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萧红文学世界的人类性价值6.docx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1467102
  • 上传时间:2021-06-0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5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萧红文学世界的人类性价值6.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萧红文学世界的人类性价值 文学 世界 人类 价值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萧红文学世界的人类性价值萧红文学世界的人类性价值 百年中国的历史境遇和民族命运,很容易使地域性和民族性叙事成为 文学的主调。萧红出生于 1911 年,是辛亥革命的同龄人,寂寞地死于 1942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的香港,成为国破家亡的孤魂。可以说,萧红一生的 个人命运都与这三十年来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纠缠不能分割。 萧红最初是作为萧红最初是作为“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的命名而被纳入到文学史的,这使萧的命名而被纳入到文学史的,这使萧 红的个体生命获得了红的个体生命获得了“群体性群体性”的依托,也标识出了萧红创作的地域性身的依托,也标识出了萧红创作的地域性身 份。份。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研究中

    2、,在这种革命性叙事的烛照之 下,萧红的创作被叙述成了以家国命运为线索的民族性、地域性的写作。 因为生死场的民族性的叙事和鲁迅的评价,早期的萧红被作为“最早 反映东北抗日生活的青年作家”,获得了进入革命文学史话语体系的合法 性。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一评价体系的作用,萧红因其后期创作的呼兰 河传马伯乐没有正面描写抗日斗争与阶级斗争,而被指为思想退步, 远离当时民族解放斗争的时代需要。以这种思想主导的评价,很长一段时 间规约着文学史书写中对于萧红的评价。 这种“群群”的视角的关照,与当时的历史语境是分不开的,它有机地的视角的关照,与当时的历史语境是分不开的,它有机地 凝聚了萧红的东北地域身份与其创作时

    3、期的民族主义因素。凝聚了萧红的东北地域身份与其创作时期的民族主义因素。1935 年生死 场发表之后,萧红获得了上海文坛的关注。鲁迅先生在生死场序言 中称,作品“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恶文艺和功利有关的人,如果看起来, 他不幸得很,他也难免不能毫无所得。”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当时是将其 视为一部“文学与功利”相关的作品的,也就是与时代背景起着极为密切 的关联。1936 年在“两个口号的论争”中,生死场被当作双方论战的 依据。就当时的文学批评来说,生死场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与其时中 国所处的紧张气氛是分不开的。东北流亡作家的身份,使得人们轻而易举 地将作品中所描写的农村大地联系到由外敌入侵而失去的那片广

    4、袤的东北 大地,将作品中所写面目模糊的人物联系到被压迫被奴役的广大同胞,因 此这本小说在历史语境中更多的是激发了当时广大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这本小说在历史语境中更多的是激发了当时广大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 由此,生死场被作为左翼小说、抗战文学,萧红也被评价为反帝爱国 的女作家,而进入了革命话语体系所主导的文学评价体系之中。这是从历 史的语境来看,萧红作品之于民族性的意义。 鲁迅曾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即为别国所注意。”萧红作品中的地方色彩可以说是非常浓重的。萧红善 于写北方大地上生活的农民,以至于葛浩文在萧红评传中,将萧红作 为农民的代言人。可以说,在萧红的笔

    5、下农民成为了其作品的绝对主角。 因为中国现代文学本质上就是一种乡土的文学,古老大地上数千年的因袭 滞重使得 20 世纪的中国文学依旧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对于萧红的小说创 作来说,黑土地的印记大抵自萧红创作伊始就深深植根于其中。东北地域 特色和黑土地文化对于作家的创作来说是一种先验性的存在,而无须作家 的主观调动,自会或多或少予以流露。萧红生在呼兰这样的小城,小城相 对于农村和都市而言,是沟通着二者的中间地带。所以,我们才能解释为 什么萧红的创作一方面连着不为现代文明所开化的农村大地与农人们,一萧红的创作一方面连着不为现代文明所开化的农村大地与农人们,一 方面又连接着受封建文化毒害至深的麻木守旧

    6、的呼兰河城里的芸芸众生。方面又连接着受封建文化毒害至深的麻木守旧的呼兰河城里的芸芸众生。 我们也就明白了萧红何以能够成为苍茫大地上农民的代言人,又何以能够 对传统文明戕害下的乡亲们进行如此深刻的描绘。 鲁迅曾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话语道出了民族性与 世界性的某种内在关联,但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单一取向的命题。如果说历如果说历 史语境中的萧红作品中的民族性体现的是一种民族主义的精神内核的话,史语境中的萧红作品中的民族性体现的是一种民族主义的精神内核的话, 那么在当下语境中,萧红作品中的民族性则具有双重的复杂体现,这种复那么在当下语境中,萧红作品中的民族性则具有双重的复杂体现,这种复 杂

    7、性一方面表现为萧红对于国民性中的弱点进行的批判;一方面表现为萧杂性一方面表现为萧红对于国民性中的弱点进行的批判;一方面表现为萧 红对于中国大地上顽强挣扎的农民的赞美。红对于中国大地上顽强挣扎的农民的赞美。民族性应该既包括民族品格的 优秀部分,也包括民族品格中的弱点和缺陷,也就是说对于民族性的精神 实质来说,既有生长性的因素也有萎缩性的因素,萧红的创作恰恰就是以 此为指归的。把握住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萧红创作中一以贯之的特色。 无论是生死场还是呼兰河传,萧红都对复杂的民族性予以了丰富萧红都对复杂的民族性予以了丰富 的描画。一方面是人们死水般的生活:忙着生,忙着死而灵魂麻木却不自的描画。一方面是人

    8、们死水般的生活:忙着生,忙着死而灵魂麻木却不自 知;充当着刽子手一样的看客却毫不知晓并以此为乐。另一方面却是人们知;充当着刽子手一样的看客却毫不知晓并以此为乐。另一方面却是人们 对于生的坚持和死的挣扎,即使受着自然和人类的暴君的残暴奴役而依旧对于生的坚持和死的挣扎,即使受着自然和人类的暴君的残暴奴役而依旧 顽强的生存下去的生命力。顽强的生存下去的生命力。如茅盾在呼兰河传序中所说的那样“他 们的本质是善良的,他们不欺诈,不虚伪,他们也不好吃懒做,他们极容 易满足。有二伯,老厨子,老胡家一家子,漏粉的那一群,都是这样的人 物。他们都像最低级的植物似的,只要极少的水分,土壤,阳光甚至 没有阳光, 就

    9、能够生存了, 磨官冯歪嘴子是他们中间生命力最强的一个 强的使人不禁想赞美他。然而在冯歪嘴子身上也找不到什么特别的东西。 除了生命力特别顽强,而这是原始性的顽强” 1。这种对于民族性的处理, 显示出作家在民族性建构中的冷静而客观的态度,不溢美,不隐恶,既不 是狂热乐观的民族主义者,又不是妄自菲薄的自怜者。这种生长性的态度 对于当下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总之,民族性在萧红的文学世界里是 一种完整意义的。 在当前世界文学的全球语境下,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萧红作品中的民 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呢?人性的书写是萧红创作的一个核心思想人性的书写是萧红创作的一个核心思想。 不论 是萧红的散文集商市街中写到的那些

    10、饥饿、流浪的体验,还是小说 手小城三月后花园中所表现的那种肃静的悲悯,以及诗作 中所表现的萧红内心的焦灼、煎熬与挣扎,这些无一不是基于萧红的切 肤的生命体验。萧红不是鲁迅式的思想家萧红不是鲁迅式的思想家,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哲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哲 学学,但正是凭着灵魂的独舞与躯体的受难但正是凭着灵魂的独舞与躯体的受难,萧红实现了思想上的形而上萧红实现了思想上的形而上 的超越的超越。萧红的写作透露着一种生命的哲学,乃至一种佛学意义上的大 彻悟与大悲悯。有了萧红的彻悟,才有了后花园中冯二成子的顿悟; 有了萧红的彻悟,才有了红玻璃的故事中王大妈的顿悟;有了萧红 的彻悟,才有了生死场中对于无可逃

    11、脱的生死轮回的发现,才有了 呼兰河传中对于生老病死的平静如涓涓细流的几近无言的讲述。萧 红作品中的人道主义与悲悯情怀是非常明显的, 即使萧红对于人的劣根 性也有着嘲讽的批判,如以讽刺的笔调对待那些麻木的看客们、对待抗 战时期的逃难专家马伯乐。即使如马伯乐这样的作品,萧红在其中 极尽讽刺之能事的对其中主人公进行了夸张的描写, 却还是能从其中读 出萧红那种淡淡的哀愁,萧红之意并不在丑化这样的人物,而是觉得即 使可悲如此,仍然是一个“人”,作家并不能因对其持批判态度而泯灭作家并不能因对其持批判态度而泯灭 其笔下人物其笔下人物“人人”的尊严的尊严,而肆意使其成为读者嘲笑而肆意使其成为读者嘲笑、厌弃乃至

    12、唾骂的厌弃乃至唾骂的 对象。对象。 萧红作品中所描写的中国东北的农村和小城中人们的生活萧红作品中所描写的中国东北的农村和小城中人们的生活, 正体现正体现 着人类的着人类的“动物性动物性”的生存状态以及灵魂的缺失和精神生活的贫瘠的生存状态以及灵魂的缺失和精神生活的贫瘠,可可 以说这是一种对于人类生存状态某一层次的深入刻画以说这是一种对于人类生存状态某一层次的深入刻画。 而萧红在这刻画 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与悲悯情怀, 以及建构在作家个人生命体验层次的 形而上的哲思,诸如对于生死轮回与生老病死的彻悟,则直指文学中的 人类精神的终极命题。生殖与死亡,人的愚昧与尊严,生存的挣扎与灵 魂的缺失,生老病死与

    13、时空轮回,人生漂泊与故乡回归这些萧红曾 经表现过的主题无疑具备一种人类性的内质。在 1937 年七月杂志 的一次讨论中,萧红说:“作家不是属于某个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 的,现在或是过去,作家们的写作是对着人类的愚昧。” 2事实上 事实上,萧萧 红的这种认识正体现着红的这种认识正体现着“文学家应具有或隐或显的文学家应具有或隐或显的为人类为人类的主体归的主体归 属意识属意识”,这种意识体现在其创作中这种意识体现在其创作中,即表现为在作品中渗透着萧红对即表现为在作品中渗透着萧红对 于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博大情怀和对悲悯意识于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博大情怀和对悲悯意识。这种人类性的关照,不 仅对当时的人们

    14、施以影响, 更在一个永恒的层面启示未来的人们对生命 过程进行终究的思索。也正是这种魅力,使得萧红的部分作品获得了经 典性的品质。 我们说,在萧红的创作中,地域性对于作家的创作是一种先验性影 响,它深深化入萧红由个人体验出发对于民族性的复杂思考之中。而萧萧 红思想中所体现出民族性的复杂使得其与世界性发生着本质的内在关红思想中所体现出民族性的复杂使得其与世界性发生着本质的内在关 联联,并且具有了一种当下的人类价值并且具有了一种当下的人类价值,这是萧红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这是萧红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丰富 性所作出的巨大的贡献性所作出的巨大的贡献,这也使她融进了人类文学的历史之中,成为一 种超越个人和民族的人类性叙述。 参考文献: 1 萧红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1991:705. 2 程金程,冯欣.人类性要素与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价值定位J.南 开大学学报,2003, (6).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萧红文学世界的人类性价值6.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46710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