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9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 上传人(卖家):xingfei169
  • 文档编号:143557
  • 上传时间:2019-08-16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64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xingfei1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 贵州省 安顺市 中考 化学试题 解析 下载 _中考真题_中考专区_化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 2019 年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年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 综合理科试题综合理科试题 化学部分化学部分 (化学部分(化学部分 14 个小题,满分个小题,满分 60 分,考试时间与物理共分,考试时间与物理共 150 分钟)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Fe56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6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1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2、) A. 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 B. 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 C.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D. 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两者的本质区 别。 【详解】A.试管干燥是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合题意;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不合题意; C铁架台生锈过程中产生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符合题意; D量筒摔碎是玻璃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3、理变化,故选项不合题意。 【点睛】题中所表述的是否是化学变化,关键是分析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与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 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测定溶液的 pH C. 过滤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检查气密性、测定溶液的 pH、过滤、稀释浓硫酸等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的实验技能,一定要按规范要求进行。 【详解】A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先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用 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 pH

    4、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 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 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或玻璃棒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的扩 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正确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保障。 3.2019 年 6月 5日世界环境日大会在中国举行,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全力改善环境质量,全推动绿色发展。 下列做法符合

    5、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B. 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C. 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 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答案】A 【解析】 【分析】 倡导绿色发展应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等方面分析,凡是节能减排的措施都符合。 【详解】A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选项符合; B大量使用化肥、能污染水体和土壤,要合理使用化肥,故不符合; C鼓励开私家车,会产生更多的尾气,污染环境,故不符合; D燃放烟花爆竹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如 SO2,可吸入颗粒物等,不利于保护环境,故不符合。 【点睛】联系日常生活,通过观察分析就可以作出判断。

    6、 4.分类法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H2O2 ZnSO4 CO B. 碱:Cu(OH)2 Ba(OH)2 C2H5OH C. 酸:H2CO3 H2SO4 CH3COOH D. 盐:NH3H2O Ca3(PO4)2 AlCl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按物质的组成成分可将其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按组成 元素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包含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中主要有氧化物、酸、碱、盐等。氧化物含两种元素(即氧元素和另外 一种元素

    7、) , 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 碱是在水溶液等条件下电离出的阴离子全 部是 OH-的化合物,有机物中有一类物质叫醇,如甲醇 CH3OH、乙醇 C2H5OH,组成中 OH 是有机物一种 特征基团,与其它原子结合成分子,不会电离出 OH-,在分类上易产生混淆;盐是在水溶液等状态下电离出 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详解】AH2O2、CO 均属于氧化物,ZnSO4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Cu(OH)2、Ba(OH)2 均属于碱,C2H5OH(乙醇俗称酒精) ,组成中 OH是有机物中一种特征基团, 与其它原子结合形成分子,不会电离出 OH-,

    8、不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CH2CO3、H2SO4、CH3COOH(乙酸俗称醋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阳离子全部是 H+,均属于酸,故选项 正确。 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NH3H2O),部分 NH3H2O会电离出 NH4+和 OH-,属于碱,Ca3(PO4)2、AlCl3 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点睛】物质呈现多样性有多种原因,如物质的状态不同、含物质种类不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微粒构成 的不同、性质的不同等,学习中要善于观察比较,寻找异同。 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 见下表。下列

    9、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2 8 12 反应后物质质量/g 4 16 X 2 A. 反应后 X的值为 8 B. 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2:5 C.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 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 8g-4g=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4g;同理可以 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 16g-2g=14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12g-2g=10g;由质量守恒定 律,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

    10、丙的质量不变,反应后 X 的值为 8g,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4g:10g=2:5,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乙,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点睛】所有化学反应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其中反应物的质量随着反应进行不断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则不断增大,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或不 参与反应的杂质等。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常温下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逐渐

    11、加水 B. 向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 C. 向装有等质量锌、铁的两只烧杯中分别加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D. 向装有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金属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解答图像类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图像中有关量的关系,然后再对相关反应及其反应过程中的相关量的变 化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详解】A澄清石灰水显碱性,PH7,如果向烧杯中不断加水,则碱性逐渐减弱,溶液被无限稀释,PH接 近 7,故图像正确; B向装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开始无明显现象, 直到两者恰好中和,再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至碳酸钠

    12、被完全反应,此时二氧化碳质量达到最大, 故图像正确; C向装有等质量锌、铁的两只烧杯中分别加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只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生成的 H2 质量一定相同,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5,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6,锌、铁在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盐 都是+2价,等质量金属与足量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最终铁产生所氢气比锌多,应为 F型的图,故图像不正 确; D锌的活动性比铜和银都强,所以都能与硝酸铜和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如果向烧杯中逐渐加入金属 锌,两种盐溶液会被全部反应完,故图像正确。 【点睛】坐标类的图像题,体现的是横坐标(自变量)和纵坐标(因变量)关系,关键逐步分析四个要点: 起点、变化

    13、趋势、拐点、终点,尤其是变化趋势,是否符合题干中描述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正向、 逆向或不受影响或上下抛物线式的关系。 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共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共 5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28 分)分) 7.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它们由 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已知 A 元素原 子无中子,B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元素是人体中含 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甲由 A、C、D三种元素组成,乙由 B、C、D三种元素组成。请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 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甲物质化学式_;相对分子质量_。 (2)乙物质化学式_

    14、;相对分子质量_。 【答案】 (1). Ca(OH)2 (2). 74 (3). CaCO3 (4). 100 【解析】 【分析】 由题干可知,A元素原子无中子是 H,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第二层即最外层,而第一层只能排 2 个电子,共 6 个电子,根据原子结构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B元素是碳,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D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a。 【详解】 (1)甲、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两种物质,甲由 A、C、D 三种元素组成,即 H、O、Ca,则甲是 Ca(OH)2,相对分子质量 40+(1+16)2=74; (

    15、2) 乙由 B、 C、 D三种元素组成, 即 C、 O、 Ca, 所以乙是碳酸钙 CaCO3, 相对分子质量 40+12+163=100。 【点睛】本题为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判断元素, 利用物质组成特点为,得出某种物质。 8.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煤 生铁 氮气 氯化钠 二氧化硫 硝酸钾 (1)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用于防腐的是_; (2)可形成酸雨的是_; (3)常用作消除道路上积雪的是_; (4)属于合金的是_; (5)被称为“工业粮食”的是_; (6)属于复合肥的是_。 【答案】 (1). (2).

    16、(3). (4). (5). (6). 【解析】 【分析】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法用途是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是化学 学科重要的思想方法,题中几种物质既在生活中常见,也在化学学习中具有代表性, 它们或有特征的组成, 或有特征的性质,有特别的用途,学习中理应牢记于心。 【详解】 (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包装袋防腐; (2)二氧化硫在水、氧气和尘埃的作用下最终生成硫酸,形成酸雨; (3)氯化钠溶于水,凝固点下降,常用作消除道路上积雪; (4)生铁是铁、碳和合金; (5)被称为“工业粮食”的是煤; (6)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点睛】本

    17、题考查常见化学物质中某些特征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甚至还有独特的 称呼,学习中必须加以记忆。 9.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2个铵根离子_;标出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 (2)2019 年 5月 1日,又一架由北京至安顺的联合航空公司航班平安降落在黄果树机场, 标志着安顺迎 来了“五一”旅游黄金周的客流高峰。随着越来越多空中客运航线的开通,方便了市民的出行,助力了安 顺经济的腾飞。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飞机组件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填标号) 。 A 金属起落架 B 真皮座套 C橡胶轮胎

    18、飞机上提供下列食品:米饭、鸡腿、纯净水、苹果等,其中苹果富含的营养素是_。 机组人员就餐后,乘务员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作用。 央视财经节目曾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 【答案】 (1). 2NH4+ (2). (3). C (4). 维生素 (5). 乳化 (6). 186.2。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用语、新型材料、人类的营养素、乳化现象、元素周期表中信息等 【详解】 (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19、数 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故 2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 2NH4+; 次氯酸钠(NaClO)中钠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氯元素的化合价设为 x,则+1+(-2)+x=0, 解得 x=+1,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则标出次氯酸(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2)A金属起落架属于金属材料; B真皮座套属于天然材料; C橡胶轮胎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 选 C; 苹果中富含的营养素为维生素; 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以洗去盘子上的油污; 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代表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铼的相对原子质量

    20、是 186.2; 【点睛】化学俗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 、元素周期表知识 等均为基础知识,也是主干知识 ,平时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知识点,并加以理解,才能运用自如。 10.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1)电解水实验如右图所示。x 是电源的_极(填“正”或“负”) ,检验 b试管中所得气体的方法是 _。 (2)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所示;20时,将 A、B两种固体各 50g,分别加入到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2 所示;升温到 50时,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

    21、图 3所示。 (A、B 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从 20到 50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填“A”或“B”)的溶液。 图 1 中能表示 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填“甲”或“乙”) 。 图 1 中 P 点的含义_。 图 3 中 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 (精确到 0.1%) 【答案】 (1). 负 (2).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3). B (4). 甲 (5). 20时,A、B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 33.3%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电解水实验现象、溶解度的相关知识,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解的实验中现象之一是正氧负氢 1: 2。根据题图

    22、 1 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20时,将 A、 B两种固体各 50g,分别加入到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2所示,升温到 50时,A、B 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 3所示, B物质的固体增加,A物质的固体减少,所以甲是 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乙是 B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详解】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 1:2,由题图可知,x是电源的负 极,a 试管中为氢气,b 为氧气,检验氧气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 从 20到 50的变化过程中,B烧杯底部一直有固体剩余,所以一直处于

    23、饱和状态的是 B的溶液; 图 1 中能表示 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甲; 图 1 中 P 点的含义是:20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点睛】本题主要建立在对溶解度曲线深刻的理解上,温度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1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 A 是钠盐,且 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E 是红棕色 固体,且与 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 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C_。 (2) 反应属于_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

    24、型) , B 物质与 E物质反应过程中, B物质具有_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_。 【答案】 (1). Na2CO3 (2). CO (3). 复分解 (4). 还原性 (5).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是 CO2,E是红棕色固体 Fe2O3,且与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 粉末生成, B 是 CO; A是钠盐, 且 A、 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 均能转化为 CO2, A又能转化为 D, A是 Na2CO3, D 是 CaCO3,最后将它们代入验证。 【详解】 (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

    25、质,其中 A是钠盐,且 A、D 都由三种元素组成, E是红棕色固体, 且与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 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所以 C 是二氧化碳, E 会转化成 C,所以 E是氧化铁,B会与氧化铁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 B是一氧化碳会碳,A、D 都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 A 是碳酸钠,D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A 是 Na2CO3,B是 CO; (2)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B物质 CO与 E物质 Fe2O3反应过程中,CO具有还原性; (3)反应是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 【

    26、点睛】本题为框图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框图,找准解题的突 破口,得出某种物质,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再将推出的各种物质 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 三、实验及探究题(本题共三、实验及探究题(本题共 2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14 分)分) 1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仪器甲的名称是_。 (2)若选 A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室可用 B或 C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用 C装置相对于 B 装置的优点是_。 (3)实验室要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a_(填 接口

    27、对应的字母,全对才得分) ,F装置的作用_。 【答案】 (1). 长颈漏斗 (2). 或 (3). 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 e (5). d (6). f (7). g (8). b (9). 除去氯化氢气体 【解析】 【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的自然科学。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仪器的用途、常见气体制备与收集装置的选 择。选择何种装置制取气体,主要是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所决定的。收集气体的方法主要是由气体的 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等所决定的,是否与水反应等。 【详解】解: (1)仪器甲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 由装置 A属于固固加热型, 适用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 化学方程

    28、式为: 或;C装置配有多孔隔板和弹簧夹,可以实现固液分离,相对于 B装置的 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因为是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大理石)制取的二氧化碳,盐酸中的溶质是 HCl,得到的二氧化碳可能含 有少量的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二氧化碳不和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氯化氢气体能和饱和碳酸氢钠溶 液反应,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但依然会带有水份,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多功能瓶 洗气时长进短出,CO2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要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 体,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aedfgb。F是除去 HCl 气体。 【点睛】初中化学常用的制气装置主要有两

    29、类,一是“固固加热型”装置,适用于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 件为加热而制得气体的;二是“固液常温型”装置,适用范围为固体和液体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的, 反应物的接触是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必要条件,又因反应条件不苛刻,所以就衍生多种改进型的发生装置, 有的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有的可以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有的可以随时添加液休药品;气体综合制备时要 根据杂质气体和目标气体性质不同,选择合适的装置和药品除杂,图中 F、G同属于多功能瓶,洗气时遵循 长进短出原则。 13.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 KCl 中的一 种或几种

    30、,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K2CO3和“纯碱”的化学性质相似;MgCO3微溶于水,不考虑为沉淀。 【实验步骤】 步骤: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 初步结论: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 步骤:将步骤中的混合物过滤,进行下一步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小明同学对步骤中过滤所得滤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溶液,充 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呈红色 由此确定原粉末中含有_ 请说明加入足量 CaCl2溶液的理由_。 【猜想假设

    31、】小红同学对步骤中过滤所得固体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Mg(OH)2 BaSO4 BaCO3 Mg(OH)2、BaSO4 BaSO4、BaCO3 Mg(OH)2、BaCO3 Mg(OH)2、BaSO4、BaCO3 【实验探究二】小红同学对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稀 HCl, 充分振荡。 有气泡产生, 沉淀完全溶 解 上述猜想_可能 成立 (2)向(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 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上述猜想_一定 成立 写出(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原粉末中仍不能确

    32、定的成分是_。 【答案】 (1). 硫酸铜 (2). 氢氧化钾 (3). 碳酸钾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需排 除其干扰 (4). (5). (6). 2NaOH+MgCl2=Mg(OH)2+2NaCl (7). 氯化钾 【解析】 【分析】 题干中提到的几种物质的重要性质:1.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 KCl 均溶于 水; 2.Cu2+为蓝色 ; 3.Ba2+和 SO42-或 CO32-反应生成 BaSO4、 BaCO3白色沉淀, Mg2+和 OH-反应生成 Mg(OH)2 的白色沉淀,其中 BaSO4既不溶于也不溶于酸、B

    33、aCO3 和 Mg(OH)2可以溶于酸;4.KOH、K2CO3的水溶液 显碱性。根据步骤可判断一定不存在 CuSO4, 根据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可以将 K2CO3反应完,再滴 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判断碱性物质一定有 KOH;根据实验探究二中(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 管中,加入足量稀 HCl,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判断沉淀一定没有 BaSO4,一定有 BaCO3, 可能有 Mg(OH)2,猜想成立; (2)向(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 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说明原沉淀中一定有 Mg(OH)2,从而推出原白色粉

    34、末中一定有 Ba(NO3)2、K2CO3、KOH、Mg(NO3)2,一 定没有 CuSO4和 Na2SO4,而 KCl 是否存在对实验现象无影响。 【详解】实验步骤: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说明一定不含硫酸铜。 实验探究一: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说明溶液显碱性,则原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钾 碳酸钾溶液显碱性,加入足量 CaCl2溶液,碳酸钾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能排除碳 酸钾的干扰。 实验探究二: (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 HCl,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

    35、,则沉淀 中一定不含硫酸钡,可能是 BaCO3,也可能是 Mg(OH)2、BaCO3的混合物,故选择 (2)向(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 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 应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同时生成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说 明猜想成立。 归纳总结:题目中提供的试剂均不能与氯化钾溶液反应,对于整个实验无影响,故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 成分是氯化钾。 【点睛】此题是对混合成分确定考查,对此类题型的解答,应根据实验的每一过程产生的现象,作出准 确判断,如果与实验现象吻合的物质一定存在,与实验现象不吻合的一定不存在

    36、,对实验现象不产生干扰 的物质可能存在。在分析过程中,特别注意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成分、选用试剂及用量、生成物等对实验 的干扰。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 四、计算题(本题只有四、计算题(本题只有 1 个个小题,共小题,共 6 分)分) 14.将氯化钠和氯化铁的固体混合物 40g完全溶于 101.4g水中形成溶液, 再将 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 化钠溶液分 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共生成沉淀的质量/g 5.35 10.7 m 21.4 21.4 求:

    37、 (1)表中 m的值为_。 (2)原混合物中氯化铁的质量_。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 【答案】 (1). 16 05 (2). 32.5g (3). 23.1% 【解析】 【分析】 将氯化钠和氯化铁的固体混合物 40g 完全溶于 101.4g 水中形成溶液,再将 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 钠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是:FeCl3+3NaOH=Fe(OH)3+3NaCl,混合物中氯化钠不发生反应,但与反应后的 生成物之一相同,合并到反应所得的溶液中成为溶质。根据图表数据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分 5 次加入到溶 液中,充分反应后

    38、,第 1 次生成沉淀质量均为 5.35g,第 2 次是其 2 倍,第 4 次是其 4 倍,推出第 3 次是其 3 倍即 m=16.05g,第 5 次沉淀不再增加说明第 4 次恰好完全反应,依据化学方程式,先由已知的沉淀质量求 氯化铁质量,再求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与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合并,即为溶质质量,利用溶质质量分数 含义求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详解】(1) 第1次20g氢氧化钠溶液对应沉淀5.35g, 第2次40g氢氧化钠溶液对应沉淀为5.35g2=10.7g, 第 4 次 80g 氢氧化钠溶液对应沉淀为 5.35g4=21.4g ,所以第 3 次 60g 氢氧化钠溶液时应该为 5.35g3=16.05g, 故填 16.05; 答: 混合物中氯化铁的质量为 32.5g; 【点睛】解答表格型的计算题,仔细分析前后数据,寻找规律,发现有效数据,剔除无效数据,挖掘隐藏 数据,有关混合物的综合计算,要清晰判断反应原理,混合物中杂质成分在计算时是有效杂质还是无效杂 质,掌握这两点,再根据化学方程式比较容易展开题解,另注意规范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4355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