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数学 教案 表格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2017-20182017-2018 年第二学期)年第二学期) 教教 案案 小学小学 数学组数学组 教学进度表教学进度表 周次周次时时间间内内容容课时课时 第一周2.9-2.12图形变换 1、轴对称 2、旋转2 课时 第二周2.13-2.19 1、 欣赏设计 2、 单元练习因数和倍数 3、 因数和倍数4、 因数和倍数练习5、2 和 5 的倍数特征 5 课时 第三周2.20-2.261、3 的倍数特征2、5 和 3 倍数特征的练习3、质 数和合数4、质数和合数的练习5、单元复 习 5 课时 第四周2.27-3.41、第一、二单元质量分析2、数学活动或整理
2、长方体和正方体 3、认识体积4、长正方体认识的练 习 5、表面积 5 课时 第五周3.5-3.111、表面积的练习2、数学活动或整理3、 体积的认识4、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5、体 积计算的练习 5 课时 第六周3.12-3.181、体积单位进率2、数学活动或整理3、 体积单位进率练习4、容积5、体积和 容积综合练习一 5 课时 第七周3.19-3.251、体积和容积综合练习二2、数学活动或整 理 3、粉刷围墙4、单元复习一5、单元复习 二 5 课时 第八周3.26-4.1 1、单元质量分析2、数学活动或整理3、期中复 习 5 课时 第九周4.2-4.81、期中综合复习2、期中检测3、期中质量
3、 分析 5 课时 第十周4.9-4.15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产生、分数意义2、分数 单位 3、分数与除法4、数学活动或整理 5 课时 十一周4.16-4.221、分数意义练习2、真分数和假分数3、带 分数4、练习5、数学活动或整 理6、分数的基本性质7、分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 7 课时 十二周4.23-4.29 1、最大公因数意义2、约分3、约分练 习4、最小公倍数意义5、数学活动或整理 5 课时 十三周4.30-5.6 1、最小公倍数求法2、最小公倍数的练习3、 通分4、通分的练习一5、通分的练习二 5 课时 十四周5.7-5.131、数学活动或整理2、分数小数的互化3、 练习4、分数
4、小数的大小比较5、练 习6、单元质量分析 6 课时 十五周5.14-5.20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2、同分母分数连 加或连减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4、异分母 分数加减法练习一5、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二 5 课时 十六周5.21-5.27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 习一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二4、单 元质量分析5、数学活动或整理 5 课时 十七周5.28-6.31、计算题质量分析2、综合运用能力质量分析 统计 3、众数认识4、众数练习5、折线统 计图分析 5 课时 十八周6.4-6.101、折线统计图练习2、打电话3、数学广 角 4、练习5、统计和数学广角两个单元质量分析
5、 5 课时 十九周6.11-6.17 期末单元复习 二十周6.18-6.24 期末综合复习 二 十 一 周 6.25- 期末综合复习、考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三三) )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 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 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 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 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
6、式学习投影 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 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 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
7、: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课时安排:2 课时 观察物体1 课时 练习二1 课时 课题课题观察物体 1 课型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备课人夏志桂执教时间执教时间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知识知识 目标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 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能力 目标目标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情感 目标目标 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教学学预预设设个性修改个
8、性修改 目标导学目标导学 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创境激疑创境激疑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 老师给你们 4 个小正方体木块, 请 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 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 请你们自 主探究一下, 怎样拼搭立体图形, 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 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 (1)一共有 4 个小
9、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 先一行摆 3 个小正方体,剩下的 1 个小正方体的摆放 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后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 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 但是从正面观察时, 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3学生探究。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 就是用 5 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 应 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
10、进 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学生按照一定 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2 个的后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2 个的前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后面,如下图。 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前面,如下图。 可以把 1 个摆在后面,1 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 给学生以肯定和 鼓励。 总总结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 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
11、物体得到的平面 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对应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 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课题课题观察物体 2 课型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备课人夏志桂执教时间执教时间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知识知识 目标目标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 引导学生简化过程,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 力。 能力能力 目标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
12、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 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情感 目标目标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分析, 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 体图形的情况。 重点重点 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 的拼搭方式 难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资源网学资源网 http:/czhttp:/cz、LspjyLspjy、comcom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教学学预预设设个性修改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目标导学 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创境激疑创境激疑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 形,拼搭出立
13、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 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 请同学们猜一猜, 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 并说 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 2 个,有的说 3 个 师: 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 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投影出示例 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 块。 师: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请你们自主 探究一下, 怎样拼搭, 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 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
14、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 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 2 个小正方形组成 的长方形, 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 并且它的前面是 2 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 2 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 排, 它的前排是 2 个小正方体, 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 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 动手动脑解 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2 页“做一做” 。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
15、中 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1第 3 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 三个图形, 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师可以放 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 4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 的摆法, 通过交流,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 物体的形状。 3第 5 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第 6 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 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不能
16、只根 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 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 如果搭成的 图形从正面看, 最少需要 3 个正方体, 还可能是 4 个、 5 个 5第 7 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 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 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总总结结 这节课, 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 同 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作业布置教辅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教学反思教
17、学反思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 展开教学的。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 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 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 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 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 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 部分学生
18、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 0 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绿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 数学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问题解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
19、、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课时安排:8 课时 1因数和倍数2 课时 22、5、3 的倍数的特征2 课时 3质数和合数3 课时 4整理和复习3 课时 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1 1)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 5 页内容, 以及第 7 页练习二的 第 1 题)。 第第 1 1 课时课时课型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http:/www、 LspjyLspjy
20、、comcom绿色圃中学资源网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http:/czhttp:/cz、LspjyLspjy、comcom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 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具运用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设置问题质疑引导个性修改个性修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162123100251504 22041842542432086 学生口算 2. 导入: 在乘法算式中,
21、两个因数相乘, 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 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 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 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 5 页例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 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 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 时我们就可以说 12 是 2
22、和 6 的倍数,2 和 6 是 12 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http:/www、LspjyLspjy、comcom绿色圃绿色圃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 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 20102 中,20 是 10 和 2 的倍数,10 和 2 是 20 的因数。或:20 是 10 的倍数,20 是 2 的倍数,10 是 20 的因数,2 是 20 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
23、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 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 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 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 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 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 都是非 0 自然数,那么 N 和 P 是 M 的因数,M 是 N 和 P 的倍数。 ABC,A、B、C、都
24、是非 0 自然数,那么 A 和 B 是 C 的因数,C 是 A 和 B 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 。 2完成教材第 7 页练习二第 1 题。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http:/www、 p p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 和 24 和 2472 和 820 和 5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 是 6 的倍数。 (2)在 134=31 中,13 是 4 的倍数。 (3)因为 36=18,所以
25、 18 是倍数,3 和 6 是因数。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 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 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 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 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 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2 2) 学习内容学习内容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例 2、例 3,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28 题)。 第第 1 1 课时课时课型课型新授 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