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22 新高 政治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课件 专题 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专题四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目 录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考点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3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考点4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目 录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市场配置资源 考法2 市场调节的弊端、市场秩序 考法3 宏观调控 考法4 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考法5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目 录 方法1 图表分析类试题 方法2 知识体系法把握经济生活脉络 析热点时政解读 热点 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 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 通方法解题指导 考情解读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2、度,既体现 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 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 的伟大创造。评析市场机制的 优点与局限性,辨析经济运行中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 控的目标与手段。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配置资源 2020全国卷, T13 增强对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新发展理 念、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的措施和我国对 外开放政策的认同;学 会运用市场经济的基 本原理分析常见的经 济现象。 市场调节的弊端、 市场秩序 2020天津高考, T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2020山东高考, T4 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释
3、经济发 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 责任的实例。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 经济建设 新发展理念和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 2020山东高考, T5 2020江苏高考, T10 2020全国卷, T38 科学分析建设现代化 经济体系的措施,辩证 看待经济全球化;理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健康发展需要法律规 范和引导,良好的市场 秩序需要法律法规等 市场规则来维护。作 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 法,树立良好的法治意 识。 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 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 点和趋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 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义利观,阐 释
4、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 意义。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 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 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 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 开放 2020天津高考, T7 2020全国卷, T15 高考怎么考 基础性:主要考查市场配置资源、科学的宏观调控、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基本理 论知识。 综合性:主要考查所有制、新发展理念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之间的内 在逻辑联系。 应用性:以国家的大政方针、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具体经济举措等为 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运用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我国经济 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创新性:联系时政热点,
5、以文字、图表、漫画等为载体,注重考查考生 的辨识与判断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考点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3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考点4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策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1.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和基本手段 (1)必要性: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2.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是价值规 律在起作用。 (2)市场
6、配置资源的运行机制。 2020全国卷第13题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格、 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实则是价值规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 的配置。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 1.计划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各有所长,不能认为谁比谁更有效。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市场起决定 性作用。 3.不能认为只要有了市场竞争,就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竞争虽 然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竞争也有一定的负 面影响,盲目的竞争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垄断现象等。 (3)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条件。 价格可以自由地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涨落。 生产者
7、有权根据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自主进行生产。 必须有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健全的市场体 系。 拓展延伸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1)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 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2)现代市场体系的作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3)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主要举措: 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原 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举 措 准入规则: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 竞争规则: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强化
8、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 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交易规则: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退出规则: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 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原 因 价格是最主要的市场信号,也是整个市场机制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市场主体 利益目标的实现程度。 举 措 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 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 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3.市场失灵 (1)不能调市场难以完全解决国防、
9、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 的供给问题。 (2)不让调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不能让 市场来调节。 (3)即使在市场能够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调节也存在自发性、 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区 别 含义 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 支配下,自发追求自身 的利益。 市场主体不可能完全 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 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 化的趋势。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 调节,从价格形成、价 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 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 间差。 表现形 式 市场主体的不正当经 济行为。 市场主体经营决策的 失误。 生产前供不应求,生产 后供过于求。 关键词 “假冒伪劣”“欺 诈”“污染环 境”
10、“垄断” “盲目”“盲 从”“一哄而 上”“跟风” “事后”“滞后”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区 别 导致后 果 市场秩序混乱和收入 差距扩大。 经济波动和资源的浪 费,资源不能合理配置。 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解决手 段 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和 行政手段。 主要运用经济手段。三种皆可。 联系 都是市场调节弊端的表现;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都需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 4.市场秩序 2020天津高考第5题 (1)市场规则的作用、表现形式。 作用: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 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规定。 表现形式: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
11、场交易 规则。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2)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3)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国家: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凡不符合市场准入制度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 进入市场;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 规定和做法,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 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 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企业:要遵守
12、市场规则,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消费者: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 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名师点拨 市场体系、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的关系 考点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 它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 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基本特征。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
13、重要特征。新教材内容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 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 更好、更有成效。 名师点拨 正确认识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共性。社会主义宏观调 控与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相区别的不是有无问题,而是调控的效果差别问题。 2.科学的宏观调控 (1)含
14、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拓展延伸 全面理解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 速度较快,就业率提高,但可能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当经济不景气时,虽 然物价稳定,但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失业率会上升。为了让宏观经济运 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要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货币 政策和就业优先政策为主要手段,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治协同发 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实施科学、 适度的宏观调控。 (3)
15、原因。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 弊端,国家科学的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又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 之一。 拓展延伸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通 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通 过实施区域政策
16、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 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 缺陷。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手段。 2018全国卷第14题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区别 含义 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 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 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 措施。 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 规等来调节经济活动的 手段。 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 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 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 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措施 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 略、规划。 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活 动。 行政命令、指示、规定
17、 等,具体的行政管理活 动。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区别 特点 具有间接性、温和性、 引导性的特点,主要通过 调节经济主体的经济利 益进行,调控结果有一定 的不确定性,主要是为了 实现经济平衡。 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 束力,主要是为了规范 市场秩序。 直接、速效、强制,主 要是为了规范市场秩 序,但其运用必须遵循 经济规律,否则会产生 严重后果。 地位 主要手段主要手段辅助手段 联系 目标一致,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 收支平衡等。主体一致,都是由国家实施。三者应该相互配合,充分 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辨析比较 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区
18、别 制定 者 由国家财政部门制定,必须经全国 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 调节 手段 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调节社 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 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社会总需求,实 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内容 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 如税率的变动、财政支出的增减、 保护价收购粮食、国债的发行等。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银行存贷款基 准利率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联系 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一般条件下,财政政 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5)构建有效协调的宏观
19、调控新机制。 教材变动点 要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就业优先 政策为主要手段,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 度体系,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6)与市场调节的比较。 人们把市场调节比喻为“无形的手”,把宏观调控比喻为“有形的 手”,它们都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其中市场调节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调节宏观调控 手段 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调控。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 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优势 价格能及时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市场信 息,有利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配置效率高。 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 以弥
20、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局限 性 市场调节有其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单纯 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资源浪 费、社会经济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 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出现决策失 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 联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科学的宏观调控 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 考点3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的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 与者、贡献者、
21、引领者。 拓展延伸 从国家、企业、个人角度认识经济结构调整 国家 涉及产业结构,投资、消费、出口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投资结 构,分配结构,财政收支结构等的调整。 企业 涉及企业产品结构、企业类型结构、企业投资结构(投资区域结构、 投资领域结构、投资主体结构)、企业分配结构、企业规模结构等 的调整。 个人涉及消费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投资结构等的调整。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内涵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 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理解 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
22、 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 不平衡,表现在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以及经济建 设水平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水平之间的差距;不充分,表 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供给的水平不够高,还不能完全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措施 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 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 进步。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 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新时代
23、我国社会 主要矛盾的“变” 与“不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 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名师点拨 主要矛盾与基本矛盾不是一回事 我国当前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而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开启新征程。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党 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24、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 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两个阶段”“两个十五年”。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 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 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 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坚持新发展理念 发展 理念 解决问题原因要求 创新 发展 解决发展动 力问题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 度、效能
25、、可持续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 一动力,是建设现代 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 撑, 是发展的基点。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 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 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发展 理念 解决问题原因要求 协调 发展 解决发展不 平衡问题。 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 发展的内在要求,是 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 统一。 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 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 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发展理念解决问题原因要求 绿色发展 解决人与 自然和谐 共生问题。 绿色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