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比赛讲课稿.doc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1426844
  • 上传时间:2021-05-29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14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比赛讲课稿.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比赛讲课稿 人教版 八年 级数 上册 13.3 等腰三角形 第一 课时 比赛 讲课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人教版_数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1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轴对称轴对称 13.3.1.13.3.1.等腰三角形(第等腰三角形(第 1 1 课时)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 数学思考:数学思考: 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 习惯.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 通过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 通过轴对称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现、创造的乐趣,体验学习 成就感,增强学好数学知识的信心. 二、教学

    2、重、难点及教具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具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难点突破:折纸实验、合作探究找到证明的方法. 教学用具电教手段:硬纸片 剪刀多媒体课件 三、教法、学法三、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自己动 手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体验知识 的生成,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学法:研讨式学习。通过观察图例、演示动画到动手操作,小组作业展示,得到感性认 识;再合作分级探究(知道什么条件,要做什么,如何用数学表达) ;然后形成结

    3、论.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展示实物图片,说出所描图形的形状名称(感受生活中的 等腰三角形) 复习概念复习概念: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符号语言:ABC 中,AB=AC ) 显然,它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 1 1: 1 1、第一步:剪纸操作、第一步:剪纸操作 2 细心观察细心观察 操作实践:操作实践:动画演示剪切方法,然后师生共同展示剪切的图形 2 2、第二步:观察、交流、第二步:观察、交流 3 3、第三步第三步:提出思考提出思考:一个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这个性质外,还有其他的性质吗? 小组内部交流,得出各自结论:选两三个小组

    4、代表汇报(这里必然会有:等腰三角形的 两底角相等)尝试着用数学方法证明. 4 4、第四步:猜想、第四步:猜想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5 5、第五步:转化为用数学语言描述的问题:、第五步:转化为用数学语言描述的问题: 已知:如图,已知:如图,ABCABC中,中,ABAB= =ACAC 求证:求证:B B= =C C 分析: (1)何证明两个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结合证明线段、角全等的思路,演示等腰三角形折 叠的动画,作出提示) 6 6、第六步:数学证明(作业展示)、第六步:数学证明(作业展示)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 2 2: 再发现再发现数学思考数学思

    5、考证明结论证明结论 重合的线段重合的线段重合的角重合的角 B A C 方法三:作顶角的平分线方法三:作顶角的平分线 证明:过点 A 作BAC 的平分线 AD, 交 BC 于 D 则BAD=CAD. 在BAD 和CAD 中 方法二:作底边上的中线方法二:作底边上的中线 证明:过点 A 作中线 AD,交 BC 于 D BD=BC 在ABD 和ACD 中 AB =AC, BD =CD, AD =AD, ABD ACD(SSS) B =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方法一:作底边上的高方法一:作底边上的高 证明: 过点 A 作 ADBC 于 D 则ADBADC 90 在 RtABD 和 RtACD 中

    6、ABAC ADAD (公共边) RtABDRtACD (HL) BC(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小组讨论: (1)剪切得到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是轴对称图形吗?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 ABC 沿折痕对折, 哪些线段能重合?哪些角能重合? AB=AC( 已知 ), BAD=CAD ( 已作 ), AD=AD (公共边), BAD CAD (SAS).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 1 1、再发现:、再发现:等腰三角形中作的这三种辅助线,好像是在同一位置. 2 2、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否“三线合一”. 3 3、证明:、证明:从数学的角度予以证明,并作对比(从哪个顶点

    7、出发,才有这一结论). (三)知识生成(三)知识生成 结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符号语言:符号语言:ABC中,AB=ACB=C 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简写成“三线合一三线合一” ) 符号语言:符号语言: (四)新知运用(四)新知运用 例例 如图,在如图,在ABCABC 中,中,AB=ACAB=AC,点,点 D D 在在 ACAC 上,且上,且 BD=BC=ADBD=BC=AD, 求:求:ABCABC 各角的度数各角的度数 提示: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定值2.图中各角之

    8、间有什么数量关系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ABC=C=BDC,再 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把A 设为 x 的话,那么ABC、C 都可以用 x 来表示,这 样过程就更简捷 ( 小组合作解答,投屏展示,评讲 ) 仿练:如图,在仿练:如图,在ABCABC 中,中,AB=AD=DCAB=AD=DC,BAD=26BAD=26, 则则B=B=,C=C= (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由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在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由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9、 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简写成“三线合一三线合一” )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及常用辅助线作法 (3 3)解决问题时,可将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前面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等综合运用. 探究新知的方法探究新知的方法: (此处由教师点出)(此处由教师点出) 折折、剪纸剪纸(实践实践、操作操作)观察观察、交流交流发现发现经验性结论经验性结论(猜想猜想)转转 化化(化为数学语言描述的问题)(化为数学语言描述的问题)证明证明运用运用 (六)(六)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在ABC中 (1

    10、)AB=AC,ADBC, BAD =CAD,BD = CD; (2)AB=AC,AD是中线, BAD =CAD,ADBC; (3)AB=AC,AD是角平分线, ADBC,BD = CD. ? D ? C ? A ? B 4 . .必做题必做题 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 90,则另两个角分别是() A30,60B45,45 C45,90D20,70 2.如图,在ABC 中,AB=AC,过点 A 作 ADBC, 若1=70,则BAC 的大小为() A40B30C70D50 3. (1)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 36,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 12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4.在ABC

    11、 中, AB=AC,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AC 所在的直线相交得的 锐角为 50,则底角的大小为_ 5. 已知: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O 是底边 BC 上的中点,ODAB 于 D, OEAC 于 E求证:AD=AE. . .选做题选做题 6.(一题多解)已知:如图,点 D、E 在ABC 的边 BC 上,ABAC,ADAE,求证:BDCE.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采用了直观操作以及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 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感悟,然后引导学生抽象提炼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 成,学习效果较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不足之处是少数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性质理解不透彻,与其它几何知识的综合应用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作业中进一步巩固和提 高 课上宜开展有方向性的探究活动,不适宜漫不着边际的探究.提问宜放缓坡度,多人回答.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 “三线合一三线合一” )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比赛讲课稿.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426844.html
    副主任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