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总复习《从衡水走向清华北大》精品课件42抛物线.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数学总复习《从衡水走向清华北大》精品课件42抛物线.ppt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衡水走向清华北大 高考 数学 复习 衡水 走向 清华北大 精品 课件 42 抛物线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四十二讲 抛物线 回归课本 1.抛物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直线l(F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 迹叫做抛物线.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意义 考点陪练 1.(2010湖南)设抛物线y2=8x上一点P到y轴的距离是4,则 点P到该抛物线焦点的距离是( ) A.4 C.8 B.6 D.12 p 4 2, 解析:由抛物线的方程得 ,可知所求距离为4+2=6,故选B. 答案:B 再根据抛物线的定义 2 2 2.( 2010 辽宁 设抛物线y 8x的焦点为F,准线为l, P为抛物 线上一点, PA l, A为垂足.如果直线AF的斜率为 3,那 么 PF ( ) A.4 3 C.8 3 B.8
2、 D.16 3得, 解析:如图,由直线的斜率为 AFH=60,FAH=30, PAF=60.又由抛物线的定义知|PA|=|PF|, PAF为等边三角形,由|HF|=4得|AF|=8, |PF|=8. 答案:B 3.(2010陕西)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与圆(x- 3)2+y2=16相切,则p的值为( ) 1 A. B.1 C.2 D.4 2 p 解析:由已知,可知抛物线的准线 x与圆(x-3)2+y2=16 2 相切.圆心为(3,0),半径为4,圆心到准线的距离 p 解得p=2.故选C. d 3 4, 2 答案:C 4.若点P到点F(0,2)的距离比它到直线y+4=0的距离小2,
3、则P 的轨迹方程为( ) A.y2=8x C.x2=8y B.y2=-8x D.x2=-8y 解析:由题意知,P到F(0,2)的距离比它到y+4=0的距离小2,因 此P到F(0,2)的距离与到直线y+2=0的距离相等,故P的轨迹 是以F为焦点,y=-2为准线的抛物线,所以P的轨迹方程为 x2=8y. 答案:C 2 5.已知点P是抛物线y 2x上的一个动点,则点P到点 0, 2 的距离与P到该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 17D. 9 A.B.3C. 5 22 解析:据抛物线定义,点P到准线距离转化为到焦点 1 2 1 2 17 F ,0 的距离,故 0,2 和 ,0 的距离为 . 2
4、答案:A 类型一抛物线的定义 解题准备:利用抛物线定义可将抛物线上的点到抛物线的焦 点和准线的距离相互转化.例如若点P (x ,y )是抛物线 0 0 0 y2=2px(p0)上的任一点,则该点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 p | PF | x (焦半径公式),这一公式的直接运用会为 0 2 我们求解有关到焦点或准线的距离的问题带来方便. 在求过焦点的一弦长时,经常将其转化为两端点到准线的距 离之和,再用根与系数关系求解,有时也把点到准线的距离 转化为点到焦点的距离进行求解. 【典例1】(1)在抛物线y2=4x上找一点M,使|MA|+|MF|最小, 其中A(3,2),F(1,0),求M点的坐标及此时
5、的最小值. 10 (2)已知抛物线y2=2x和定点 A 3, 抛, 物线上有动点P,P到 3 点A的距离为d ,P到抛物线准线的距离为d ,求d +d 的最小 121 2 值及此时P点的坐标. 解要求最小值问题,可考虑抛物线的定义,通过定义转化为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这一结论. (1)如图,点A在抛物线y2=4x的内部,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 ,|MA|+|MF|=|MA|+|MH|,其中|MH|为M到抛物线的准线的距 离.过A作抛物线的准线的垂线交抛物线于M ,垂足为B,则 1 |MA|+|MF|=|MA|+|MH|AB|=4(当且仅当点M在M 的位置 1 时),
6、此时M点的坐标为(1,2). 10 3 (2)如图,点在抛物线y2=2x的外部,由抛物线的定 A 3, 25 义可知,(其中F为抛物线的 d d | PA| | PF | AF | 12 6 焦点).此时P点的坐标为(2,2). 反思感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定义是解题的关键.利用 抛物线定义可将抛物线上的点到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的距 离相互转化.例如若点P (x ,y )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 0 0 0 p 任一点,则该点到抛物线的焦点F的距离 | PF | x 0 2 (焦半径公式),这一公式的直接运用会为我们求解有关到 焦点或准线的距离的问题带来方便.在求过焦点的一弦长 时,经常将
7、其转化为两端点到准线的距离之和,再用韦达定 理求解,有时也把点到准线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焦点的距离 进行求解. 类型二求抛物线的方程 解题准备: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常用的方法是待定系数法.为 避免开口方向不确定而设成多种形式的麻烦,可以将焦点 在x轴上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统一设为y2=ax(a0);焦点 在y轴上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统一设为x2=ay(a0). 【典例2】求下列各抛物线的方程: (1)顶点在坐标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经过点M(-2,-4); (2)顶点在坐标原点,焦点在y轴上,抛物线上一点Q(m,-3)到 焦点的距离等于5. 解(1)设抛物线为y2=mx或x2=ny,则 (-4)2=m
8、(-2)m=-8或(-2)2=n(-4)n=-1. 所求的抛物线方程为y2=-8x或x2=-y. (2)依题意,抛物线开口向下,故设其方程为 x2=-2py. p ,又设焦点为F,则准线方程为 y 2 pp 则 | QF |y ,即 ( 3) 5 p 4. Q 22 故抛物线方程为x2=-8y. 反思感悟这里易犯的错误就是缺乏对开口方向的讨论,先 入为主,设定一种形式的标准方程后求解,以致失去另一解. 类型三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解题准备:1.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y2=2px(p0)为例,有如下 几何性质: 范围:抛物线y2=2px(p0)开口向右,且向右上方和右下方 无限延伸;抛物线只有一条对称轴
9、x轴,没有对称中心; 顶点:抛物线和它的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即坐标原 点.顶点是焦点向准线所作垂线段的中点;离心率:抛物 线上的点M与焦点的距离和它到准线的距离的比,叫抛物线 的离心率,e=1. 2.抛物线的每一条过焦点的弦被焦点分成两段焦半径,由 焦半径公式可推出抛物线的焦点弦长公式:设过抛物线 y2=2px(p0)的焦点F的弦为AB,设A(x ,y ),B(x ,y ),则弦 1 12 2 长|AB|=|AF |+|BF |=x +x +p.特别地,当弦AB与抛物线的 1 1 2 1 对称轴垂直时,这条弦称为通径,其长度为2p. 2 【典例3】已知AB是抛物线y 2px p 0 的焦
10、点弦, F为 抛物线焦点,A x , y 、B x , y ,求证: 1122 p2 (1)y 1 2212 4 2p sin2 (2) | AB | x x p (为直线AB与x轴的夹角); 12 p2 2sin 1 (3)S ; AOB 1 (4)为定值; | AF | | BF | 5 以AB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准线相切. 分析考查抛物线的过焦点的弦的性质. 将抛物线的焦点弦的方程设出,代入抛物线方程,利用韦达定 理等解决问题. p 2 证 明 1 2 x p 0 的焦点F ,0 , p 设直线方程为y k x (k 0). 2 p y k x 2 2 由 2 消去x得ky 2py kp
11、0 2 y 2px 22 (y 4p 2 y1 2 . 212 4 p 当k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 2 p2 这时 y p, y p, y 则 2 1212 , x 1 2 4 p2 2 因此,总有y1成 立. 212 4 p 2 由抛物线定义 : AF 等于点A到准线x 的距离. 2 pp | AF | x ,同理 :| BF | x . 12 22 AB AF BF x x p. 12 p 2 1p 又 x x y . k2 1 x x (y y ) p 1212 k 2p 由方程知: y y . 12 k 2p x x p 12 k 2 将代入得 2p 1 1 2p | AB | 2
12、p 2p 1 2p 1 k 2 k 2 tan 2 sin 2 3 如 图, S S S AOBAOFBOF 11 2 | OF | 2 1 | | BF |) 2 1 2 1 p 2p 2 2 sin2 p 2 2sin . 1111 (4) pp | AF | | BF | x x 12 22 x x p , 12 pp 2 x x (x x ) 1 212 24 p2 又x x | AB | p,代入上式得 1212 4 11 2 c(c为常数). | AF | | BF | p 0 0 5 设AB的中点为M x , y 分别过A、M、B作准线的垂 线,垂足为C、N、D, 11 则| 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