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人教2013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1468615
  • 上传时间:2021-06-06
  • 格式:DOC
  • 页数:126
  • 大小:78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人教2013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人教2013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新人 2013 年级 数学 上册 下载 _二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课课题:统一长度单位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教学内容:教材第 2 2 页例页例 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卷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卷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 1) 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 2)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 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通过学生的观察、 探究等学习活动探究等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

    2、造活 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 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 体会测量方法的多体会测量方法的多 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3、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将学生分成 4 46 6 人的合作学习小组。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尺学生尺、剪刀剪刀、宽宽 1 1 厘米的白纸条厘米的白纸条、1 1 角的硬币角的硬币、回回 形针、小刀、棱长形针、小刀、棱长 1 1 厘米的小方木。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课堂导语:同学们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长,哪个短?粉哪个短?粉 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长, 一会说粉笔短一会说粉笔短,

    4、 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 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统一长度单位统一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一、一、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1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同学们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想办法,小小 组交流。组交流。 (2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用 1 1 角的硬币角的硬币、手手、三角形学具三角形学具、方方 木块等作为工具

    5、测量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 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 5 5 人一组人一组, 和老师一起测和老师一起测 量课桌的长度。量课桌的长度。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httP:/WwW.Lspjy.Com 课件课件| |视频视频| |试卷试卷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 3)小组交流。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显然显然, 同学们和老师同学们和老师 的测量结果不同。的测量结果不同。 (4 4)质疑问难。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

    6、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 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 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 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 结果也不一样呢?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 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 (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 让全让全 班同学选同一物品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

    7、度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并汇 报测得的结果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应选用同样的物 品作标准进行测量。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 5)活动延伸。活动延伸。 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 (数学课本的宽是(数学课本的宽是 5 5 个回形针的长,个回形针的长, 文具盒的长是文具盒的长是 5 5 个小刀的长)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 5

    8、5 表示?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归纳升华。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 5 5 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 准。准。 二、二、 积累运用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 次地测量。次地测量。 三、三、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 (1 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大家亲自

    9、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 会了什么?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 2)归纳强调。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一测量课桌的长。 (分组活动,汇报交流)(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就目标就目标 而言,学生不难达到,

    10、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但活但活 动课上动课上, 学生学具的准备学生学具的准备、 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httP:/WwW.Lspjy.Com 课件课件| |视频视频| |试卷试卷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课课题:认识厘米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教材第教学内容:教材第 3 3 页及第页

    11、及第 4 4 页做一做,练习一第页做一做,练习一第 1 1、2 2 题。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1 1)通过量一量通过量一量,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初步建立初步建立 1 1 厘米的长厘米的长 度观念,体会度观念,体会 1 1 厘米的实际长度。厘米的实际长度。 (2 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 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初步体会测量单初步体会测量单 位的重要性。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

    12、中在学习过程中,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体验难点;体验 1 1 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演示。教法:谈话、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学法:自主探究

    13、。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图钉图钉、刻度尺刻度尺、小木棒小木棒、纸条纸条、铅笔铅笔、练习本练习本、墨水瓶盒墨水瓶盒、 课件。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 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老师节就要到了老师节就要到了, 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 同同 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 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 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所以测量的结果不 一样。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

    14、为了准确的测量, 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 我们今天就来我们今天就来 认识认识“厘米厘米”并用并用“厘米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认(板书:认 识厘米识厘米用厘米量)用厘米量) 二、二、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1 1)认识厘米。认识厘米。 认识刻度尺。认识刻度尺。 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 0 0 刻度线刻度线 认识认识 1 1 厘米。厘米。 1 1 厘米有多长(从刻度厘米有多长(从刻度 0 0 到刻度到刻度 1 1 是是 1 1 厘米,从刻度厘米,从刻度 1 1 到刻度到刻度 2 2 是是 1 1 厘米,从刻度厘米,

    15、从刻度 2 2 到刻度到刻度 3 3 也是也是 1 1 厘米)厘米) 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从刻度 0 0 到刻度到刻度 2 2 是几厘米?是几厘米?4 4 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 说。说。 学生汇报。学生汇报。 (2 2)用厘米量。用厘米量。 1 1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2 2说一说是怎样量的?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把尺子上的 0 0 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 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 就是几厘米)就是几厘米)

    16、 3 3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4 4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 三、三、 拓展延伸,学会应用拓展延伸,学会应用 (1 1)完成完成“做一做做一做” 、练习一第、练习一第 1 1 题。集体订正。题。集体订正。 (2 2)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 2 2 题题, 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 比。比。 四、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用厘米量 (1 1) 认识厘米认识厘米 认识认识

    17、 1 1 厘米厘米从刻度从刻度 0 0 到刻度到刻度 1 1 认识几厘米认识几厘米 (2 2) 用厘米量用厘米量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亮点在于本课亮点在于:1 1、让学生参与本课的目标制订让学生参与本课的目标制订。2 2、体现两个转体现两个转 变变,1 1 厘米长度答案的多样化厘米长度答案的多样化,从从 0 0 刻度线开始或从任意刻度线开始刻度线开始或从任意刻度线开始 量。量。3 3、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足之处在于:目标提出后没及时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足之处在于:目标提出后没及时将 学生的问题归类。学生的问题归类。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课课题:认识米题:认识米用米量用米量 教学内容

    18、教学内容:第第 4 4 页例页例 4 4 例例 5 5 及第及第 4 4 页页“做一做做一做”和练习一第和练习一第 3 35 5 题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1 1)初步认识单位初步认识单位“米米”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帮助学生初步建立 1 1 米的长度概米的长度概 念。念。 (2 2)根据根据 1 1 厘米和厘米和 1 1 米的实际长度,理解米的实际长度,理解 1 1 米米100100 厘米厘米。 (3 3)学会用学会用 1 1 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通过观察、探

    19、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 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 道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难点:体验 1 1 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

    20、、绳子、课件。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课件。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一、一、 复习引入复习引入 (1 1)提问:提问: 1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2 2你们的哪个手指宽你们的哪个手指宽 1 1 厘米?厘米? (2 2)引入新课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很麻烦、很累) 对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米”作单位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有关来学习有关“米米”的知识。的知识。 (板书:

    21、认识米(板书:认识米用米量)用米量) 二、二、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1 1)认识认识“米米” 。 猜猜 1 1 米有多长米有多长,用手比划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出示米尺初步感知 1 1 米的长度米的长度;看看看看 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1 米。米。 (2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课件演示 1 1 米里有多少个米里有多少个 1 1 厘米厘米 (3 3)用米量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三、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 1)

    22、判断(对的打判断(对的打错的打错的打) 1 1铅笔长铅笔长 1515 米米。 () 2 2课桌高课桌高 7070 米米。 () 3 3一棵树高一棵树高 1616 厘米厘米。 () (2 2)完成练习一第完成练习一第 3 35 5 题。题。 四、四、 总结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认识米认识米用米量用米量 1 1 米米100100 厘米厘米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 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课始课始, 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运用让学生用厘

    23、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 从而产生学习用大从而产生学习用大 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 接着出示米尺接着出示米尺, 让学生直观感受让学生直观感受 米尺的长度就是米尺的长度就是 1 1 米米。 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 通通 过比较过比较, 建立建立 1 1 米的表象米的表象, 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在学生头脑中留下 1 1 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 印象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探索出 1 1 米米100100 厘米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最后让学生联系 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

    24、长度的方法。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第四课时第四课时 课课题:认识线段题: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教材第教学内容:教材第 5 5 页的例页的例 6 6、做一做。、做一做。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1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 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 (限整厘米和整米)(限整厘米和整米)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

    25、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 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一、一、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1 1)感知线段的特征。感知线段的特征。 1 1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

    26、它变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 直?直? 学生观察汇报。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 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线段)(板书:线段) 2 2看看线段的特点。看看线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指导教师指导:直的直的、有两个点有两个点。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3 3出示拉直的绳子。出示拉直的绳子。 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提问:现在这条绳

    27、子是线段吗?为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学生观察汇报。 4 4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 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 (2 2)完成完成“做一做做一做” (3 3)找线段找线段 小组讨论汇报。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小组讨论汇报。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 (4 4)连线段、数线段。连线段、数线段。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 由几条线段围成的。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小组讨论汇报。小组讨论汇

    28、报。 (5 5)量线段长。量线段长。 二、二、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完成教材第 5 5 页页“做一做做一做”的第的第 2 2 题。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三、三、 总结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 学生难以理解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因此 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观察比较。通过拉

    29、一拉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一 比比、 量一量体会线段的特征量一量体会线段的特征, 形成表象形成表象。 但本节课还是存在很多缺陷但本节课还是存在很多缺陷, 表现在语言表述不严密表现在语言表述不严密、 教学设计形式不多教学设计形式不多、 分层次教学显得不够等分层次教学显得不够等。 第五课时第五课时 课课题:画线段题:画线段 教学内容:教材第教学内容:教材第 6 6 页的例页的例 7 7 及及“做一做做一做” 。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方法过程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 探索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探索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

    30、培养学生的动培养学生的动 手实践能力。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仔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仔细、 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培养良培养良 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刻度尺画线段。重点:用刻度尺画线段。 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教法:尝试指导。 学法:实践操作法。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直尺。直尺。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 探索新知探索新知 (1 1)巩固量线段的长度。巩固量线段的长度。 1 1观察,

    31、初步感知。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出示课本第 6 6 页页“做一做做一做”第第 1 1 题线段。题线段。 教师强调教师强调:测量线段时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 0 0,看另看另 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 2 2演示,直观感知。演示,直观感知。 3 3操作,亲身体验。操作,亲身体验。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 (2 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 1观察,初步感知。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出示课本第 6 6 页例题页例题“画一条画一条 3 3 厘米长的线段

    32、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教学情境图。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 2 2演示,直观感知。演示,直观感知。 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 点。点。 3 3操作,亲身体验。操作,亲身体验。 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二、二、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6 6 页页“做一做做一做”中的第中的第 1 1、2 2 题。题。 集体订正。集体订正。 三、三、全课总结。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画线段画线段 画线段画线段: 从尺子的从尺子的 0 0

    33、刻度线开始画起刻度线开始画起, 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存在以下缺陷本节课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是语言表达欠简洁首先是语言表达欠简洁, 其次是教学设计其次是教学设计 不够丰富不够丰富,容量不够大容量不够大,再者没想到画线段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再者没想到画线段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即先即先 画两个端点画两个端点,再连线再连线。但发现本课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题但发现本课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题,点燃学点燃学 生思维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思维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六课时第六课时 课课题: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题: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教

    34、学内容:教材第 7 7 页的例页的例 8 8 及及“做一做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和练习一的第 8 8、9 9 题。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 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通过观察、操作操作、对比活动对比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 合适的长度单位。合适的长度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

    35、物品的合适单位。重点: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教法:尝试指导。 学法:操作比较法。学法:操作比较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课堂导语:课堂导语: 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 想来考考大家想来考考大家, 你们愿意接受挑战么?你们愿意接受挑战么? 一、一、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 1)出示教材第出示教材第 7 7 页例页例 8 8 的情境图:一根旗杆的高度是的情境图:一根旗杆的高度是 1 1

    36、3 3 厘米还是厘米还是 1313 米?米? 1 1学生比画学生比画 1313 厘米,如果厘米,如果 1313 厘米就这么长,旗杆不可能就这厘米就这么长,旗杆不可能就这 么矮。么矮。 2 2我有我有 1 1 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应该是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应该是 1313 米高米高。 3 31010 个小朋友的高度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个小朋友的高度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4 4一支铅笔都不止一支铅笔都不止 1313 厘米,旗杆的高度应该是厘米,旗杆的高度应该是 1313 米。米。 小结: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小结: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米

    37、”作单位。作单位。 (2 2)使用交流。使用交流。 你还能举出用你还能举出用“米米”作单位的物体吗?作单位的物体吗? 小组讨论,汇报。小组讨论,汇报。 交流后小结交流后小结;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厘米”作单位作单位;测量测量 比较长的物体时用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米”作单位。作单位。 二、二、 新知拓展新知拓展 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汇报。学生汇报。 三、三、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1 1)完成教材第完成教材第 7 7 页页“做一做做一做” 。 (2 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完成教材练习一第 8 8 题。题

    38、。 四、四、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 五、五、 课外延伸课外延伸 教材练习一第教材练习一第 9 9 题。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厘米”作单位;作单位; 一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一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米”作单位。作单位。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本节课要小朋友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本节课要小朋友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 平平 时不太注意生活中的事物时不太注意生活中的事物, 再加上刚刚认识了新

    39、的长度单位再加上刚刚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 因此这因此这 样的题目是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样的题目是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 有的小朋友甚至会直接拿尺子去测有的小朋友甚至会直接拿尺子去测 量图中所给出的实物图量图中所给出的实物图, 真是让人谛笑皆非真是让人谛笑皆非。 这就要求老师时时提醒这就要求老师时时提醒 小朋友到生活中找一找小朋友到生活中找一找, 男女老少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来估测男女老少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来估测, 不至于不至于 错得太离谱。错得太离谱。 第七课时第七课时 课课题:题:100100 以内的加法(不进位)以内的加法(不进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 1)引导学生认真

    40、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激发学激发学 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 2)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通过观察、 操作等活动操作等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归纳培养学生归纳、 概括和操作能力。概括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 习惯。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竖式计

    41、算的书写格式。重点: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难点:笔算的计算顺序。难点:笔算的计算顺序。 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 教法:演示法。教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第多媒体课件、第 11111313 页的情境图、小棒。页的情境图、小棒。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做好铺垫一、旧知回顾,做好铺垫 口算并说出算法:口算并说出算法: 12+712+713+513+52+172+17 4+134+138+128+1214+314+3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1 1)动画激趣导入新知。)动画激趣导入新知。 出示出示 f

    42、iashfiash 动画。教材动画。教材 1111 页情境图。页情境图。 (2 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 1口算。口算。 2 2摆小棒法。摆小棒法。 3 3拨计数器演示法。拨计数器演示法。 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种算法。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种算法。 (3 3)抛出问题,合作解决。抛出问题,合作解决。 多媒体展现,感知竖式。多媒体展现,感知竖式。 3 35 5 + +2 2 3 37 7 3 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用小黑板出示探究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用小黑板出示探究问题。 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方法列出竖式。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方法列出竖式。 说出列式理由

    43、。说出列式理由。 (4 4)教学例教学例 2 2。 3 35 5 + +3 32 2 6 67 7 对齐数位,从个位加起。教师指导书写。对齐数位,从个位加起。教师指导书写。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1)学生板演,老师指导,集体订正。学生板演,老师指导,集体订正。 35+3235+3243+2643+26 (2 2)当医生诊断。当医生诊断。 判断竖式中的错误并纠正。判断竖式中的错误并纠正。 四、四、 知识深化,拓展提高知识深化,拓展提高 完成教材完成教材 1313 页页“做一做做一做”第第 2 2 题。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100100 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以内的

    44、加减法(不进位) 35+235+23737(人)(人)35+3235+326767(人)(人) 3 35 53 35 5 + +2 2+ +3 32 2 3 37 76 67 7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计算课这是一节计算课,我一改过去说明法则我一改过去说明法则,反复训练的教法反复训练的教法,让学让学 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有的用口算有的用口算, 有的摆小有的摆小

    45、 棒棒, 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 孩子们八仙过海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显神通, 积极主动积极主动, 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第八课时第八课时 课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 1)利用情境图动手摆小棒,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利用情境图动手摆小棒,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过

    46、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大胆探索的良 好品质。好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合作及与人合作、与人交与人交 流的能力。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教法与学法: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发现法。学法:发现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第第 1414 页例页例 3 3 图、小棒、多媒体课件。图、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教

    47、学步骤: 一、一、 复习引入复习引入 (1 1)笔算下列各题。笔算下列各题。 25+4225+4236+2136+2124+3524+35 (2 2)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二、二、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1 1)教学例教学例 3 3:35+3735+37 1 1尝试计算。尝试计算。 2 2汇报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3 3竖式算法。竖式算法。 学生尝试竖式计算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提问提问: 从哪位加起?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从哪位加起?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 应该怎样写?应该怎样写? 4 4比较总结比较总结 例例

    48、3 3 和上节课的两道计算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和上节课的两道计算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 2)反馈练习。反馈练习。 教材第教材第 1414 页页“做一做做一做”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三、 积累提高积累提高 (1 1)森林医生,改正竖式中的错误。森林医生,改正竖式中的错误。 (2 2)列式计算。列式计算。 (3 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完成教材练习二第 4 4 题。题。 四、四、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 在做进位加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在做进位加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例例 3 3:35+3735+377272

    49、3 35 5个位和个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 +3 31 17 7十位和十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 5+25+27 7 7 72 2满十向十位进满十向十位进 1 1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教学的问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教学的问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的组织者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次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其次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本本 节课应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从而明白算理节课应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从而明白算理。 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

    50、方法来计算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学习任 务。务。 绿绿 色色 圃圃 中中 小小 学学 教教 育育 网网 H H t t t t P P : : / / / / W W w w W W . . L L s s p p j j y y . . C C o o m m 第九课时第九课时 课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第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第 5 51111 题,教材第题,教材第 1414 页页“思考题思考题” 。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人教2013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468615.html
    四川天地人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