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新课标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2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新高考新课标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2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新高考新课标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28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2 新高 新课 地理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课件 28 人类 地理环境 协调发展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28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课标等级考要求: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 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核心素养定位】 1综合思维:以环境问题的图文材料为载体,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 表现、产生原因、产生危害及解决措施。 2人地协调观:结合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探寻解决环境问 题的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知识体系构建】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 _崇拜自然原始的平衡关系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_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工业文明_自然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采集渔猎 对抗性 征服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物质 能量 2环境问题产
2、生的原因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_及其替代品的再生 速度,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_,形成环 境污染。 资源本身 自净能力 3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 _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海洋污染噪声污染 生态破坏 _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湿地破坏土地盐碱化全球变暖 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_短缺能源短缺 大气 水土流失 土地资源 4.环境问题的分布 (1)城市与农村的地域差异 城市 主要表现为_,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原因: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 集中 农村 主要表现为_,如水土流
3、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 减少、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原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 强度过大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原因:过分消耗资源 发展中国家 比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 原因: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过快,环境 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 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分布的全球性与局域性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例如全球气候变暖、_、土地荒 漠化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 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事件,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 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臭氧层
4、破坏 【疑难辨析1】环境问题是不是单指环境污染? 提示:不是。环境问题除了环境污染外,还包括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生态 破坏和资源短缺。 三、可持续发展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图中A表示_系统,B表示_系统,C表示_系统。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持续发展是基础,_ 持续发展是条件,_持续发展是目的。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_原则、_原则、_ 原则。 经济社会生态 生态经济 社会 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疑难辨析2】可持续发展单是指环境保护吗? 提示:不是。可持续发展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 强调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
5、系与协调,寻求人口、经济、环境各要 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故可持续发展并不单指环境保护。 人口压力 环境污染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手段_技术 核心提高生态效益 方式环境友好 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实 践 工业发展_ 农业推行_ 公众提倡适度消费 环境无害化 清洁生产 生态农业 【疑难辨析3】清洁生产不产生任何废弃物吗? 提示:不是。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传统生产技术相比较而言的,清洁生 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废弃物,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产生较少。 考点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高考真题 【例1】2015全国卷,37(3)、(4),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 如图示意河套平
6、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 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 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2)指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 答案: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 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 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 严重。 答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严格执 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 施净化;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
7、排污处罚力度;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 环保意识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题能力培养 农药 达标 慢 对接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河套平原为著名的黄灌区/农业主产区。 综合思维人类活动造成地理要素的变化。 人地协调观 结合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人为原因分析对策,通过调整(或 改变)人的行为来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 2.方法规律 1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 全球变 暖 自然:气候的变化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 气体、乱砍滥伐森林 全球 臭氧层 破坏 自然:太阳活动 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 氧的物质 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酸雨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 散
8、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世界:西欧、北美、日本 中国:南方地区 2.生态破坏问题 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 森林面积减少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 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 化趋势与沙尘暴、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内陆干旱区原生 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 遭到破坏或过度 捕猎等原因 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森林破坏 等 3.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 水资源短缺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 水量大及降水少 华北平原的春旱 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
9、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退化 能源短缺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 3.题组精练 考向1环境污染 12021福建漳州一模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 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示意我国20002011年PM2.5污染 物总体重心迁移轨迹。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20002011年间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变化趋势是() A先快后慢并持续向东移动 B先快后慢并总体向东移动 C先慢后快并持续向东移动 D先慢后快并总体向东移动 (2)造成2004年后PM2.5污染物总体重心移动趋缓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部重化工业大力发展 B东部能源的消耗大幅度减
10、少 C西部生态保护力度加大 D东部产业发展环保门槛提高 B D 解析: 第(1)题,由图示不同年份重心移动方向与距离,可判断2000 2004年间移动速度快,2004年以后移动速度慢;总体由西向东移动。 第(2)题,重心向东快速移动,说明东部PM2.5污染物排放量快速 增加;2004年后总体移动变慢,说明东部环保要求提高,排放量大的 工业建设或扩产减慢,即D正确。 考向2生态破坏 22021皖江名校联考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原名留镇, 历史上种满柳树,又称为“柳村”。柳村曾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 比田高”的局面,故改名“河田”。如图为河田镇等高线地形图。读 图,完成(1)(2)题。 (1)柳
11、村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局面的原因是() A人口增长过快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不合理放牧 (2)为解决河田镇的生态问题,当地政府可以() A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岸 B禁止在东部地区进行耕作 C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D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A C 解析: 第(1)题,“柳村无柳”说明森林被砍伐,农业社会人口增加,要 砍伐森林来增加耕地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该地位于季风区,夏季暴雨 集中,由等高线可判断地势起伏较大,森林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导 致河流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出现“河比田高”,据此可判断人口增 长过快是主因,故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第(2)题,由等高线可判断,该地多低山丘陵地形
12、,当前主要生态 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可缓解水土流失,故 C正确。图示河流沿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并不适合大量人口居住和 耕作,则A错误;东部地区等高线较稀疏,地势平坦,适合发展种植 业,则B错误;喷灌和滴灌多用于气候干旱地区,来缓解水资源紧张, 而该地气候湿润,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则D错误。 考向3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 3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D酸雨危害 (2)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别是()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排放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 D过度开
13、垦、矿产开发 B 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M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N 流域位于内蒙古的东北地区。M、N两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人类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经济活动以及水资源使用不合理,产生了共同 的环境问题土地沙化。 第(2)题,M流域环境问题的成因是过度开垦,具体表现为土地资 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N流域环境问题源于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 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1.高考真题 【例2】2018天津卷,7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 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 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
14、经济的是() B 解题能力培养 对接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关注循环经济,体现 了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根据不同经济活动经营环节的关联性,结合循环经济的含 义,判断循环经济,体现了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运用循环经济原理,判断选项中的经济活动是否属于循环 经济,体现了地理实践力。 2.方法规律 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的 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表析如下: 原则含义具体做法 公平性 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 之间
15、、人类与其他生物 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 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 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 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 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 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 求可持续发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 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 的关系 共同性 原则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 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 调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 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 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二、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
16、方式, 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其特征是低开采、 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 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2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 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 用 资源利用一次性利用,利用率低多次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置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 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3.题组精练 考向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区分 1可持续城市是指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具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和更好环境的城市。下图为我国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
17、指数示意图。读 图,回答(1)(2)题。 (1)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 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有序性原则 (2)图示可持续城市发展指数中,能体现出的做法是() A提高能源利用率B降低碳排放量 C提高城市绿化率D减少污染物排放 C D 解析: 第(1)题,缓解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该做法符合可 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故选C项。 第(2)题,图示体现了生活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没有体现出城市绿化率、能源利用率、碳排放量的变化。故选D项。 考向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解 22021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