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xingfei1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湖北省 十堰市 中考 化学试题 解析 下载 _中考真题_中考专区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2019 年十堰中考化学试题年十堰中考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Zn-65 Cu-64 H-1 S-32 S-32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剪纸 B. 酿酒 C. 造纸 D. 制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 【详解】A、剪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正确; B、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不正确; C、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不正确; D、制陶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D不正确。故选 A。 2.
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与“创文”不相符的是 A. 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 B. 减少城市雾霾,提倡公交出行 C. 为了购物方便,提倡使用塑料袋 D.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A、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增加绿地面积,能净化空气, 与“创文”相符,故 A正确; B、减少城市雾霾,提倡公交出行,能减少大气污染,与“创文”相符,故 B正确; C、为了购物方便,提倡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与“创文”不相符,故 C不正确; D、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能减少环境污染,与“创文”相符,故 D正确。故选 C。 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过滤
3、 C. 检查气 密性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 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 1/3,试管中液体超过二分之一,故 A 不正确; B、过滤操作玻璃棒起引流作用,不能搅拌,会破坏滤纸,故 B不正确 ; C、检查气密性,长颈漏斗中应该有水,故 C 不正确; 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缓慢加入装有水烧杯中进行稀释,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D正确。故选 D。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氮气用于食品保鲜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 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通
4、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详解】A、氮气用于食品保鲜,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属于化学性质,故 A不正确;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由于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属于物理性质, B正确;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 C不正确; D、氢氧化钠用作炉具清洁剂,用氢氧化钠(NaOH)对炉具清洁,是利用了皂化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 D 不正确。故选 B。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老年人饮用牛奶,可预防骨质疏松 B.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 使用舒适耐磨的合成材料作布料,力促“不愁穿”成为现实 D. 缺乏磷、
5、钾、铁等微量元素,应大量服用保健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老年人饮用牛奶,可以获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六大营养素, 不仅可以减少骨矿物质的流失,有利预防骨质疏松症,故 A 正确;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提高粮食产量,故 B 正确; C、使用舒适耐磨的合成材料作布料,合成材料性能好,可以使“不愁穿”成为现实,故 C正确; D、缺乏磷、钾、铁等微量元素,可以通过食物获得,不能大量服用保健品,故 D不正确。故选 D。 6.在化学反应 中,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电离
6、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碱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 的物质,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 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S属于单质,NaOH 属于碱,Na2S 和 Na2SO3属于盐,H2O 属于氧化物,故 A不正确; B、NaOH属于碱,故 B 正确; C、Na2S 和 Na2SO3属于盐,故 C正确; D、H2O属于氧化物,故 D正确。故选 A。 7.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汉江水、太极湖水等天然水均为混合物 B. 活性炭在净水中起着吸附和消毒作用 C. 污水集中处理,确保水
7、源区水质安全 D. 电解水实验能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汉江水、太极湖水等天然水含有较多杂质,均为混合物,故 A正确; B、活性炭在净水中起着吸附作用,不能消毒,故 B不正确; C、污水集中处理,确保水源区水质安全,故 C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实验能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 D正确。故选 D。 8.有关实验现象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雾 B.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将氢气通过灼热氧化铜,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
8、答案】C 【解析】 【详解】A、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瓶塞,瓶口无明显现象,故 A不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 B不正确; C、将氢气通过灼热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色,故 C 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 D 不正确。故选 C。 9.下列叙述正确是 A. 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 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D. 配制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天然气是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
9、源,故 A 不正确; B、结构决定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 B正确; C、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物理性质可能会改变,故 C不正确; D、仰视时所读取的数据小于所量水的实际体积,即量取水的体积大于实际所需水的量,由于溶剂水的质量 偏大,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实际的偏小,故 D不正确。故选 B。 10.在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组物质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氯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 B. 硝酸钾、氯化铜、氢氧化钠 C. 硝酸钠、氢氧化钾、氯化钡 D. 碳酸氢钠、氯化钾、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能大量共存说明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即
10、不生成沉淀、气体、水等。 【详解】A、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 A不正确; B、氯化铜溶液显蓝色,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 B 不正确; C、硝酸钠、氢氧化钾、氯化钡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 C 正确; D、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 D不正确。故选 C。 11.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 CO中的 HCl 气体 将气体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验证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附着石灰水的烧杯, 观察
11、现象 C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物质 的着火点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 刻,观察现象 D 鉴别稀盐酸、NaOH 溶液、K2CO3溶 液、 (NH4)2CO3落液 取样,相互滴加,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除去 CO中的 HCl气体,将气体通过 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和氢 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和氢氧化钠不反应,通过浓硫酸干燥,可除去 HCl气体,故 A正确; B、验证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附着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只能说明有二
12、氧化碳存在,不能证明有水存在,故 B 不正确; C、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观察现象,水不能燃烧,不能证明探究的问题,故 C不正确; D、鉴别稀盐酸、NaOH 溶液、K2CO3溶液、 (NH4)2CO3落液,取样,相互滴加,观察现象,稀盐酸和氢氧 化钠反应无现象,和碳酸钾、碳酸铵反应均有气泡冒出,无法鉴别,氢氧化钠能和碳酸铵反应,有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生成,故 D 不正确。故选 A。 12.为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 I和 I1.实验结束,将两实验的废液全部倒入一洁净烧 杯中, 反应后得到溶液 A和固体 B.实
13、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据此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实验 I和 II能验证 Al、Ag. Cu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反应后固体中一定含有 Cu;若 A是无色溶液,A中可能含有 AgNO3;若 A 呈蓝色,溶液 A中至少有两种溶质若 A呈蓝色, 固体 B中定不含 Cu;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通过实验 I得到无色溶液和固体,硝酸铜和铝丝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则铝活动性比铜强,实验 II得到蓝色溶液和固体,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
14、酸铜,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则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 则能验证 Al、Ag. Cu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正确; 实验 I得到无色溶液和固体,固体一定为铜,实验 II得到蓝色溶液和固体,可能硝酸银和铜没反应完全, 把硝酸银有剩余,混合后,硝酸银和铜反应,把铜消耗掉,则实验反应后固体中不一定含有 Cu,故不正 确; 若 A是无色溶液,则 A中不含硝酸铜,反应的时候,先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A 溶液为无色,则一定 没有 AgNO3,故不正确; 若 A呈蓝色,则溶液 A中含有硝酸铜,实验 I生成硝酸铝,则至少有两种溶质,故正确; 若 A呈蓝色,实验 I得到无色溶液和固体,固体一定为铜,实验 II,生成硝
15、酸铜和银,若完全反应,则固 体 B 中含有 Cu,故不正确。故选 B。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3.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氮原子_ (2)金刚石_ (3)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_(4)标出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 【答案】 (1). (2). (3). (4). 【解析】 【详解】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 应的数字,所以两个氮原子表示为。 (2)金刚石是由碳组成的单质,故化学符号为 。 (3)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 (4)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 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