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形而上的意蕴:“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8.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红楼梦》的形而上的意蕴:“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8.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楼梦 红楼梦的形而上的意蕴:“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 形而上 意蕴 有情 天下 此岸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红楼梦的形而上的意蕴红楼梦的形而上的意蕴 “有情之天下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就在此岸 红楼梦的意蕴中有一个形而上的层面:对人生(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这是 红楼梦意蕴中一个最高的层面,但是被很多人忽略了。还有很多人也谈到红楼梦 的这个层面,但是他们误解了红楼梦(曹雪芹)的本来意思。 过去(以及现在)很多人讲红楼梦,都认为曹雪芹的世界观(体现在贾宝玉身 上)是讲佛教的色空观念,一切归于空虚,一切归于幻灭,人生没有意义,因此最后归 于“出世”,“遁入空门”。这就是红楼梦给读者的“悟”。我认为这个看法可能 不符合红楼梦的实际状况。曹雪芹的世界观(体现在红楼梦书中)是把“有情 之天下”作为人生的本源性存
2、在,作为人生的终极意义之所在。“有情之天下”不在彼 岸,而在此岸。“有情之天下”不是虚幻的存在,而是真实的存在,“有情之天下”就 存在于实在的、生动、鲜活的生活世界之中。曹雪芹用“情”照亮了“空”,因此人生 是有意义的。一部红楼梦给予读者的“悟”就在于此。 我的这篇文章就是谈我的这种看法。 这篇文章所谈的看法, 和我在此之前的文章 (讲 演)中的看法,当然有承续性,但是在很多观点上也有差别。有很多观点,我过去的文 章(讲演)没有讲清楚,有的讲得不准确,有的讲错了。 红楼梦不是只有“色”“空”这两个字。红楼梦还有一个“情”字。对于 曹雪芹来说,这个“情”字更重要,或者说,这个“情”字最重要。离开
3、“情”字,根 本读不懂红楼梦。离开“情”字,根本读不通红楼梦。离开“情”字,根本读 不透红楼梦。 曹雪芹的这个“情”字,继承了汤显祖的世界观和美学观,所以我们要从汤显祖讲 起。 汤显祖(1550-1616)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在 汤显祖的诗歌、散文、剧作中,这个“情”字出现了一百多次,可见这个“情”字在他 的思想和艺术中占了多么重要的地位。汤显祖讲的“情”和古人讲的“情”,内涵有所 不同。汤显祖的“情” 包含有突破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内容,就是追求人性解放。汤 显祖和自己说,他讲的“情”一方面和“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相对立,一方面 和“法”(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
4、、社会习惯)相对立。他说:“人生而有情”,“世总 为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生死死为情多”。 他认为“情” 是人人生而有之的(人性),它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不应该用“理”和 “法”去限制它、 扼杀它。 所以, 汤显祖的审美理想就是肯定汤显祖的审美理想就是肯定“情情”的价值的价值, 追求追求“情情” 的解放的解放。汤显祖把人类社会分为两种类型汤显祖把人类社会分为两种类型:有情之天下有情之天下,有法之天下有法之天下。他追求他追求“有情之有情之 天下天下”。在他看来在他看来,“有情之天下有情之天下”就像春天那样美好就像春天那样美好,所以追求春天就成了贯穿汤显所以追求春
5、天就成了贯穿汤显 祖全部作品的主旋律祖全部作品的主旋律。他写的牡丹亭还魂记中塑造了一个“有情人”的典型杜 丽娘。剧中有一句有名的话:“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就是要寻找春天。但是现 实社会不是“有情之天下”而是“有法之天下”,现实社会没有春天,所以要“因情成 梦”,“梦生于情”,“梦中之情,何必非真?”更进一步还要“因梦成戏”他的 戏剧作品就是他的强烈的理想主义的表现。“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这八个字可以说是 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汤显祖的牡丹亭把“情”提到了形而上的层次,情不知所 起,一往而深,而且可以穿越生死。汤显祖高举汤显祖高举“情情”的旗帜的旗帜,在思想史上在思想史上、文学史上文学史上
6、 有重大的意义。有重大的意义。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他的审美理 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 追求“情”的解放。 曹雪芹在 红楼梦 开头就说这本书“大 旨谈情”。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提到“情”的地方是很多的,第五回写“太虚幻境”宫门口 的对联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横书四个大字: “孽海情天”。这一回还写了红楼梦曲十二支,其中第一支红楼梦引子开头就是: “开辟鸿蒙, 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 红楼梦 各回的标题, 也充满了这个“情” 字,如:“情切切良宵花解语”、“痴情女情重愈斟情”、“情中情因情感妹妹”,等 等,至
7、于书中提到“情”的地方,如“情天”、“情痴”、“情种”、“情鬼”等等, 就更多了。 脂砚斋在很多批语中也提到这个“情”字,如说作者写这部小说是“滴泪为墨,研 血成字”, “欲演出真情种” (戚序本第五十七回批语) , 说这部小说是“情痴之至文” (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批语),说这部小说是“因情捉笔”、“因情得文”、“岂非 一篇情文字”,(戚序本第一回、第八回、第二十二回批语)说这部小说“作者是欲天 下人共来哭此情字”(甲戊本第一回)。 红楼梦的这些话和脂砚斋的这些批语都说明,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确实是红 楼梦的核心思想。 曹雪芹的“情”的观念,和汤显祖一样,是“儿女之真情”,是
8、人人生而有之的。但是曹雪芹的“情”, 包含了一种超越等级制度、等级观念的内涵,包含了一种人人平等的观念,这一点和汤显祖不一样,是对汤显 祖的超越。 曹雪芹也要寻求“有情之天下”,要寻求春天。他和汤显祖一样,也感受到当时整个社会是“有法之天 下”。 但是他和汤显祖有一点不同, 就是尽管整个社会是“有法之天下”, 他依然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有 情之天下”,可能很短暂,可能是瞬间,甚至可能是悲剧,但它确实存在。在汤显祖那里,杜丽娘的春天只能 存在于梦中,而在曹雪芹这里,贾宝玉的春天却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可以说,在这里,曹雪芹也比汤显祖提 升了一步。 红楼梦一开头,写女娲补天剩下一块石头,被抛在青
9、埂峰下。后来来了一僧一道,把这块石头带到 人间去经历了一番,这叫“幻形入世”,最后被一僧一道带回青埂峰。他把这番经历记在石头上,就成了“石 头记”。 这块石头到人间这一番经历,有什么意义?这块石头在人间看到了什么? 这块石头降生到贾府,因为元妃省亲,贾府建造了一座大观园,这个大观园是贾宝玉人生理想的投影, 是“太虚幻境”的投影。大观园聚集了一群女孩子,她们活泼,明亮,她们聪明,灵巧,她们热烈,多情,她 们追求“儿女之真情”,她们追求“情”的自由,“情”的解放,她们追求人格的平等,追求爱的尊严。 我们在后面一篇文章中,将会举出大观园中的一些典型的情节事件,说明在现实人生(生活世界)中确 实存在着
10、“有情之天下”。贾宝玉和林黛玉在那一个中午躺在床上说话逗趣,那就是“有情之天下”。五月初 夏那一天龄官在地下画了几十个“蔷”字,那就是“有情之天下”。晴雯病重和宝玉诀别,提出要和宝玉换袄 穿,以便将来静静地躺在棺材里怀念怡红院的生活,那就是“有情之天下”。怡红院群芳开夜宴,超越等级制 度、等级观念,不分彼此,不拘形迹,自由平等,自由人和奴隶一起狂欢,那就是“有情之天下”。 这就是石头到人世的经历, 这是对“有情之天下”的体验。 这个体验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这个体验, “情 根”、“情痴”、“有情之天下”都是空的,只是概念的存在,或者说只是在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中存在。 一旦入世,有了这番经历,
11、“有情之天下”就成为实在的、生动的、鲜活的生活世界了。 贾宝玉、林黛玉都思念故乡,寻找故乡。故乡是生命的出发点,又是生命的归宿。故乡是本源性的存在。 回归故乡,就是回归本源。故乡在哪里? 小说开头时,描写大荒山无稽涯青埂峰下一块石头,被一僧一道携入红尘,有了一番经历,又被带回青 埂峰。小说的结尾呼应小说的开头,描写石头被带回青埂峰,并且有一首歌: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第 120 回)1 这个“青埂峰”就是石头的故乡。“青埂(情根)峰”是什么?就是汤显祖说的“有情之天下”。“天 尽头, 何处有香丘”, “天尽头”就是“有情之天下”
12、,所以最后要回到“青埂峰”。“情情”就是生命的本源就是生命的本源, “有情之天下有情之天下”就是本源性的存在,就是贾宝玉、林黛玉日日思念的故乡。就是本源性的存在,就是贾宝玉、林黛玉日日思念的故乡。 很多人认为红楼梦把佛教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他们看到一僧一道带着贾宝玉 离家出走,就认为贾宝玉出家当和尚了,所谓“遁入空门”。其实,佛教的空门从来不 是贾宝玉的人生追求。一僧一道是带着这块石头(贾宝玉的灵魂)到尘世去经历一番, 最后又带他回到“青埂峰”。“青埂峰”是本源,是生命的出发点,又是生命的归宿。 贾宝玉并没有进寺庙去当和尚。他是回归“青埂峰”。“青埂”是“情根”。“情根” 不是说“情”生了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