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助学团队(2020高考重点:高中物理必备知识大全)(1).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清北助学团队(2020高考重点:高中物理必备知识大全)(1).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高考重点:高中物理必备知识大全 助学 团队 2020 高考 重点 高中物理 必备 知识 大全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物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直线运动.(1) 第二单元相互作用.(4) 第三单元牛顿运动定律.(7) 第四单元曲线运动.(9) 第五单元万有引力.(12) 第六单元机械能.(14) 第七单元动量.(18) 第八单元力学实验.(24) 第九单元静电场.(30) 第十单元恒定电流.(34) 第十一单元电学实验.(36) 第十二单元磁场.(46) 第十三单元电磁感应.(49) 第十四单元交变电流.(51) 第十五单元近代物理.(53) 第十六单元选修 3-3.(63) 第十七单元选修 3-4.(73) 第十八单元常用的物理方法.(85) 第十九单元常用的数学方法.(92) 第一单元直 线 运 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2、(1)平均速度(定义式)v=? ?。 (2)有用推论?2-?0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2= (?+?0) 2 。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 2= ?02+?2 2 。 (6)位移s=v0t+1 2at 2。 (7)加速度a=?-?0 ? (以v0为正方向,a与v0同向(加速)则a0;反向则a0,a0 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与 速度反方向,如v00,a0 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3.刹车类问题中,对运动过程不清,盲目套用公式 (1)对刹车的过程要清楚。当速度减为零后,汽车会静止不动,不会反向加 速,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刹车过程分析。 (2)对位移公式的物
3、理意义理解要深刻。位移x对应时间t,这段时间内a 必须存在,而当a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毫无意义。 1.平均速度 求解平均速度的常用计算方法有: (1)利用定义式v=? ?,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运动形式。 (2)利用v=?0+v 2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利用?=? 2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也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两个中点速度 (1)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 1 2(v0+v)。 (2)中点位移的瞬时速度? 2= 1 2(?0 2+ ?2)。 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2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12+ ?22+
4、2?1?2cos?(余弦定理),当F1F2 时,F=?12+ ?2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Fy=Fsin(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an =? ?)。 易错提醒: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 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 为代数运算。 1.将F=FN
5、错误地理解为F=mg (1)未能深刻理解公式F=FN中FN表示接触面间的压力。 (2)当物体在水平面滑动且不受其他力时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 的重力。 (3)当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接触面间的压力可以小于物体的重力。 2.将接触面间的“相对滑动方向”错误地理解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1)“相对滑动方向”是指以接触面上另一个物体为参考系时的运动方向。 (2)物体的运动方向通常是指以地面为参考系时的运动方向。 3.误认为“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滑动摩擦力” (1)静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存在相对运动趋势的两个物体之间。如 用传送带斜向上输送物品时,物品和传送带相对静止一起向上运动,
6、物品受到 传送带对它的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且存在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之间,如黑板 擦擦黑板时,黑板虽静止,但黑板擦对它有滑动摩擦力,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 动摩擦力。 (3)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的关键是接触面间两物体是相对运 动还是有相对运动趋势,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胡克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式为F=kx,其中F为弹力的改变量,而x为 弹簧形变量的变化量。 2.F1与F2的夹角不变,使其中一个力增大时,合力F的变化,分90和 90时,若F2增大,其合力的大小变化无规律。 (2)当 0G,失重:FNG(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 重)。 6.牛顿运动
7、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 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1.误认为“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大、惯性就大;速度小,惯性就 小” (1)物体的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2)刹车过程中力相同时,初速度越大,停下来速度变化量越大,所用时间越 长;速度越小,停下来所用时间越短。因此速度越大的汽车越难停下来,不是因 为运动状态难改变,而是因为运动状态改变量大。 2.将“牛顿第一定律”错误地理解为“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1)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 理而发现的,不能用实验直接定性指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8、。 (2)牛顿第二定律是实验定律,当F、m、a均采用国际单位时有F=ma,定 量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定律。 3.将“超重或失重”错误地理解为“物体重力变大或变小了” (1)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没有变化。 (2)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是由于物体竖直方向有加速度,使得物体对水平 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体的重力。 4.误认为“物体受到哪个方向的合外力,则物体就向哪个方向运动” (1)物体的合外力方向决定了加速度的方向,物体的运动情况由力和运动 决定。 (2)初速度为零的物体。受到恒定的合外力作用,将沿合外力方向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 (
9、3)初速度不为零的物体,若受到与初速度反向的恒定合外力作用,将沿初 速度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物 体做曲线运动。 1.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的加速度:a=g;欲推动放在粗糙平面上的物 体,物体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推力方向与水平面成角,tan=时最省 力,Fmin= ? 1+?2 。 2.“等时圆”物理模型:质点由静止开始从竖直圆周顶端沿不同斜面无摩擦 地滑到该圆周上任一点所需的时间相等。利用该等时圆的性质,可以简解物 理题。 3.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如图所示),物体间相互作用力按质量正比例分配, 即N12= ?2 ?1+?2F,与有无摩擦(相同)无关
10、。物体在平面、斜面、竖直方向运动 都一样。 4.几个临界问题:a=gtan。 5.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 6.若由质量为m1、m2、m3组成的系统,它们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 a3则系统的合外力F=m1a1+m2a2+m3a3+。 第四单元曲 线 运 动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0。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0t。 (4)竖直方向位移y=1 2gt 2。 (5)运动时间t= 2? ?(通常又表示为 2? ?)。 (6)合速度vt=?2+ ?2=?02+ (gt)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则有 tan=?
11、 ?= ? ?0。 (7)合位移s=?2+ ?2 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则有 tan=? ?= ? 2?0。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易错提醒: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 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与的关系为 tan=2tan。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 ?= 2? ? 。 (2)角速度=? ?= 2 ? =2f。 (3)向心加速度a=? 2 ? =2r= 2 ? 2r。 (4)向心力
12、F向=? 2 ? =m2r=mr 2 ? 2=mv=F 合。 (5)周期与频率:T=1 ?。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易错提醒: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 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 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 1.误认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为“恒力” (1)只要满足合力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 动。 (2)合力的大小可以
13、是变化的(变加速曲线运动),也可以是不变的(匀变速 曲线运动)。 (3)合力的方向可以是变化的(如匀速圆周运动),也可以是不变的(如平抛 运动)。 2.误认为“船渡河过程中水流速度突然变大了,会影响渡河时间” 由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可知,渡河时间取决于河宽与垂直河岸的分 速度,与水流速度无关。 3.误将“绳牵引船的速度”当作合速度进行分解 例如图甲所示的问题,一人站在岸上,利用绳和定滑轮,拉船靠岸,在某一 时刻绳的速度为v,绳AO段与水平面夹角为,不计摩擦和滑轮的质量,则此时 小船的水平速度多大?有些同学错误地将绳的速度按如图乙所示的方法分解, 得vA即为船的水平速度,vA=vcos。实际上
14、船是在做平动,每一时刻船上各 点都有相同的水平速度。以连接船上的A点来说,它有沿绳的平动分速度v, 也有与v垂直的法向速度vB,即转动分速度,如图丙所示,A点的合速度vA即 为两个分速度的合速度,也就是船的平动速度,vA= ? cos?。 1.渡河问题的特点: (1)不论水流速度多大,总是船身垂直于河岸航行时, 渡河时间最短,t= ? ?1sin?,且这个时间与水流速度大小无关。(2)当 v1v2(v1为船 的速度,v2为水流速度,下同)时,合运动方向垂直河岸时,航程最短。(3)当 v1v1v4v3。 2.天体质量可用绕它做圆周运动的行星或者卫星求出:M=4 2?3 ?2 。 3.天体密度可用
15、近地卫星的周期求出:= 3 ?2。 4.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 5.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体角速度相同,星体与旋转中心的距离、 星体的线速度都跟星体的质量成反比。 6.开普勒三大定律 (1)行星绕恒星沿椭圆轨道运动,恒星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连接行星与恒星的矢径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所以,近地点 速度大而远地点速度小。两处的速度与到地心的距离成反比:v1r1=v2r2。 (3)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运动周期的二次方成正比:? 3 ?2=k。 7.卫星引力势能:Ep=-?t? ? ,卫星动能Ek=?t? 2? ,卫星机械能E=-?t? 2
16、? 。同一 卫星在半长轴a=R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的机械能等于半径为R的圆周轨道上 的机械能。 第六单元机械能 1.功W=Fscos(定义式)。 2.重力做功W=mgh。 3.功率P=? ? (定义式)。 4.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5.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 vmax= ?额 ? 。 6.动能Ek=1 2mv 2。 7.重力势能Ep=mgh。 8.电势能EA=qA。 9.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W合=1 2m? 2-1 2m?0 2或W 合=Ek。 10.机械能守恒定律:E=0 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 1 2
17、m?1 2+mgh1=1 2m?2 2+mgh2。 1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 值)WG=-Ep。 易错提醒: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 少。 (3)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 (4)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他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 之间的转化。 (5)能的其他单位换算:1 kWh(度)=3.6106J,1 eV=1.6010-19J。 (6)弹簧弹性势能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E=1 2kx 2,可用于定性分析,定 量计算不作要
18、求)。 1.误认为“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始终不做功” 公式Flcos中的l是力的作用点的对地位移,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 是垂直于接触面,但不一定垂直于物体的位移方向,例如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和斜面一起向左运动的过程中,支持力FN对物体做正功。 2.误认为“一对摩擦力做功之和一定为零” (1)一对静摩擦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存在于两个相 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两个物体位移始终相同,一对静摩擦力做功大小相等,一正 一负,做功之和一定为零。 (2)一对滑动摩擦力虽然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存在于两个相对运动的 物体之间,由于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相对位移,故它们之间的一对摩擦力做功 之和一定
19、不为零,且为负功。 3.误认为“静摩擦力总是不做功,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 滑动摩擦力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滑 动摩擦力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还可能不做功;产生静摩擦力的两物体保 持相对静止,但不一定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静摩擦力可能对物体做功。 4.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时,将“只看重力做功”错误地理解为“物体所受合 外力为零”。 只有重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机械能不一 定守恒,如用起重机匀速提升重物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但物体的机械能 不守恒。 5.将守恒条件“只有重力做功”错误地理解为“只受重力作用” (1)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0、,通过做功手段实现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因此物 体能量是否变化应从做功的角度来判断。 (2)物体除了受重力和系统内弹力作用外,还可以受别的力,别的力也做功, 但做功的代数和为零,系统的机械能仍然守恒。 6.误认为“Q=fs”中的s是物体对地位移 (1)关系式“Q=fs”是对应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系,f表示滑动摩擦力,s是 两个物体的相对路程。 (2)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等大、反向,相互 作用的两个物体的位移大小不一定相等,方向不一定相反,做功之和可能是- f(s1+s2)、-f(s1-s2)、-fs1或-fs2,总之W总=-fs相对,据功能关系有Q=fs相对。 1.判断
21、一个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来考虑 (1)根据力与位移的夹角判断,一般适用于恒力做功情况。 (2)根据力与速度的夹角判断,一般适用于变力做功情况。 (3)根据能量的转化情况判断,一般适用于两个相联系的物体,总机械能守 恒,根据它们各自机械能的变化情况确定。 2.动能定理 表达式W合=1 2mv2 2-1 2mv1 2 W合的意义 W合是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所有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 和,即W合=W1+W2+W3+若物体所受外力为恒力,则W合=F合xcos W合0,则表示合外力作为动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增加,Ek0 W合0,则表示合外力作为阻力对物体做功
22、,物体的动能减少,Ekm2,则v10,v20,碰后二者同向运动。 (3)若m1m2,则v10,碰后m1反向弹回,m2沿m1碰前方向运 动 (续表) 碰撞 类型 特征描述及重要关系式或结论 非弹 性碰 撞 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内力是非弹性力,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机械能有损失,动量守恒,总动能减少。满足: m1v1+m2v2=m1v1+m2v2 1 2m1v1 2+1 2m2v2 21 2m1v1 2+1 2m2v2 2 完全 非弹 性碰 撞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机械能向内能转化得最多,机械能损失最 大。碰后物体粘在一起,以共同速度运动,动量守恒,损失的机械能转 化为内能。满足: m1v
23、1+m2v2=(m1+m2)v E=1 2m1v1 2+1 2m2v2 2-1 2(m1+m2)v 2 处理碰撞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对一个给定的碰撞,首先要看动量是否守恒,其次再看总动能是否增加。 (2)一个符合实际的碰撞,除动量守恒外还满足能量守恒,注意碰撞完成后 关于不可能发生二次碰撞的速度关系的判定。 (3)要灵活运用Ek=? 2 2?或 p=2?k,Ek=1 2pv 或p=2?k ? 转换动能与动量。 3.人船模型 人船模型是一个很典型的模型,当人在无阻力的船上向某一方向走动时, 船向相反方向移动,此时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若人船系统在全过程 中动量守恒,则这一系统在全过程中的
24、平均动量也守恒。如果系统由两个物 体组成,且相互作用前均静止,相互作用后均发生运动,则由m1v1=-m2v2得 m1x1=-m2x2,该式的适用条件是: (1)系统的总动量守恒或某一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2)构成系统的两物体原来静止,因相互作用而反向运动。 (3)x1、x2均为沿动量方向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位移。 4.爆炸和反冲 (1)爆炸现象的三个规律 动量 守恒 由于爆炸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爆炸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 于系统受到的外力,所以在爆炸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动能 增加 在爆炸过程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转化为动能,所以爆 炸后系统的总动能增加 位置 不变 爆炸
25、的时间极短,因而爆炸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 可以认为爆炸后的物体仍然从爆炸前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 (2)对反冲运动的三点说明 作用 原理 反冲运动是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 动量 守恒 反冲运动中系统不受外力或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反冲运动遵循动 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 增加 反冲运动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系统的总机 械能增加 5.“子弹打木块”模型问题 子弹打木块(未射穿)实际上是一种完全非弹性碰撞,作为一个典型模型, 它的特点是: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向处于静止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跟木块以共 同速度运动。以下将从动量、能量和牛顿运动定律等多个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