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 古诗诵读 小学生成语大全.DOC

  • 上传人(卖家):TECH
  • 文档编号:1472307
  • 上传时间:2021-06-07
  • 格式:DOC
  • 页数:46
  • 大小:23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 古诗诵读 小学生成语大全.DOC》由用户(TECH)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 古诗诵读 小学生成语大全 人教 统编 四年级 下册 语文 课外阅读 古诗 诵读 小学生 成语 大全 下载 _四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画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作者背景】王维(701761 年,一说 699761 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 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古诗今译】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 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诗文赏析】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 亦是佳色, 奇傀峭拔也是异色, 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 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 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 人给赶出了艺术

    2、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 是心静如水, 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 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 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作者背景】 汉乐府江南是汉代汉乐府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 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 间的欢愉和甜蜜。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

    3、,清新明快的 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 【注词译义】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 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 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 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可:在这里 有“适宜”、“正好”的意思。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 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游到了 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

    4、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诗文赏析】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 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 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声,多么秀丽的 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 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 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 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

    5、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 股青春的生机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 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作者背景】骆宾王(约 640684 年),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从小受过 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 【注词释义】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拨:划。 【古诗今译】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 鹅掌划动

    6、着清清的水波。 【诗文赏析】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 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 像是在谈天,像是在吟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 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 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犹如小鸟冲 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846 年),唐代诗

    7、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 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禾:禾苗。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 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诗文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的开头就写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 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 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 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 多少

    8、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 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 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 【作者背景】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朗月行:为乐府古题。呼:称呼。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 居住的地方。 【古诗今译】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 中间。 【诗文赏析】乐府古题古朗月行 ,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 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

    9、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以“白玉盘”和 “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 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耐人回味。 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作者背景】李峤(644713 年),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 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 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注词释义】解:能够。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二月:农历二月,指春

    10、天。 过:经过。斜:倾斜。 【古诗今译】能吹落秋天的树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 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诗文赏析】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诗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 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背景】李白(701762 年),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 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 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注词释义】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疑:

    11、好像,以为。举:抬,仰。 【古诗今译】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 念着自己的家乡。 【诗文赏析】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 情,全诗仅 20 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 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作者背景】白居易(772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

    12、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 大夫。公元 846 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 恨歌 、 卖炭翁 、 琵琶行等。 【注词释义】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艇:船。白 莲:白色的莲花。不解:不知道;不懂得。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浮萍:水生 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一道:一路。开:分开。 【古诗今译】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管怎样隐藏,都留下了划 船的踪迹。

    13、【诗文赏析】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 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 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 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 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 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 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背景】杨万里(11

    14、241206 年),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 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 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 君”。 【注词释义】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照水:倒映 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 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诗文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 蜓的描写,

    15、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 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 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 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背景】孟浩然(689740 年),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他的诗淡雅 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 晓 、

    16、宿建德江等。 【注词释义】眠:睡觉。闻:听见。啼鸟:鸟鸣。夜来:昨夜。 【古诗今译】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 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诗文赏析】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 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 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声声鸟鸣,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是 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 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

    17、样用 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 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背景】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汪伦: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 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不及:比不上。 【古诗今译】李白坐船正准备出行,忽然听到岸上的以脚踏为节拍的唱歌声。桃花潭的 水深达千尺,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 【诗文赏析】此诗作于诗人在安徽泾县一带的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 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

    18、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前两 句叙事,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 后两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 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 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背景】贾岛(779843 年),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炼,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19、 【注词释义】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不遇:没有见到。 言:回答说。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古诗今译】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 高云深不知在何处。 【诗文赏析】贾岛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 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明明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 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 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走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 二问三问,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

    20、”时,心情轻快,满 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 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画鸡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作者背景】唐寅(14701523 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 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 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 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 四家”。 【注词

    21、释义】裁:裁剪,这里是制作的意思。将:助词,用在动词和来、去等表示 趋向的补语之间。平生:平素,平常。轻:随便,轻易。言语:这里指啼鸣,喻指说 话,发表意见。一:一旦。千门万户:指众多的人家。 【古诗今译】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它是一只白鸡所以满 身雪白走过来。 一生之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 但是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门窗了。 【诗文赏析】唐伯虎说:“我这是题我画的白鸡。”“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 来。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他好像又在说自己,他说,我美丽的,天生的冠 如大官员头上的帽子,我披着满身雪白的羽毛慢慢向你们走来。平时我不会随便说话,因为

    22、 我是时间的使者,一旦我说话了,你们就要开始新的一天了! 红冠,当时是当官的人戴的帽子;而我的红冠,是自己长出来的。满身雪白,因为我是 从冬天走过来的;“走将来”,将,是助词,向你走来;我背负冬天的雪向你走过来!因此 我有重大责任所以白天黑夜我不能随便说话,因为我一旦说话的时候,是君临天下了的呀; 我一旦说话的时候,是告诉你们天亮了,起床了,皇帝也不能例外,长官也不能例外,有钱 人也不能例外,老百姓也不能例外,天下人应该起床了 从此诗看,第一、二句,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这是古代诗人写诗的一个特点。 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 浑身的

    23、雪白羽毛。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 比,色彩对比强烈,我们可以想象大公鸡以威严的姿态向我们走过来。第三、四句又道出了 深刻的道理来。转句“平身不敢轻言语”,诗人的诗路急转,说公鸡一生不敢随便啼叫,此 句的气色收敛,还很低调,尤其“不敢”一词,用的很贴切,此句是全诗中最难写的一句, 为第四句的结句做了无法替代的铺垫, 当我们读到“一叫千门万户开”时, 才突然醒悟过来, 原来第三、四句在说公鸡具备的美德和权威。第三、四句又是运用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使两 句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背景】王

    24、之涣(688742 年),唐代诗人。字季凌,藓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 人。他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 凉州词等。 【注词释义】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尽:落下。 欲:想。穷:尽。更:再。 【古诗今译】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 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诗文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 滚地向大海奔去。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 是景象壮阔,气势不

    25、凡。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 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 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背景】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 星群。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古诗今译】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 从三千尺

    26、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诗文赏析】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 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 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 “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 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 “飞流”是写山高水急, “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 “三千尺” 是夸张描写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 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

    27、到意味深长。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作者背景】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宿:住,过夜。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 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星辰:天上的星星的统称。语:说话。恐:恐怕。惊: 惊吓。 【古诗今译】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 下天上的星星。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诗文赏析】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 他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 高

    28、耸入云。 发端一个“危”字, 倍显突兀醒目, 与“高” 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 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 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 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 “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 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 一百尺高

    29、,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 天上的仙人。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鲜卑语,后被翻译成 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阴山:阴山山 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 即今蒙古包。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 y。见:同“现”,这里不读 jin。 【古诗今译】辽阔的敕

    30、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 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歌,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 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 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 后两句, 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 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 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 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村居 高鼎 草长莺

    31、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背景】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 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 年),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 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 诗稿 。 【注词释义】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 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 气。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东风:春风。 【古诗今译】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

    32、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 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 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诗文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 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 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 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33、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背景】贺知章(约 659约 744 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 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其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情之 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 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注词释义】咏:歌唱,赞美。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 妆:打扮。绦:丝带。 【古诗今译】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 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诗文赏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

    34、在诗 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 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 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 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 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 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 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35、别样红。 【作者背景】见小池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曾做过直阁秘 书等官。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古诗今译】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 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诗文赏析】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 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 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 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

    36、边, 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 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 的艺术境地。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背景】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 岭背积雪常年不化。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代属于吴国。 【古诗今译】两

    37、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 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诗文赏析】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 色描写构成。前两句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 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 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 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 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 人壮阔

    38、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 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者背景】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 家、诗人。祖籍建阳。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 ,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 。诗 集靖逸小稿 、 靖逸小稿补遗 ,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注词释义】萧萧:风声。客情:旅客思乡之情。挑:挑弄、引动。促织:俗 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篱落:篱笆。 【古诗今译】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

    39、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 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 肯睡眠。 【古诗赏析】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 所以在这里应读“ji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 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的是自己 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本诗交织作者的凄 情暖意、欢怀挂心。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背景】王维(701761 年)

    40、,一说(699761 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诗 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盛名于开元、天宝年间, 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著有王右丞集 画 学秘诀 ,存诗 400 余首,代表作有相思 山居秋暝等。 【注词释义】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在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 灾的习俗。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异乡:他乡。倍: 加倍,更加。遥知:远远推想。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 祛邪、避灾。 【古诗今译】独居他乡是外来的客,每逢佳节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遥想弟兄们

    41、在登高 的地方,都插上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 【诗文赏析】这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前两句写自己独自漂泊在遥远的他乡, 日夜思念着故乡和亲人,每逢佳节来临,孤独的感觉更加深刻,思乡怀亲之情也会倍加铭心 刻骨。 这里所说的“佳节”, 虽然泛指一般的美好节日, 但更是为本诗所写的“九月九日”(即 “重阳节”)作铺垫。后两句写重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古来就有登高饮酒、佩插茱萸的 风俗。而今,诗人想象着兄弟们成群结伴、登高饮酒的情景,同时他也设想因为自己无法亲 临盛会,共享欢乐,兄弟们也会感到一种无法团聚的缺憾。这首诗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 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望天门山

    42、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背景】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 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 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回:转变方向。两岸青山:指博望山 和梁山。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古诗今译】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一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门山 东西默然相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 【诗文赏析】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

    43、的气 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 的险峻:“楚江开”,不仅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 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 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 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 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将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者背景】苏

    44、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 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东 坡七集 东坡易传 东坡乐府等传世。 【注词释义】湖:杭州西湖。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方好:才显得美丽。空 濛:烟雨茫茫的样子。亦:也。奇:指景色奇妙。欲:想要。西子:西施,春秋末 期越国人,中国传说中的绝代美女。淡妆浓抹:梳妆打扮或者淡雅或者艳丽。 【古诗今译】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如果把西湖比作 美女西施,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45、。 【诗文赏析】苏轼在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是其中最为人 所传颂称绝的一首。作者先写实,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荡漾,一片浩然天 边、开阔艳丽的水乡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西湖雨天,烟雨缭绕,山色如蒙薄纱,风姿绰约, 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景。在这两种不同的景观中,作者分别突出写水与山,把西湖山水的 独特之美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 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美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料,而又极其贴 切生动。全诗语浅意明,给人以朴实平易之感。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

    46、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作者背景】胡令能(785826 年),唐代诗人,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圃田(河南省郑 州市中牟莆田)。 家贫, 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 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 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 4 首。 【注词释义】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 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借问:向人打听。鱼惊: 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古诗今译】一个蓬头乱发、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 草掩映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

    47、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 敢回应过路人。 【诗文赏析】小儿垂钓 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 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 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背景】朱熹(11301200 年),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一字仲晦,号晦庵,别 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 于形象

    48、,以春日 、 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注词释义】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寻芳:游赏美景。泗水:河名,流经山东 曲阜一带。滨:水边。等闲:轻易,随便。总是:都是。 【古诗今译】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 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诗文赏析】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 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 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 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 地方

    49、早已沦陷于金国, 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 “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 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 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者背景】林杰(831847 年)字智周,是唐代诗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 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六。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注词释义】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碧霄:指浩瀚无际 的青天。几万条:比喻多。 【古诗

    50、今译】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 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诗文赏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 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 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 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本诗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 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 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 古诗诵读 小学生成语大全.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47230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