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五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五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新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五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2022 新高 政治 人教版 一轮 复习 课件 专题 十五 思想 方法 创新 意识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专题十五专题十五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目 录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点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点4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考点3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目 录 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联系观 考法2 发展观 考法4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考法3 矛盾观 目 录 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 方法 开放(探究)类试题 析热点时政解读 热点 习近平总书记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通方法解题指导 考情解读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的联 系观 联系观2020全国卷, T21 2020全国卷, T40(1) 2017江苏高考, T27 学会运用唯
2、物辩证 法的观点认识事物 内部及事物之间的 联系、事物的发展、 事物之间的对立和 统一;树立创新意 识,培养批判性思 维。 领会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发 展观 发展观2020天津高考, T11 2020山东高考, T20(1) 2019全国卷, T23 领会全面地看问题的意义; 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 和处理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矛 盾观 矛盾观2020山东高考, T14 2019全国卷, T21 学会运用唯物辩证 法的观点认识事物 内部及事物之间的 联系、事物的发展、 事物之间的对立和 统一;树立创新意 识,培养批判性思 维。 辩证否定观与创 新意识 辩证否定观与 创新意识 202
3、0全国卷, T40(1) 2019全国卷, T23 2018江苏高考, T32 高考怎么考 基础性:主要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 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等主干知识。综合性: 以选择题进行考查时,主要体现在对某一观点,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 观等内部进行综合考查;以非选择题进行考查时,主要考查本专题的主干 知识,突出考查考生的分析与综合、据理与论证能力。 应用性:主要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事例为背景材料,以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创新性:以漫画、简洁的文字等为情境内容的呈现方式,考查考生对联系 观、
4、发展观、矛盾观等知识的综合理解,注重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点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点3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考点4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唯物辩证法总论 (1)唯物辩证法的内涵。 唯物辩证法是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分析问题时,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把事 物作为一个矛盾体来考察。 (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 法的总特征,是我们认识事
5、物的基本方法。这是因为普遍联系和变化 发展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两大状态。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4)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其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2.联系的含义 (1)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从本质上看:联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的关系。 从结果上看: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 系,会引起相关事物、要素的变化和发展。 从范围上看: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
6、约和相互作用的关 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这种关 系。 (3)判断某一具体联系究竟是事物之间的,还是事物内部的,关键在于把 谁看成是一个事物。 3.联系的基本特征 2020全国卷第21题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 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 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 作用。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 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表现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 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 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 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 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 联系的有机整体。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 事物的联系都是客
7、观的。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 部联系、外部联系;偶然 联系、必然联系;本质联 系、非本质联系;等等。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方法 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 握事物。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 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 件为转移。 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 立新的联系。 反对 的错 误倾 向 孤立地看问题。 主观臆造世界上并不存 在的联系。 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 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 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认为人在联系面前是无 能为力的。 不注意条件的变化。 强调 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名师点拨 1.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
8、 (1)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又 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任何具体联系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 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 生变化。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 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2.如何理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之间的关系 (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 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但这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 是从根
9、本上取消了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 (1)从唯物论角度: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 有这样,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从辩证法角度: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 就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构成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需要具体 问题具体分析。 (3)从认识论角度: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问题,要坚持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反对孤立地、
10、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 学的观点,对事物作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判断。 (4)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价值判断 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要与时俱进,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 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高考链接 1.2019全国卷,22,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 复杂。() 2.2017全国卷,22,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 性。 () 3.2017江苏高考,27,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 答案: 1. 2.(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3.(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但仍然是客观的。) 4.整
11、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020全国卷第40题第(1)问 整体部分 区 别 内涵 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 是一。 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 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地位 功能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 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 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 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 相互依存: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 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 其变化影响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
12、体的最优目标。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名师点拨 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三种情况 1.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构成整体的部分单独存在时,只具 有其自身的功能,甚至连自身原有的功能也会丧失,如离开人体的手不 再具有手的功能,不能活动,不能抓取。 2.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会产生部分 所没有的新的整体功能,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功能得不到 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整体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5.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2019全国卷第22题 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优化的方法 实践
13、方面认识方面 整体 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 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 单独具有的功能。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性,重视整体的功能。 有序 性 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有 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 无章的,系统的各要素总 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 向发生作用。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 结构的有序性,系统 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 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 作用的。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 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 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 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 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 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优化的方法 实践方面认识方面 内部 结构 的优 化趋 向 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序 结合使
14、整体的功能具有 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 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 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 和。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 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 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名师点拨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这两对关 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但这两对关系又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完全等 同。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 ,还强调层次性 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 着的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更强调有序性和优化趋向性原则。 6.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
15、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可 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 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5)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坚持系 统优化的方法。 (6)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处于永恒的运 动、变
16、化和发展之中,发展具有普遍性。 (2)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地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辨析比较 1.区分联系、运动、变化、发展 比较联系运动变化发展 区别 是指事物之间以及 事物内部诸要素之 间的相互依赖、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 和相互作用。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是指事物数量的 增减和性质的变 化。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即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比较联系运动变化发展
17、联系 联系构成运动,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 联系、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也离不开运动,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的。 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 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 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2.区分新旧事物 判定一个事物究竟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其根本标志在于它 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简单 判定一个事物是不是新事物;不能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 快慢、是否成熟
18、和完善来判定新旧事物;不能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 表面形式来判定新旧事物。 3.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比较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区别 从新事物 自身看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 命力和远大前途。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 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从旧事物 来看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终会走向灭亡。 旧事物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 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从社会历 史领域看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比较事物发展的前途
19、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联系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发展,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方法 论 我们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 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名师点拨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比较内容 总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 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 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道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20、迂回的、曲折的。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 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 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曲折、有起伏。 途径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任何事物的 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019全国卷第23题 量变质变 区 别 性质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 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呈现 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等。
21、结果 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事物不再是其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 量变质变 联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 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 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 变,实现事物的飞跃。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我们要保持事 物性质不变时,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教材纵横 1.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与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
22、事物总体数量不变 的情况下,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 变。这要求我们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 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事物发展的状态与矛盾转化过程 (1)事物从量的变化进入质的变化,需要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一定的临界 点。 (2)从本质上看,事物的质变是事物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最后主次 方面易位的结果。当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力量的增减还没有引起依存关 系的破裂时,事物处于量变状态;当矛盾双方在力量上的变化达到一定程 度时,矛盾双方地位发生变化,原来的主要方面不再是主要方面时,事物就 会发生质变。 考点3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
23、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 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020山东高考第14题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 区 别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 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特点 有条件的、相对的,随时间、条件的变化 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无条件的、绝对的,贯穿于事物发展的 整个过程。 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 区 别 作用 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 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同一性使矛盾 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 己,推动事物的发展。同一性规定了事 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自己对立面转
24、化 的趋势。 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 动事物发展。表现为:一是矛盾双方的斗 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的 发展;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不 断削弱,另一方力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 方,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 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联系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 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 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 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名师点拨 全面理解矛盾双方在一定
25、条件下的转化 1.矛盾双方的转化本质是矛盾着的双方地位的转化。 矛盾双方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本质上都是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 在这种矛盾双方地位的转化过程中,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斗争,主次 方面力量此消彼长。当矛盾双方在斗争中力量的变化还没有引起依存 关系破裂时,事物处于量变状态。而当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达到一 定程度,原来弱小的一方由弱变强,上升为主要方面,强大的一方由强变 弱,下降为次要方面时,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发生转化。 2.矛盾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而不是虚幻的、任意的。没 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可能转化的。 3.发挥主观能动性让矛盾转化趋利避害。
展开阅读全文