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四章 第23讲 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2022版 步步高 大一轮 化学复习 人教版全国Ⅲ(桂贵云川藏)).pptx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1434623
  • 上传时间:2021-05-31
  • 格式:PPTX
  • 页数:124
  • 大小:3.3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章 第23讲 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2022版 步步高 大一轮 化学复习 人教版全国Ⅲ(桂贵云川藏)).ppt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版 步步高 大一轮 化学复习 人教版全国桂贵云川藏 第四章 第23讲氮及其化合物 PPT课件【2022版 步步高 大一轮 化学复习 人教版全国桂贵云川藏】 第四 23 及其 化合物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化学_高中
    资源描述:

    1、大一轮复习讲义 氮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第23讲 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 应用。 2.了解氮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氮及其氧化物 真题演练明确考向 课时精练巩固提高 考点二典型的氧化性酸硝酸 考点三氨铵盐 微专题11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 考点一氮及其氧化物 知识梳理夯基础 1.氮的固定 游离 化合 人工 2.氮气 (1)物理性质:_色_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无无难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_; _; _。 3.氮的氧化物 (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 如N2O、_、N2O3、NO2(或_)、N2O

    2、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 是N2O3、_。 NO N2O4 N2O5 (2)NO和NO2的比较 性质NONO2 色、态、味_ 溶解性_ 毒性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有毒,大气污染物之一 与水反应不反应3NO2H2O=2HNO3NO 与氧气反应_不反应 无色、无味的气体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 2NOO2=2NO2 提醒提醒NO2与N2O4存在下列平衡:2NO2 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大于46。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的方法是向无 色气体中通入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1)常见的污染类型 光化学烟雾:NOx在紫外线作用

    3、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 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 酸雨:NOx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 地面。 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 增加。 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常见的NOx尾气处理方法 碱液吸收法 工业尾气中NOx常用碱液吸收处理,NO2、NO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 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NO2)n(NO)。 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2),或NOx 与CO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2和CO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 气的处理。 错误的写明原因错误的写明原因易

    4、错易混辨析 (1)固氮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错因:_。 (2)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成NO2() 错因:_。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 错因:_。 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 Cu与稀硝酸生成NO,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4)NO2溶于水时,N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 错因:_。 (5)可用NO2与水反应制取硝酸,故NO2是酸性氧化物() 错因:_。 NO2与H2O反应,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所以NO2不是酸性氧化物 1.结合N2、NO、NO2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雷

    5、雨发庄稼”的 科学道理。 深度思考 答案N2O2 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2.NO2和溴蒸气均为红棕色气体,你用哪些实验方法鉴别二者?写出所 用试剂和区别的现象。 方案一:试剂_,现象_ _。 方案二:试剂_,现象_ _。 方案三:试剂_,现象_ _。 AgNO3溶液NO2中AgNO3溶液无明显变化,溴蒸 气中产生浅黄色沉淀 CCl4(或汽油)NO2中CCl4(或汽油)仍为无色,溴蒸 气中CCl4(或汽油)的颜色加深 蒸馏水 NO2中蒸馏水不变色,溴蒸气中水的颜色 加深(其他合理的答案均正确) 题组一氮及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题组一氮及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 1.

    6、(2020通化高三月考)下列有关氮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是由氮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所以化学性质不活泼 B.1 mol N2可与3 mol H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 C.电闪雷鸣的雨天,雨水中会含有一定量的硝酸,其中发生的反应之一 是N22O2=2NO2 D.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 气污染物 递进题组练能力 解析A项,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氮与氮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达 8电子的稳定结构; B项,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是可逆反应; C项,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 D项,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NO。 2.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通过灼热的铜粉,可以除去N2中的O2 C.除去NO中的NO2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依次通入盛有水和浓H2SO4的洗 气瓶中 D.NO2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21 解析NO2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12。 3.如图为装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内盛22.4 mL一氧化氮。若通入11.2 mL 氧气(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则容器内 物质的密度为 A.等于1.369 gL1 B.等于2.054 gL1 C.在1.369 gL1和2.054 gL1之间 D.大于2.054 g

    8、L1 解析一氧化氮与氧气恰好发生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 2NOO2=2NO2 2 1 2 22.4 mL 11.2 mL 22.4 mL 反应后生成了22.4 mL二氧化氮,假设二氧化氮的体积不变, 因存在转化平衡:2NO2 N2O4,则混合气体的体积小于22.4 mL,所以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应大于2.054 gL1。 题组二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题组二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4.(2020湖南怀化统一考试)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 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SO2、CO2、NO2都是可形成酸雨的气体 B.75%酒精消毒原理和“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消毒的原

    9、理相同 C.纳米铁粉通过物理吸附去除污水中Hg2、Pb2等重金属离子 D.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会加剧酸雨的形成 解析SO2和NO2都是可形成酸雨的气体,CO2不能形成酸雨,但会造成 温室效应,A项错误; 75%的酒精消毒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84”消毒液是利用其主 要成分NaClO的强氧化性杀菌消毒,原理不相同,B项错误; 纳米铁粉能有效地处理污水中的Hg2、Pb2等重金属离子,与其还原性 有关,C项错误。 5.工业上常采用生物硝化法将 转化为 来处理氨氮废水,工作流程 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硝化法处理废水,会导致水体pH逐渐下降: 2O2= 2HH2O B.长期过量使用

    10、NH4Cl等铵态化肥,易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 C.检验 所需的试剂是浓NaOH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D.微生物保持活性的pH范围为79,可以加入石灰石来调节水体的pH 解析NH4Cl水解呈酸性,长期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酸化,也会导致水 体富营养化,B项正确; 检验 应使用红色石蕊试纸,C项错误; 生物硝化法处理废水会使水体呈酸性,可以加入石灰石与H反应来调节 水体的pH,D项正确。 6.(1)汽车尾气中的CO、NOx在适宜温度下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 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NO被CO还原的化学方程 式:_。 (2)用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如4NH36NO

    11、5N26H2O。 写出氨气转化NO2的化学方程式:_,该 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_。 43 (3)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 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 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 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_。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aNO2 返回 考点二典型的氧化性酸硝酸 知识梳理夯基础 1.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反应:_。 (2)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 而且

    12、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与金属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 _; 浓硝酸与铜反应: _。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与C的反应: _。 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氧化H2S、SO2、Na2SO3、HI、Fe2等还原性物质。 稀硝酸与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3)与有机物反应 硝化反应(与 反应): _; 颜色反应:含有苯基的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错误的写明原因错误的写明原因易错易混辨析 (1)实验室也可用锌粒与稀硝酸制取氢气() 错因:

    13、_。 (2)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的钝化为化学变化() 错因:_。 (3)可用稀硝酸与FeS固体反应制取H2S() 错因:_。 (4)铜溶于稀硝酸不能体现硝酸的酸性() 错因:_。 HNO3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放出H2 HNO3会将2价的硫氧化成单质硫 Cu与HNO3反应,生成Cu(NO3)2,体现HNO3的酸性 (5)在酸性条件下,与I、Fe2、等离子能大量共存() 错因:_ _。 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会将I、Fe2、 等还原性 离子氧化 (1)HNO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H2。 (2)硝酸的还原产物不只有NO2和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 N2O、N2或NH4NO3。

    14、(3)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4)涉及HNO3的离子反应常见的易错问题 忽视 在酸性条件下的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 不能与Fe2、 I、 、S2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大量共存。 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忽视HNO3的强氧化性,将氧化还原反应简 单地写成复分解反应,如易错易混辨析中的(3)。 易错警示 1.将浓硝酸存放在无色试剂瓶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溶液变黄,用化学 方程式解释变黄的原因,由此得到启示,如何保存浓硝酸? 深度思考 答案4HNO3(浓) 2H2O4NO2O2,浓硝酸应保 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2.用动态观点理解Cu与浓HNO3的反应 向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加入过

    15、量的铜片。 反应开始阶段产生_色气体,化学方程式为_ _。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又产生无色气体,此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的稀硫酸,这时Cu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原 因是_ _。 红棕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8HNO3(稀)=3Cu(NO3)22NO4H2O 3Cu 加入稀硫酸后,氢离子与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构成强氧化性酸, 又能与过量的铜反应 递进题组练能力 题组一硝酸的性质及应用题组一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1.(2021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上学期 阶段性测试)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 稀HNO3的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中生成无

    16、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3Cu 8H=3Cu22NO 4H2O B.步骤反应速率比快的原因是NO2溶于水,使c(HNO3)增大 C.由实验可知,NO2可能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铜可以继续溶解 解析过程是Cu和稀HNO3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 8H =3Cu22NO4H2O,A正确; 根据氮元素守恒,有一部分HNO3已转化为NO,c(HNO3)不会增大,B错误; 加入NO2后,反应速率加快,说明NO2可能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C正确; 再抽入空气,NO和O2反应生成NO2,NO2和水反应生成HNO3,铜可以 与HNO3继续反应而溶解,D正确。 2.某化学兴趣小组

    17、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 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稀硝酸被还原为NO2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 8H=3Cu22NO4H2O C.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D.由上述实验可知,Cu在常温下既可与稀硝酸反应,又可与稀硫酸反应 解析Cu与稀硝酸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稀硝酸被还原为NO,NO遇空气中的O2生成NO2,故试管口有红 棕色气体产生,A错误; 中溶液含有 ,滴加稀硫酸后,Cu、 、H继续反应生成NO,B 正确; 中铜片继续溶解,

    18、是因为稀硫酸提供H,与 形成HNO3,继续与 Cu反应,C错误; Cu是不活泼金属,在常温下,可与稀硝酸反应,但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D错误。 题组二硝酸反应产物综合实验探究题组二硝酸反应产物综合实验探究题题 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 _。 产生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因NO与O2反 3.(2020桂林高三测试)某校课外 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 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 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 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 应生成NO2而产生干扰 (2)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

    19、硝酸并微热,观察 到装置B中的现象是_ _;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_。 Cu丝表面产生气泡,稀硝酸液面上方仍为无色, 溶液变蓝3Cu8H =3Cu2 2NO4H2O (3)装置E和F的作用是_;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 _。 (4)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兼有_ 的功能。 验证NO的生成 将注射器中的空气推入E中,若气体变为红棕色则说明生成了NO 防止倒吸 返回 考点三氨铵盐 知识梳理夯基础 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电子式密度气味水溶性 _ 比空气_性气味极易溶于水(1700)小 刺激 2.氨的化学性质 3 提醒提醒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

    20、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 氨水呈碱性,NH3H2O属于一元弱碱,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 NH3进行计算。 3.铵盐及 的检验 (1)铵盐的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_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白 (2)铵盐的化学性质 蓝色 4.氨的实验室制法 (1)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 反应装置 净化装置 用_干燥碱石灰 收集装置 验满方法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_;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蓝 用_法。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棉花球, 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率,收集到纯净的NH3 向下排空气 (2)实验室制取氨的其他方法 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气体

    21、发生装置 加热浓氨水NH3H2O NH3H2O 浓氨水固 体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 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 浓氨水固 体CaO 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 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CaO=NH3Ca(OH)2 (3)实验装置的创新 错误的写明原因错误的写明原因易错易混辨析 (1)液氨制冷、碘的升华、NH4Cl气化都不涉及化学变化() 错因:_。 (2)能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的原因是NH4Cl为强酸弱碱盐() 错因:_。 NH4Cl气化是NH4Cl分解生成NH3与HCl,是化学变化 原因是NH4Cl受热分解生成气体

    22、挥发 (3)现有1 molL1的氨水,则该溶液中NH3H2O的浓度是1 molL1() 错因:_。 (4)浓氨水可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错因:_。 氨水中还含有NH3、 ,故c(NH3H2O)1 molL1 (1)氨水含有哪些微粒? 深度思考 答案H2O、NH3H2O、NH3、OH、H。 (2)蘸有浓硝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能产生白烟现象吗? 简述原因。若将浓硝酸改为浓硫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吗? 答案能,浓硝酸、浓氨水均有挥发性,挥发的HNO3与NH3相遇生成白 色固体小颗粒NH4NO3。 不会。 (3)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_ _;_。 氯化铵分

    23、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题组一氨、铵盐的性质题组一氨、铵盐的性质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 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B.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酚 酞溶液变成红色 C.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的原因是 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D.因为NH4HCO3受热易分解,所以可用作氮肥 递进题组练能力 解析 与NaOH溶液共热生成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变蓝,A正

    24、确; NH4Cl与Ca(OH)2混合加热生成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通入酚酞溶液中, 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正确; K2CO3溶于水显碱性,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C正确; 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与受热易分解无关,D错误。 2.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NH4Cl和NaHCO3都是常用的化肥 B.NH4Cl、HNO3和Na2CO3受热时都易分解 C.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图中所涉及的O2都要用纯氧 解析化肥主要是含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营养元素的一些物质, NaHCO3不是常用的

    25、化肥,A项不正确; Na2CO3受热不易分解,B项不正确; NH3和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生成氮气,C项正确; 氨的催化氧化用空气就可以,不一定要用纯氧,D项不正确。 题组二氨、铵盐的性质实验题组二氨、铵盐的性质实验 3.(2019重庆高三模拟)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将集有氨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 氨极易溶于水 B.向氨水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 体,说明氨水中含有 C.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 具有热不稳定性 D.

    26、将红热的Pt丝伸入上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的红棕色气体,说明 氨催化氧化的产物中有NO 解析B项,因为氨水中存在氨分子,加热氨逸出,也能使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不能证明是铵根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氨,错误; D项,4NH35O2 4NO6H2O,2NOO2=2NO2,NH3的氧化产 物应为NO,正确。 4.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的性质。实 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 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 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解释 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反应 产生了NH4Cl固体 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

    27、应 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解析NH3能与HCl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白色固体,A正确; NH3能与H2SO4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2SO4,B错误; NH3与氯化物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该氯化物可以是氯化铝、氯 化镁等,C错误; 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属于碱,NH3不属于碱,D错误。 5.按要求回答问题。 (1)将氨与氯气混合也会产生白烟,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白烟的过程 _。 (2)在饱和NH4Cl溶液中滴加NaAlO2,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 用离子

    28、方程式解释其现象:_, 体现_。 (3)实验室常用饱和氯化铵(NH4Cl)与亚硝酸钠(NaNO2)加热来制取氮气,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体现_。 2NH33Cl2=N26HCl,NH3HCl=NH4Cl 题组三氨气性质与制备实验综合题组三氨气性质与制备实验综合 6.(2020西安模拟)氨催化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某 同学用该原理在实验室探究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应选择的装置是_(填字母),选用的试剂是_(填序号)。选用上述 试剂制氨气的理由是_ _ _。实验过程中,制气时的实验操作是 _。 (1)某同学想用图装置及试剂方便快速 地制取少量氨气。 化学

    29、试剂:NH4Cl固体、浓氨水、 NaOH固体。 B NaOH固体遇水放热,使氨气的溶解度降低,同时 可使溶液中c(OH)增大,促使 平衡向右移动,从而使氨气逸出 将浓氨水逐滴滴加到NaOH固体上 解析不加热制取NH3是快速制取少量NH3的措施,具体操作方法是把 浓氨水滴到NaOH固体上。 (2)乙装置的作用是_;写出受热时丙装置中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干燥氧气和氨的混合气体 解析乙装置可干燥NH3和O2;NH3和O2在加热和Cr2O3的催化作用下发 生催化氧化反应。 (3)当戊中观察到_现象,则说明已制得硝酸。某同学 按图组装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没有观察到此现象,请 分析实

    30、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_。 如何改进装置:_ _。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过量的氨致使戊中溶液不一定呈酸性 在丙和丁之间连接盛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或盛有浓硫 酸的洗气瓶 解析HNO3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由于NH3过量,可能会与HNO3反 应,致使观察不到溶液变红的现象,故可在丙和丁之间连接一个能除去 NH3的装置。 (4)改进后待反应结束,将丁装置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会观察到的现象 是_ _。 试管丁内水面慢慢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不再变化,试管内气体颜 色由红棕色逐渐变淡至无色 返回 真题演练明确考向 1.(2020天津,6)检验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1234 待检验物质所用试剂 A海水中的

    31、碘元素淀粉溶液 BSO2气体澄清石灰水 C溶液中的Cu2氨水 D 溶液中的NaOH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解析淀粉遇碘单质才会变蓝,海水中的碘元素主要是以离子的形式存 在,无法检验,A错误; SO2气体和CO2气体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错误; 铜离子可以和氨水先形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再与氨水结合生成铜氨络 合离子Cu(NH3)42,可以检验,C正确; 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错误。 1234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石蕊试纸变蓝,说明NH4HCO3显碱性(2017全国卷,13C) B.用烧碱处理含高

    32、浓度 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2017天津,1D) C.NH4HCO3受热易分解,因而可用作化肥(2019江苏,3A) 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中氨气被还原(2017北京,8D) 1234 解析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的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 氨气是碱性气体,而不是NH4HCO3显碱性,A项错误; 烧碱可以与 反应产生氨气,B项正确; 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C项错误; D项为复分解反应。 1234 3.(2017北京,12)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 不正确的是 1234 A.由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

    33、气体不能表明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 C.由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解析中浓HNO3受热分解,发生反应4HNO3(浓) 4NO2O2 2H2O,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体,故选项A正确; 由可知,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NO2,所以“产生红棕色 气体”不能说明中木炭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故选项B正确; 根据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NO2时需要加热,所以浓硝酸具有 挥发性才可与上方红热木炭接触,同时,N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生成 的NO2为还原产物,故选项C正确; 红热的木炭可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O2,故

    34、选项D错误。 1234 4.(2019海南,17)干燥的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可生成氨基甲酸铵固体, 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 NH2COONH4(s)H0,在四氯化 碳中通入二氧化碳和氨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 列问题: 1234 (1)装置1用来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将块状石灰石放置在试管中的带孔塑 料板上,漏斗中所加试剂为_;装置2中所加试剂为_。 稀盐酸 浓H2SO4 (2)装置4中试剂为固体NH4Cl和Ca(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试管口不能向上倾斜 的原因是_。装置3中试剂为KOH, 其作用为_。 (3)反应时三颈烧瓶需用冷水浴冷却,其目的是

    35、_ _。 1234 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干燥剂(干燥氨气) 降低温度,使平衡正向 移动,提高产量 返回 课时精练巩固提高 1.下列有关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直接生成NO2 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 向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实验室采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用碱石灰除去氯化氢的方法制备氨气 A. B. C. D. 123456789 10111213 解析在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是一氧化氮而不是二氧化 氮,一氧化氮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错误; 硝酸铵加强热时剧烈分解发生爆炸生成氮气、二氧化氮和水

    36、,错误; 向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 能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同时自身被还原成一氧化氮,错误; 氯化铵受热易分解,冷却时又生成氯化铵,所以得不到氨气,错误。 123456789 10111213 2.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 B.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水除外) C.氨水显弱碱性,是弱电解质 D.在1 molL1氨水中,NH3H2O、 、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 1 molL1 123456789 10111213 解析氨极易溶于水,发生如下反应:NH3H2O OH;生成的氨水

    37、是混合物,其中的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程度 小 , 且 N H 3 分 子 极 易 与 H 2 O 结 合 , 故 其 中 浓 度 最 大 的 粒 子 是 NH3H2O(H2O除外)。 123456789 10111213 解析N2与氧气反应生成NO,再与氧气反应生成NO2,需两步完成; NO2与水反应生成NO,一步完成; NH3与氧气反应生成NO,一步完成; NH3与氯气反应生成N2,一步完成; Cu与硝酸反应生成Cu(NO3)2,一步完成; 浓HNO3与铜反应生成NO2,一步完成。 3.通过一步反应不能直接完成的是 N2 NO2NO2 NONH3 NONH3 N2Cu Cu(NO3)

    38、2HNO3 NO2 A. B. C. D. 123456789 10111213 4.硝酸被称为“国防工业之母”是因为它是制取炸药的重要原料。下列 实验事实与硝酸的性质不相对应的一组是 A.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酸性和强氧化性 B.不能用稀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强氧化性 C.要用棕色瓶盛装浓硝酸不稳定性 D.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红色褪去强氧化性 123456789 10111213 5.下列与碳、氮、氧、硫、硅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A.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可得到含杂质的粗硅 B.氮的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硫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 主

    39、要物质 C.NO2、CO2和SO2溶于水均可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 D.将SO2通入酸化的Ba(NO3)2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 123456789 10111213 解析NO2、CO2和SO2溶于水均可导电,但都不是它们自身发生电离, 故它们都不是电解质,C项错误。 6.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123456789 10111213 解析NH4Cl加热生成的NH3和HCl,冷却后又生成NH4Cl,不能得到 NH3。 7.(2020北京模拟)全氮类物质具有高密度、超高能量及爆炸产物无污染 等优点。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全氮阴离子 是制备全氮类物质 的重要中间体,下列说法中不

    40、正确的是 A.全氮类物质属于绿色能源 B.每个 中含有35个质子 C.每个 中含有35个电子 D. 结构中含共价键 123456789 10111213 解析根据全氮类物质具有高密度、超高能量及爆炸产物无污染等优点 可知A正确; 123456789 10111213 已知:浓硝酸可氧化NO;NaOH溶液能吸收NO2,不吸收NO。 A.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fejihg(或gh)bcd B.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Fe 2FeON2 C.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硝酸和产生的NO2 D.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防止水蒸气进入E中干扰反应 8.(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考)某兴趣小组设计用铁

    41、粉将NO还原为N2(同时 生成Fe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23456789 10111213 解析根据实验原理“NO被灼热的铁粉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所以首 先应制备纯净干燥的NO。利用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由于硝酸具有挥发 性,所以制得的NO中会混有硝酸蒸气和产生的NO2,故先通过装置D除去挥 发出的HNO3和产生的NO2,再通过F干燥,得到纯净干燥的NO,然后进入E 中与铁粉反应,最后处理多余的NO,由于NaOH溶液不与NO反应,而浓硝酸 可氧化NO生成NO2,所以先通过B氧化NO,再通过C吸收,故上述装置的连 接顺序为afejihg(或gh)b cd,A项正确; 12345

    42、6789 10111213 装置E中NO被灼热的铁粉还原为N2,同时生成Fe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NO2Fe 2FeON2,B项正确; 装置D盛放的是水,其作用是除去挥发出的HNO3和产生的NO2,C项正确; 装置B盛放的是浓硝酸,可以将NO氧化为NO2,便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 吸收,D项错误。 123456789 10111213 9.已知饱和氯化铵溶液与亚硝酸钠晶体 混合加热可制备氮气。利用如图装置制 取氮气,并用氮气制备Ca3N2,Ca3N2遇 水发生水解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23456789 10111213 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NaNO2NH4Cl NaClN22H2O B.

    43、、中依次盛装的试剂可以是浓H2SO4、碱石灰 C.中盛放的试剂是NaOH溶液 D.实验结束,取中的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可以使试管 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解析由题干可知,装置为制备氮气的装置,饱和氯化铵溶液与亚硝 酸钠晶体混合加热生成氮气、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 NH4Cl NaClN22H2O,故A正确; Ca3N2遇水发生水解,所以产生的氮气需要干燥才能进入玻璃管中反应, 装置应为干燥装置,可选用浓硫酸作干燥剂;装置中也应装有干燥 剂,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中可盛放碱石灰,故B正确; 123456789 10111213 装置中含有氧气,可利用装置除去

    44、装置中的氧气,NaOH溶液不能除 去氧气,可改成酸性氯化亚铁溶液,故C错误; 实验结束后,装置中有生成的Ca3N2,Ca3N2遇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NH3和Ca(OH)2,NH3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正确。 123456789 10111213 10.(2020莱芜模拟)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向三颈烧 瓶内的浓氨水中不断通入空气,将红热的铂丝插入瓶中并接近液面。反 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铂丝始终保持红热。下列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123456789 10111213 A.反应后溶液中含有 B.反应后溶液中c(H)增大 C.实验过程中有化合反应发生 D

    45、.实验过程中NH3H2O的电离常数不可能发生变化 解析反应过程生成硝酸,3NO 2H2O= 2HNO3NO,硝酸电离产生硝酸根离子,A正确; 反应生成硝酸,硝酸是强酸,所以反应后溶液中 c(H)增大,pH变小,B正确; 123456789 10111213 2NOO2=2NO2,为化合反应,C正确; 氨的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溶液温度升高,实验过程中NH3H2O的电离 常数发生变化,D错误。 11.某学习小组为研究铜与浓、稀HNO3反应的差异,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装置。 123456789 101112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前通入过量的CO2气体,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 B.A

    46、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u 4H=Cu22NO22H2O C.当B中0.03 mol铜粉被氧化时,B中产生的NO气体大于0.02 mol D.C装置中装入一定量的水进行尾气处理 解析为便于观察B中生成无色气体,防止NO被氧化,则开始前通入过量的 CO2气体,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的空气,故A正确; A中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则离子反应为Cu 4H=Cu22H2O2NO2,故B正确; B中0.03 mol Cu被氧化时,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NO为 0.02 mol, 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即B中产生的NO气体大于0.02 mol,故C正确; NO与水不反应,不能用水进行尾气处理,C中

    47、应装入NaOH溶液,故D错误。 123456789 10111213 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根据理论分析推测出NO具有氧化性, 他们设想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NO的氧化性(已知NO2OH H2O,夹持装置已省略)。 123456789 10111213 (1)判断NO有氧化性的理论依据是_, 本套装置气密性检查较简便的操作是_ _ _,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_。 NO中氮为2价,不是氮元素的最低价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在E中加水没 过导管微热烧瓶,如果E中出现气泡且停止加热后导管中形成一段液柱, 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3Cu22NO4H2O 123456789 10111213 (

    48、2)装置C中试剂X是_,装置B的作用是 _。 123456789 10111213 无水CaCl2(或其他合理试剂) 吸收装置A中挥发出的HNO3(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装置C是干燥装置,可用无水CaCl2、P2O5等试剂干燥NO。硝酸 是挥发性酸,对后续反应会产生干扰,故装置B的作用是用于吸收装置A 中挥发出的HNO3。 (3)本套装置有一个明显的错误,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 A.装置B中导管不应插入液面以下 B.装置E无法吸收NO C.实验开始后,应不断地向装置E中通入空气 123456789 10111213 BC 解析因要吸收HNO3(g),故装置B中导管应插入液面下,A项错

    49、误; N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碱反应,B项正确; 通入空气后NO被O2氧化为NO2,NO2可被NaOH溶液吸收(或者在O2存在 的条件下,NO、O2、OH反应生成盐),C项正确。 123456789 10111213 (4)本实验结束时装置D中试管内得到黑色粉末,对黑色粉末的成分,小 组的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a.是FeOb.是Fe3O4c.是FeO与Fe3O4 甲同学认为仅用磁铁就可以确定黑色粉末的成分到底是哪种情况,他 判断的依据与结论是_ _。 123456789 10111213 若粉末能全部被磁铁吸引,则b对;若完全不能被 吸引,则a对;若部分能被吸引,则c对 解析可根据Fe3O

    50、4能被磁铁吸引,FeO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判断。 123456789 10111213 若用化学方法分析a组和c组中的黑色粉末,则需要使用三种试剂,这 三种试剂是_ _。 123456789 10111213 HCl、KSCN、K3Fe(CN)6(或稀硫酸、酸性KMnO4溶液、 KSCN) 解析用化学方法分析时,先用非氧化性酸将固体溶解,然后用KSCN 检验有无Fe3,用K3Fe(CN)6(或酸性KMnO4溶液)检验有无Fe2,但由 于酸性KMnO4溶液能氧化Cl ,故当用盐酸溶解固体时,不能使用 KMnO4溶液。 123456789 10111213 13.甲、乙两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四章 第23讲 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2022版 步步高 大一轮 化学复习 人教版全国Ⅲ(桂贵云川藏)).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43462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