+3 国家更需加强合作,携手应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共同维护地区人民健康福祉、推动地 区经济尽快恢
9、复正常。共同走过磨难的经历,必将使邻里情谊更深。 (来自:新华社新媒体) 东盟十国与中日韩加强合作、携手抗疫。 (2)为了介绍“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某同学找到了以下几则材料,请你帮他去掉不符合要求的两 项:。 (2 分) 故宫的三大殿被命名为“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 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 。 国人拜年时互道“大吉大利” 。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贺人新婚要讲“和和美美” “琴瑟谐和” 。 (3)有网友认为,中国人“以和为贵”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爱好和平,追求安稳的传统心态;还有一 方面是中国人“混”的智
10、慧, “和”比“争”能得到更多的的利益。请你根据自己对“和”的理解跟帖应对。 (3 分) 示例: “和”是修德养性的关键,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爱好和平、追求安稳是为 了长治久安,但这不等于任人宰割。 “和”是心不争,不是八面玲珑、无原则的“混” ; “混”是“同” ,是阿 臾,是攀比。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42 分)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4 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 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
11、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2 分) 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10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2 分)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
12、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解析】 选项 C 表述的时间和地点与原文不符,应该是清晨老人驾着炭车在结冰的道路上行进;太阳升得老高,牛疲 倦了,人也饿了,才在集市南门外歇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2 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 也。”有间,曰:“已习其技,可以益
13、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 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 第 5页 共 12页第 6页 共 12页 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 也。”有间,有所穆然 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 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 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有删改) 【注】志:这里指意境。为人:作曲的人。王:称王。文王操 :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C) (2 分) A不知其旨 也(味美)B教学相长 也(促进) C非文王其 谁能为此也(代词,他)D师襄子辟 席再拜(同“避”,离开) 【解析】 其
14、,表示反问语气。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2 分) 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有间,曰: “已习其技,可以益矣。 ”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14小滨和小江看了这两篇文言文后,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补全下面的对话。 (4 分) 小滨: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用原文回答) ,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
15、 琴的故事。 小江:是的,孔子学琴过程中不着急学习新内容,正好印证了甲文中“学然后知不足”(用原文回答)的道 理。 小滨:说得没错!只是乙文中加点的“穆然”一词,我不太理解,你能分析一下吗? 小江:我查到古代汉语词典里面“穆”的常用义项有四个:美好和畅和睦恭敬。从上下 文来看,这个词语描写了孔子学琴时的神情。因此,我推测“穆然”在这里的意思是 恭敬的样子。 小滨:谢谢你,我明白了。让我们一起学习文中孔子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乙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说: “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 “我 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 ”过了一段时间
16、,师襄子说: “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 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 “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 “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 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 “我还不了解作者。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 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 “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 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 起身再拜,答道: “这首曲子的确是文王操 。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13 分) 人类一直在“发低烧”吗 人类的正常体温究
17、竟是多少?你可能会本能地回答:“37啊!”但美国科学家的项最新研究指出, 自 19 世纪 60 年代以来,美国人的体温一直在下降,目前平均体温仅为 36.6,而非 37。这意味着,人类 的正常平均体温可能需要重新定义。难道百年前的古人直在“发低烧”吗?别笑,事实可能还真是如此。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朱莉帕森内特和她的团队经过长期的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美国 人的体温平均每 10 年下降 0.03。帕森内特说:“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在微生物学意义上,我们与过去的人 差别很大。由于出现了疫苗和抗生素,现代人较少感染病菌,所以,我们的免疫系统不像过去那么活跃,身 体组织也不易发炎。” 虽然这项
18、调查的对象只有美国人,但帕森内特指出,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么在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的 其他国家,人体的体温应该也已经下降。人类体温的下降趋势会不会很快停止?她表示:“人体体温存在一 个极限值,体温不会降至 0,但具体降到哪个值,我现在也不知道。 其实一个多世纪以来,37被用作人类健康的体温标准,也是不断地受到质疑。这个标准是由 19 世纪 中叶德国医生卡尔翁德里希对 2.5 万名成年人的腋窝进行了数百万次的温度测量后提出了这个标准。但是 他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人类的体温需要恒定,以及为何恒定在 37左右。 对于人类以及其他恒温动物为何具有恒温能力,科学界已经有了两种主流的解释:一种认为大脑在恒 温下运
19、作得更好;另一种则认为这是某些动物从依赖水生环境彻底转向陆生环境的演变结果,这两种解释也 许都是一些动物维持身体恒温的目的。动物维持比环境温度稍高的体温,有利于增强动物体内糖酵解的能力, 以及促进酶的活性。在生存竞争中,这就意味着有许多的优势。 那么, 为何人类的体温又要恒定在 37呢?研究发现, 37其实是人类维持体內酶活性的一个“高限”, 比这个温度稍稍升高几度,人体内的酶就会失活。但相反,温度有些许下降(比如在 30-35)对这些酶的 影响并不明显,甚至能让其更加高效。 既然温度降低能让酶的活动更高效,那么人类为何不选择更低的体温呢?对此,生物学家提出了一个 很奇怪却比较被学界认可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