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5.12 内力作用与地貌 (含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5.12 内力作用与地貌 (含解析).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5.12 内力作用与地貌 含解析 2022 新高 地理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5.12 内力 作用 地貌 解析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第 12 讲讲内力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与地貌 新课标等级考要求:1.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4 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 要特点。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3.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 循环过程。 【核心素养定位】 1综合思维:结合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某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征。 2区域认识:认识不同地区内力作用的差异、地貌景观的差异。 3地理实践力: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结合当地地貌类型和特征,分析其成因。 【知识体系构建】 一、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及表现形式 读内力作用形式表达图,回忆下列知识。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
2、元素衰变产生的_。 (2)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图中甲、乙为_造成的,丙 是_的表现。 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 运动 水平 运动 形成绵长的_和巨大的_(如图_) 垂直 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_(如图乙) 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如图_)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_,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结果:使地表变得_。 【疑难辨析 1】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都主要是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你知道二 者的形成有何不同吗? 2板块运动与地貌 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忆下列知识。 (1)补全图甲中板块的名称。 (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地中海面积在缩小是
3、因为其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红海面积在扩大是 因为其位于印度洋板块与_板块的_边界。 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区处于板块_处,地壳比较活跃,多 _、_。 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是因为其位于非洲板块_,地壳比较 稳定;南美大陆西海岸地势起伏大,多高大山脉是因为其位于_板块与_板块 的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由图乙可知,海沟属于_边界,海岭属于_边界。 二、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 岩层在强大的_作用下, 发生塑性变形, 产生一系列的_。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向斜 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A)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4、(B)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_, 两翼 岩层较_ 中心部分岩层较_,两翼岩层较 _ 未侵蚀地貌常形成_常形成_或_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 常被侵蚀 成谷地(A)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 形成山岭(B) 【疑难辨析 2】是否能根据地貌是山岭或谷地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 并沿_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和地貌 位移类型地貌类型典例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 _附近派生出若干新地貌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形成_或_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相对上升发育成_或_华
5、山、庐山、泰山 3.读“火山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因: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_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 甲: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 乙: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忆下列知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A_、B 变质岩、C_、D 侵入型岩浆岩、E_ (2)图中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_和变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是_。 (3)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 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疑
6、难辨析 3】岩石圈的三类岩石都能直接相互转化吗? 2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和用途 类型代表岩石特点用途举例 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_是坚固、美观的建 筑材料喷出岩玄武岩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 或气孔 沉积岩 砾岩、砂岩、 页岩、石灰岩 _构造、常含有_ _是建筑材料和化 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 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 的能源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_构造_是建筑材料 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貌 1.【高考真题】 【例 1】2018全国卷,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 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
7、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 解题能力培养 (1) (2) 尝试自解(1)(2)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本组试题以贝加尔湖为主题,先后考查了湖泊成因、地壳运动以及水循环, 综合性强,思维跳跃大。 区域认知对贝加尔湖形成特征及其水文特征的判断。 地理实践力 根据地壳运动原理分析贝加尔湖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增加的原因; 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原因,体现了地理实践力。 2.【方法规律】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8、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 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 使岩层发生 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化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 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 等地貌 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 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关系 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 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
9、地貌。如下表: 板块运动张裂 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 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 挤压碰撞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 岛弧、美洲西岸山脉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图示 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 印度洋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10、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 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3.【题组精练】 考向 1内力作用的判断 1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 I、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I、B、CI、D、 考向 2内力作用的表现及影响 2. 右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考向 3板块构造及实践运用 32021武汉外国语学校月考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1)(3)题。 (1)上图中板块共有() A1 块B2 块C3 块D4 块 (2)上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A冰岛B非洲东部 C太平洋西岸D
11、大西洋西岸 (3)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无关的是() A喜马拉雅山B马里亚纳海沟 C日本岛弧D安第斯山脉 考点二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1.【高考真题】 【例 2】2018江苏卷,56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 Q、P、C、 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ABCD (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B石炭系 C二叠系D第四系 解题能力培养 (1) (2) 尝试自解(1)(2)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从地质剖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地质构造。 地理实践力由岩层新老
12、关系判断沉积地层的早晚。 2.【方法规律】 1褶皱的判断 背斜向斜 一般形态 岩层新老关系 (主要依据) 中间老,两侧新中间新,两侧老 常见地形山岭谷地 倒置地形 (差别侵蚀) 成 因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石破碎 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 岩石坚硬, 不易被 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图 示 2.断层的判断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 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例如,下图中 A、B、C 三处岩石既受力断裂,又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 移,所以 A、B、C 三处都是断层;而 D 处岩石虽然断裂但无位移,故不是断层。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利用
13、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 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注意: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油、气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 避开断层断层处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开向斜向斜是雨水汇集区,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隧道选
14、在背斜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 3.【题组精练】 考向 1褶皱地貌判断 1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 a 河谷到 b、c 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据此,回答问 题。 图中 X 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B背斜山 C向斜谷D向斜山 借题发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 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 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 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