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doc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1413087
  • 上传时间:2021-05-25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2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中考 物理 实验 专题 01 测量 物体 运动 平均速度 考点 练习 学生 解析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物理_初中
    资源描述:

    1、实验 0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考点精讲 【设计与进行实验】【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t s v ; 2. 实验器材及其作用:实验器材及其作用:小车、长木板、木块、金属片、刻度尺、停表(或秒表) (1)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2)停表(或秒表)的作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斜面的作用(使小车获得下滑的动力) (4)金属片的作用(使小车终点始终在同一位置,控制小车运动的路程) 3.实验装置实验装置 安装要求: 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倾角过大, 会导致小车滑行速度太快, 时间太短,不宜测量 时间 ;倾角过小,会造成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或小车可

    2、能 滑不到斜面底。因此,斜面倾角应较小,目的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 测量时间 ; 小车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且小车运动过程中 不能 改变斜 面的倾角; 4.小车运动距离:小车运动距离:从“车头到车头”、或从“车尾到车尾”的距离; 5.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上 同一位置 由静 止开始下滑; 6. 小车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判断小车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判断: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受非平衡力作用做加 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7.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刻度尺要估读; 【

    3、交流与讨论】【交流与讨论】 8.误差分析误差分析: (实验误差主要来自于时间测量产生的误差)(实验误差主要来自于时间测量产生的误差) 当小车过了起始位置才开始计时或小车未达终点就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 小 , 平均速度偏大;当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或小车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会导 致测量时间偏 大 ,平均速度偏小;小车没有从静止开始下滑,所测平均速度偏 大; 9.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受非平衡 力的作用; 10.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11.小车从起点、中点分别下滑的评估:小车从起点、

    4、中点分别下滑的评估: 上半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具体关系为: 上全下 vvv , 由此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 越来越快 ; 下半程平均速度计算方法: 21 21 3 3 tt ss t s v 下 ,不能从中点开始下滑,原因是从中 点由静止下滑所测时间不等于下半程时间; 12.能量转化情况:能量转化情况:小车运动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转化为 内能) 。 【例 1】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 A 点由静止开始滚 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加速(选填“加

    5、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 0.2 s 拍摄一次,并测得 sAB5 cm,sBC15 cm,则小球在 BC 段 的平均速度为 0.75 m/s,小球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为0.5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C (4)小球在 AD 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 tAD中点时的速度为 v1,经过路程 sAD中点时的速 度为 v2,则 v1 v2(选填“”“”或“”) (5) 实验过程中, 由于小球的运动时间较短, 不便于计时, 可以通过使斜面的倾斜程度变 缓 (选填“陡”或“缓”)的方式,增加小球的运动时间,达到便于测量时间的目的 (6)若小

    6、球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小 (7)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同学在斜面底端放置了一个小木块,想继续探究小球的动能与速 度的关系,他应将同一小球从斜面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可 以通过观察小木块 移动的距离 得到结论; 若再探究小球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他应将质 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高度由静止释放,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小球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8)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小球下半程 s3的平均速度 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C) A. 小球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 B 到 C 所用的时间 t3与路程 s3,计

    7、算得到 v3 B. 小球从 A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 B 点开始计时,到达 C 点后测得时间 t3,再测量路程 s3, 计算得到 v3 C. 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 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 v3 【例 2】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显示时间的格 式是“时:分:秒”)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测量过程中小车在 A、B、C 三个位置的情形及其对应的时刻. (1)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小车 ;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和秒表 . (2)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 t s v ;对于速度的测量是 间接 (选填“直接”或“间接”) 测量. (

    8、3)实验中,应该使斜面保持 较小 的坡度,目的是 便于准确地测量时间 . (4)实验中的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控制小车运动的终点在同一位置 . (5)小车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为 v1,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v2,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v3,它们 的大小关系为 v2v1v3 ;所以,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做的是 加速 (选填“加 速”“匀速”或“减速”)运动. (6)sAB= 40.0 cm,tAB= 5 s,则 vAB=0.8m/s. (7)实验中,由于计时不熟练,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量出的平均速度会 偏 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8)某同学为了测量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

    9、度,在 B 点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滑到 C 点的距 离和时间来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这种测量方法正确吗?为什么?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 测量方法不正确;小车从 A 点运动到 C 点的过程中,通过 B 点时的速度不为 0,应先测 出 sAB和 tAB,再测出 sAC和 tAC,则 ABAC ABAC BC tt ss v . (9)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计算平均速度的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 . (10)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不同的同学测量出的平均速度不同,原因可能 选取的斜面 坡度不同(或小车运动的路程不同,合理即可) 实验 0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小明用如图所

    10、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 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 B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车通过的路程的测量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2 BC ts D如果小车到C点后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AC v会偏小 2 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 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 并用照相机每隔0.ls 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

    11、cms D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cm 3某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1 v,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的 为 2 v,那么它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A 12 2 vv B 12 1 2 2 vv vv C 1 2 12 2vv vv D 2 12 1 2()vv v v 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且测得AC段的时间2.5 AC ts。对上述实验数据处 理正确的是() 图中AB段的路程50.0 AB scm AC段的平均速度32.0/ AC vcm s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

    12、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 AB v会偏小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BC v,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A只有B只有C只有D只有 5一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 1 v,后一半平均速度为 2 v,从甲地到乙 地所用时间为t,从乙地返回甲地,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 222 ()v vv ,后一半路程平均速 度为 111 ()v vv ,从乙地到甲地所用时间也为t,若 11 vv 1 v, 22 vv 2 v,则() A若原来 12 vv,则一定有 1 v 2 v B若原来 12 vv,则一定有 1 v 2 v C若原来 12 vv,则一定有 1 v 2 v D若原来 12 vv

    13、,则一定有 1 v 2 v 6某小组同学要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用一个长方体的小木块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 形成一个斜面,如图所示,他们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AB、BC、AC 段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 B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车通过的路程的测量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2 BC ts D如果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AC v会偏小 二实验探究题二实验探究题 7在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14、的实验。 (1)同组的小涛和小洁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对于斜面的坡度大小进行了讨论,最终他们认 为应使斜面的坡度较些,以便于实验。请你简要分析理由:。 (2)他们将实验器材组装调试好之后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 完整。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 1 s,用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1 t,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仿照上述步骤,分别测量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 2 s及所用时 间 2 t,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公式 s v t ,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和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 v、 2 v,再根据

    15、 平均速度的导出式(请用测量量的字母表示) ,计算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 v, 并将 1 v、 2 v、 3 v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8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 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 平均速度; (4)为了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 ) 9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

    16、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 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cm,平均速度是/ms。 10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 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 (1)请你根据照片测量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 (照片中的纸锥直径0.50cm;实际 直径是8.0)cm 要求:把下面的数据记录表格补充完整; 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不需要算出平均速度的值; 照片中A到G的长 度 1/ L cm 实际中A到G的时间/ts

    17、纸锥的平均速度 1 /()vm s 8.4/ (2)请你描述纸锥从A到G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 (3)请你运用“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分析判断从A到G过程中,纸锥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如 何变化的。 11如图,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亮同学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路程/sm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 1 /v m s 1 1.2s 1 1.6t 1 0.75v 2 0.6s 2 1.0t 2 0.6v 3 0.6s 3 0.6t 3 v (1)本实验的原理是; (2)使用器材有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还要用测量小车所用的时间t,其中 金属片的作用是,斜面的倾斜角要(选“大”或“小”)点好;

    18、 (3)请你算出表格中的 3 v /ms,在测量小车在斜面下半段所用的时间时,如果小车 过了中点B点你才开始计时,计算出来的下半段平均速度 3 v跟下半段实际的平均速度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4) 由上表计算结果可知: 小车通过斜面上半程平均速度 2 v(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 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3 v;可见小车从斜面自由滑下是做运动(选填“加速”、“减速” 或“匀速”); (5)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你会发现你的数据和其它组的同学的数据往往是不同的,你认为 数据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 。 12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摄

    19、影在暗室中进行, 快门是常开的, 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 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每相隔同 样时间的不同位置。 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 试根据照片分析: (1)甲球做直线运动,乙球做直线运动; (均选填“匀速”或“变速”) (2)若光源每隔0.02s闪亮一次,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 s,甲球所用时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球所用时间。 (3)若测得ab间的距离是1.80cm,则甲乙两球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20、ms和/ms。 13物理上常用“频闪照相”即间隔相同时间曝光拍照的方式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图(a)是 小明甲、乙两次跑过同一段路程的频闪照片。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甲、乙两次跑步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2)图(b)所示图象描述的可能是(选填“甲”或“乙”)的运动; (3)图(c)所示是小明用随身携带手机APP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 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在 1 t、 2 t和 3 t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慢的时 刻是。 实验 0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考点精练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

    21、、B、C三 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 B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车通过的路程的测量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2 BC ts D如果小车到C点后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AC v会偏小 【解析】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故A错误; B、由于时间不容易测量,所以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车运动时间的测量,故B错误;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10:30:18 10:30:17 1 BC ts,故 C错误; D、如果让小车过了C点后才停止计时,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

    22、 s v t 知,速度偏小,故D 正确。 故选:D。 2 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 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 并用照相机每隔0.ls 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cms D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cm 【解析】A、照相机每隔0.ls拍摄一次,图中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 5 个时间间隔, 用时50.10.5ss,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小球在AB段用的时间3 0.10.3 AB tss ,路程2.700.027 AB scmm

    23、, 所以 0.027 0.09/ 0.3 AB AB AB sm vm s ts , 小球在BC段用的时间为2 0.10.2 BC tss ,路程5.502.702.800.028 BC scmcmcmm; 所以 0.028 0.14/ 0.2 BC BC BC sm vms ts , 比较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 C、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5.500.055scmm, 则整个运动过程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0.055 0.11 /11/ 0.5 sm vm scm s ts ,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故D错误。

    24、 故选:B。 3某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1 v,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的 为 2 v,那么它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A 12 2 vv B 12 1 2 2 vv vv C 1 2 12 2vv vv D 2 12 1 2()vv v v 【解析】设总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 因为 s v t , 所以物体的运动时间: 1 1 s t v , 2 2 s t v ,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12 1212 12 222v vss v ss ttvv vv ,故C正确。 故选:C。 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

    25、下滑, 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且测得AC段的时间2.5 AC ts。对上述实验数据处 理正确的是() 图中AB段的路程50.0 AB scm AC段的平均速度32.0/ AC vcm s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 AB v会偏小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BC v,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A只有B只有C只有D只有 【解析】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80.040.040.0 AB scmcmcm,故错误; 已知测得AC段的时间2.5 AC ts,由图可知80.0 AC scm, 则AC段的平均速度: 80.0 32.0/ 2.5 AC AC AC scm

    26、 vcm s ts ;故正确; 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 s v t 知,测得AB段 的平均速度 AB v会偏小,故正确; 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 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 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BC v, 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错误。 故选:B。 5一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 1 v,后一半平均速度为 2 v,从甲地到乙 地所用时间为t,从乙地返回甲地,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 222 ()v vv ,后一半路程平均速 度为 111 ()v vv ,

    27、从乙地到甲地所用时间也为t,若 11 vv 1 v, 22 vv 2 v,则() A若原来 12 vv,则一定有 1 v 2 v B若原来 12 vv,则一定有 1 v 2 v C若原来 12 vv,则一定有 1 v 2 v D若原来 12 vv,则一定有 1 v 2 v 【解析】设总路程为2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s, 从甲地到乙地时,由 s v t 可知: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1 1 s t v ,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2 2 s t v , 全程时间: 12 12 ss ttt vv ; 从乙地到甲地时,由 s v t 可知: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2 2 s t v , 后一半路

    28、程所用的时间: 1 1 s t v , 全程时间: 12 12 ss ttt vv , 由于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为t,从乙地到甲地所用时间也为t, 所以, 1212 ssss vvvv , 则: 1122 ssss vvvv , 即: 1122 1 122 vvvv v vv v ; 所以, 12 1 122 vv v vv v 则 11 1 222 vv v vv v , 已知: 11 vv , 22 vv, 若原来 12 vv,则: 1 2 1 v v ; 但无法比较 1 v与 2 v 的大小,则, 1 v与 2 v大小无法比较;故AB错误; 若原来 12 vv,则: 1122 vvvv,

    29、所以, 1 1 2 2 1 vv v v , 所以, 1 v 2 v;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某小组同学要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用一个长方体的小木块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 形成一个斜面,如图所示,他们要测量小车从A滑到C的过程中,小车通过AB、BC、AC 段的平均速度,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大的坡度 B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车通过的路程的测量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2 BC ts D如果小车过了C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AC v会偏小 【解析】A、实验中为了

    30、方便计时,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故A错误; B、由于时间不容易测量,所以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小车运动时间的测量,故B错误;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小车从B点到C点所用的时间10:30:18 10:30:17 1 BC ts,故 C错误; D、如果让小车过了C点后才停止计时,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 s v t 知,速度偏小,故D 正确。 故选:D。 二实验探究题二实验探究题 7在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同组的小涛和小洁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对于斜面的坡度大小进行了讨论,最终他们认 为应使斜面的坡度较些,以便于实验。请你简要分析理由:。 (2

    31、)他们将实验器材组装调试好之后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 1 s,用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1 t,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仿照上述步骤,分别测量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 2 s及所用时 间 2 t,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根据公式 s v t ,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和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 v、 2 v,再根据 平均速度的导出式(请用测量量的字母表示) ,计算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 v, 并将 1 v、 2 v、 3 v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解析】 (

    32、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 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2)实验中要利用公式 s v t 计算小车平均速度,所以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 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小车下半段的路程等于全程减去上半段路程, 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等于通过全程的时 间减去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时间 12 12 ss v tt 。 故答案为: (1)小;若斜面坡度太大,小车下滑就会很快,不利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 刻度尺;秒表; 12 12 ss v tt 。 8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

    33、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 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 平均速度; (4)为了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 ) 【解析】 (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则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 为 s v t ; (2)由图知,AB段的路程1.0 AB sm,5 AB t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1.0 0.2/ 5 AB AB AB sm vm s ts ; (3)

    34、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1 1 1 0.5 0.17/ 3 sm vm s ts ,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 2 2 0.5 0.25/ 53 sm vm s tss , 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 度; (4)若要计时方便,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可以减小小车运动的 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故答案为: (1) s v t ; (2)0.2/ms; (3)小于; (4)小。 9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35、 )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cm,平均速度是 /ms。 【解析】 (1)由照片可以看出,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 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以看出:小球在B点的位置坐标为0.50cm,在F点的位置坐标是12.50cm, 则小球由B到F的路程为12.500.5012.00scmcmcm, (3)由图可知,B到F所用的时间40.10.4tss; 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0.12 0.3/ 0.4 BF BF sm vm s ts 。 故答案为:变速直线;12.00;0.3。 10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

    36、 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 (1)请你根据照片测量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 (照片中的纸锥直径0.50cm;实际 直径是8.0)cm 要求:把下面的数据记录表格补充完整; 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不需要算出平均速度的值; 照片中A到G的 长度 1/ L cm 从A到G实际下落的 高度/hm 实际中A到G的时 间/ts 纸锥的平均速度 1 /()vm s 8.4/ (2)请你描述纸锥从A到G过程中,下落速度的变化情况; (3)请你运用“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分析判断从A到G过程中,纸锥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如 何变化的。 【解析】 (1)由 s v t

    37、 可知,要计算平均速度,需要知道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以及纸锥下落 的时间,因此表中需要知道从A到G实际下落的高度/hm; 根据题意可知,纸锥的直径为8.0cm,由表中数据可知,照片中纸锥的直径为0.8cm, 所以实际纸锥的直径是照片中纸锥直径的n倍,即 8 10 0.8 cm n cm ; 则纸锥下落的实际高度是照片中距离的n倍,即108.4840.84hnLcmcmm, 根据图示可知,纸锥从A下落到G的时间:60.251.5tss; (2)根据图示可知,相同时间内,纸锥通过的路程先增大后相等,所以纸锥先做加速运动 再做匀速运动; (3)根据照片信息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从A到D纸锥下落过程中通

    38、过的距离变大,所 以做加速运动,说明纸锥受到的空气阻力小于重力;从D到G纸锥下落过程中相同的时间 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所以做匀速运动,说明纸锥受到的空气阻力等于重力。 故答案为: (1) 照片中A到G的长度 1/ L cm 从A到G实际下落的高度 /hm 实际中A到G的时间 /ts 纸锥的平均速度 1 /()vm s 8.40.841.5 (2)先加速后匀速; (3)先小于纸锥的动力后等于纸锥的重力。 11如图,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亮同学测量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路程/sm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 1 /v m s 1 1.2s 1 1.6t 1 0.75v 2 0.6s 2 1.0t 2

    39、 0.6v 3 0.6s 3 0.6t 3 v (1)本实验的原理是; (2)使用器材有斜面、小车、金属片、刻度尺,还要用测量小车所用的时间t,其中 金属片的作用是,斜面的倾斜角要(选“大”或“小”)点好; (3)请你算出表格中的 3 v /ms,在测量小车在斜面下半段所用的时间时,如果小车 过了中点B点你才开始计时,计算出来的下半段平均速度 3 v跟下半段实际的平均速度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4) 由上表计算结果可知: 小车通过斜面上半程平均速度 2 v(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 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3 v;可见小车从斜面自由滑下是做运动(选填“加速”、“

    40、减速” 或“匀速”); (5)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你会发现你的数据和其它组的同学的数据往往是不同的,你认为 数据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 。 【解析】 (1) 实验的原理是 s v t , 本实验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利用 s v t 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2)需要用停表测量小车所用的时间;金属片的主要作用是提醒计时,减少时间测量的误 差,便于计时; 斜面的坡度应该小一些,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以便于记录时间; (3)表格中的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3 3 3 0.6 1/ 0.6 sm vms ts ; 在测量小车在斜面下半段所用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中点B点你才开始计时,则

    41、时间会 偏小,由 s v t 可知,测得的速度会偏大; (4)由表中数据和上述计算结果可知,上半程平均速度 2 v小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3 v,可见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5)数据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斜面的坡度不同。 故答案是: (1) s v t ; (2)停表;便于测量时间;小; (3)1;偏大; (4)小于;加速; (5)斜面的坡度不同。 12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摄影在暗室中进行, 快门是常开的, 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 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

    42、每相隔同 样时间的不同位置。 两个质量相同的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 试根据照片分析: (1)甲球做直线运动,乙球做直线运动; (均选填“匀速”或“变速”) (2)若光源每隔0.02s闪亮一次,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 s,甲球所用时间(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球所用时间。 (3)若测得ab间的距离是1.80cm,则甲乙两球的平均速度分别是/ms和/ms。 【解析】 (1)甲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甲做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 动。 乙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乙做直线运动,所以乙做变速直线运动; 由于在相

    43、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乙球的速度逐渐增大。 (2)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甲球所用时间为0.0250.1ss,乙球所用时间为 0.0230.06ss,所以,甲球所用时间大于乙球所用时间; (3)甲球从a到b通过的路程:1.800.018scmm; 甲球的速度: 0.018 0.18/ 0.1 sm vm s ts 甲 甲 ; 乙球从a到b通过的路程:1.800.018scmm; 乙球的速度: 0.018 0.3/ 0.06 sm vms ts 乙 乙 。 故答案为: (1)匀速;变速; (2)0.1;大于; (3)0.18;0.3。 13物理上常用“频闪照相”即间隔相同时间曝光拍照的

    44、方式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图(a)是 小明甲、乙两次跑过同一段路程的频闪照片。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甲、乙两次跑步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2)图(b)所示图象描述的可能是(选填“甲”或“乙”)的运动; (3)图(c)所示是小明用随身携带手机APP软件记录的“配速”(配速定义:通过每公里 路程所需要的时间)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在 1 t、 2 t和 3 t三个时刻中,运动得最慢的时 刻是。 【解析】 (1)设曝光时间间隔t,由图(a)知,甲乙通过的距离s相同, 甲所用时间为 5t,乙所用时间为 3t, 由 s v t 可知,两次跑步过程的平均速度之比 33 5 55 3 s vst t s vts t 甲 乙 ; (2)图(b)中st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其速度大小为一定值,由(a)可知,甲在 曝光时间间隔t内通过的距离相同,由 s v t 可认为甲的速度不变,故图(b)中的图象描 述的是甲的运动; (3)配速是指跑每公里所用的时间,此数值越小(大),表示运动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最少 (多),根据 s v t ,运动越快(慢),由图知 1 t时刻的配速值最大,运动速度最慢。 故答案为: (1)3:5; (2)甲; (3) 1 t。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413087.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